期货产业学院建设的必要性与创新路径探讨

2023-10-15 20:23:37朱才斌张国胜
中国证券期货 2023年5期
关键词:产业学院期货必要性

朱才斌 张国胜

摘 要:党的十九大以来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现代金融战略目标,期货业作为高端特色服务业,利用其价格发现功能、套期保值功能、定价功能的优势,对国民经济起到防范风险、提高运行质量的作用。本文论证了成立国家级期货产业学院的必要性以及在北京物资学院成立国家级期货产业学院的可行性;根据新时代实体经济发展的产业链人才需求,以及对标《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提出的国家产业学院建设要求,确立了北京物资学院期货产业学院的建设目标和建设任务,并从校企合作模式、学院组织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专业链重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路径进行了创新总结和探讨,期望北京物资学院期货学院实现从市级期货产业学院到国家级期货产业学院的升级。

关键词:期货;产业学院;必要性;创新;路径

作者简介:朱才斌,博士,副教授,金融学专业负责人,研究方向为金融市场与风险管理;

张国胜,博士,教授,经济学院院长,金融与硕士学位点负责人,研究方向为期货风险管理、证券组合投资、金融市场均衡与定价、服务贸易、数量经济等。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相继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现代金融的战略目标。作为高端特色服务业之一,近年来我国期货业快速发展,其在贯彻国家“双循环”战略、服务实体经济中的功能日益显现。在国家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战略支持下,推进数字经济下的期货专业教育创新,培养新时代期现业务、衍生品交易、商品基本面分析和国际化新文科创新型人才,既顺应国家教育改革方向,也符合北京市的产业发展规划定位。同时,为全面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教高厅函〔2020〕16号)的精神,推进北京市特色产业学院建设,北京物资学院与北京期货商会、永安期货股份有限公司、中粮期货有限公司、上海钢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悟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组建了期货学院。期货学院按照国家现代产业学院标准,建成服务北京、示范全国的现代期货产业学院。产业学院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学生创业等支持功能于一体,成为支撑专业学科建设改革、服务北京社会发展、彰显行业影响力的国内一流期货产学研重要基地。

二、期货产业学院建设的必要性

1建立期货产业学院符合国家经济发展对期货人才的需求

期货由于具有价格发现功能、套期保值功能、定价功能等特点,对国民经济其他行业的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经济领域的风险管理人才需求量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和衍生品法》出台后,行业更是呼唤四类差异化稀缺人才,即期现业务人才、衍生品交易操作人才、商品基本面分析人才、国际化创新型人才。

期货行业与国民经济其他行业是“小行业与大市场”的杠杆关系,实体企业利用期货市场管理价格风险的需求与日俱增,为期货市场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图1)。目前全国五大期货交易共有商品期货68个,期权共30个品种,基本涵盖了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多数大宗商品。按照《期货日报》的估计,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5000万元以上,商品流通企业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现货企业为50多万家(2016年年底数据),假设每家规模以上企业对一种期货期权品种的使用存在需求,企业层面的人才需求至少是50多万人。

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有145家期货公司,在中期协登记注册的从业人员数量为81215人,加上居间人7340人,共计88555人;全国有129家证券公司,证券从业人员为383137人;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从业人员5万余人,三者加起来只有52万余人,与参照发达国家标准制定的《中国证券期货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2011—2020年)》目标相比,金融行业期货人才缺口接近48万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两者对期货人才的需求缺口超100万人。

按照教育部2022年统计,全国开设4年制金融学本科专业的公立高校共有274所,民办和合资办学高校共有126所,每年培养的金融业人才为6萬~7万人。但是,培养的期货与证券人才不足1/10,特别是期货人才更少,与国家经济建设的需求相比远远不够。未来10~20年期货与证券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巨大,期货高端人才更稀缺(图2)。

2金融是国家和北京市产业政策优先支持的产业

国家2018年出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录》把现代金融服务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中,明确提出北京市要突出高端引领,优化提升现代服务业,聚焦价值链高端环节,促进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发展和高端发展,优化提升流通服务业,培育发展新兴业态。

2021年,北京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7603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89%;金融业实现地方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方级税收的占比均超过1/5;法人金融机构数量900余家,金融资产总量超过180万亿元,继续保持经济结构中占比最高、对经济增长拉动最大、财政增收贡献最明显的第一大产业地位。但与纽约、伦敦等国际知名金融地区相比,北京市金融结构不合理,高端期货及衍生品人才较少,人才国际化程度也较低,持续满足首都经济发展的后劲有待加强。大力发展衍生品市场,培育金融风险管理高端人才,符合北京高端产业发展布局。

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中,明确提出北京市要突出高端引领,优化提升现代服务业,促进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发展和高端发展;在《新时代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中,也明确大力引进金融风险管理、复合型、国际化高端金融人才。随着 “两区”建设向纵深发展,依托西城区在证券、期货、大宗商品等金融产业的聚集优势,扩大期货市场影响以促进大宗商品流通,客观上呼唤着以期货高端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本校期货学院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右安门校区,在行业人才培养、服务北京发展中,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3落实《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的需要

建设期货产业学院一方面是落实《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的需要;另一方面是落实中国人民银行2021年颁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的需要。期货行业是典型的产生和运用大数据的行业,金融科技恰是推进新工科建设再深化、再拓展、再突破、再出发,协调推进新工科与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期货交易的量化和程序化、期货交易策略都离不开高科技与大数据的支持。

金融科技让期货行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业务模式也发生深刻变革,业务线上化、自动化日益成为主流。对期货交易所来说,金融科技进一步强化了交易所的平台优势和业务处理效率,让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风控水平大幅提高,相关交易所也正在从交易撮合的单一功能向生态建设大步迈进。对期货行业监管方来说,金融科技如同“千里眼”“顺风耳”,不论是传统的机构监管、市场监管,还是更加精密的功能监管、行为监管,金融科技正在让全方位监管成为可能。

4改革专业链与产业链人才需求严重不匹配的需要

目前全国大部分高校金融专业都没有期货人才的专门培养,绝大多数高校金融专业只是开设1~2门期货课程;有些高校在研究生阶段才招收期货方向的学生,且只注重培养理论与研究型人才,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少。而应用型大学培养的期货人才就业去向为期货公司、证券公司、银行和基金公司等金融类机构,以及有套期保值、套利交易与投资需求的现货企业。从当前社会对期货人才的需求来看,大体上要求具备四种能力:一是基本的职业技能;二是行业分析判断能力;三是市场营销及公关能力;四是期货实际交易操作能力。这说明期货人才不仅要求理论知识扎实,更重要的是要将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会学以致用。

据《期货日报》的调查统计,有不少用人单位反映,很多新聘高校金融毕业生需重新学习期货专业知识,因为在校期间,期货知识只是作为一门课程一带而过,多数是考察给分数,没有特别重视。另外,在校期间的实践课时不足,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满足现代金融机构和企业对期货人才的要求。由此可知,高校在期货人才培养效果上与社会需求存在严重偏差,期货专业链与产业链的人才需求严重不匹配。

5改变目前专业教学模式难以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需要

“十二五”以来,在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内经济步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我国期货市场扩容提速,新上市的商品期货、金融期货期权等品种数量显著增加,期货“小行业、大市场”的功能逐渐显现,客观上亟须多种产业基本面知识兼备、能针对不同产业开展对冲风险的复合型人才。与这一形势不相适应的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师资匮乏,知识结构与教学时数都不能满足产业需求。

对于上述不足,虽然我们采取了建立大学生实践基地、企业家到课堂等措施,进入“十三五”,特别是“十四五”以后,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的背景下,国家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期货市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基本功能日益显现。期货风险管理、资产管理,以及服务“三农”的“保险+期货”等新业务模式快速发展。产业的升级转型对衍生产品设计、市场交易能力提高提出新要求。专业教学不仅要解决知识积累的问题,更面临着变被动授课为主动学习、全面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的创新能力的问题。

在新时代国家产教融合和新文科战略下,传统特色专业面临着差异化、定制化人才培养诸多难题。产业学院使专业教育与行业需求实现了从点到线,从线到面的渐进式、全方位长期协同,能够使优势专业在传承与创新、特色与引领中领航现代专业改革方向。

三、建设期货产业学院的可行性

1立足已有期货专业建设优势 

北京物资学院在国内最早开展期货专业教育:1993年创办国内首个期货本科专业,1994年与路透社合作创办第一家国内高校期货模拟交易实验室,1996年开设国内首个期货方向硕士学位授权点。30年来,学校期货专业毕业生近3000人,遍布大江南北。据中期协统计,在国内期货行业,一半中层来自学校期货专业的毕业生;《期货日报》数据统计,来自学校期货专业的高管人数在150人以上,校友資源丰厚。

在多年的办学中,学校紧紧依靠独特的产学研模式,形成了成熟的产教融合培养理念、机制与团队资源。学校现有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两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北京市高等学校校外人才培养基地;拥有包括期货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商业银行等在内的校外企业实习基地20多个,产业导师68名,目前已开设了12门实践类课程,均是由校内外教师共同完成的“双师型”课程。 

学院拥有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中青年学术骨干等期货专业教师 30余人。2012年、2017年期货人才培养模式两次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6年采取校产联合,组织编著6部双师型期货专业教材,填补了国内期货本科教材空白;自2007年起连续主办15届期货论坛,成为把脉行业发展的产学研重要名片;建立了完善的 “协作式”教学机制,实践专业学生在“东方财富杯”“郑商所杯”“中金所杯”等国家级大赛中屡创佳绩。

2期货是学校特色专业,已经形成专业链集群效应

北京物资学院是一所以物流和流通为特色,经、管、理、工、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公办普通应用型高等院校。1993年,学校开办国内高校第一个期货专业;1994年,开办国内高校第一个物流管理专业;2010年,开办国内高校第一个采购管理专业。学校现有28个本科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期货与物流是学校的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学校在近30年的办学中紧紧依靠独特的产学研模式,以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物流和期货的产业精英,被誉为中国期货业“黄埔军校”。围绕期货特色专业,学校已经形成专业链集群效应,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专业、法学、外国语专业、计算机技术与物联网工程、大数据和统计专业都与学校期货特色专业紧密协作,实现“优势专业成群”。

3产学研合作资源丰富,成效显著

一是与地方政府和行业龙头公司共建共享。北京物资学院已与北京悟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于2020年签订协议,共同筹建、管理期货学院;之后与永安期货、上海钢聯、中粮期货等多家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具备了以悟源资产公司为核心、以其他公司为卫星基地的校企共建资源。

北京悟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由学校知名校友发起组建的期货投资与咨询公司。公司长期支持母校发展,每年设置超过200万元资金用于学生期货实盘操作比赛。2020年,公司捐赠1000万元用于期货学院的启动经费。目前在产业学院园区,其已与学校全面实现产教融合。永安期货股份有限公司系国内期货业龙头企业,具有先进的经营与管理理念,为开展新时代期货产教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了宝贵的实习实践资源。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是从事钢铁行业及大宗商品行业信息和电子商务增值服务的互联网平台综合服务商,其丰厚的大宗商品现货数据开发资源为开发期货与衍生品大数据系统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与银河期货、国泰君安期货、国投安信期货、华泰期货、中信建投期货、中泰期货、广发期货、浙商期货、南华期货、五矿期货、方正中期期货、申银万国期货、中华棉花集团、一德期货、冠通期货、上海德龙钢铁、广东广物能源集团等行业的其他20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产学研合作协议。

学校与合作企业的产学研深度合作,形成了期货产业学院合作办学的坚实基础:

(1)“血缘关系”基础。培养的大批行业精英形成了丰富的校友资源。北京悟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作为核心共建企业,为充分利用校友资源提供纽带作用。

(2)强强合作基础。与行业头部企业永安期货、中粮期货、上海钢联以及行业自律职能的北京期货商会牵手,实现了校企强强联合。

(3)坚实的物质基础。已获得校友基金会1000万元启动资金,且在未来五年,每年持续获得共建企业捐款超过400万元,运行基础坚实。

(4)稳定的保障基础。已获北京高校分类发展项目立项支持,通过建设高效的软硬件平台、有效的管理体制和健全的运行机制,保障了运行基础。

(5)稳定的产业实践来源基地和教学资源。与20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产学研合作协议,保障了稳定的产业实践来源基地和教学资源,增加了学生就业机会。

4期货学院已具产业学院雏形

期货学院于2020年成立,以新时代卓越期货与衍生品投资经理、职业投资分析师、职业风险管理师为人才培养目标,对标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属于学校二级单位,非独立法人。学院以实验班形式承担本科、研究生层次学历内教育的实践教学任务,也面向社会提供行业领域的非学历教育的社会服务。期货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校企双院长负责制,并已建立了完善的组织管理机制,在教务、财务、人事、后勤等方面具有完善的管理制度。近年来,在基础建设、组织运行和人才培养方面已初具规模。 

期货学院位于学校右安门独立校区,占地面积约6600平方米(10亩),建筑面积约 9760平方米,其中西教学楼6层50间,连同公共面积5000多平方米,以及临街学术交流中心两层,总计建筑面积1300余平方米划拨期货学院使用。2021年9月,期货学院已启动“金融衍生品交易实验班”,首批实验班本科生28名。实验班的启动受到中国证监会、中国期货业协会、各交易所和期货公司的高度关注,也得到本专业学生的一致认可。2022年,面对期货行业的快速发展形势,为进一步推进优势专业改革,学校将“金融衍生品交易实验班”提升为“期货与证券实验班”,同时设置“大宗商品交易实验班”,合计每年招收本科生120人,同时将150人金融专业硕士实践课程纳入期货学院。

四、物院期货产业学院的建设目标与建设任务

1建设目标

产业学院的建设目标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和国家的产教融合教育方针,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瞄准期货与大宗商品现货流通领域,通过产学研协同育人新平台、校企联合创新创业平台和人才共育、资源共享新的机制建设,建成在国内统领、国际有影响力的期货高水平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

产业学院由北京物资学院和合作企业共建,是学校内设独立的教学单位,属于非营利性机构,非独立法人。产业学院致力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期货及其产业链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支持学校专业升级的学历教育人才培养高地,是服务社会发展的非学历教育阵地,是期货及产业链应用研究的重要基地。

2建设任务

按照国家现代产业学院标准,建成服务北京、引领行业产教融合发展的国家现代产业学院。产业学院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学生创业等支持功能于一体,成为支撑专业学科建设改革、服务北京社会发展、彰显行业影响力的国内一流期货产学研重要基地。

期货产业学院支撑学校金融学、大宗商品贸易两个本科专业和金融、国际商务与统计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实验班办学,至 2025年年末,完成在册实验班本科生规模不少于480人、研究生不少于300人。

(1)建成1600平方米的现代期货与衍生品交易实验教学中心,配备相应的软硬件设施,满足本硕学生开展期货与衍生品交易的仿真教学和非学历教育交易培训之需。

(2)建成4500平方米、覆盖1个核心主区和18个校外实训企业的产业实训中心,配置完备的电子设备与网络设施,开发相关远程教学管理软件,满足学生“师傅带徒弟”方式的产业实训之需。

(3)建成期货与衍生品大数据信息中心,具备现代期货与衍生品的大数据库查询、运算和全球财经咨询功能,特别是具备全球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数据挖掘与管理能力。

(4)建成期货产教人才培养体系,具备期货产教深度融合的创新型教学体系与管理运行机制,支撑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以及金融专业硕士、国际商务硕士实践教学改革之需。

(5)依托期货与衍生品交易实验教学中心、产业实训中心、期货与衍生品大数据信息中心软硬件设施,建成立足北京、辐射全国的期货社会服务中心,通过校区核心功能向社会开放共享,履行期货衍生品市场智库服务、行业培训、职业化教育等职能,使之能够成为服务北京服务业发展的产学研聚集高地、智库高地。

五、建设期货产业学院创新路径

1校企合作模式创新

(1)共建共管紧密合作模式

期货产业学院与地方政府及行业自律协会北京期货商会,行业龙头企业永安期货股份有限公司、中粮期货有限公司、上海钢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校友企业北京悟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签订共建共享协议,从资金、人力资源、教学资源、行业资源、学生就业等多方面紧密协作。学校与这五家校企的合作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①共同投资模式。

以资本和校友血缘为纽带,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模式。项目总投资中85%申请财政专项支持;15%依托校友和产业资源,以捐赠形式接受社会筹资。目前能够保证共建企业每年约有400万元用于产业学院的前期运营,其中一部分可用于建设资金。

②共建共管模式。

成立党委领导、理事会咨询指导、双院长共同负责的校企合作治理体系,并在教务、财务、人事、后勤等方面建立了完善的共同管理制度,为校企合作搭建有效实施的平台载体。

③协同育人模式。

依托建成的“1+X”实训基地群,采用以顶岗实训方式为主,课堂案例、远程教育、产学研小组讨论为辅的多种实训教学方式;实施校内外“双导师制”,共同完成设置培养方案、联合开发“双师型”课程、联合授课和考核评分,拓展传统专业课程教育空间,达到教学和课程的校企协同全覆盖。

(2)创建“1+X”实践实训基地

①“1” 实践实训基地,就是右安门校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北京期货商会和北京悟源资产管理公司已入驻期货学院右安门校区实习实训主基地。校企结合力争将右安门校区期货学院的数据库打造成“中国版彭博数据库”。此外,校区内建有金融衍生品实验室、金融衍生品交易职能实验室、数据库浏览室和服务器机房等,具备情境教学和个性化、合作型教学功能。实习实训基地还建有分组讨论实验室、产业导师一对一实训室和期刊阅览室等。

②“X” 实践實训基地,就是合作企业的实习实训基地。就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而言,期货学院与11家2A级期货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在全国2A级期货公司中占比超60%,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居首位。具体而言,2012年,期货学院与一德期货有限公司签订实习实训基地协议。2013年,一德期货有限公司成为本专业的国家级大学生实践基地。此外,学院还与永安期货、中粮期货、上海钢联、银河期货、国泰君安期货、国投安信期货、华泰期货、中信建投期货、中泰期货、广发期货、浙商期货、南华期货、五矿期货、方正中期期货、申银万国期货、中华棉花集团、一德期货、冠通期货、上海德龙钢铁、广东广物能源集团等建立校外实践实训基地,极大地满足学生实践实训的岗位要求。

2组织运营模式创新

产业学院是学校内下设的一个相对独立的二级教学单位,按照“高校主理,校企共管” 原则,在学校党委领导、理事会指导下,独立开展工作。

(1)在治理结构上,学校党委是最高决策机构,党委聘任理事会。理事会是重大事项决策前的最高咨询机构,由校企双方共同推荐产生。其中,理事长1名,由学校推荐副校长及以上级别的领导担任;副理事长1~2名,其中至少1名由共建企业方的高管人员担任。

(2)在组织运营上,学院实行理事会指导下的“双院长”负责制,双院长提出重要事项方案,经理事会研讨后报学校党委常委会进行决议。院务会是双院长负责制下的日常行政议事机构,主要负责处理教学、科研、保障等日常工作。

(3)在学术管理上,学院设立学术委员会,委员会是最高学术决策机构,由学术院长担任委员会主任。学术委员会是学校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学位委员会的对口执行机构,但遵循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规律,相对独立开展工作。

(4)在财务管理上,学院实行相对独立的预算管理制度,在人、财、物等方面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每年由院务会向学校提交年度预算,并由学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批准执行。

除上述机构外,另设岗位由学院根据建设需要自行决定,并报学校相关部门备案(图3)。

3专业链重构创新

2020年、2022年学校先后获批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两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后,依此为平台,有步骤地推进传统优势专业改革,全面带动一流专业建设,实现“优势专业成群”是学校专业建设的基本工作方向。2023年,学院对照产业链调整专业链,对专业进行调整升级。

金融学(期货与证券实验班)专业定位为掌握期货及衍生品基础,从事大宗商品行业分析、定价及交易策略、行业风险管理的期现货人才培养;金融学(普班)专业定位为培养从事金融宏观基本分析,证券及金融衍生品定价与交易策略、金融风险管理的期现货人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定位为大宗商品交易实验班,培养大宗商品的行业分析、国际交易定价与风险管理的期现货人才;增设金融科技专业,与学校信息学院的一

流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大数据专业合作培养适应现代科技支撑下的期货与衍生品交易、金融风险管理、量化投资交易、财富管理、供应链金融、监管科技等工作领域的金融科技人才。如此,北京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链既分工明确,又优势互补,构成完整专业链(图4)。

4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1)产教深度融合的教学理念创新

产业学院在教学师资、教学场所、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质量考核等各环节,全方位通过在企业顶岗实训方式完成。学生在校期间,上学就是上班,上班就是上学;学生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上岗,实现进阶式身份转换。

(2)以职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定位创新 

坚持专业与行业、职业的有机结合,针对卓越职业风险管理师(FRM)、特许金融分析师(CFA)、职业投资经理等岗位,在信息技术支持下,以投资分析、操盘交易、风险管理三种能力和知识维度上的需求确定人才培养方案。

(3)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创新

①以就业为导向,针对不同大宗商品实行不同的实践实训指导,通过名师带徒弟“一对一”方式,深化岗前培训。

②改革传统知识与能力教育的学时匹配,实施通识与实践教学的“2+2”培养模式:学生前“2”年在学校本部通过课堂完成通识知识教学;后“2”年在产业学院完成实践实训课程教育。

③实践实训以“1+X”的教学模式,“1”就是利用右安门校区的实验室、实训室,学生在校区进行实践实训;“X”就是学生在企业岗位进行实践实训,或学生在校区、教师在企业的远程教学模式。

(4)真题真做的投资创业课程创新

学生与企业研发人员一道,运用Python语言编写CTA策略、量化选股策略、套利策略等,并利用Online平台进行回测检验;共建企业每年出资设立专项奖学金,对学生采用实盘方式开发的各类优秀投资产品予以奖励。

5课程体系创新

(1)构建“双师型”课程体系,解决复合型知识扩容瓶颈

“十二五”以来,面对市场扩容提速、期货“小行业、大市场”的功能扩大形势,构建校企联合授课的“双师型”课程体系,实现课程门类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 “三对接”,通过双教授将课堂延展到校外。目前期货学院已经建成12门核心专业“双师型”课程。

(2)创建三维立体化实践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知识创新能力

进入“十三五”后,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的背景下,为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构建暑期定岗实训、开发创新创业课程、完善大学生专业知识竞赛管理的三维立体化实践教学方式,构建情境式、探究式、协作式教育手段组合,实现由教师授课向学生主动学习的转变。

(3)启动产业学院实验班,深化现代产教协同育人体制改革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立现代风险管理体系战略目标,面对风险对冲、投资交易等企业崗位的个性差异需求和学生对职业发展的个性化要求,在国内率先成立期货产业学院,设置“期货及衍生品交易”“大宗商品交易”等实验班,通过产业学院治理建设,有效解决由点到面、因岗施材、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体制问题。

6师资队伍建设创新  

期货学院的教师主要是打造“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学校专业教师需要有实践经历,社会导师主要来自行业高管、行业专家、校友,以及本校金融专硕聘请的社会导师等。2022年,学校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推荐的实践教师有9人入选国家级社会实践教授。“双师型”教师实行单位与期货学院“双聘制”。具体程序如下。

①师资选拔:采用“双师双聘”模式,从学校的专业教师和产业导师中择优聘任为学院的专任教师。

②师资培养:与加拿大证券及银行业协会联合培养期货拔尖人才;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UIC)商学院签署MBA合作协议,提升教师的国际化水平;同时,每年让专业教师去企业挂职实习,并保证实岗实职。

③师资考核:对产业导师三年进行一次资格认证,并构建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对其指导学生和课堂教学工作进行评价。此外,专业教师在企业挂职实习期间,学院要求企业给实习教师安排绩效考核以提高教师的实操能力。

④师资使用:学院不断加强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全部教师具有至少半年以上的企业或者事业单位的挂职经验。此外,学院还从合作的知名期货企业中选择资深部门主管、专业研发人员等与校内教师深入合作交流、联合授课,并作为产业导师指导学生的校外实践,打造高水平专业化的教学师资队伍。同时,这些产业教授还要指导专业教师,以提高学院教师整体的产教融合水平。

⑤师资管理:建立校院两级教学指导委员会、系务会、课程组等相结合的教学组织,以系为专业建设主体,以课程组为课程建设主体,以教师为教学实施主体开展教学活动。

六、对未来的展望

2020年成立期货学院以来,2021年3月至2022年年底,期货学院基本建成了能容纳60多个机位的实验室、容纳200人的阶梯教室以及部分实践实训室、期货图书馆、期货博物馆;北京期货商会、悟源资产管理公司、《中国证券期货》编辑部入驻学院。两年间开设“期货品种基本面分析”“期货交易与技术分析”“黑色系品种分析”“模拟与实盘交易”等12门专业课,培训本校学生956人次。2023年与上海期货交易所合作组织“上期大讲堂”连续三届期货骨干培训班,培训全国期货公司骨干人员150人,培训其他高校实习生和社会人员100人以上。期货学院在期货业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2023年被市教委确定为市级期货产业学院,通过高校专业分类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

期货学院继续根据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中的合作深度,以实验教学和创新创业训练为主要目标,构建“实验室—合作企业”相衔接的实践教育教学平台,强化硬件平台支撑,形成涵盖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创新实验、社会实践四个模块,跨越基础型、综合型和创新型三个层次的“三层次、四模块”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利用好北京市高校分类发展项目和共建企业资金支持,未来5年建成期货与衍生品大数据信息支持中心;建成期货产教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校区核心功能向社会开放共享,履行期货衍生品市场智库服务、行业培训、职业化教育等职能,能够成为服务北京服务业发展的产学研聚集高地、智库高地;依托期货与衍生品交易实验教学中心、产业实训中心、期货与衍生品大数据信息中心软硬件设施,建成立足北京、辐射全国的期货社会服务中心。

參考文献

[1]魏红梅,蒋翠兰应用型大学产业学院专业集群建设的创新路径[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3,39(5):33-37,50

[2]张卫婷,屈毅,穆丽宁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共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陕西教育(高教),2023(7):79-81

[3]李名梁,史静妍我国现代产业学院:内涵诠释、逻辑进路及研究转向[J].教育与职业,2023(10):13-20

[4]杨阳,王海文 物流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3,39(6):50-54

[5]冯会利,王立河,樊宗山,等特色产业学院建设存在问题与推进路径研究[J].河南农业,2023(15):11-12 

[6]严光玉现代产业学院的四种实践样态——以四川省首批产教融合示范项目为例[J].四川劳动保障,2022(5):41-42

[7]崔轶产教融合背景下鲲鹏产业学院建设的搜索与实践——以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为例[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3,35(3):65-68

[8]郑超, 张硕,宋新生,等产教深度融合的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河南城建学院智慧建造产业学院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6(9):98-101

[9]朱辉产业学院背景下校企“双师”队伍培养机制创新的问题与对策[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6(11):58-60

[10]苏建, 王仁忠,刘广,等产业学院背景下校企双师工作室建设与人才培养实践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23(6):123-126

[11]周坚和,秦小云,李健地方高校现代产业学院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4):31-35

Discussion on the Necessity and Innovation Path 

of the Construction of Futures Industry College

—T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Futures College of 

Beijing Wuzi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ZHU Caibin ZHANG Guosheng

(Beijing Wuzi University,Beijing 101149,China)

Abstract:Since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strategic goal of building a modern economic system and modern finance has been proposedFutures, as a high-end characteristic service industry, plays a role in preventing risks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operation by taking advantage of its price discovery function, value preservation function and pricing function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necessity of establishing a national futures industry college and the feasibility of establishing a national futures Industry College in Beijing Wuzi University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industrial chain tal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al economy in the new era, and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ndustrial colleges proposed in the Guid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Industrial Colleges (Trial), the construction objectives and tasks of the Futures Industry College of Beijing Wuzi University have been establishedIn addition, it summarizes and discusses the paths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 college organization mode, talent training mode, professional chain reconstruction, curriculum system, 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 and other aspects, hoping that the College of Futures of Beijing Wuzi University can realize the upgrading from a municipal futures industry college to a national futures industry college

Keywords: Futures; Industrial College; Necessity; Innovation;Path

猜你喜欢
产业学院期货必要性
产业学院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与实践
生猪期货离我们还有多远?
关于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的思考
中粮期货 忠良品格
农经(2017年1期)2017-01-17 07:23:24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3:55:00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3:13:33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29:35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7:42
产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