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大单元读写融通设计策略研究

2023-10-15 15:36常凯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3年9期
关键词:大单元设计策略

常凯

摘要:基于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的颁布,针对如何在“大”字族词语如“大概念”“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统领下实现读写共生这一问题,笔者依托“基于理解的逆向教学设计”理论,设计了“选准学科大概念——制定学习目标——明确预期学习成果——构建评价机制——设计学习任务群”的学习路径,以由七下第五单元《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和八上《白杨礼赞》新组的大单元为例,进行逆向设计与正向实施,并梳理出大单元教学中一系列读写融通设计策略,以期落实义务教育新课标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

关键词:大单元 读写融通 设计策略

基于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的颁布,一连串“大”字族的词语涌现在我们的教学视野里,如“大概念”“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等等。这也给很多老师带来了不小的困惑,怎样才叫“大”?“大”而为何?如何依托统编语文教材实现“大”?又如何在“大”字统领下实现读写共生?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开展了一系列的实例探索。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实施”部分指出,要“体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特点,整体规划学习内容”,其中围绕“整体”二字,包含了以下几方面的整合:(1)学习情境、内容、方法和资源的整合;(2)语文与生活的结合;(3)听说读写整合;(4)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维发展。具体到“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这一学习任务群,“教学提示”聚焦“主题情境”“读写结合”“过程性评价”等关键点。那么,如何在具体课程实施中落实上述要求?有哪些可靠途径与有效策略呢?笔者在美国教育家威金斯、麦克泰格的《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中寻到了探索的可能。

一、逆向设计,正向实施

依据书中提出的“逆向设计”理论,笔者规划了大致的学习路径:选准学科大概念——制定学习目标——明确预期学习成果——构建评价机制——设计学习任务群。

(一)确立“大概念”

何为“学科大概念”?又该如何选取呢?王荣生教授曾将其界定为“核心的概括性知识”。根据七下第五单元的“单元导语”,笔者选取了本单元前两篇课文《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加上八上的《白杨礼赞》组成了一个新的大单元,从中提炼出了“掌握从托物言志入手解读与创作写景状物散文的能力”这一学科大概念,梳理出这一大概念的基本问题如下:

基于此,依次对学习目标、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过程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与设计。

(二)对标定点定目标

纵观三篇课文,围绕“掌握从托物言志入手解读与创作写景状物散文的能力”的大概念及其基本问题,笔者梳理出如下的单元学习目标。

1.把握托物言志散文中物的特点,了解描写物与景的多样写法。

2.梳理文章脉络,体悟托物言志散文中作者丰富的情志。

3.理清托物言志散文中物、人、志三者之间的关系。

4.学会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进行创作。

(三)紧扣目标设情境

2022年版义务教育新课标中“课程理念”指出要“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课程实施”部分也相应地要求“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因此,依据本单元学习目标、学科大概念与文本特质,笔者创设了统领读写融通的大情境如下:

5.18为“国际植物日”,班长带领大家搜集了一些植物类托物言志散文,邀请你参与编写2023年第5期班刊《草木言我心》。

(四)多维度设计任务

基于“逆向设计”理论,笔者由预期的最终成果出发,从“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维度设计了如下任务群,意在落实学习目标,既指向学生对学科大概念的充分掌握,又能有效实现读与写的融通共生。

【学习内容】

在搭建任务群学习框架的基础上,笔者进一步丰实任务群,构建学习链,对逆向设计进行了正向实施,实现了如下的学习过程。

第一堂课意在达成以下教学目标:1.把握物的特点和作者所言之志。2.理清托物言志類散文中物与志的关系。第二堂课则重在达成以下目标:1.把握白杨树的特点及象征意义,感受中华儿女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2.学习以象征手法进行简单片段创作。前两堂课主要完成整体读、局部写。第三堂课为读写融通课,教学目标有二:1.挖掘物的特点,寄托寓意。2.梳理物、人、志的关系,运用托物言志手法创作。

为了挣脱为教写作知识而教写作知识的小圈子,避免学生无病呻吟、贴标签式的言志,笔者采用了“用以致学”的写作教学理念,联通写作与生活,具体实施了以下学习任务。

首先,基于单元大情境,课前布置预习任务“编写班刊时,班长提议在班刊封面上添加能展现班级精神或追求的刊徽,邀你参与设计。请游览美丽的附中校园,寻找你认为最适合的植物,以它为主体来设计刊徽,描述图案,阐明主要寓意”,意在引导学生以校园植物为主体来设计班刊刊徽,以展现班级精神或追求。

课堂第一环节为“刊徽设计我来评”,取同样以植物为主体的我校校徽为例,分析南师附中学长对校徽设计的解说语,引导学生发现一枚好的徽章应具备哪些特点。

学生通过分析发现,徽章的绘图要聚焦并突出所选物的主要特点;要通过联想、想象,在“物性”与“人品(人的精神品格)”间建立相似或相关的联系,深入挖掘所选之物的精神内蕴,彰显某种精神或追求;且徽章的核心寓意应与主体事物的主要特点高度契合。

根据以上示例,结合课标中“过程性评价”要求,笔者从“绘简笔画”“画面描述”“核心寓意”三个维度,设计了一份有关刊徽设计的评价量表(如下表),要求同学们对照评分表为选出的三份预习作业打星评分并说明理由,引导学生在评价中学会评价。

学生分析发现,作业1的亮点在于:设计有新意,巧用“妙笔生花”的字面意与成语意思。也存在明显的不足:玫瑰的描写单一(色彩),且特点不聚焦,“和平”“勇气”等特点缺少文字描写的依托、凭空而来,且“娇艳/艳丽”的特点不太适合班级精神。作业2亮点在于能围绕奋发向上、活力四射的特点,从花瓣、叶片、花茎多角度、由局部到整体有序地描写,不足在于蔷薇的特点与所寄托的寓意不太吻合,“慷慨”“友好”牵强。作业3中特点聚焦,描写充分有序(竹叶、竹干;形态、颜色;对比、环境烘托),且物与志高度契合。

此后笔者让得分高的刊徽设计者经由回溯清晰了设计刊徽时的思维过程:明确所言之志—甄选所托之物—关联物与人。或:甄选植物—发现主要特点—物人关联—顺势言志。但其实,无论是先立“志”再选“物”,还是先观“物”再掘“志”,都讲求物与志的交融合一。

由此,笔者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一枚小小的刊徽,彰显着人间草木的独特个性,蕴藏着植物与人性共通的美好品格,更诉说着每一位设计者积极深厚的意趣情志。草木本无情,只因君有心。只要热爱生活、细心观察,便可以发现植物的独特之处;再驱遣联想与想象,由物及人,便可以挖掘植物中蕴藏的深刻的“志”,从而达到物我生命的融通。

通过以上对刊徽的设计与评价,学生初步学会了聚焦于物的主要特点来顺势言志。但针对预习作业的反馈情况,笔者发现学生所写之物的特点往往老套而缺乏新意,思维较为定势而缺少发散性。因此,笔者便通过“物志深掘有慧心”这一环节,重点引导学生发掘所选植物的多样的特点,进而别有新意地言志。

学生课前设计的刊徽主要涉及了校园中这八种植物,以入选率最高的竹来说,多数人聚焦于竹子笔直挺立、拔节生长的特点。因此笔者以《竹之七德》一文来激起学生的思维火花。阅读此文后学生颇受启发,比如:第一,要多角度观察所写之“物”,可从它的形态、长势、构造、生长习性、神韵、品性、功用等角度发现其丰富的特点。第二,人们常关注竹的拔节而上、坚挺不屈,而材料中第3、4、6、7点少有人提及,这需要我们长期观察,不仅关注眼前所见,还要查阅资料了解其生长习性,还可以运用比较思维、联想思维,才能发掘植物有新意的特点;第三,我们要通过联想、想象,在植物的每一种“物性”与相似或相关的“人品”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在“物”中找到“我”,才能准确挖掘植物丰厚的精神内蕴,寄托更丰厚深刻之“志”。

基于这些启发与思考,学生进一步为先前所选的植物开掘新特点以彰显班级精神或追求。例如之前写第三份刊徽设计的那位同学,他发现:竹不开花,唯有四时苍翠,清淡而高雅。郑板桥也曾称赞竹子:“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的确,不开花,便是不图虚名、不慕浮华。

通过这一环节,笔者引导学生努力寻找植物丰富、独特、新颖的“物性”,通过联想想象来挖掘蕴藏的深刻、丰厚、独特的“志”,从而形成多维度、多层级的“物”与“志”的交融。

校园里草木万千,其实,它们不只代表了某种精神或追求,也可以承载着个体生命的独特表达。当独具生命性灵的人间草木,偶遇一颗颗真挚敏感的心,往往催生出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一段段深刻独特的情志。因此,笔者就着便经由“草木有心我寄意”的环节引导学生借草木言己志。通过回顾前两堂课所学课文的主要内容,再次梳理物、人、志的关系,师生发现,《紫藤萝瀑布》中作者偶遇一树盛放、充满生命活力的紫藤萝,先是触景生情,再由今忆昔,花昔衰今盛的命运让作者联想到人的命运,进而心生感悟,属于托物言志散文中感悟型文本;《一棵小桃树》中小桃树瘦弱而顽强,寄予着深刻的含意。文章明写小桃树,暗写自己,对小桃树顽强生命力的赞美,反映了自己对美好未来、对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作者始终将小桃树当作人来写,它就是另一个“我”,“物性”与“人品”之间的关联是隐性的,作者并未点破,主要运用了比拟或隐喻,属于托物言志散文中隐喻型文本。《白杨礼赞》中作者赞美眼前的白杨树,更由树产生一系列相似联想,赋予它象征意义,象征着北方军民、抗战精神,“物性”与“人品”之间的内在相似性即关联并非隐性,而是点破了,主要运用了象征,属于“托物言志”散文中象征型文本。异中有同的是,三篇文章的“物”都借助“人”这一桥梁,“物性”与“人品”相似或相关,进而达到了“物”与“志”的高度契合。

由此,笔者进一步引导学生依据已学的托物言志散文,分组制作写作小贴士,向班刊投稿,分享自己与校园植物的故事。學生设计了一些写作小贴士:定向聚焦,选准物的核心特点;绘形充分,多种写法突出特点;贯通自然,明确物与人的关联;言志真挚,物人关联处再升华。课堂也顺势生成了写作评分表。

最后,学生对照评分表对刊徽解说语进行改写创作,此后进行了交流和点评。其中一位得分比较高的同学的习作片段:

娇美的蔷薇旁,却是一丛极普通的竹,恰如“竹”字,聊聊几笔,不华美不厚重,怎么看都觉得普通。我不禁心生怜惜,轻触摩挲着竹节。顺着竹节抬眼望去,这才发现,呀!这竹像是要冲破所谓普通的屏障,挺直的竹节,披针形的竹叶,直冲云霄的竹干,无不透着超逸的不凡气度。原来,竹的普通里竟还藏着这般风度,可它又为何不彰显摇曳来引人驻足呢?且看,这校园中的花啊树啊,哪个不是争奇斗艳,开各种花、结各种果,这竹却成了一股清流,不开花不结果,只在校园一隅默默生长。再看“竹”字,却又平添一份低调与质朴。

是啊,普通本就是生命的常态。我确实普通,这与生俱来的普通,也曾让我生出一丝不甘,但与竹的这场相遇,让这种不甘渐渐隐退。人生的路有很多条,一根普通的竹,选择的是看待世俗纷扰后,仍要留存质朴、坚守气度;我亦可如竹,在普通里追寻那份珍贵的质朴与超逸。立根破岩,心向蓝天,拔节不止,普通也可以书写不凡。这一刻,我释怀了。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有言“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经过这一围绕“托物言志”展开的系列学习,笔者认为,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若想读懂人间草木的本心,我们需要拥有一双发现的眼,一颗敏感的心,一个爱思考的习惯,走进植物的生命场域,用心体贴每一朵花、每一片叶,在物与人的交融共通里,让思绪翻飞升华,方能生发深厚有味的生命情志。

二、根植课标,探究策略

基于以上实操探索,笔者再次对本次教学实践与教材、课标、学生核心素养的关联度与契合度进行了反思。再读新课标中对“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这一任务群的表述,它要求老师“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细读这段文字,其中关键性动词“感受、了解、欣赏和评价、表达、创作”等已经明确了读写融通共生的要求。那么,大单元教学中究竟可以采取哪些教学策略来达成这一系列要求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确立读写共生要点

在大单元教学中,教者可以依循新课标,综合考虑学情、教材文本类型及特质、学科核心知识等要素,提炼本单元教学所包孕的学科大概念,寻得读与写所共享的核心知识,进而确立读写共生的关键学习点,并以此为出发点与落脚点,从“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维度逆向设计,形成指向关键学习点达成的系列任务群。

(二)创设读写共生情境

这种情境在讲求课标所要求的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基础上,还应当充分考虑单元读写共生的关键学习点,如本单元创设了编写班刊这个大情境,学生可以带入班刊设计者这一角色体验,通过配封面插图可以充分把握文本中物的特点,借助多维比较来辨析托物言志散文的不同类型,通过设计刊徽,托植物以显班级精神或追求,撰写与植物间的故事,可以有效实现读写融通。

(三)搭建读写共生支架

本单元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搭建了指向读写共生要点的有效支架,如刊徽设计评价量表,学生对已学相关文本中物、人、志关系的梳理,学生参与设计开发的“我与植物的故事”托物言志文章寫作小贴士等,而这些支架的运用过程也正是学生一次次读写融通共生的过程。

苏轼曾有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其实,读写融通何尝不是如此?阅读就像是琴弦,而写作就像是手指,基于统编教材开展大单元读写融通设计,我们便能让阅读与写作“不走过场”“不苟且”,奏响“不同凡响”的美妙乐音!

参考文献:

[1]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刘蜀黔,陈家尧.基于逆向设计理论的大单元教学评价设计[J].语文建设,2023(01):41-44.

[3]张广录.“大单元设计”教学的运营逻辑:把任务置于实践情境中[J].中学语文教学,2021(04):13-16.

[4]黄厚江.大单元教学对接“真实课堂”的实践性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3(12):3-7.

[5]徐铭莲,冉宜沿.大单元教学设计动作分解[J].语文教学通讯,2023(13):25-27.

[6]郭跃辉.基于“学教评一体化”的学科大概念教学探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2(05):33-36.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初中专项课题“基于智慧教育技术平台的初中课堂精准教学实践研究”(编号:E-b/2020/07)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大单元设计策略
多元“对话”促结构融通
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特征及课堂类型
高中生物大单元整体学习的实践研究
道德与法治“大单元”主题教学视角下的建构实践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篮球项目大单元教学的设计思路研究
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浅探
浅谈农村普通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
赣鄱生态水产品包装设计策略研究
浅议郊野公园对城市宜居性提升的设计策略
设计策略决定企业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