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瑾文
摘要:李清照“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的“蓬舟”,教材和一些专著都解释为“如飞蓬般轻快的船”,这属于望文生义。结合辞书释义、异文、语源、构词法及语境等多方面的证据,“蓬舟”应理解为同“篷舟”,船,船只的意思。课本注释需要加以修正。
关键词:蓬舟 篷舟 释义
统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收有李清照的名篇《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其中“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一句,教材注“蓬舟”:“如飞蓬般轻快的船。”不仅教材这样认为,一些涉及传统诗词的专著也持相同观点。众所周知,“飞蓬”指枯后根断遇风飞旋的蓬草,而蓬草“遇风飞旋”的姿态看似与语境中船舶被狂风吹起的样子十分契合,也确实当得上一个“轻”字,但事实上,蓬草随风悠悠飘动,移动速度实在难当一个“快”字。显然,用飞蓬的特性去描述“蓬舟”轻快的状态,其实是不够恰切的。
“蓬”,从艹,逢声。本义是指蓬草,正如《辞源》所释:“草名。蓬蒿。秋枯根拔,风卷而飞,故又名飞蓬。”[1]《诗·召南·驺虞》:“彼茁者蓬,壹发五豵。”[2]曹操《却东西门行》:“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3]杜甫《遣兴》诗之二:“蓬生非无根,漂荡随高风。”[4]这些文献用例说的都是“蓬”的本义。此外,“蓬”还有“散乱、蓬松”的引申义,《山海经·海内经》:“其上有玄鸟、玄蛇、玄豹、玄虎、玄狐蓬尾。”[5]扬雄《长杨赋》:“当此之勤,头蓬不暇梳,饥不及餐。”[6]《晋书·王徽之传》:“徽之字子猷,性卓荦不羁,为大司马桓温参军,蓬首散带,不综府事。”[7]但这些释义与“蓬舟”的“舟”字很难产生联系。
我们认为,“蓬舟”的“蓬”应采用《汉语大词典》的释义:“用同‘篷’。李珣《南乡子》词:‘谁同醉,缆却扁舟蓬底睡。’前蜀李珣《渔歌子》词:‘水为乡,蓬作舍。’洪深《开船锣》:‘开了船他们会得张盖布蓬的。’”[8]也就是说,“蓬”是“篷”的通假用法,原词应为“篷舟”。《古代汉语通假字大字典》也收有“蓬”通“篷”这一义项,书证即为前蜀李洵《南乡子》和《渔歌子》两例。除了工具书所收录的义项和示例,我们还可以从文献异文得到旁证,如清沈辰垣《历代诗余》卷四十二收录李清照此词,即作“篷舟”。
从语源来看,“篷舟”一词在唐朝就已经广泛使用,且唐朝诗歌中只有“篷舟”而无“蓬舟”的用例。如温庭筠《西江上送渔父》:“三秋梅雨愁枫叶,一夜篷舟宿苇花。”[9]唐皮日休《寄毗陵魏处士朴》:“兔皮衾暖篷舟稳,欲共谁游七里滩。”[10]李洞《曲江渔父》:“卧稳篷舟龟作枕,病来茅舍网为帘。”[11]至宋代,“蓬舟”一词才在诗词中流行开来,如沈辽《走笔奉酬正夫即次元韵》:“高人逸士或往还,蓬舟自访来前湾。”[12]方岳《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芦叶蓬舟千重,菰菜莼羹一梦,无语寄归鸿。”[13]刘澜《买陂塘·游天台雁荡东湖》:“卧游已动蓬舟兴,那在芙蓉城畔。”[14]显然,从词语出现的先后来看,“蓬舟”源自“篷舟”是确凿可信的。此外,清《佩文韵府》卷二六以“篷舟”立目,今之《中文大辞典》《汉语大词典》也以“篷舟”立目,足可见“篷舟”才是“蓬舟”的原词。
“蓬”“篷”二字究竟有何区别呢?前文已指出“蓬”的本义是蓬草,引申义有“散乱、蓬松”的意思。“篷”字,《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是:①张盖在车船等上面,用以遮蔽日光、风、雨的设备。《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李生推篷一看,果然秋江景致,更自非凡。”清黄景仁《退潭舟夜雷雨》诗:“谁知暴雨不终昔,打篷渐歇筝琵琶。”郭沫若《下乡去》一:“大家都在发愁,十九号准备下乡的卡车是没有篷的。”叶圣陶《倪焕之》一:“眼光从篷顶直望黑暗的前程。”②船帆。《三国演义》第四九回:“徐盛见前船无篷,只顾赶去。”清李渔《玉搔头·飞舸》:“这风就掉转来了,家婆在那里?快帮我扯起篷来。”③船。唐钱起《送张管书记》诗:“河广篷难度,天遥雁渐低。”前蜀韦庄《润州显济阁晓望》诗:“一篷何处客,吟凭钓鱼舟。”赵庆熺《醉扶归·泖湖访旧图》套曲:“一天儿诗酒作生涯,一篷儿风月都潇洒。”[15]据此,我们不难发现“蓬”多与植物有关,而“篷”多与工具器物有关,这也从侧面证成了“篷舟”一词的合理性。
那么,“篷舟”应该如何理解呢?窃以为“篷舟”即“篷船”,是一个同义复词。所谓同义复词指的是意义相同的两个语素连用在一起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汉语大词典》已经指出“篷”有“船”的意思,而将具有船义的“篷”跟“船”组合成“篷船”一词,表示的就是船的意思。如马祖常《锁院独坐书事口号》:“松间行屋无人到,恰似篷船泊浪中。”[16]吕留良《舟次看武康山溪》:“霸先国破孟郊死,寂莫篷船到武康。”[17]
由于组成同义复词的两个语素意义相同,因而其词序往往可以颠倒,形成同素异序,且词性和意义都不会发生变化。“篷船”既为同义复词,通常便可颠倒为“船篷”,表示的仍是船的意义。如陈造《书怀》诗:“少待莼鲈付张翰,一溪风月放船篷。”[18]这里的“船篷”就是船的意思,不能理解成船上的篷子,“放船篷”就是指“放船”,开船、行船之义。陈造似乎特别偏爱“放船篷”一语,其《江湖长翁集》三次出现“放船篷”,《题吴司理子隆兼隐》:“何须笠泽去,烟浪放船篷。”[19]《四月望再游西湖十首》(其七):“堆青泛碧放船篷,万里风前鹤发翁。”[20]还有一处就是上述引例。事实上,将同义复词“船篷”作为“船”的意思来使用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叶梦得《千秋岁(其二)》:“谁共赏,依稀记得船篷上。”[21]张孝祥《题吴城庙》:“浥浥午阴移岸树,萧萧凉意满船篷。”[22]
同理,具有“船”这一意义的“篷”跟同义语素“舟”也能组成同义复词“篷舟”,也可写作倒序词“舟篷”。先看“舟篷”一词,韩维《清明北园泛池舟中作》:“路绕高林尽,舟篷出近湾。”[23]麻九畴《元裕之以山游见招兼以诗四首为寄因以山中之意仍其韵》(其一):“石华政可采,负我孤舟篷。”[24]根据句意,不难看出这两例的“舟篷”属于同义复词,是船的意思。再来看“篷舟”,正如《汉语大词典》所释,应理解为“即篷船”。而本文讨论的“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的“蓬舟”,结合语境可以看出,应是“篷舟”的同词异写,以解释为船更为合理。此句写词人希望风不要停止,把自己乘坐的船吹到仙山去,表达了自身对美好梦想的追求和对自在生活的向往。
因此,综合工具书、异文、语源、构词法及语境等多方面的证据,“蓬舟”应解释为:同“篷舟”,船,船只的意思。课本注释应该加以修正。
参考文献:
[1]商务印书馆编辑部.辞源(修订本)[Z].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2702.
[2]高亨.詩经今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34.
[3]夏传才.曹操集校注[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3:28.
[4][9][10][11]曹寅等.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2290,6724,7085,8298.
[5]袁珂.山海经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462.
[6]萧统.文选[M].北京:中华书局,1977:137.
[7]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2103.
[8][15]罗竹风.汉语大词典(缩印本)[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5518,5247.
[12][18][19][20][22][23]傅璇琮等.全宋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8271,28173,28110,28238,27767,5197.
[13][14][21]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65:2835,2953,780.
[16]杨镰.全元诗(第二九册)[M].北京:中华书局,2013:362.
[17]徐世昌.晚晴簃诗汇[M].北京:中国书店,1988:511.
[24]郭元釪.全金诗(卷十九)[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