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数字化普惠金融创新服务初探

2023-10-14 03:47杨万荣徐胜
时代金融 2023年10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服务数字化

杨万荣 徐胜

数字化普惠金融是一项民生工程、惠民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全社会特别是各商业银行共同推动和担当。本文从数字化普惠金融的涵义阐释入手,再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结合实践案例、面临的挑战,提出数字化普惠金融在完善物理网点建设、找准服务定位、实施错位竞争、创新业务模式、推动数字化转型、建设人才队伍、完善风控机制等方面的观点,以期为新时代更好地促进其发展提供可参考的借鉴。

一、数字化普惠金融的涵义

数字化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通过互联网技术,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数据通讯、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其特点如下:一是建立完善的大数据风控体系;二是构建高效率的金融科技布局;三是通过大数据和金融科技技术,将金融服务普及到社会各阶层和群体中。有利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增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

二、数字化普惠金融的发展趋势

(一)政府引导,普惠金融顶层设计日臻完善

2015年12月,国务院发布《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全面建成普惠金融服務和保障体系,有效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满足人民群众的金融服务需求。2021年12月人民银行发布《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提出要以公平为准则、以普惠为目标,合理运用金融科技手段丰富金融市场层次、优化金融产品供给,不断拓展金融服务触达半径和辐射范围,让金融科技发展成果更广泛、更深入、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助力实现共同富裕。2022年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快补齐县域、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金融服务短板,有序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数字普惠金融被寄予厚望。

近年来,各家商业银行都在发力,持续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强化金融服务支撑,全力推进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头部大行发挥带头作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创新金融服务体系,确保金融活水精准灌溉至落后地区。中小银行立足区域、扎根地方,打通普惠金融路上“最后一公里”,将金融“毛细血管”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将力量输送到广袤地域上的每一个角落。

(二)坚持便民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日趋广泛

相较于依靠传统方式,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数字化技术降低服务成本,突破时空局限,此前因信息不对称而很难获得金融服务的长尾客户也纳入了服务保障范围,整体提升了金融服务可获得性,满足各类人群差异化、个性化金融需求。截至2022年末,我国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32.14万亿元,同比增长21.2%,比各项贷款高10.1个百分点。

(三)坚持金融科技赋能,金融服务日趋多样化

普惠金融业务传统上是劳动密集型业务,金融科技重构经营生态,为基层减负赋能,主要应用场景包括客户经理工作管理、业务管理和风险管理等。先进系统和工具的大量应用助力客户经理减少冗余和低效的工作。通过综合服务平台营销,可用手机拍摄客户资料和现场情况,信息直接识别并导入信贷系统,一键报表系统进行业务管理,信贷流程系统实时显示贷款进程,贷后管理系统自动预警并提示客户经理风险管理动作;风险管理系统通过自动合规,无纸化审批,授信辅助系统整合内外部数据,为企业画像,校验数据真伪。与此同时,商业银行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对放款模式、审批流程等各环节进行创新优化,推出在线秒批贷款产品。从前端获客,到申请,到风险评估,到贷款审批和支取,实现全流程线上化运作。通过创新服务模式和产品,推动普惠业务下沉。

三、数字化普惠金融的实践案例

(一)将产品创新作为数字化普惠金融工作重点

依托于数字技术的金融服务,很大程度上能够解决小微企业的难点痛点,但要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关键是要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以A银行为例,该行设立了线上信贷服务品牌,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普惠金融产品。如,针对小微企业的“税易贷”“流水贷”、针对农户的“码上贷”,针对供应链客户的“普数贷”“伙伴贷”,针对普通个人客户的“医护信用贷”“车位快贷”“家装快贷”“优才快贷”等。在产品的线上化建设方面,A银行持续加大线上流程的开发迭代,强化了人工智能和信息化工具的应用。

(二)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

A银行作为一家地方性银行,服务县域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乡居民是该行的经营定位。近年来,随着全行战略改革和业务转型的不断推进,该行以改革为创新驱动,加大科技资源投入,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在客户开拓方面,该行建立“北斗七星”企业评价体系,打破了传统的“人找产品”,实现“产品找人”,大大提高了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精确度和可获得性。在此服务方案下,小微企业能享受“授信方案灵活、贷款额度秒批、提款用款自主”的便捷服务。在智能风控方面,A银行构建了“客户画像+模型规则+风控策略+自动预警”的风控体系,引进了自助功能,申请者线上即可自主完成贷款申请、担保确认、电子合同签署及放款环节。同时,借助大数据风控技术,规定客户若以可核验的社保、公积金、个税等证明材料作为收入认定依据的,无需提供收入证明。这一做法节省了客户向所在工作单位申请开具收入证明的手续和时间,审批手续也极大简化,有效提升了客户体验。

(三)多项政务业务自主办,推出社保卡线上申领

A银行利用超级柜台、移动营销、政务终端和市民之窗等设备,构筑成一个功能强大的自助服务功能体验空间。它基本实现个人金融业务全覆盖,并涵盖了社保、税务、水电缴费、医疗预约挂号、个人公积金情况查询等多项政务民生类服务,满足客户常规业务自助化、一站式办理需求,实现“数据多跑路、客户少跑腿”。在服务方面,A银行220多个物理网点遍布全辖区,80多个网格化服务团队覆盖300多个村居社区。该行利用“点多面广”的地缘优势,推出“线上办、即时办、自助办、全天办”社保跨界服务,是当地首家推出社保卡移动发卡的银行,为村居、厂企、学校等单位提供集约式上门发卡服务,大大节省客户跑银行的时间。

四、开展数字化普惠金融面临的挑战

目前,商业银行在开展数字化普惠金融中,仍面临较多的挑战。外部挑战在于,我国小微企业和“三农”对贷款定价承受能力仍较低,具有高违约风险。同时,除了人行征信和银行内部数据以外,小微企业和“三农”数据主要分散在工商、税务、司法、征信等部门,统一协调机制仍有待健全。商业银行在贷前信息收集、贷中信用监督、贷后违约风险控制方面均存在一定管控难度。需要由银行、征信、工商、税务等具有数据资源的机构共同构建。通过整合征信信息,为金融科技创新提供基础动力,才能助力小微普惠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从内部来说,普惠最大的挑战来自商业银行自身的认知。数字普惠金融是对传统金融彻底改造升级的过程,就像从摩托车到汽车,不仅要花钱,还要考驾照,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企业文化、金融机构战略、数字计划的调整等,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五、做好数字化普惠金融的建议

(一)完善物理网点建设

合理的物理网点建设是开展普惠金融服务的基础。一是商业银行要积极探索社区银行发展之路,依据不同服务区域的客户数量、特点和需求,探索设立服务社区、专营机构,打造社区金融亲和力。探索“校园银行、“园区银行”等新型服务模式,延伸社区银行服务,进一步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与效率。二是商业银行要借鉴快递公司社区便利店的成功经验,对条件具备的基层支行,设立金融服务用户体验区、用人机结合方式并通过延时服务,在工业园区增设自助终端设备,建立低成本服务网点,实现从物理网点向服务终端的提升,从标准化服务向人性化服务转变。

(二)找准服务定位,实施错位竞争

依托于数字技术的金融服务,很大程度上能够解决小微企业的难点痛点,但要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关键是要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要有数字化的金融产品和解决方案,包括资产产品、负债工具以及相关融资工具。商业银行要集中资源优势做精做优自己该做、能做的业务,坚持面向市场,贴近客户,既要吸收同行组织架构、经营管理模式、产品服务等方面的先进做法,也要避免盲目跟风,因地制宜、妥善处理创新、风险防控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积极探索数字化普惠金融转型发展,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和整体竞争实力。

(三)完善电子服务网络

开展普惠金融工程,应着重推广电子银行网络服务,一方面要加强宣传,在农村地区普及电子银行金融知识,可通过进村入企、摆摊宣传等多种方式,提供客户体验机进行模拟操作等,重点讲解电子渠道的便利性、实惠性和安全性,培养客户通过电子渠道自助办理银行业务的习惯。另一方面要通过各类网点渠道推介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电子银行服务模式,可采用批量办理、上门办理,增强主动营销能力,实现传统网点服务和电子渠道服务有效结合;在电子渠道功能方面,应不断拓展账户管理、支付缴费、信用卡业务等基础业务,还应实现个人贷款、投资理财、无卡取现、网点预约、电子商城等创新业务,不断拓宽电子银行服务通道,构建普惠金融电子化服务平台。

(四)创新业务模式

商业银行应搭建产业模型。站在数字化普惠金融角度来看,目前的状况是产业链上的大型企业并不缺钱,真正缺钱的是产业链上下游两端的小微企业。怎么把金融活水灌溉到产业链末端的毛细血管,让小微企业在产业链上能够更好生存和发展,商业银行在产业链金融领域能做的事情非常多。如,对农户、社会弱势群体等贷款实施优惠利率,对其他贷款则根据行业,对象方式、期限、信用状况等综合因素实施上下浮动,从而实现自身经营效益和履行社会责任的双重目标。又如,延伸贷款用途,将产品需求与居民生活、小微企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相契合,量体裁衣开展产品创新,积极探索创业贷、科技贷、租赁贷、換房贷、换车贷等服务产品;放宽小额信贷用途管理,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对20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由借款人自主灵活掌握使用,既可用于生产经营,又可用于家庭消费,使得服务更方便快捷。

(五)多措并举,推动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普惠金融服务既要统一,也要注重满足不同普惠客群的专属定制化需要。商业银行可通过整合全行金融产品与服务,为政务类、产业类、消费类、乡村振兴类平台提供具有场景化部署、集成化服务、定制化开发、全程化风控能力的综合金融服务,助力平台及平台上的众多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同时,发展普惠金融没有标准范式,需要因行施策,结合自身业务和资源禀赋侧重点开展。大型银行凭借资金实力和科技能力,立足于满足综合化、多元化、个性化金融服务需求。主动通过自建金融科技生态圈,迅速提高普惠金融覆盖面。中小银行可充分发挥“地缘、心缘、人缘”优势,服务本地客户,但需要开展与第三方科技公司的合作等方式,弥补科技基础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依托第三方应用场景获客,打造数字化普惠金融的精品银行。

(六)坚持金融服务水平与内控管理相结合

从整合组织架构、提高公司治理能力、强化服务职能三方面着手,不断提高效率效益和工作质量,是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量的一项重要途径。一是变革组织方式,以客户为中心,按照业务经营专业化、运营管理集中化的要求,采取战略业务单元的经营模式,整合客户关系部门和产品部门,设立普惠金融部、网络金融部、渠道管理部等,深入构建扁平化、垂直化管理,实现客户“一站式”服务,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管理效能提升,降低经营管理成本。二是完善履职平台,规范操作制度,公开公正用人,同时畅通内部信息沟通渠道,达到信息对称、运作规范、风控及时、决策科学、评价有力、执行高效,不断提升公司治理能力,降低操作管理成本。三是加强大后台建设,集合资金优势、技术优势、网点优势等,与大公司、政府部门等进行深度商务合作,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加强IT系统建设、人员培训、行业审计、政策协调等方面发挥建设性作用,积极打造专业高效的服务平台。

六、结语

数字化普惠金融是一项民生工程、惠民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全社会特别是各商业银行共同推动和担当,需要坚持市场化和政策扶持相结合,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确保发展可持续。在发展数字化普惠金融的道路上,必然有未知的困难和挑战,这将考验着银行员工的集体智慧和应变能力,也期待得到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通过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能为商业银行管理人员提供一些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徐向梅.有序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M].经济日报,2023.3.27。

[2]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EB].中国政府网,2015.

作者单位: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服务数字化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
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