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井芳:接纳是教育的前提,做陪伴学生成长的人

2023-10-14 16:02:07彭一皓
课堂内外·好老师 2023年8期
关键词:陪伴班主任学校

彭一皓

在一个雾气蒙蒙的周末,空中还飘着小雨,记者在重庆嘉陵江边的某个咖啡馆见到了郭井芳。去年到四川后,因为工作愈发忙碌,她回重庆的次数并不多,但这里,无疑是她梦想开始的地方。

从东北到西南,从懵懂成长到向外求学,山城见证了她从一名不知道梦想在何处的大学新生,蜕变为找到人生热爱的方向,并在教育事业上持续发光发热的榜样之师。

从教二十年,她仿佛不知疲倦,永远精气神十足,是那个总能带给学生、家长以力量、勇气和希望的人。面对生活,郭井芳常说,“如果你觉得生活沉闷、无趣,跑起来吧,跑起来就有风了。”

主动争取,为自己赢得机会

2009年的盛夏,重庆巴川中学的初三年级二班创下学校中考成绩纪录,轰动一时,引起重庆教育、媒体领域的广泛关注。重庆晨报、晚报、商报,联合开辟专版,报道了发生在这间教室的故事。这篇报道的名字,叫《她的奇迹和他们的奇迹》,这里的她,正是郭井芳。

之所以称作“奇迹”,是因为这个班不仅是从年级倒数第一“逆袭”为年级第一,还因为作为班主任的郭井芳,是头一次带班的新班主任。时间倒退至三年前,郭井芳还是学校的德育干事。师范专业中文系出身的她,一边尽心尽责地做着德育干事的工作,一边想着如何才能转到教师岗位。

此前,学校还没有干事转教师的先例。但郭井芳一向敢想,在学校碰到时任校长郭洪,她大着胆子,主动向校长表达自己想当老师的诉求,让郭洪对这位年轻的教师留下了印象。没想到,半年后,机会很快“降临”。彼时,创下奇迹的初三年级二班还是初一年级二班,全班学生的调皮捣蛋、难以管理,让原本的班主任老师心力交瘁,身体出现一定状况。这种情况下,谁来接班?其他老师心里都敲起退堂鼓,不愿接“刺头儿”班。郭井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走马上任成为新班主任,实现了自己想转任教师的愿望。

郭井芳一点儿也不担心自己即将接手的班级。接班不久,她的带班成绩也很快证明,学校这一决策是正确的。事实上,成长时期,郭井芳自己就是老师眼里最调皮捣蛋的学生,让老师、父母操了不少心。然而,这样的成长经历,让郭井芳不仅怀揣着共情与理解,深谙此类学生心理,知道该如何管理与引导,也让她修炼出大胆敢想、勇敢无畏、主动争取的性格特质。

机会不仅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也向来都留给主动争取的人。在进入巴川中学之前,到学校人事处应聘那天,郭井芳才知道学校的招聘入职名单已经公布——原来,她获知消息的时间晚了一步。郭井芳想,来都来了,总得试试。于是,面对学校的负责人,她主动说道:“要不我留个自己的电话号码,万一你们之后还需要老师,可以让我来试试吗?”

没想到,这个举动,让她的电话在她刚回到家中就响了起来。原来,学校分管德育的校长,那会儿恰好在办公室整理东西,看到了郭井芳,也听到了她的主动。正好,学校空缺一名德育干事,本来想招聘男生,但郭井芳的直率和勇气,让他们愿意一试。正因为这份最初的勇气始终存在,也才有了后来一间教室的“奇迹”。

成长这条路,每一步都算数。如今,郭井芳常常以自己的成長经历为例,勉励学生,“不要嫌弃自己的过去,有可能,过去一些探索和经历的东西,会成为对你未来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尝试,或许这个尝试是错误的,但只要它没造成伤害,都可能成为你成长的印迹。”

直面自己,陪伴学生成长

做教师培训时,郭井芳常常抛出几个问题给在场教师,“在重庆,比较繁华的地方有解放碑和观音桥,如果你在观音桥突然碰到自己曾经教过的学生,你有没有勇气主动和他打招呼?你敢不敢主动上前?如果你跟他拥抱,他会不会给你一个拥抱?”

私下里,郭井芳常用这一系列问题问自己。在她看来,这几个问题其实指向同一个问题——老师带领学生的短短几年,究竟是留给了他们爱,还是伤害?

这一系列发问,既来自走过青春期的女儿的提醒,也源于郭井芳对自己从教初期教育手段和方式的不断反思。

“做好老师的首要条件,是陪伴学生成长。而陪伴学生成长,意味着老师自己首先要成长。做教育,最忌讳用十年前、五年前的理论,或者是用上一届学生的状态,来教这一届的学生。每一届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孤品,是独立的存在,我们不能用曾经的思想来对待当下的学生。”

带班的最初几年,纵使大部分的学生喜欢、家长认可,郭井芳还是时时留意和反思那些批评的声音,“如果有学生公开批评自己的老师,那他一定是鼓足了勇气,也证明老师确实是有不恰当的行为和做法。”郭井芳直言,老师首先是一个正常的人,会犯错,有缺点,而真正的成长,建立在对自己过去的接纳之上,建立在勇敢直面自己过去对教育方式的不充分理解,教育手段的不够科学和教学方式的部分偏颇上。

教育同样如此。郭井芳相信教育始于接纳——接纳自己,接纳学生。只有给予以接纳为前提的爱和陪伴,老师才能接受学生不断地犯错,不断地改变,不断地重新开始,“陪伴学生成长,一方面是陪伴学生往前走,取得进步,但是另一方面其实是陪伴学生一起来经历他的痛苦、迷茫和彷徨,包括他的歇斯底里和一切感受,其实是当老师的跟他一起度过。”

今年,郭井芳了解到某年级一位学生小周(化名)心理健康出现状况,她嘱咐小周的班主任,即使他暂时没在学校,也要把班里每天的动态,科任老师日常安排的学习内容和相关作业,都转发给他,让他知道,老师们没有忘记他。前一阵子,郭井芳做了一个大型公开讲座,讲座结束,她将PPT发给小周,并留言写道:“老师做了一个讲座,你没来,可以看一下PPT里的内容,老师的课件不外传,此文件仅你独有哟。”虽然,小周依旧没回这条讯息,但小周爸爸后来欣喜地告诉郭井芳,孩子在和医生聊天时,心理情况已经开始好转,说他想回到学校,因为老师们还在等着他。

“教育,其实应该是先育后教,先育人,其次才是育知识。”郭井芳深深明白,教育培养出的高精尖人才,未来也许能决定社会的高度,但作为老师,更重要的是培养大多数决定社会温度的人。

与之同时,社会也需要多种多样的人才。在班里,她常用暗示法激励学生,“你以后一定是非常能干的执行者”“我觉得你会是一个很棒的管理者”“你将来肯定是能给单位同事带来快乐的重要存在”……

说到这里,郭井芳回忆起,刚到重庆时,她发现迎春花在春天是最早开放的。但谁说花朵必须统一在春天绽放?“夏荷、秋菊、冬梅,每个季节绽放的花朵都自有美丽,所以,要是世界上只有一种花,那可能大家会得密集恐惧症。”郭井芳笑着说。她相信,孩子们都有自己的花期,无论早晚,老师要做的,是陪伴学生成长,等待他们在自己的花期绽放。

去年,因为学校变动,郭井芳第一次没有直接担任班主任。这是她从教二十年以来,担任班主任二十年以来的首次“缺席”。但她的步子始终没有停下,培养青年教师,开设幸福家长学院,开发系列家长课程和针对性圆桌讲座……郭井芳相信,家长才是陪伴孩子一生的“终身班主任”,学校教育绝不能脱离家庭和父母这一重要力量。

“我们要跑起来,还要带着学生、家长和其他老师一起奔跑。”说到这里,郭井芳满眼坚定。生活,跑起来就会感受到风。但在奔跑的路上,只有一起出发的人足够多,你才能感受到最强劲有力的风。

郭井芳

四川省广元天立学校副校长。全国著名班主任,全国首届“班主任话细节”大赛一等奖获得者,重庆市最美教师,曾参与全国各省市骨干教师、骨干班主任以及公益培训近百场。担任班主任20年,担任双班班主任12年,所教学生100%升入重点高中。研究探索出“班干部的培养和使用方法”“班主任成长策略”“家校有效合作”等班级管理经验,并在全国多个省市推广。

猜你喜欢
陪伴班主任学校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00
陪伴
科教新报(2022年17期)2022-05-24 04:34:52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华人时刊(2021年23期)2021-03-10 23:59:17
夸夸我的班主任
陪伴
杂文月刊(2019年16期)2019-09-25 06:56:36
班主任
中学生(2016年13期)2016-12-01 07:03:44
学校推介
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人间(2015年21期)2015-03-11 15:24:41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奇妙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