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让学生对整本书的内容及阅读方法产生理性思考,形成自身独特的见解。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思维能力出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需重视对学生阅读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在主动思考中实现阅读效果质的提升。本文重点分析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以辩促读的具体指导策略,旨在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促进整本书阅读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当前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师缺乏明确的阅读教学思路
新课标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师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主要围绕单篇阅读进行教学,所积累的阅读教学经验并不适用于整本书阅读教学。在这种状态下,教师缺乏明确的阅读教学思路,无法从过往的教学经验中获取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精髓。比如,教师虽然理解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总目标,却难以科学地将教学目标分解至每节课时教学中;虽然设定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却难以消除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畏惧心理;虽然选定了指导学生阅读的正确方法,却难以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意愿。整體而言,针对学生整本书阅读中出现的状况,原因之一是教师缺乏明确的阅读教学思路,难以抓住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核心,整本书阅读教学水平还有很大上升空间。
(二)学生缺乏阅读整本书的内驱力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难度要远远大于单篇阅读,不仅要面临长篇幅的阅读,还要以整体性思维对阅读文本展开深度分析。然而,当前小学生习惯了单篇阅读,在面对难度较大的整本书阅读时明显缺乏内驱力。一方面表现为小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缺乏持续性的兴趣。在整本书阅读开始环节,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会投入阅读中,随着阅读时间的推移,兴趣会逐渐消失,继而失去了坚持阅读的意志力,整本书阅读活动呈现高开低走的趋势;另一方面表现在小学生缺乏主动性的意愿。当前小学生的整本阅读主要是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和监督下开展,学生本身缺乏主动阅读的意愿。这就导致小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缺乏足够的耐力,内驱力不足。
(三)学生缺乏正确有效的阅读方法
整本书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如精读、略读、主题式阅读、自读、共读等。这些阅读方法能帮助小学生实现阅读积累,促进其语文素养的提升。现下正是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探索时期。很多小学生还没有掌握正确有效的整本书阅读的方法,通常从书首到书尾逐字逐句地阅读,对整本书的理解也仅停留于书籍的浅层含义。学生的思维被整本书的行文设计所固化。在这样的阅读方法下,学生不仅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还难以抓住阅读的主次。阅读方法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整本书阅读的信心,导致整本书阅读的效果没能达到理想状态。正因小学生缺乏正确有效的阅读方法,才使得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不理想。
(四)学生对阅读内容缺乏个人见解
整本书阅读开展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内化更多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对事物的独到见解。而当前小学语文的整本书阅读显然尚未达到这样的效果。当前小学生的整本书阅读仍然处于浅层文字内容认知阶段,关注能否在整本书阅读中将整本书完整地阅读、如何缩减整本书阅读的时间,也关注文本出现了哪些人物角色、发生了什么事情、结局如何等字面内容,忽视了深度思考文字的重要性。学生未能将所读内容与时代背景、现实生活进行关联,也无法对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及事件展开深度学习。因此在整本书阅读中,学生缺乏个人独到的见解,未能实现深度阅读。
二、整本书阅读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一)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思想意识
整本书阅读与单篇阅读最显而易见的不同是篇幅的长短。由于整本书阅读多篇幅较长,因此一时兴起的短暂兴趣无法成为学生长期坚持主动阅读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增强学生主动阅读的思想意识。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状况,通过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对文本展开思考,使其从不同维度思考整本书内容,获取不同的信息、理解不同的道理、实现不同的知识建构。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树立阅读信心,将整本书阅读作为一项喜好,以这份喜好增强长期坚持主动阅读的意识。因此,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需要基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重点发展学生主动阅读的思想意识。
(二)帮助学生探索有效的阅读方法
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是小学生破解整本书阅读难题的关键,而每种阅读方法都离不开学生的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帮助学生探索不同的阅读方法,掌握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不同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思考角度各有不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阅读方法,明确适合自己的整本书阅读方法。
带领学生对创作背景进行研究思考,能引导学生从背景出发思考行文风格、人物特点及事件本质;带领学生对人物形象进行思考分析,能引导学生以人物变化为线索深入研究整本书内容;带领学生对特定主题进行深挖研究,能引导学生掌握主题式整本书阅读方法;带领学生对不同问题进行思考,能引领学生从不同角度展开阅读,帮助学生探索出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以善于思考的品质为基础。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布置不同的思考任务,帮助学生安排阶段性的阅读计划。学生则在阅读任务的引导下,一边落实阅读计划一边对问题展开深度思考。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便能得到充足的锻炼,也会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在思考习惯的驱使下,学生会自主展开整本书阅读而非“迫于外界的压力”,阅读的积极性会被点燃,并渴求从整本书阅读中获取更多的认知,触及更广阔的领域,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
三、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具体策略
(一)明确教学思路,培养思维能力
教学思路引领了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必要性,明确思维能力培养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地位,科学组织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书中内容,通过思考对内容进行同化或顺应,之后才能将阅读内容创新输出。可见,思考阅读是小学生建构阅读认知的中心环节,教师需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正确指导阅读活动。
以《十万个为什么》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思考整本书,感知自然界的奥妙,感知科学的神奇力量。
(2)通过自主思考,探究于各种自然界现象中摸索自然界的本质。
(3)通过合作思考探究,掌握自然界生物的生长规律。
(4)能借助所学内容,对常见的自然界现象进行剖析。
(5)在对自然现象的深度思考中树立热爱大自然、尊重科学的情感及价值观。
这样的教学目标明确了以学生思维能力为主的教学活动,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作为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核心。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教师组织学生先通过自主阅读及思考内化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完成知识输入的过程;通过自主思考及合作探究对自然界现象进行本质及规律的分析,完成对输入信息的加工处理;对新内化的认知进行思考创造完成信息的创新输出。学生在思考中完成了整本书阅读的建构,提升自身的阅读素养。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閱读思考兴趣
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将阅读划分为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问题情境是将整本书阅读的内容置于奇特的问题中,使学生在阅读之前先生成疑问,以问题驱动学生的自主阅读。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活学生的思路,为学生创造持续性的自主阅读内驱力。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需具体分析文本内容,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创设具有贯穿意义的问题情境,统领学生的阅读思路,持续激发学生的阅读意愿。
以《灰尘的旅游》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按照书中内容设计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自然界的科学”,第二部分为“细菌和人体的科学”。在第一部分“自然界的科学”导图课程上,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细菌是什么吗?它长的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能将学生的兴趣引至阅读对象,激发学生对整本书内容的思考。学生对话题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出示文本中一些有趣的语句如“我是菌组里最小最小、最轻最轻的一种……”“以后你们如果有机缘和我见面,请不必大惊小怪,从容地和我打一个招呼,叫声菌儿好吧”“人类的肚肠是我的天堂”等。教师继续提出问题:“这些语句有什么特色?你能从中分析出文本的什么特点”,使学生能带着问题对第一部分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并对整本书的内容展开深度思考。这样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思考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及思考能力。
(三)布置阅读任务,指明阅读思考方向
在整本书阅读中,学生需要明确阅读思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向,才能实现有效阅读。然而小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常常因为篇幅过长、内容复杂而迷失阅读思考方向,无法抓住阅读重点,进而导致阅读效果不理想。教师需对学生的阅读行为进行科学指导,布置阅读任务,帮助学生明确阅读思考的方向。在整本书阅读开始之前,教师可以根据新课标的指示建构任务阅读群,使学生在任务群的引导下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思考阅读,构建清晰完整的阅读知识体系。
以《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为例,教师可以从中心思想出发布置阅读任务群。关于《三国演义》的中心思想众说纷纭,不同人有不同的见解。小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同、思维方式仍有待提升,因此对整本书中心思想把握得不够明确。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通过正确思考准确抓住文本的中心思想,教师可以布置如下任务群:
(1)整合《三国演义》从最开始的黄巾起义到最后的三国归晋天下大势,分析都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三国演义》这部作品始终有拥刘反曹的思想,请剖析文本这种思想倾向的原因。
(3)剖析《三国演义》中哪些人物体现了仁、义、礼、智、信、勇等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
这样的任务群从分析社会形态、剖析人物形象及传播的文化价值观等多个角度引导学生思考研究中心思想。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整本书展开深度阅读,准备把握文本的中心思考,提升阅读与思维能力。
(四)精选阅读主题,引导学生深度阅读思考
在基于思维能力培养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对文本的深度阅读,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展开深度思考。主题式阅读是围绕特定主题,引导学生对文本所展开的纵向思考阅读教学方式。学生的阅读行为要从设定的主题出发,关注与主题相关的内容,寻找验证阅读主题的论据。这种阅读方式促使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筛选与分析,使其深度思考文本对主题的诠释方式。因此,主题式阅读是培养学生深度思考、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以高尔基所著《童年》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为了拉近学生与这部作品的距离,教师可以从同为少年儿童的阿廖沙入手,将阿廖沙的人物形象精选为整本书阅读的主题,组织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分析阿廖沙的人物形象特点,并举出具体的验证实例。在这样的主题引导下,学生会认真阅读思考文本中关于描述阿廖沙的语言文字,深度思考分析阿廖沙的语言、动作、表情及行事风格。比如,阿廖沙自小失去了父亲,寄养在外祖父家后经常遭到外祖父的毒打。不仅如此,阿廖沙从小看到两位舅舅为争家产起争执,舅母任由舅舅打骂。在独自踏上社会后他辛苦劳作,被人欺负。但这些悲惨的外界环境并没有浇灭阿廖沙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他反而认真对待身边的每一位善良的人,认真读书,积极生活。这些都体现了阿廖沙积极向上、乐观不屈、勇敢坚强的好品质。通过对文本的深度思考,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进行深入思考,提升思维能力。
(五)组织交流分享,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小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使得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深度各有不同。交换思维能拓展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延伸学生看待问题的深度,整体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交流分享活动的举办,组织学生交流沟通阅读内容,分享阅读心得,共享阅读成果,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以《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这场水泊梁山的农民起义最终以宋江、卢俊义等领袖人物被诏安,其他英雄好汉尽数被杀害,农民起义失败而告终。如果宋江等人没有被诏安,农民起义是否会成功,这成为值得深度思考的话题。教师可以以此为辩题组织学生进行一场以正方肯定,反方否定为主题的辩论赛。在辩论准备阶段,正反方两组通过各自小组的合作阅读、思考分析、确定论点、提炼论据为各自的议题展开深度思考。正方认为梁山好汉来自各个阶层有勇有谋有武力的精锐队伍,他们大多是受到朝廷或恶势力的迫害才参与起义的。因此他们抱着必定胜利的决心,所以只要宋江坚持起义,拒绝诏安,这场农民起义则有很大的胜算。反方则认为梁山英雄来自社会各个阶层,他们起义的目的各有不同,缺乏共同的目标,很难拧成一股绳对抗精锐的朝廷,因此即便宋江不接受诏安,起义也会因各自利益不同而被瓦解。这样的交流沟通能促进双方思维的碰撞,全面升华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标的推行,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在整本书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需创新整合整本书阅读教法,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焦点,在全面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推进整本书阅读教学效果的提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