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气排球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2023-10-14 15:57肖锦亮
运动精品 2023年4期
关键词:排球领域运动

肖锦亮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气排球运动的诞生时间可追溯到1984 年,最初目的是丰富老年人群体的生活,但由于其自身特点,使得该项运动不仅适宜老年人参与,还适宜各个年龄段人群的身心发展水平。作为一项充满活力、大有可为的集体活动,气排球是竞技排球与群众排球的最佳切入点,对扩大排球群众基础、促进群众参与体育运动、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具有正向的、积极的作用。在我国推动全民健身计划和面临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背景下,发展气排球运动显得更加重要,因此本文回顾并总结该领域科研成果,致力于更好地推动我国气排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文献来源,以“气排球”为检索词在“主题”中进行检索,时间跨度为数据库建库至2022 年,共收集期刊文献697 篇,经过数据筛选、去重等操作,剔除其中的会议通知、新闻、纪要、评述、报告等非学术文献76 份,最终筛选出621 篇中文文献作为研究分析样本,其中核心期刊29 篇,占4.67%,具体发文情况如图1 所示。

图1 2006-2022 年发文数量图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有关气排球运动的期刊文献进行了检索与下载,并对文献进行初步筛查和整理,发现该领域的发文量集中在2006 年之后,因此本文主要围绕2006 至2022 年的文献进行探究,在借助工具完成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定性分析,从而探寻我国气排球研究的历史和发展。

1.2.2 可视化分析

CiteSpace 是一种通过累加式知识域分析并以知识图谱形式呈现结果的可视化软件,当前该软件被应用于各个学科领域,具有分析科研领域发展历史、网络关系、热点和趋势等方面的功能。本文借助作者、机构的科研合作网络分析和关键词聚类、突显分析,着重探究2006-2022 年气排球项目的科研发展情况。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我国气排球科研合作网络分析

2006-2022 年我国气排球科研领域主要作者和机构合作网络如图2 和图3 所示,Selection Criteria 和Pruning 保持默认设置。图中从右上角开始,将各个时期的主要作者、机构按照顺时针方向排列,同时节点颜色由深到浅,字体大小表明作者、机构发文数量的多少,节点大小表明作者、机构的参与合作程度的高低。

由图2 可见我国气排球科研领域,在2010 年之前以姚鲆、郑华伟、孙玉军、尹华荣等人为主力军,同时也各自形成初具规模的科研合作团队关系。在2010 年之后,主要以刘利鸿、周政权、李荣娟等人为中坚力量,其中形成两个规模较大的科研合作网络。在2020 年前后,以罗俊波为代表的新兴科研合作团队正在壮大。但是从整体来看,共计出现节点429 个、连线204 条,网络密度为0.0022,说明该领域的研究力量较为分散,大多数研究之间缺乏关联。基于此,可认为我国气排球科研领域的力量总体较为分散,有关气排球的研究需要加强合作,以利于创造科研成果。

由图3 可见在2010 年之前,主要由福建莆田学院和福建师范大学率先开展气排球的相关研究,这与福建盛产优秀排球运动员和当地浓厚的排球氛围不无关系。在2010 年之后,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代表,联合其它院校机构加入该领域的研究,这同样与当地良好的气排球群众基础相关。而在近几年来,仍以福建、广西两地的院校为主,针对该领域进行科学研究。从整体来看,共计出现节点351个、连线69 条,网络密度为0.0011,说明各院校机构的研究成果较为分散,多数院校之间缺乏关联。值得学习的是,以福建师范大学为例,积极参与跨机构、跨地区合作是持续开展科学研究、丰富科研成果的有效方式。

2.2 我国气排球研究热点分析

对研究热点的分析是基于关键词共现所提供的可视化结果,关键词共现的原理类似于统计一组词语在文本中出现的次数,在关键词共现的基础上进行自动聚类,有助于探究某一领域的研究主题、研究热点。本文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Selection Criteria 和Pruning 保持默认设置,得到高频关键词排名前十为:气排球、高校、现状、可行性、全民健身、推广、对策、排球、开展现状、发展。再利用自动聚类得到关键词聚类图谱(图4),其中节点数N=401,连接线E=779,密度Density=0.0097,模块值Q=0.551,平均轮廓值S=0.9018,图谱绘制效果显著、可信。最终得到15 个自然聚类,并归纳整理出我国气排球领域的研究热点,共分为四个大类。具体情况如下:将气排球、排球、软式排球、竞赛规则合并于排球形式,将现状、开展合并于开展现状,将培养、推广合并为项目推广,将教学、创新教学、可行性、高校、大学生合并为高校教学,最后得到排球形式、开展现状、项目推广、高校教学四大类。

图4 我国气排球研究关键词聚类分析图

(1)排球形式:与室内排球、沙滩排球和软式排期相比,气排球由于其自身特点,不仅适宜老年人参与,还适宜各个年龄段人群的身心发展水平。何林在评《气排球运动教程》一书中提到气排球符合“全民运动项目”的要求,即能够突破外在条件制约、技术要求不高且对身体有益处[1],可见气排球在满足我国人民体育锻炼的需求中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此外,在学校体育中,气排球课程对于室内排球课程来说可以作为一个补充。有学者针对气排球学校体育价值进行研究后指出,室内排球由于场地要求高、技术性强、学习周期长、易受伤等情况阻碍排球运动的发展,而气排球的诸多特点刚好能够弥补传统排球的不足[2]。

气排球运动最先在老年群体中普及,但时至今日,已经有越来越多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参与进来,这对气排球竞赛规则的制定提出了新的要求。气排球规则最初是参照排球运动规则编写,后又经过多次修改完善,以契合气排球自身的特点,同时促进气排球运动的规范化和统一化。与其它形式的排球运动规则相比,气排球竞赛规则在追求全国统一化的过程中,也从安全角度出发,针对老年组设置不同的规则,例如拦网触球点需在本方上空等[3]。总的来说,与其它形式排球运动规则注重竞技水平不同,气排球运动规则更侧重于娱乐和健身[4]。

(2)开展现状:在我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不同省地之间人文环境、经济水平等方面都有所差异,气排球运动在各地发展也不尽相同,既有福建、广西这种气排球发展较好的地区,也存在发展困难的地区。例如,罗俊波针对气排球在广州市发展的研究认为,当前广州市气排球运动的开展缺失宏观发展规划,同时存在管理机制不健全、比赛规则不统一和推广形式单调等问题[5]。还有学者调查成都市社区气排球运动的开展现状,发现相关部门不够重视、场地器材较为缺乏以及裁判队伍的专业素质与指导能力较弱等因素阻碍了成都市气排球运动的开展[6]。此外,企业单位作为气排球运动开展的主要基层组织,其开展情况较大程度影响着该项运动的推广,有学者调研石家庄中车集团的气排球开展情况,发现中车集团员工参加运动的多属于中老年群体,影响员工参与运动的原因主要有场地紧缺、器材设施不完善、距离问题等[7]。

(3)项目推广:气排球运动从1984 年出现开始,就受到我国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因其参与的技术门槛低于室内排球,再加上我国广大的排球群众基础,为气排球的发展创造了优越的天然条件,使得气排球这项运动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中逐步推广。靳强等人运用SWOT 分析认为我国气排球的发展应为SO 增长型,即依靠逐渐完备的竞赛体系、项目自身特点和群众基础的内部优势,同时抓住国家相关体育政策支持和人们健身意识提高等外部机遇[8]。还有学者对湖南省地州城区气排球发展的研究认为,扩建场地设施、组织成体系的比赛和培训专业人员等有利于气排球的推广[9]。而吴亮等人对成都市气排球发展的研究认为,相关部门加强重视、完善管理制度、培养专业人员、高校参与推广、组织竞赛活动、经费和宣传力度等有助于气排球的推广[10]。

由此可见,气排球在我国的推广总体存在一定的优势,但是在各省地之间的发展水平又存在差异。有的地区存在资金瓶颈,有的地区缺乏重视,还有的地区缺乏管理机制和专业人员等。沙滩排球、软式排球、气排球都是从室内排球演化出来的新的运动形式。沙滩排球和软式排球的推广模式与气排球的推广也有相同的方式和途径。许诚在评《沙滩排球、软式排球、气排球运动》一书中认为,气排球的推广应该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充足的理论指导、加大资金投入和培养专业人才等[11]。此外,有学者在对我国各省市气排球运动的推广进行等级划分后,认为气排球推广情况较好的省市往往较早开始气排球运动,拥有较完整的竞赛体系和较广大的群众基础以及较浓厚的气排球文化氛围[12]。综上所述,我国气排球的推广总体呈现向上的趋势,但是不同省地之间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比如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发展情况就存在较大差异,整个西部地区受地理位置和经济水平的影响,较难推广气排球运动。

(4)高校教学: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角度来看,现代人普遍缺乏体力活动导致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率上升,特别是年轻一代,由于繁重的学业压力以及电子产品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身体素质水平整体低下,近视、肥胖等问题尤为严重。《“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依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应达到25%以上的优秀率,对大学体育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气排球是一项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健身价值高、娱乐性强、技术难度低且在运动中不容易受伤。在高校中开设气排球课程或开展气排球运动既能丰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身体素质,也能推动气排球运动人群年轻化的趋势。而针对高校开设气排球课程的可行性研究,有学者通过调查福建省各个地区的高校后认为,场地设施要求低、运动技术要求低、适宜各个年龄段、促进高校体育发展等是该项运动在高校推广普及的有利因素[13]。

此外,对于高校而言,增设气排球课程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挑战,例如周艳华对广西高校气排球教学现状调查后发现实际课时短、教师专业性不够、教学方法和手段滞后、教学评价不合理、器材保养维护难等是影响气排球教学的重要因素,并提出因地制宜设置气排球课程、加强师资力量、加大场地器材投入、鼓励相关活动、加大宣传等措施[14]。同时也有学者认为,加强校园宣传力度、改变学生对气排球仅适合老年群体的错误认知有利于该运动在高校的推广[15]。由此可见,我国高校在开设气排球课程和开展气排球运动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当前对于高校气排球教学方面的研究,能够提供较权威的可借鉴的研究结论仍旧略显不足,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2.3 我国气排球研究前沿分析

对研究前沿的分析是基于关键词突现所提供的可视化结果,突现是指文本中某个词语在较短时间内大量出现或使用,根据突显词可以探究某一领域的研究前沿或趋势。本文进行关键词突现分析,Selection Criteria 和Pruning 保持默认设置,结果如图5 所示,发现自2006 年气排球科研领域快速发展以来,其研究前沿变化较少,原因主要是气排球属于土生土长的运动项目,该领域的研究人员过于关注其在国内的开展现状。而在2017 年后,国内学者转向研究气排球在高校的开展情况,主要围绕气排球课程设置和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进行研究,但此后在2020-2022 年的时间段内,气排球领域并未出现明显的研究前沿或趋势,这与近三年该领域总体发文量下降不无关系。

图5 我国气排球研究关键词突现图

3 结论与展望

3.1 结论

我国气排球研究领域自2006 年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在近20 年的时间内,出现以姚鲆、刘利鸿、李荣娟等人为中心的多个科研团队,也有以罗俊波为中心的新兴团队正在崛起。高等院校为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大多数院校分布在福建、广西两个省份。相关研究热点包括排球形式、开展现状、项目推广、高校教学四大类。但同时也发现,该领域自2019 年的发文量下降,进而导致研究前沿模糊,停止在2019 年的阶段。此外,该领域的科研人员或机构之间的合作总体较弱,导致跨学科或跨地区的资源难以整合,不利于创造科研成果,高质量学术研究占比较低。

3.2 展望

第一,众人拾柴火焰高,根据分析结果,对气排球科研领域贡献较大的学者背后都有科研团队的支持。因此,该领域的研究人员或机构之间应当深化合作意识、加强学术交流、实现资源互助,共同致力于创造更多高质量科研成果;第二,项目开展与科学研究相辅相成,科学研究以项目开展为经验来源,项目开展以科学研究为理论依据。为实现气排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应鼓励各地基层单位、社区等积极开展气排球相关活动,加大地方院校的科研经费投入,积极举办跨地区气排球赛事和学术交流活动;第三,对于福建、广西等气排球开展经验较好、氛围较为浓厚的地区,应鼓励其发展与气排球相关的体育特色文化、旅游等,为全国各地气排球发展树立标杆,有利于学术领域产生新的研究热点。

猜你喜欢
排球领域运动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小学排球教学策略刍议
领域·对峙
不正经运动范
气排球的大众文化属性探析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