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抚市中心小学 苏海霞
我国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处处是创新之地,天天是创新之时,人人是创新之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新时代背景下社会所需人才的重要特质,教育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脚步、满足社会的需要、提高学生个人的竞争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显得重要且必要。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兼具的学科,是创新思维发展的重要摇篮,而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基于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意义,找到当前创新思维培养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运用科学的策略予以解决。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健全国家创新体系、实施创新教育成为世界各国在教育改革与发展方面的重点任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已然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潮流与趋势。当前,我国教育进入新时代,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然被纳入国家战略。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顺应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大到学校教育,小到学科教育,都不应当故步自封、止步不前,而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做革新与调整,让教育教学活动所培养出的人才既有自身的社会竞争力,又能够为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做贡献。基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就显得重要且必要,既能体现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还能体现语文教育的实践价值。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然成为“过去式”,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得到了重点关注与大力推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为各科教师积极思考、研究的重点课题。而为了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多样化的课程设计,在保障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引导学生由传统模式中的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此举符合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语文考核的内容与特点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以当前的语文小升初考核为例,更强调对学生应用能力与创新思维的考查,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然难以满足当前的考核需要,难以让学生在考场上脱颖而出。近年来,无论是语文考核的题型还是内容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创新,让很多学生在考场上措手不及,难以取得理想的成绩。而创新思维的培养不在一朝一夕,而在朝朝暮暮。
基于此,教师应当在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引导,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创新精神。与此同时,创新精神的培育还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完整的学习过程,实现学习效率与成果的显著发展。
进行创新性的思考与建立新的认知机制是创新思维的底层逻辑,更是培养与发展创新思维的根本要求。想要在教学实践中推动学生创新思维的切实发展,教师既要注重教学引导,又要重视学生的实践应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创新思维的魅力与优势,善于创新、乐于创新、勤于创新。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学生即使进行创新,也只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运用创新思维仅是为了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自身缺乏积极求新、大胆探究的意愿,导致创新思维的发展仅停留于表面形式,而无法推动实际发展。基于此,创新思维主动性的缺失是当前学生创新能力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应试思维的长期影响下,很多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活动中将“唯分论”贯彻到底,而忽视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致使语文教学难以真正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从调查研究中不难发现,很多教师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完成教学基本任务、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更为重要,部分教师觉得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无法在短时间内取得理想的效果,还不如用这些时间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但是实际上,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不仅在于让学生吸收、掌握这一阶段的教学内容,更在于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启蒙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未来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应当短视,而应当关注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科学性与创新性的教学思想对语文教师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然而,不少教师虽然意识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意义,却依然在教学实践中固守成规,沿用单一刻板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思维的能动性受到了影响,教师虽然为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却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甚至部分教师在学生的创新活动中具有较强的主导性,试图将学生的思维引向自己理想的方向。这种单一刻板的教学模式难以从根本上推动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还有可能造成反效果,让学生将创新思维培养视为一项刻板的教学任务,从而对创新产生恐惧、不重视等消极情绪。
课堂氛围是创新思维发展的沃土,激发学生探索精神与学习热情的课堂佳境是学生创新思维的起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创设轻松、民主且具有探究价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乐于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跟随教师思维的脚步,大胆发言、敢说敢问、敢于辩论,让语文教学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为例,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闭上眼睛进行想象:“同学们,请你们闭上双眼,想象自己是一棵树,你的手臂是你的树枝,你的身体是你的树干,你的脚是树根。作为一棵树,你希望自己被种在哪里?环顾四周,你的周围有什么?作为一棵树,你是怎样的心情?你希望在生活中做哪些事情?”这一连串的问题一下子活跃了课堂氛围,也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纷纷思考如果自己变成了一棵树会看到怎样的风景、过上怎样的生活。当教师引入教学文本时,学生的思维也不会受到阅读文本的桎梏,做出和作者截然不同的选择。
教学佳境是创新思维的“催化剂”,只有当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兴趣、足够的思考空间时,创新思维才能够在学生的脑海中孕育、发展。基于此,教师应当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的厚障壁,用民主、宽容、鼓励与引导的策略,帮助学生实现创新思维的显著发展。
大胆提问是创新思维萌发的重要表现,在很多情况下,创新思维是在质疑与探究中“孕育”,只有当学生勇敢提问、大胆质疑“权威”时,创新思维才有发展的可能性。基于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重视并鼓励学生提出“剑走偏锋”的问题,充分利用好学生所提出的“不一样”的问题,挖掘问题背后的思维火花,让问题引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让学生不怕提问、敢于质疑、勇敢创新。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7 课《海的女儿》教学为例,在这一课中,我们认识了善良美丽的小美人鱼。在完成课文阅读后,有一位学生举手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老师,小美人鱼真的值得我们学习吗?她救了王子,又为了王子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种为了爱情牺牲自己的行为真的正确吗?”在传统理念的影响下,小美人鱼是被读者所赞美、喜爱的对象,而这位学生却剑走偏锋,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此时,教师不应急于否定学生的想法,而应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延伸教学。首先,教师应当肯定小美人鱼勇于探险、善良美好、帮助他人的优点。其次,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思考“小美人鱼‘消失’的结局是否只是因为‘她爱王子’?”鼓励学生运用创新思维,跳出思维定式。在深度思考后得出结论——小美人鱼的“消失”具有必然性,她对海上世界的追求与好奇、对自身生命的定义与追求以及她姐姐的爱与成全,共同铸就了小美人鱼必然的结局。在创新思维的启发下,学生眼中的小美人鱼不再是那个为爱消失的悲情形象,而是具有实现自身理想、成全人生价值的色彩。小美人鱼的“消失”也不再具有沉重的悲情色彩。
问题往往是思维迸发的起点,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做到不忽视也不放过每一个学生的课堂提问,抽丝剥茧地提炼其中的创新思维光芒,并使其在课堂上彻底绽放。
重视学生提问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策略,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设问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路径。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课堂设问往往有一定的“预设性”,不少问题都有既定的答案,没有给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空间。基于此,教师应打破传统的设问模式,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灵活设问,不给问题设置“标答”,给予学生的思维发展以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发展创新思维,而不去思考如何回答才能够贴近标准答案。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4 课《穷人》教学为例,在完成这一课的学习目标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开放性问题:“你觉得这个故事后续会如何发展?”这一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可以充分调动创新思维对故事进行续编。
有的学生说:“桑娜和渔夫含辛茹苦抚养孩子,长大后几个孩子都出人头地,让桑娜和渔夫过上了好日子,他们也在生活中乐善好施,让许多善良贫苦的人过上了好生活。”这个续写蕴含了学生的美好愿望,也体现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还有的学生说:“为了养育这些孩子,渔夫开始了更辛苦的捕鱼工作,渔夫在又一次暴风雨中因为体力不支,晕倒在海中,再也没有上岸。那一次,桑娜没有等到她的丈夫。日子更糟了,但是桑娜相信,未来一定会有希望。”这个续写体现了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深层次理解,表达了学生对“黑暗时代”的“痛恨”。
灵活开放的问题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以我口诉我心”,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用发现的眼光进行审视,用创新的思维独辟蹊径,让创新成为一种能力,让创新发展为一种习惯。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也是提高学习成果、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策略。在传统的语文作业设计中,书面作业占据较大比重,其中多数为应试类题型与题目,难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实发展。基于此,教师应当及时改变传统的作业形式,发挥实践对思维的激化作用,帮助学生将所学内容进行活学活用,运用科学的策略与手段使其在教学实践中得到理想的学习效果,能够基于所学内容发展创新思维。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根据这部分的内容给学生设计一项具有创新价值的课后作业——“选择一个你所喜欢的汉字,为它制作一份手抄报”以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些学生在手抄报中给自己所喜欢的汉字赋予颜色、表情与情感,有的学生针对“如果没有这个汉字会发生什么”这一话题撰写小文章,还有的学生将这一汉字的发展历程绘成小漫画,生动有趣地体现了汉字的发展……
可见,创新思维的培养不应仅拘泥于课堂,还需要关注学生的课后活动,让创新思维的发展陪伴学生语文学习的全过程,推动教学成果的切实提升。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顺应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符合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适应当前语文考核的发展趋势。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深入挖掘当前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运用科学的策略,通过创设教学佳境、鼓励大胆提问、灵活开放设问以及巧设课后作业等方式推动语文教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