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连江县教师进修学校第三附属小学 陈 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下文简称为新课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学习任务群,要求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设计体现内在逻辑关系、情境、实践和创意的语文实践活动。其中,扩展型任务群之一是整本书阅读,旨在围绕一个阅读任务,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在低年级教育中,整本书阅读是培养阅读兴趣和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因此,以快乐阅读为入门,构建低年级整本书阅读任务群推进深度教学非常必要。构建任务群应按照导读课、推进课和分享课的三种类型分别设定学习目标。通过前测可以了解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兴趣点和难点,进而精心设定低段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目标,并制定不同层次的任务活动,让任务群动员学生向更高层次进阶。
从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学情来看,该阶段的学生识字量少、注意力容易分散,同时缺乏自主阅读的意识和能力,往往将教师作为“引路人”,引导其逐渐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与素养。故而,在以“启智增慧”为导向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识字量、扩宽其人文视野,引导他们切实感受“悦”读的乐趣,教师可以立足学生学情,以课本主题为依托,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整本书阅读文本,促使他们在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引领中逐渐学会独立阅读,为后续的深度阅读做铺垫。
例如,统编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主题是“想象”,其中的两篇课文《雾在哪里》和《雪孩子》均属童话范畴,深受学生喜爱。因而,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童话故事富有童趣、语言通俗易懂、想象力十足的特点,向学生推荐童话书《孤独的小螃蟹》。在导学环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故事文本,引导其形成自主阅读的独立性,教师可以以章节为单元,向学生分发整本书阅读的规划表,引导他们按照自身的阅读速度合理规划内容,如表格(1)所示。
表1 《孤独的小螃蟹》阅读时程规划表
为了保证学生的阅读进度及阅读层次的差异性,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阅读计划最低每天一个章节。对于层次中等及中上者,建议其每天阅读2—3 个小故事。同时,设置阅读任务清单,如下所示:
(1)用自己的话向身边的人分享书中的故事。
(2)说出自己对小螃蟹及各章节其他角色的看法。
(3)说说自己从不同故事中受到了哪些启发。
这种有规划性和目标性的阅读方式,既能让学生在充满想象的故事中徜徉,切身体会阅读的乐趣,还能促使他们在分享、复述与表达观点中提升自身的思辨能力和语用素养。
为了让低年级整本书学习任务群的实施顺利进行,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切实深入文本阅读中,品读文字、体会文本主角身上的精神与内在美。对此,教师可以采用联结策略,引导学生在正确的阅读方法的引导下能够持续保持阅读积极性,懂得与文本角色产生情感共鸣,以深化其文化理解,促进生命成长和语言发展。
低年级是学生阅读的起步阶段。对于该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喜好色彩丰富的读本,同时注意力较短,如若长时间阅读篇幅较长的纯文字内容,难免感到枯燥无味,容易降低其阅读的积极性。故而,在整本书阅读中,为了有效激活学生的阅读热情,教师可以采取图文联结的方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封面图片及文本插图,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图片中所展示的内容,大胆猜测故事情节。
例如,在阅读童话故事《孤独的小螃蟹》中的《小纸鸟》章节时,文本的两幅插图分别展示了小螃蟹举着两个大钳子,望向天边正在飞翔的小纸鸟。而后,小纸鸟倒在地上浑身都是水渍,小螃蟹站在一旁看着它。对此,有的学生猜测:小纸鸟被水浸湿了,变重了飞不动。小螃蟹应该会把它移到太阳底下晒干。也有学生猜测:小螃蟹可能会去找其它小动物,一起来帮助小纸鸟……究竟后续的情节发展走向如何,是否会按照自己所预测的那样进行等问题,会一直驱动学生在好奇心的作用下往下读,以验证自己的想法。这种富有童趣和悬念的阅读方式,能够有效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引导他们产生足够的、持续性较强的阅读内生动力。同时,图文结合的方式,也能有效降低阅读过程中的枯燥感,使学生保持良好的阅读势头进行整本书阅读。
低年级学生在学习中主要依靠形象思维,缺乏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开展低年级整本书阅读任务群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联结策略搭建桥梁,帮助学生厘清情节的脉络线索,通过复述故事的方式与文本和作者对话,发挥多维“共情”作用,从而“消除”阅读过程中的盲点,引导其深入感知文本故事,理解故事主题,提高阅读水平。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从文本中提取相关联的信息并进行整合,准确把握主题所要传递的价值理念。
例如,在阅读童话故事《孤独的小螃蟹》中的《小青蟹不见了》这一情节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学会复述单篇故事,而后通过方法迁移的形式将其与其他章节的文本故事联结在一起,以增强他们对文本主题的感知力。具体而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经历三个不断递进、层层深入的阅读过程:
第一层,为学生提供梳理故事情节结构的学习支架,即:“小螃蟹遇见了(谁),他(做了什么),结果(怎么样)”,运用该框架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故事梗概。
第二层,对照原文,在第一层的基础上补充故事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内容,让学生所复述的语言更生动、更精彩、更吸引人。
第三层,迁移联结其他章节的文本,即:鼓励学生在阅读书中的其他小故事时,尝试将上述的复述标准应用到其他章节中,结合其他章节故事的梗概厘清整本书的故事脉络,从而挖掘其核心要义在于“鼓励孩子要善良勇敢,勇于帮助他人,也会快乐自己”的人生哲学。
通过这样的训练,能够有效帮助学生从浅层阅读上升到直观感知故事主题、切实理解文本故事的深度学习,促进其阅读思维向高阶思维方向发展。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还应教导学生学会对比、鉴别、融合、表达多文本的信息,即讲讲与其他相关文本联结的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故事中查找相关联的信息,从而跳出思维定式,同时利用同类文本之间的比较来发现多文本之间的异同之处。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批判精神,树立正确的三观。
例如,在《一只大钳子》章节阅读时,小螃蟹起初因为自己救了小乌龟,失去了一只大钳子,不美观而不敢出门见人。后来,这只钳子被大伙供起来纪念,小螃蟹看见后,突然明白自己失去了大钳子并不丢人,甚至为自己像个“身上都是伤疤的英雄”而自豪,而后也敢于在白天出门。在这里,不少学生能根据自身的阅读理解,明白那只被纪念的大钳子是小螃蟹舍己救人的勇敢品质的象征。小螃蟹即使失去了大钳子,其外表虽然没有之前美观,但他的内在美却在闪闪发光。于是,为了进一步突出“内在美高于外在美”的价值观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结课内文本《雪孩子》一课,引导学生思考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化成水汽,“变成天上美丽的白云”,要求学生分析“美丽的白云”与小螃蟹的“大钳子”是否有异曲同工之处。经过理性分析、对比,学生能够很快反应过来,这里的“美丽”既是在说明“雪孩子”化身成白云的外在美,还是在说明“雪孩子”善良、勇敢、舍己救人的精神品质之美,与小螃蟹是一样的……由此,通过不同文本的联结比较,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三观,深化其对文本内核的理解与思考,切实提升整本书阅读的素养与能力。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可以采用整本书学习任务群的方式,设计和组织多种趣味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以实现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多元化的阅读活动中深入文本,浸润文字,实现共融互享,引导其切实享受阅读的快乐并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在《孤独的小螃蟹》一书中,教师可以构建以阅读为主的任务群,引导学生展开自读、亲子、同伴和师生共读等多种形式阅读。比如,在亲子阅读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挑选自己喜爱的章节与家人共读,同时结合自身的特长,对文本进行创意性展现。有的学生非常喜欢《咔嚓咔嚓剪头发》章节内容,待其与家长共同初读完文本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绘画特长,与父母共同绘制小螃蟹给狮子王理发的情节连环画。也有的学生读完整本书后,极富分享欲,于是通过视频录制的形式对《孤独的小螃蟹》一书进行分享与“代言”。
其次,在学生与同伴交流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任选某一故事情节进行角色扮演。有的小组学生选择了《小青蟹不见了》一章节,通过自制道具、分角表演的方式,生动展示了小螃蟹与小青蟹互动的过程以及小青蟹离开的情景。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表达素养,教师还可积极鼓励学生展开竞赛朗读活动或对本书中的某一话题,进行超级辩论等活动,促使学生在智趣与理趣共存的阅读生态中逐渐提升自身的表达素养、表演能力与思辨力。
最后,在活动进行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对学生阅读活动进行指导。比如,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故事情节中的情感走向指导学生学会在哪些地方朗读得急促些,哪些地方朗读得舒缓些,哪些地方朗读得悲伤些等,从而促使学生在纠错与改正中提高自身对文本情感的把握度,提升朗读能力。
这些多元形式的趣味阅读活动,能够有效拉近文本和读者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优化其阅读体验,提升其核心素养。
新课标在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中的“教学提示”部分明确强调:“注意考察阅读整本书的全过程,以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方法和阅读笔记等为依据进行评价。”对此,在以启智增慧为导向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为了有效发挥过程性阅读的实效性,教师应当注重因班制宜,灵活围绕课标所要求的建议合理设计评价指标。同时,为保证评价的客观性,教师还可积极引入多元评价主体,引导学生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评价及教师点评中,全方位了解自身的阅读素养,提升阅读实效。
在学生自评环节,教师主要围绕整本书阅读编制具有反思性的评价表,引导学生围绕是否按照计划进行阅读、是否出现拖沓心理、阅读方法掌握如何、对故事文本所体现的情感是否把握到位、阅读习惯是否规范等方面进行自我反思与改进;在同学互评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本小组成员在合作阅读中的表现情况,如状态是否投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何、是否提出具有启发性的观点等指标进行评价;在家长评价环节,教师应鼓励家长根据学生日常在家的阅读表现进行评价,如是否对阅读表现出兴趣、亲子阅读中的态度表现如何等;在教师点评环节,则围绕学生在学校的阅读态度、阅读活动的成果进行点评,如角色表演是否出色、朗诵竞赛的表现情况、辩论表达的逻辑是否合理等。
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教师均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积极鼓励,促使他们以良好的心态进入书中的世界,体会“悦”读的魅力,进而在多元化的评价过程中,逐渐提升自身的阅读素养,并产生对阅读的积极性与喜爱,切实提升其阅读实效。
总体而言,第一学段是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起步阶段。教师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确立明确的目标,依据评估结果设计趣味十足的学习任务群,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采用趣味阅读、联结共情等策略推进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实施,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实践与自己、与文本、与作者对话,增进相互融合,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