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导学展点练”教学策略
——以“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为例

2023-10-14 20:03张义年
名师在线 2023年24期
关键词:唐太宗治国导学

文/张义年

“导学展点练”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学”为中心,重在构建快乐、高效的课堂。“导学展点练”由五个环节构成,即“明确目标,情境导入”“带疑自学,合作探究”“展示成果,集体交流”“点拨拓展,拓展延伸”“随堂练习,检验学情”[1]。在五个环节中,学生由始至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与教师、小组成员互动,不断探究、解决学习问题,获取知识、技能、方法,发展能力、素养,增强课堂学习效果,实现学有所得。《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导学展点练”与《课程标准》理念契合,是《课程标准》理念的实践诠释。因此,教师可以应用“导学展点练”教学模式实施初中历史教学。

一、明确目标,情境导入

(一)明确目标,确定任务

学习目标是历史学习的统领,表明了课堂学习任务,能够增强课堂学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在历史“导学展点练”课堂上,教师要先利用较短的时间,直接呈现学习目标,助力学生明确课堂学习任务。

在“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这节课的初始环节,教师直接在电子白板上展示本节课的课题,同时呈现学习目标:

(1)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明确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治国措施。

(2)建立表格,展现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治国措施,对比相似之处,归纳治国理念。

(3)结合具体史实,评价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感受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与此同时,教师鼓励学生诵读,概述学习任务。如此,学生能够建立整体认知,确定课堂学习方向,便于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展开探究。

(二)情境导入,引发兴趣

情境导入是指创设教学情境,引出新知内容。教学情境的本质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2]。在积极情感的作用下,学生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获得良好的发展。对此,在“导学展点练”模式的历史课上,教师要依据新知内容,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

在“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堂教学之前,教师从纪录片《中国通史》中截取与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有关的片段,认真加工,制作微课。在呈现学习目标后,教师直接播放微课。在视觉、听觉的作用下,学生进入历史场景中,感受唐朝的兴盛。在播放后,教师向学生发问:“是谁将唐朝一步步地推向鼎盛?他们是怎样将唐朝推向鼎盛的?”学生很容易联想到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但是不了解他们施行的治国措施。面对未知内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究兴趣。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探寻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治国措施。

二、带疑自学,合作探究

(一)提出问题,带疑自学

带疑自学是指学生带着疑问进行自主学习。“导学展点练”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新知,可以建立一定的认知,进而发现疑难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同时,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使用多样的学习方法,丰富学习经验,增强自学意识和能力。所以,在“导学展点练”课堂上,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助力学生带疑自学,获得良好发展。

例如,在“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这节课上,教师依据教学目标(1)和教材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有怎样的治国思想?他们采用了哪些治国措施?这些治国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建立表格,展现自己的自学成果。”学生认真倾听,确定问题要点,继而走进历史教材中,探寻问题答案。在此过程中,学生迁移已有经验,使用批注式阅读法,有针对性地勾画相关内容,确定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治国思想、措施和影响,并细心绘制表格,建立一定的认知。部分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发现一些问题,自觉记录,准备与他人进行交流。

如此,学生便真正走进了历史课堂,初步认知了新知内容,做好了深入学习的准备。同时,学生在学习方法、意识、能力方面也能获得一定的发展。

(二)提出任务,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是指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与小组成员共享自学成果,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强化自学认知。学生之间存在明显的认知差异,在认知差异的影响下,他们的自学认知成果不尽相同。面对不同的认知成果,他们会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积极交流,逐步达成统一认知,由此增强对新知的理解,同时弥补自身认知不足,提升认知水平。同时,学生也会因此进行深入探究,推动课堂教学走向深处。因此,在学生自学后,教师要提出任务,助力他们合作探究。

在自学时间结束后,教师直接提出任务:“在小组中共享各自的表格,轮流表述表格内容。其他人在倾听时,对比彼此的自学成果,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完善表格内容。”在具体任务的推动下,学生兴致高昂地进行合作探究。例如,有组员说道:“唐太宗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其他组员在倾听时补充具体措施,如“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减免租税,兴修水利”等。全体组员完善表格内容。又如,有组员提出疑问:“唐太宗在政治上完善了三省六部制。那么,与秦朝的三公九卿制相比,三省六部制有哪些优点?”其他组员发散思维,联想学过的相关历史内容,对比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的具体内容,由此归纳三省六部制的优点。同时,组员经过一番讨论,确定在展示环节提出此问题,与他人继续讨论。

学生体验合作探究活动,既完善了自学认知,又明确了课堂学习问题,有利于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探究,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展示成果,集体交流

(一)选择代表,展示成果

展示成果是指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后,学生代表展示学习成果。展示学习成果实际上是一种过程性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助力他们实现学习目标。对此,在学生合作探究后,教师要选择学生代表,鼓励他们展示成果。

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选择中等生展示学习成果。班级中的中等生较多,他们的学习成果基本可以在代表班级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中等生展示学习成果时,教师和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教师对比学习目标,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其他学生对比本组的学习成果,发现自己的学习漏洞或学生代表的学习漏洞,做好记录。

(二)自主质疑,集体交流

集体交流是指全体学生就学习问题展开交流。通过集体交流,学生可以进一步解决学习问题,强化学习认知。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提出问题,并以此为切入点,进行集体交流。

在“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堂展示环节,大部分学生发现了问题。于是,在学生代表展示某一成果后,教师鼓励其他学生发问。例如,有学生提问:“与秦朝的三公九卿制相比,三省六部制有哪些优点?”在了解问题后,全体学生思考,联想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的具体内容及影响,之后组建语言,踊跃作答。有学生答道:“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使权力之间相互制约,便于加强中央集权。”其他学生补充道:“能够集思广益,减少政策失误。”“能大大地提升行政效率。”教师依据学生的作答情况,耐心补充、总结,使学生强化认知。

四、教师点拨,拓展延伸

(一)紧扣疑难,教师点拨

教师点拨是指在学生集体交流后,教师紧扣疑难问题,耐心点拨。部分初中生的历史认知能力不强,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集体交流过程中,他们会集思广益,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但面对难度较大的问题却无所适从。教师是“导学展点练”教学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关注学生,了解他们的疑难问题,采用适宜的方式进行点拨,使学生深入探究,建立深刻的认知。

例如,在进行集体交流时,大部分学生无法深刻认知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于是,教师紧扣这一疑难之处,呈现相关史料:

材料一: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以不失时为本。”(选自《贞观政要·论务农》)

材料二:太宗尝谓公卿曰:“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选自《贞观政要·论求谏》)

材料三:太宗谓公卿曰:“……卿等若能小心奉法,常如朕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卿等宜深思此言。”(选自《贞观政要·贪鄙》)

教师鼓励学生阅读史料,总结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在读史料时,大部分学生迁移已有经验,把握关键信息——人,由此了解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以人为本。如此,学生不但加深了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还锻炼了史料分析能力,一举两得。

(二)归纳结论,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包括两项活动:一是综合历史所学,归纳结论;二是回归生活,归纳结论。学生通过体验这两项活动,可以建构系统的认知,把握历史本质,加深理解。对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组织拓展延伸活动。

在学生总结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治国措施的相似之处后,教师发问:“在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回想有关内容,对比思考:盛世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学生突破本节课的限制,联想不同的盛世内容,自觉对比、分析、归纳盛世的条件。之后,学生主动作答。有学生说道:“要有一位勤于政事、以民为本的皇帝。皇帝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些政治和经济措施。”其他学生在倾听的同时,补充具体的措施。在此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够建构知识体系,强化历史认知。基于此,教师发问:“古代盛世的出现,给我们当代人提供了哪些宝贵的经验?”学生纷纷联系现实,剖析盛世景象,归纳一些极具可行性的做法。

五、随堂练习,检验学情

随堂练习是检验学生学情的手段,是重要的过程性评价方式。学生通过参与随堂练习活动,可以展现自身的学习所得和学习问题。教师也能因此了解学情,确定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发现教学不足,及时弥补,推动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历史认知差异明显,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差异,联系历史教学内容,设计难度不同的随堂练习题,借此检验学情。

例如,在学生了解了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治国措施后,教师在电子白板上出示随堂练习题:

(1)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关于唐太宗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唐太宗善于用人

B.唐太宗创设了三省六部制

C.唐太宗的统治时期被称作“贞观之治”

D.在唐太宗统治时期,魏征敢于直言进谏

(2)杜甫在《忆昔》中提到的“开元全盛日”指的是( )。

A.唐太宗统治时期 B.武则天统治时期

C.唐高宗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时期

教师给学生短暂的答题时间。在紧张的氛围下,全体学生集中注意力,分析题目,把握关键信息,回顾课堂学习内容,作出选择。在此期间,教师巡视课堂,了解每个学生给出的答案,借此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之后,教师组织讲评活动。在活动中,教师依据学生的不足,提出其他问题,驱动学生思考、探究,弥补认知不足,实现教学目标。

六、结束语

“导学展点练”教学模式是历史教学不可多得的“工具”,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扎实掌握历史知识,锻炼多样能力,增强历史学习效果。对此,历史教师可以应用“导学展点练”教学模式实施历史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紧扣五个环节,联系教学内容,应用多样的策略,给学生提供学习机会,使学生有所收获。

猜你喜欢
唐太宗治国导学
排列问题中的顺序处理
巍治国艺术作品欣赏
唐太宗是被骗死的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唐太宗 善听劝谏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唐太宗用人之道探究
略论古齐国的治国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