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梅
(广河县回民第一中学 甘肃 广河 731300)
随着新课标的深入性实施,为初中化学科目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升教学成效,助力学生综合能力的稳步提升,学科融合教学模式逐渐被重视起来。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为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伴随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学科知识整合成为当下教育教学的重要发展趋势。与小学阶段的教育内容相比较而言,初中教育阶段中所涉及的科目逐渐增多,相应的学习难度也就随之提升。借助学科融合教育模式,能够引导和帮助初中生构建起相对完善的知识架构,为其后续学习与深造过程中能够灵活解决问题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本质上的学科融合,必须突破各学科之间的壁垒,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知识进行有效融合后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能够尝试综合性的学习与探索。
从初中化学学科角度来讲,开展学科融合性教学模式主要指的是,再以化学知识体系为主要架构的基础上,将与其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内容进行有效关联,从而呈现给学生一个有机知识整体,促使学生全方面发展。学科融合视域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素养与教学能力,不仅能够灵活运用各学科知识要点,还能够助力各学科教师教育教学间的相互配合。在此过程中,由于学科融合教育模式势必引起本学科知识内容趋于复杂化发展,会对部分学生而言也许意味着增加了一定的学习难度,因此就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策略、方式等方面展开响应的融合。例如,将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相融合,通过直观、生动以及形象的教学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在给学习带来崭新学习体验的同时,引导其深入理解学科内容、构建知识框架。总而言之,学科融合视域下的初中化学教学,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各学科与化学科目知识内容的融合,从本质上讲就是化学科目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各种教学元素间的有效融合[1]。
将学科融合教育教学模式应用到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能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教学要求,另一方面还能有效解决传统化学科目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例如,部分初中化学教师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尝试运用小实验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随机抽取一位同学,用吸管向静置许久的石灰水中吹气,从而将已经看起来比较清澈的石灰水变得越来越浑浊。但是通过这个小实验却发现学生们并没有产生预期兴奋的表现。通过与学生交流得知,在物理课堂中,教师已经做过这个实验了。而运用学科融合就能够彻底解决此种现象的发生,精准把控学生已经掌握和理解的知识理论与相关技能,推动各学科之间的深入性交流,从而促使教学质量与教学成效的不断提升。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入学科融合教学模式,能够最大程度上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学生对知识海洋的探索需求。作为教学引导者,教师能够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状态转变成主动探索状态。借助学科融合,能够助力学生在巩固与内化课堂所学的同时,还能逐步培养其独立思考与积极探索的综合素养,优化认知与思维模式,提升学习兴趣,在获得学习成就感的基础上,助力学生全方面发展。
在学科融合教学模式开展过程中,不仅需要各学科知识的相互融合,还需要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沟通,促进彼此之间专业学科知识储备的进一步丰富与拓展,虚心向各学科教师请教,从而达到相互借鉴、通力合作、共同育人的教学目标,在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的同时,为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2]。
初中化学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教学方式方法的不断创新。由于在面对多样化的知识理论与创设的多种教学情境时,只有借助创新教学方法才能实现预期教学目标。无论哪种教学方法都不能完全符合实际教学内容与教学情境的改变要求,也许此堂课的教学方式应用到下节课时,就不会获得相应的教学成效,因此,在初中化学科目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教学方式的不断创新。例如,可以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学生设计微课视频教程。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任务,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探索和发现哪些生活场景与金属化学性质紧密相关,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日常熟悉的生活场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情境再现表演,并对表演过程中涉及到的金属化学性质问题给予相应的解释。此时学生获得的知识理论还处于宏观层面与抽象角度,教师可以以此为教学切入点,借助微课视频为学生展示在上述生活情境当中,金属发生了何种化学变化,从而将学生宏观抽象角度的知识理解与微观理论进行有效结合,进而有效拓展到金属物质在生锈之后会引发的物理性质变化等内容。促使学生能够对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现象加深了解与认知,并能够将所有相关理论与知识进行合理的串联,从而培养其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3]。
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各方面已经完全融入了信息技术手段的有效应用,教育教学领域更是如此。假若缺乏制作微课各各种软件和视频技术,上述一些教学案例就难以成为现实。但是,初中化学教师在必须对信息技术手段树立正确的思想认知,它不过是一种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工具,在了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同时,也应当清楚的认识到,工具能够发挥相应优势的关键点在于工具使用者,也就是说信息技术的合理使用关键在于教师与学生。例如在使用微课教学的过程中,假如教师一味的侧重激发学生对化学科目的学习兴趣,在设计和使用微课视频时强调的重点放在了趣味性层面,就会降低微课的教育属性,从而难以通过微课取得预期教学成效[4]。例如,在学习初中化学当中的氧化反应过程中,理论上氧化反应可以分成以下三个步骤:一是缓慢氧化;二是燃烧;三是爆炸。但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只会出现缓慢氧化,而有时确实在一瞬间发生一连串的氧化反应过程。为了能够促使学生切实观察到这些氧化反应的发生经过,氧化步骤间存在何种关联,教师就可以充分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详尽的讲解与演示。如,将实验视频或是网络科普视频以减慢倍速的形式通过多媒体屏幕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清晰的看到在化学反应瞬间物质发生了何种改变,产生了哪种现象。这种教学方式只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 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成效,教师应当接下来继续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演示氧化反应的各种情境,然后鼓励和引导学生分析在这些情境中都发生了哪些缓慢氧化现象,以及这些现象又如何引起了燃烧反应和爆炸。学生通过分析和思索之后给出相应的答案,而互动教学视频则可以直接给学生的答案进行判断与详尽的点评,为学生全面掌握课堂知识重点提供重要的帮助。
通过分析新课程标准主要内容可以得出,学科融合视域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育教学的开展目标主要在于,引导与促进初中生能够将课堂所学进行灵活的应用。由于学科融合教育模式的开展,能够为学生培养科学领域的综合素养提供重要的保障,而核心素养的主旨内涵是助力学生紧随时代发展步伐获得社会发展所需的必要能力与素质的总称。因此可以讲,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就是为学生的现实生活做铺垫,助力学生逐步养成能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学科融合角度下的初中化学科目教育教学的开展,必须以现实生活为根基,以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开展学科融合教学活动过程中必须对此有充分、全面的认知,不能一味重视知识理论与情境教学的有效结合,还应当结合生活实践角度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分析与探索,助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5]。例如,在学习与碳酸钙等盐类物质过程中,化学教师可以将生物学科的相关内容融合进来,引导和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践经验思考如下问题:“生物界中哪些事物归属碳酸钙类或是其他盐类?”、“蛋壳属于碳酸钙吗?”然后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验证实验,如动物骨骼、牙齿,或是蛋壳等等。紧接着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全面展示在实际生活中,上述化学理论知识能够应用到哪些方面。最后向学生抛出相关探索性问题:“在部分地区流传着一句俗语‘鸡吃骨头鱼吃刺’,认为能够为身体补充钙质。大家觉得这种方式可行吗?假如按照俗语来办,这些东西在人体内会发生哪些物理或是化学反应?能否达到补充钙质的目的?”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请生物老师协作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从而为学生全面掌握课堂重点内容提供重要保障,进而为学生奠定生物知识储备基础。
综上所述,学科融合视域下,初中化学教学策略还有广大的发展与探索前景,教师必须在结合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前提下,针对学科融合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完善与创新,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推广,在原有教师策略与创新性教学策略相互结合的前提下,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实现教学质量与教学成效的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