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的传播学分析

2023-10-14 02:52韩晓东曹彦鹏
新闻爱好者 2023年9期
关键词:传播新媒体理论

韩晓东 曹彦鹏

【摘要】党的创新理论只有被青年所掌握,才能激发青年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过去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对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提出了很多挑战,应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点,打造沉浸式、交互式、接地气的场景化传播模式,提升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效果。

【关键词】新媒体;理论;青年化;传播

一、问题的缘起

青年作为群众的一部分,在社会变革中能起到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列宁说:“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成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建设者,不吸收全体工农青年参加共产主义建设事业,你们就不能建成共产主义社会”[1]。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要能为青年所掌握。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把握青年特点,善于用青年易于接受的语言和方式阐述党的主张”[2]。要提升党的创新理论的青年化阐释的效能,就要从传播学的角度加以考察,特别是从青年中广泛流行的新媒体角度考察。

传播是指两个相互独立的系统之间,利用一定的媒介和途径所进行的、有目的的信息传递活动。传播的过程包含传者、受者、媒介和传播的内容。按照这一过程,对党的理论进行青年化阐释,传者即为党的创新理论的宣传教育者,受者即青年,传播的内容就是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的媒介为电视、报刊、互联网、专家解读、新媒体平台等。显然传播的媒介最为关键,直接决定着青年化阐释的效果。而在众多媒介中被誉为“第四媒体”的新媒体由于其即时性、交互性、共享性、超时空性和个性化的特点,在社会中的流行度和影响力迅速超越以报刊、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也成为各类信息在青年中传播最有效的媒介。因此,本文将重点探讨新媒体在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中的优缺点,以及如何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提升党的创新理论的青年化阐释效果。

二、新媒体在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中的优势

(一)新媒体通过对党的创新理论意境化展现提升青年化阐释的效能

新媒体信息和展现形式的丰富性,扰乱了原本相对单调的信息传播环境,也扰乱了青年“浮躁”的心。没有接触新媒体之前,能够专心致志埋头苦看深奥、抽象、富有逻辑性的理论,但一遇到唯美、动态、交互、沉浸式场景的新媒体,对于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正处于发展期的青年,就会觉得各种传统媒体中宣扬的“意义”远没有新媒体中的内容有“意义”了。这就是为何报纸、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体正在被青年逐渐抛弃,而抖音、B站、小红书等感性化的新媒体越来越受青年青睐。新媒体的这些特点,能够将党的创新理论引入可视化的背景、人物、事件,通过艺术加工,或以唯美的画面、悦耳的声音等沉浸式场景展现,或以动漫、VR等虚拟感官技术展现,或以游戏、访谈等交互式探讨的形式再现,极大地提高了理论传播的效率和青年接受度。

(二)新媒体通过将党的创新理论嵌入青年碎片化的时间提升阐释效果

当代青年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大,能够抽出完整时间进行学习的机会越来越少,时间在逐渐碎片化,且不固定。党的创新理论内容容量大、学习时间长,如果按照传统大篇幅解读的形式,很容易被青年直接漠视,有的甚至看到大篇幅的文章只读标题、开头和结尾,反而形不成完整的思想认识,而新媒体由于其传播的便捷性,青年可以在任何时间段,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碎片”学习,极大提高了党的创新理论的传播效率。例如,利用其能将大容量信息进行切割的特点,或通过将党的创新理论进行拆分,制作成分专题的系列微课;或将大篇幅理论中的关键词和关键知识点进行艺术化展现,使读者在短时间内掌握知识重点;或通过互动问答、测试等形式,将重点知识在短时间内记忆,进而满足青年的碎片化学习。

(三)新媒体通过交互手段回应青年关切提升党的创新理论的说服力

传统媒体由于其传播的单向性,只能实现媒体到接受者的信息传播,而接受者向媒体的信息反馈能力较弱。改革开放以来,青年的学历和知识层次不断提高,独立意识、民主意识、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已不满足于传统单向信息的灌输,同时随着新媒体的出现,青年接触的信息更多、更多元,对单项灌输的内容会有质疑和独立判断,甚至有不同的理解。只有引导青年通过更多的参与、互动、交换意见和观点,在对各种观点的争论、辨别中才能提高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力和说服力。而新媒体由于其双向沟通的特点,可以实现信息互动,对不同青年的疑问和观点都能及时回应,同时对不同发展阶段和职业的青年接受逻辑都可以及时感知,从而及时调整传播策略,做到精准化、个性化阐释,以提升理论传播的效果。

(四)新媒体通过多场景展现提升党的创新理论的解释能力

党的创新理论本质上属于哲学层面的理论,具有高度的“一般性”和抽象性,都是一定时期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总结。由于其高度的概括性,理解起来就显得较为抽象。想要完整、准确理解党的创新理论难度较大,特别是不同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青年理解感受可能都会不同,传统媒体由于受时间、地点和容量的限制,对党的创新理论无法做到所有实践场景的解释和指导,其解释力和传播力均受到限制。而新媒体由于其便捷性、大容量、无限次推送的特点,可以就党的创新理论的某一个方面进行多视角、多實践领域论证,可以在任何时间段无限制地向青年推送,进而能为各领域、各发展阶段的青年提供符合青年预期的理论阐释。

三、利用新媒体对党的创新理论进行青年化阐释的问题

(一)新媒体对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的权威性有待甄别

进入新媒体时代,官方主办的新媒体平台会受到一众私营新媒体账号的挑战,进而“消解”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正确认知。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刷流量、博得青年人的眼球,一些私营媒体会出现对党的创新理论进行偏离政治方向的解读,甚至庸俗化、“虚无化”解读,导致同样的理论不同媒体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声音,增加甄别的难度。如一些网络大V打着专家的旗号,针对一些理论热点或现实热点,利用网民猎奇心理、同情心理虚构故事、捏造事实,甚至制造冲突,混淆观点以蹭取流量,结果导致读者对权威理论产生质疑。

(二)新媒体对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的深度不够

传统媒体特别是报纸杂志刊发的文章往往通过语音文字阐释其中的道理,图像等感性辅助功能相对较少,其逻辑性和理论性较强,对某一现象、理论和观点的分析往往较为深刻,更有助于青年全面、多角度、深层次地理解,但新媒体平台由于可借助的感性辅助材料较多(如图片、视频、漫画等),其对党的创新理论进行青年化阐释时,容易根据作者本人的主观理解进行感性化表达,其准确性和深度都有待进一步验证。另外,将党的创新理论分成不同小节采取微视频的方式进行展示,看似满足了青年的碎片化学习需求,但容易割裂理论自身的完整性和逻辑性,导致青年对理论理解不准确或片面。

(三)新媒体信息的丰富性容易对党的创新理论形成干扰

传统媒体受容量限制,宣传的内容相对集中,干扰因素较少。新媒体平台的大容量、“散装”化,容易对具有逻辑性、结构性强的理论内容形成强干扰,各种更有吸引力的非理论性的内容更容易转移青年的注意力,如果青年自身的注意力和自控能力较弱,很容易干扰他们的正常学习。即便是专用的理论学习平台,也容易出现“挂”着学习内容去别的新媒体平台,甚至发生他人代学的行为。

四、提升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的路径分析

(一)传统媒体要善于在新媒体平台对党的创新理论进行青年化阐述

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已被广泛认同,尽管受到了新媒体的挑战,但媒体毕竟只是一种技术手段和载体,其内容的权威性和质量才是关键,有调查显示:疫情期间传统媒体公信力凸显,72.6%的受访者表示比以往更多看电视,64.4%的受访者表示比以往更多浏览传统媒体网站/客户端。有57.7%的受访者认为,传统媒体网站/客户端可以帮助其获取更为真实可信的疫情信息,而相信微信、微博内容的分别为26.6%和19.5%。有62.4%的用户表示比以往更信任传统媒体网站/客户端,53.7%的用户表示比以往更信任电视媒体,两者分别排名第一、第二位。[3]因此,传统媒体应善于借助新媒体平台包装自己,让宣传的内容和形式更契合青年口味。特别对于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权威的传统媒体要积极作为,创新方法,借助新媒体这个大平台,对于各种理论热点和社会热点事件要第一时间发声,能够运用青年语言阐释理论,批驳错误观点。

(二)新媒體传播党的创新理论要注重同青年利益诉求相结合

媒介的青年化只能提高接受的效率,未必能提升接受的效果。接受的效果还取决于传播内容同青年自身利益诉求的契合度,理论解决青年实际问题的效能。当代青年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其辨别力、判断力也显著提高,对理论的需求也更看重其解决自身思想困惑和现实问题的效能。新媒体由于匿名性,更容易了解青年的真实想法,党的创新理论在青年化阐释时应充分利用各类“大数据”了解青年利益诉求,用理论回应其诉求和解决其思想困惑。这对阐释者的理论素质和阐释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利用新媒体构造沉浸式场景对党的创新理论开展青年化阐释

相较于传统媒体“居高临下”的说教式和冰冷的信息灌输,新媒体利用其声光电动等优势能够为受教育者营造感知中温暖舒适,听觉上悦耳静心,视觉上赏心悦目的强代入感体验,如利用VR技术进行历史场景的虚拟再现,甚至实现虚拟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空,让参与者体验不同的经历,而利用声音模拟技术则能实现同已故历史名人的对话等。要让青年能够更直观感知、理解和记忆党的创新理论,就要借助新媒体的这些技术特点,对理论的文本表达进行感官化的场景再造,进而提升学习效果。

(四)充分利用新媒体双向交互的特点提升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效果

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单向灌输,通过交互方式,实现对理论的理解和记忆,也是青年化阐释的一种有效方式,这就要求借助新媒体传播时要充分发挥其双向交互的特点。一是通过关注评论区,及时答疑解惑,对于青年较难理解、存在较大误解的理论要再次发声。二是要利用新媒体的匿名性,了解青年对理论认识的真实态度和理解程度,在做好摸底调研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开发青年化阐释的产品。三是鼓励实力较强的个人传播者通过抛出理论热点或社会热点,引起青年广泛讨论,从中正面引导、反面驳斥,以收到激浊扬清的效果。

(五)利用新媒体“大众化”的特点打造更接地气的青年化阐释效果

新媒体时代,人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要充分利用新媒体这一特点,通过不同的青年群体讲述身边极具代入感的小故事,进而以小见大,引导青年理解其中蕴含的党的创新理论的深刻内涵,如针对二十大报告中“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的部分,就可以通过抖音等短视频平台,让青年讲述过去五年自己或身边环境的变化,从而引导青年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基金项目:2022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百年历程和经验研究”(项目编号:2022BDJ028)]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4.

[2]习近平.论党的青年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157.

[3]CSM《疫情期间用户媒介消费及使用预期调查报告》[EB/OL].http://www.199it.com/archives/1012717.html.

作者简介:韩晓东,河南省团校教研部副主任(郑州 450002);曹彦鹏,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副教授,博士(郑州 450002)。

编校:王 谦

猜你喜欢
传播新媒体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当代传播视野下的昆曲现象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