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道合一:朱熹编辑美学研究

2023-10-14 16:04王四朋
新闻爱好者 2023年9期
关键词:朱熹

【摘要】朱熹是继孔子编辑六经之后出现于南宋的又一儒学编辑家。作为编辑家,朱熹将“文道合一”的美学追求贯穿于编辑活动的全过程,其编辑的书籍追求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在内容上,追求选题的“明道”和编校的“至善”;在形式上,追求版面的“和谐”、字体的“神韵”、插图的“直观”和封面的“雅致”,形成了朱熹独具宋儒理学精神的编辑审美观。

【关键词】文道合一;朱熹;编辑美学

朱熹一生致力于儒学研究,是孔子之后集理学大成的思想家,也是继孔子编辑六经之后出现于南宋的又一儒学编辑家,一生编辑、刊刻、传播了多达40余种儒家经典,朱熹利用这些编辑作品建构起了集大成的宋儒理学思想体系。有关朱熹编校活动和编辑成果方面的研究多见发表,对朱熹编辑美学的研究尚未见到。本文从编辑活动的不同环节来系统地探析朱熹编辑美学追求。

一、在选题上追求“明道”

在中国艺术观念中,文道关系是重要的命题之一。朱熹认为,“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惟其根本乎道,所以发之于文,皆道也。三代圣贤文章,皆从此心写出,文便是道”①。作为编辑家的朱熹,从“文道合一”的美学追求出发,认为书籍内容是道或天理的自然流出,它当然应体现道或天理。朱熹说“圣人千言万语,只是说个当然之理。恐人不晓,又笔之于书”②。天地阴阳事物之理,修身、事亲、齐家、治国、平治天下之道,以及圣贤言行、礼乐名数、历史得失、典章制度等,“若非考诸载籍之文,沉潜参伍,以求其故,则亦无以明夫明德体用之全,而止其至善精微之极也。”③为有效地传达“当然之理”,古代圣贤将千言万语转换成图画和文字,用书籍表现出来,通过书籍彰显和传承道或天理。

在选题上,朱熹把“明道”作为编辑活动的审美理想和价值追求,终身致力于儒家典籍和理学家著作的编辑和刊刻,最终完美地建构起集大成的理学思想体系。他认为:“古之圣人欲明是道于天下,而垂之万世,则其精微曲折之际,非托于文字,亦不能以自传也。故自伏羲以降,列圣继作,至于孔子,然后所以垂世立教之具,粲然大备。”④朱熹认为,书籍内容是彰显儒家纲常伦理之道的“垂世立教之具”。从选题内容上看,朱熹编辑、刻印的书籍经、史、子、集都有,但主要以编辑、整理、校注和诠释先秦以来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典籍和宋代程颐、程颢、张载、周敦颐等理学家的讲稿、遗著、文集等著作来建构和传播他的理学思想体系。朱熹还把编辑刊刻的“四书”作为教育活动的教材。这些作品以及他与吕祖谦合编的《近思录》,都是弘扬儒学道统,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主流意识形态甚至现代中国思想影响深远的编辑作品。

二、在内容编校上追求“至善”

对作品进行精编细校,可以消除差错,使作品的内容更完善、体例更严谨、材料更准确、文字更通达、逻辑更严密,从而把作品的思想内容准确地传达给读者,给读者以思想的启迪和阅读美的享受。朱熹非常重视书籍的编校工作,认为书籍内容是“四海九州千年万岁文字,非一己之私”⑤,对编校应谨严慎重,主张“悉考众本之同异”⑥,“注其同异,辨其是非,断其取舍”⑦,“凡所更改,皆有据依”⑧,并后悔说自己“亦尝为人校书,误以意改一两处,追之不及,至今以为恨也”⑨。为了完美地展现书籍的思想内容,朱熹强调微观上,要“逐字逐句,一一推穷,逐章反复,通看本章血脉”;宏观上要“全篇反覆,通看一篇次第;终而复始,莫论遍数”,使书稿内容达到“通贯浃洽,颠倒烂熟”。⑩做到“添一字不得,减一字不得”“不多一个字,不少一个字”“如秤上秤来无异,不高些,不低些。”?輥?輯?訛而臻至于“至善精微之极”。

朱熹把“至善”作为编校的理想和追求,明道传世,无复遗蕴。在编校《二程语录》时,为保证编校质量,朱熹吩咐程舶来送请许顺之等多人校对,程舶来嫌麻烦,只让叶学古在城中独校,朱熹知道后非常生气:“如此成何文字?”并写信给程舶来,让他一定送请多人校对:“千万与二丈、三友仔细校过。”?輥?輰?訛在编校《春秋胡传》时,朱熹写信给吕祖谦要他嘱咐刻书者:“须二人互雠乃审耳。两人一诵一听,看如此一过,又易置之。”?輥?輱?訛他写信叮嘱吕祖谦,“须更得一言喻书肆,令子细依此誊写,勘覆数四为佳”?輥?輲?訛。从校对方法上保证书籍编校的质量。朱熹晚年尽管体衰多病,但一旦发现书籍刻印有错字,就立刻让工匠更正。他在给滕德章的信中说:“乡在彼刊得《四经》《四子》,当时校勘自谓甚仔细,今观其间乃犹有误字。……幸令匠人随手改正也。”?輥?輳?訛《四书集注》是朱熹40余年反复编校修订的最重要的经学成果,在去世前几个月,他仍在进行修订。钱穆评价该书,“使北宋理学获得论定,归于一是,以上承孔孟义理传统,实为《集注》之功。朱子乃集宋儒理学与自汉以下经学之大成而给绾于一身,而《集注》则其最高之结晶品也”?輥?輴?訛。

三、在版面设计上追求“和谐”

和谐是美的基本特征,也是版面构成的最高形式,既超越整齐一律、平衡对称的一致性,也超越按规律变化的统一,从而达到对立统一。在编排书籍时,朱熹把和谐原则应用于书籍版式设计,要求书籍的目录、各级标题、正文、段落起止、注疏等的编排,以及字体、字号和行数的设计,都要清晰规范、秩序严整,体现整体的对立统一,以清晰准确地传达书籍的思想内容。

朱熹对书籍开本大小、字体字号的排列组合是否和谐非常重视。他认为“印本字数稀密不匀,不为观美”?輥?輵?訛。在刻印《女戒》时,他强调“字数疏密,须令作一样写乃佳”?輥?輶?訛。在补刻《古易音训》时,朱熹要求按照原版开本的大小和行数字数的疏密来写刻补版。书籍版面的编排,只要有一处存在问题,就会影响书籍的整体美感。朱熹在审订《周易参同契》的定版清样时,发现段末孤单一个字占据一行。为此,他写信给负责刻版的蔡渊明确要求对文字编排进行调整:“盖虽只争一字,而篇末一行只有一字,又须攒动后篇,直到册尾也。”?輥?輷?訛在编刻二程的《经说》时,朱熹对版面设计提出明确要求,指出:“《经说》依后书所定甚善,但止谓之《经说》,不同诸字尤好。又‘春秋传序’四字不须别出,但序文次行不须放低,则自然可见。《论语说》下不须注《孟子》附字,又欲移《礼记》作第七卷,而第一行下著‘二先生’三字,其后却题‘明道先生改正大学’‘伊川先生改正大学’,其小序则仍旧附于第六卷尾《论》《孟》说后。盖此六卷乃其本书,而后一卷今所附者,使不相乱乃佳也。”?輦?輮?訛这样通过明确标注书名、序文、标题和副标題、正文与附录,调整文字位置和字体字号的不同来进行分级,形成结构清晰、层级分明、逻辑性强的视觉展示方式,营造出参差错落、舒朗清晰和谐的版面形式,更便于读者阅读、理解和吸收书籍的思想内容。

四、在字体写刻上追求“神韵”

汉字在创制之始就具有形式美的意义,史称仓颉“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輦?輯?訛,不同的字体给人不同的审美感受。书籍文字字体风格、字号大小和排列组合方式等都会影响书籍的形式美感。朱熹是南宋书法四大家之一,在书法上有高深的造诣,其书法沉着典雅,从容洒脱,具有“汉魏风骨”,字里行间洋溢着文人的书卷气。他主张书写文字要讲求法度精神,要有精气神韵,认为恰当地选择书籍的写刻字体,既能增强书籍的艺术感染力,还可以开人心扉,净化心灵。强调刻书所用字体,笔法要精妙,要给人以美感,使读者心灵潜移默化地得到陶冶。他评价马庄甫所刻的《十七帖》,笔意“从容衍裕,而气象超然,不与法缚,不求法脱,真所谓一一从自己胸襟流出者。”?輦?輰?訛他称赞沙县雕印的陈莹中《责沈文》,“心画之妙,刊勒尤精,其凛然不可犯之色,尚足以为激贪立懦之助”?輦?輱?訛。朱熹生活的时代,浙中地区刻书盛行取法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诸名家字体,特别是唐代吴彩鸾书写的小字《唐韵》,“界画精整,结字遒丽,神气清明”?輦?輲?訛,“其神全气古,笔力遒劲,出于自然,非古今学人可及”?輦?輳?訛。朱熹十分赞赏吴彩鸾写刻的《唐韵》,说“古本《广韵》写得最好,相传是唐时仙女吴彩鸾日写十本者。虽未必然,要可法也”?輦?輴?訛。他痛批建阳书坊刻本“白字画不方正,努胸垤肚,甚刺人眼……不知乡里如何似此一向不识好字?岂不见浙中书册,只如时文省榜,虽极草草,然其字体亦不至如此得人憎也”?輦?輵?訛。在委托蔡渊刻印《周易参同契考异》时,他明确要求效法《唐韵》的字样刊刻,追求书籍字体写刻的神韵。

五、在文字插图上追求“直观”

插图是在文字中间插入用以说明文字内容的图画,可以形象地传达文字信息,既能使读者深刻、准确地理解文字所表达的意义,又能增强文字的感染力和书籍的形式美感。宋代书籍插图已比较普遍,不同性质和种类的书籍会配以相应的插图,目的是使读者看了文字,即能直观地看到与这段文字有关的插图,或者看了插图,即能看到与插图有关的文字。在编辑书籍时,朱熹非常重视书籍插图的直观作用。淳熙六年(1179年),朱熹建议朝廷重刻《政和五礼新仪》,主张把祭坛建筑和器服制度彩绘成图本,注明大小高低和广狭深浅的尺寸,颁下诸路州军遵行。鉴于礼书修纂出于众人之手,内容存在前后矛盾及疏略、不合时宜等,朱熹又建议选取为时下社会行用的礼仪,另编为《绍兴纂次政和民臣礼略》刻印颁行。“礼书之不备者,更加详考,厘而正之,仍为图其班序、陈设、行事升降之所事为一图,与书通班之,则见者晓然矣。”?輦?輶?訛通过插图,将抽象的文字变成富有识别性的直观形象,使民众能够清楚知晓礼制内容,便于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在与吴元士讨论《琴书》时,朱熹指出琴的每个音律各有宫调,每个宫调又各有五调,每个调用律取声各不同,都有各自的法则。针对以往的书籍缺乏该方面的明确表述,他建议用插图来表现琴的制作纲领:“若作此图,先须作二图,各具琴之形体、徽弦尺寸、散声之位,然后以一图附按声声律之位,以一图附泛声声律之位,列于宫调图前,所附三声皆以朱字别之,刻版则为白字。”而红色与白色相间的文字图版,更营造出一种色彩美。通过插图,直观地表达“以宫统调,以调统声”,使插图服务于书籍的文字内容,“令其宾主次第各有条理,则览者晓然,可为万世之法矣”?輦?輷?訛,在视觉上给人一种直观的愉悦感,使读者更容易阅读和理解书籍的内容。

六、在封面设计上追求“雅致”

书籍装帧发展到两宋,出现了蝴蝶装和包背装,用整个书皮包裹书背,开始出现现代意义的封面,也称书衣、书皮,多用硬纸、帛、绫、锦裱褙,从封底脊部一直包到书面,再用细绢包书角,用来保护书籍。封面注重用纸和纸的颜色,用不同质地颜色的纸、绫作书签,并讲究和封面的质地、颜色搭配,书签上题写、刻印书名等文字,贴在封面近书口上部。既结实又美观,既保护了书的内部,形成一个整体,又美化了书籍。清代孙庆增在《藏书记要》中说:“装订书籍,不在华美饰观,而应护帙有道,款式古雅,厚薄得宜,精致端正,方为第一。”?輧?輮?訛即书籍装帧不是单纯地追求华丽,而是要保护书籍完好,使阅读功能和审美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封面书签上的文字是书籍封面最突出的视觉元素,能以最简洁的形式表现出书籍的主旨信息及其类型。在封面设计上,朱熹追求雅致之美。《小学》是朱熹辑录圣贤经传与名言善行编纂而成的儿童启蒙读物,与其他童蒙读物为强调内容重要和书籍的性质作用,往往在封面上使用“雅言”“要训”“蒙训”“蒙求”“籯金”“碎金”等字眼不同,在设计《小学》的封面时,朱熹追求简洁、雅致,要求在封面上既不要使用多余的文字,也不要掺杂过多的装饰,封面只题“武夷精舍小学之书”?輧?輯?訛,以便营造出清新、雅致的视觉美感,使读者一睹封面,即可精准获得书籍内容信息,激起读者购买和阅读书籍的欲望,从而有助于书籍思想内容的有效传播。

书籍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在书籍编辑活动中,编辑主体总是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和编辑追求,对编辑客体进行编辑艺术处理,使编辑客体在内容和形式上辩证统一,真实地反映宇宙自然之理、社会人生之道和文化艺术之美。朱熹是宋明理学集大成者,作为编辑家,他将“文道合一”的美学追求贯穿于其编辑活动全过程,追求书籍内容表达与形式呈现的辩证统一。在内容上,“明道”是其选题所要达到的目的,“至善”是其编校追求的目标,同时在形式上追求版面的“和谐”、写刻的“神韵”、插图的“直观”和封面的“雅致”。其具有宋儒理学精神的编輯审美观,对当代编辑工作仍具有启发和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王四朋,河南大学文化旅游学院副编审(开封 475001)。

编校:郑艳

猜你喜欢
朱熹
朱熹《春日》
从习总书记考察朱熹园说起
春日
YAU’S UNIFORMIZATION CONJECTURE FOR MANIFOLDS WITH NON-MAXIMAL VOLUME GROWTH∗
EnglishReadingTeachingBasedonSchemaTheory
论朱熹诗歌的冲雅之风
论朱熹对孟子思想的工具化注解
“朱子深衣”与朱熹
朱熹的《四书》与“五经”
朱熹《孟子》学的解释学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