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忠成,李岩坤
(南京审计大学 江苏 南京 211815)
20 世纪90 年代末,中国的高等教育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大学的招生及毕业政策慢慢发展成了“宽进宽出”。教育的改革使得中国的居民素养得到了快速的提升,这些由于教育改革而产生的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成了中国高速发展的引擎,从而使得中国在21 世纪初期能够快速发展。但是随着中国高校“宽进宽出”政策的持续,就业市场所提供的工作岗位开始变得供不应求,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而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2020 年,中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再次创造了新高,与2019 年相比增加了40 万人,达到了874 万人。而大学毕业生对岗位的期待、岗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等现实要素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并不理想,所以如何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并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就成了每个人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应届大学毕业生作为刚进入社会的劳动力,他们具备独一无二的体力与脑力。如果能让应届毕业生准确地进入就业市场,同时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就能够增加青年的社会认同感。
2020 年5 月14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首次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及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正是促进“双循环”正常循环的润滑剂之一。
就业质量的定义,目前国内外并没有统一的规定,每个学者根据自己的研究角度提出了不同的定义。部分学者认为,从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角度,就业质量是一种综合性的概念,具体反映在劳动者在从事具有劳动意义的相关活动时,因为该活动所能得到的报酬质量。其中,微观因素是指针对劳动者个体来说,劳动者所参加的劳动时长、劳动所获得的薪资、劳动的具体环境质量以及社会保障质量等;而宏观因素则是在社会视角下,全体劳动者参保率高低、劳动者合同签约率高低以及劳动者的工资期望等[1]。也有学者认为,就业质量属于或者包含超个人层次的研究,认为它是一个涵盖微观、中观、宏观的多层次概念[2]。还有学者认为,根据ISO9000 的标准,可将就业质量定义为:毕业生即将参加的工作既要满足毕业生的就业意向,也要和毕业生在大学中所接受的专业教育及其毕业院校的教育目标相吻合[3]。更有学者通过把毕业生的就业层次、毕业生毕业的院校自身的特性、毕业生作为就业主体的特性作为就业质量的评价标准[4]。在国外,与就业质量相关的概念最早来自1983 年美国“职业培训与开发委员会”提出的工作生活质量,企业应当重视就业者的工作岗位与其自身的匹配度,从而更好地提高就业者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状态[5]。此外,工作质量不仅仅关乎就业者自身的特点,也包含了就业环境群体的特征,工作质量的评价一方面来自就业者主管的认知,另一方面来自工作环境的特征[6]。
研究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去探索并确定合适的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度量,部分专家学者根据自己对于就业质量的理解,给出了不同的评价体系。国家劳工组织指出,就业质量的评价因素可分为十一个指标,包括就业机会、无法接受的工作、收入水平、工作时长、稳定程度、公平性、工作环境、社会保障、家庭与工作是否协调、社会与企业关系、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背景等[7]。有的学者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提出了从聘用的条件优劣、工作环境的好坏、劳动的关系状况以及社会保障情况这四个方面作为标准[8]。有的学者将学生的就业层次高低、高校本身的特性优良情况、毕业生的主体积极程度作为核心的标准,其中每个大类下又继续细分几个小类,包括了高校层次、学生就业心态等[4]。还有的学者从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角度,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来构建评价体系,其中人力资本包括了学生的学业水平、主观就业意愿;社会资本则包括了社会的就业环境等因素[9]。但无论主观因素还是客观因素,薪资福利、工作时长、保障福利、发展空间、工作强度、潜在伤害等要素都没有优劣关系,而是属于并列指标[10]。基于美国、加拿大、欧盟的相关标准,部分学者构建了就业质量的指标评价体系,归纳为就业者健康程度,就业者发展情况,就业者安全程度,就业者满意程度等四个方面[11]。
综合已有就业质量的研究,不难发现,学生自身能力、企业薪资水平、社会工作环境等因素对就业质量均会产生影响。因此,对就业质量变量的建构对于研究影响就业质量的因素有着重要意义。同时,研究影响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因素对于毕业生个人、用人单位,乃至于整个社会就业环境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根据已有研究的相关结论,本次问卷调查一共设计了13 个问题。其中因变量为南京审计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被分为了0、1、2 共3 个等级,分别代表就业质量较低、就业质量一般以及就业质量较高。自变量包括是否有实习经历、是否在校获得奖学金、岗位是否与专业对口、是否了解就业城市就业帮扶政策、毕业院校是否开设求职或创业课程、就业难度、工作薪酬是否满意、工作环境、升职前景、工作强度、职业培训以及就业时的年龄等。
采取问卷调查法,本文全面收集并整理了南京审计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数据。调查对象主要为2020 年南京审计大学毕业生,采用问卷星编制网络问卷的形式进行发放,由调查对象通过电脑、手机等设备填写。最终回收问卷数量322 份,经过严格筛选,得到有效问卷300 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3.17%。
统计结果表明,首先,南京审计大学毕业生在工作薪酬方面的整体满意度为0.412,低于平均水平,说明薪酬水平与大部分毕业生的期望值存在差距。其次,大学毕业生工作强度的平均值为1.754,明显高于其期望值,说明大学毕业生在进入职场时往往需要面临较大的工作强度。最后,大学毕业生会主动通过实习,了解相关就业扶持政策来提升自己就业的竞争力,高校也会开设相应课程来填补大学毕业生所缺乏的社会应聘求职经验,但是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却依旧持续,大学生普遍认为当下的就业难度较高。
在进行多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之前,有必要对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相关性进行检测以实现降维。分析结果显示,12 个自变量中只有年龄对于就业质量的影响不显著,故剔除就业时年龄这一变量。而对其余11 个自变量进行降维时,发现至少保留9 个因子才能够使得累计贡献率达到80%以上,故将这11 个自变量全部保留。
多分类Logistic 回归的结果显示,就业质量一般相比于就业质量较差,毕业生认为是否有岗位实习经历,应聘岗位是否与专业对口,就业难度是否增大,工作薪酬的高低,以及升职前景、工作强度、职业培训如何都会显著对就业质量产生影响。而其中就业环境越恶劣,工作强度越大越会使得大学生感受到就业质量的下降。而OR 值进一步说明,毕业生求职时最看重的是薪酬水平(OR值为6.843),即相对于其他变量而言,薪酬的增加会使得就业质量快速提高。与此同时,用人单位也十分注重毕业生自身的专业与应聘的职位是否对口,以及其自身的实践经历,即毕业生自身的能力对提升就业质量也十分重要。
就业质量较好相比于就业质量较差,与上一组的结论没有显著差异,其中能起到显著影响的因素依旧会起到显著影响。不难看出,越是好的岗位竞争越是激烈,这也就能解释为何只有少部分人认为自身的就业质量是较好的。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大学毕业生在衡量就业质量时,对薪酬待遇这一因素较为关注,相比于其他因素,薪酬待遇的提高会较大提高毕业生对就业质量的感知。因此,用人单位应关注毕业生求职者在物质和精神上的诉求,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和培训活动,可以让初入职场的毕业生感受企业的文化氛围,从而增强毕业生对于用人单位的认同感,进一步影响大学毕业生对就业质量的感知,提升其幸福感。
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不断打造优势学科的品牌知名度,完善其他学科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提高学校的科研能力与实践能力,从而提升学校的学术知名度与社会声誉,提高毕业生在求职时的认可度。与此同时,院校需进一步开展就业指导以及相关事项的咨询,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架起校园与社会的桥梁,帮助学生解决就业上的困惑,消除学生的疑虑并增强学生的就业信心。
从回归的结果来看,企业往往倾向于选择有能力的大学毕业生,拥有对口专业学习经历或者相似工作的实习经历的大学毕业生,其就业质量会更高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此,毕业生在走向社会之前应把握大学时光,尽早规划未来的目标,追寻自己的爱好或者坚定自身的志向,积累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从而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身的实力。
另外,大学毕业生需要对自身所身处的环境以及就业帮扶措施有较为充分的了解。不论是学校开设的就业课程指导,还是企业的校园宣讲会,抑或是政府出台的政策,都可以用来丰富自己的见闻,不断完善自我对就业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