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求然 董瑞
瓦当俗称瓦头,是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因为瓦从屋脊排到檐端,带头的瓦正处于众瓦之底,古人以“当”为底,所以称瓦当。瓦当是用在建筑上的一个构件,用于椽檐的最前头, 起到遮挡风雨和装饰房檐的作用。中国古代建筑何时开始用瓦,文献失载。瓦及瓦当的发明,是在制陶工艺高度发达的基础上,为适应日渐成熟的土木结构的需要而产生的,为后来博大精深的古代建筑发展起到了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并由此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占有特殊的位置,同时也对许多相关艺术领域的发生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幽燕沃土之燕瓦
燕瓦当多为半瓦当,饕餮纹为母题纹饰。燕国地处华北平原,文化自成体系,瓦当亦别具风格。饕餮纹大瓦,人称“燕都瓦王”,它是宫墙一头的端瓦。两只狰狞的虎翻作饕餮双目,威猛雄昂。使人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故事。饕餮纹最早流行于商末周初的青铜器上,是那个时代的主流纹饰之一。燕瓦瓦体硕大笨重,并有奇大者,却多制作粗糙,质地也不讲究,每每沙砾贝砾杂夹,若猛汉粗服,望之有威严煞猛诡怪之气。
燕瓦当年曾以北京地区为中心,流行于河北、辽宁和内蒙古东部等广大地区。燕瓦从出现一直沿用到战国的后期,以至到秦朝都为半圆形的,所以都称其为“燕下都半瓦当”。 燕瓦以半圆形制象征天与地,以弧为天,直线为地。天地之间稳固、庄严不容倒置倾斜。体现了燕人姬姓为周室正统的宗族观念,蕴含了燕王求天地护佑、祈福避邪、惩恶扬善和巩固王权的政治主张。
燕瓦当中所体现的鸟兽纹饰并非现实物象,更多的具有一定震慑恐吓作用,这是与当时燕国的地势环境常常受到外族入侵交战有一定的关联。而山云纹瓦当既体现了燕国的地理环境,也体现了燕国人祈求安定祥和的愿望。
多姿绚丽之齐瓦
齐瓦当多为树木双兽纹半瓦当,树木纹为母题纹饰。“社者,土地之主,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为社,报功也” (《风俗通义·祀典》)。树木纹既代表在一堆“冢土”上植一树木,也可以释为在田地中或筑起的台坛上种起一树木。祭祀与战争被齐人看作同等重要的国之大事,尤为重视祭祀并当作顺民之经。
战国时的齐国雄据黄河下游一隅,以临淄古城为中心,繁衍生息,耕渔并重,创造了风格独特的文化艺术。齐国的瓦当比较注重现实,如:比较精巧的形制,简洁清澈的纹饰,手法细腻的表现等,大多以植物、牲畜和人等内容,与人类生活很相近。亲切质朴,平和宁静,怡然成趣,生活气息浓郁,文化内 涵丰富。这些与人类生活最相近的现实生活内容,被齐人准确细腻地塑造在瓦当上,让人看了油然生出亲切和悦的感觉。尤其齐瓦表现出来的秩序感和理性成分是独具魅力的。晚期的战国齐瓦,图案由具象转为抽象为主,线条美妙和谐,秩序感、 理性成分、对称性更强,让人想到儒圣孔子的学说。
祥瑞威严之秦瓦
秦瓦当所表现的内容与形式已经丰富多彩,其线条构图之美妙、动物造型之传神,令后人惊叹折服。秦人在西北生活,和西戎等游牧民族生活在一起,有着驾车、养马、习武的传统, 这些在动物纹饰瓦当上有充分表现。秦瓦当多为单个侧面动物图案的圆瓦当,除了为数不多的单纯动物纹样(如鱼纹瓦当、 豹纹瓦当、三鹤纹瓦当、蟒、蟾蜍纹瓦当)和极富变化的葵纹瓦当,还有葵纹与云纹的组合,葵纹、云纹分别与动物纹、叶纹、“S”纹、花朵纹、网格纹以及一些异类符号的组合。我们看到了不同瓦当纹样的合声与交响,我们充分感受到了线条的魅力,可以说不同纹样的奇妙组合是秦代瓦当的最高成就。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希望长生不老,代表升仙和吉祥寓意的云纹、云葵纹开始盛行。
秦汉时期,全国各地建筑群中所用的卷云纹瓦当是极多的,但卷云夹“贝”纹瓦当是秦皇岛地区所独有。1987年河北省文物局组成考古挖掘工作队,在北戴河金山嘴一带挖掘出土夔纹大瓦当残片及卷云夹贝纹瓦当,瓦当所体现的“大海、贝壳、祥云、求仙”的信息与“秦始皇求仙入海”的历史相互印证。秦始皇求仙虽一无所获,却留下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秦行宫遗址与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名——秦皇岛。
极尽奢华之汉瓦
汉瓦特点是圆形中央有一乳突,周围或有圆突,内外圈用十字或双十字一分为四。汉高祖刘邦“汉并天下”后,在首都长安建起了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在当时世界首屈一指,形成汉风雄浑的汉文化大一统格局。而汉家宫阙规模浩瀚,土木之工极尽奢华,比之秦代有过之而无不及。故,汉代瓦当成为我国古代瓦当的代名词。
汉代又是文字瓦当的高峰,汉文字瓦当内涵异常丰富、文化艺术价值极高,对文字瓦当的考据研究曾是中国传统金石学的重要领域。汉代文字瓦当涉及吉语、记事、官署、宫苑、庙宇等内容。文字有顺读的,也有反讀的,还有上下或左右读的。吉语多为千秋万岁,长生无极、延年益寿等。以字数分,则从1字至12字不等。图像瓦当已不是汉瓦主流,但汉长安城精美 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瓦当成为图像瓦当中的最后绝唱。自汉以后朝代的瓦当艺术表现力再也难以超越汉代时期的辉煌,瓦当自汉以后盛极而衰。
(杀破狼摘自《半月谈》2022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