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研学旅行开展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现实路径

2023-10-13 09:20于双双肖海根陈飞平
内江科技 2023年9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劳动

于双双 肖海根 陈飞平 李 华

①江西农业大学 ②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开展好中小学劳动教育,发挥劳动教育的整体育人价值,是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遵循。通过分析研学旅行与劳动教育的相互关系,以研学旅行作为实施劳动教育的现实依托,进一步明确提出贯穿劳动教育研学实践、举办劳动教育研学讲座、创新劳动教育研学课程、建设劳动教育研学基地、丰富劳动教育研学项目、搭建劳动教育研学平台和完善劳动教育研学评价这七个现实路径,对促进劳动教育价值归位、研学旅行蓬勃发展和学生劳动素养整体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问题的提出

人生在勤,勤则不匮,没有勤奋的劳动就没有幸福的生活。新时代,劳动以劳动教育的形式得以继承、推崇与发展。《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赋予劳动教育举足轻重的地位。劳动教育摒除“劳动+教育”的分割式内涵,是在劳动中教育人,在教育中促劳动的新型教育,是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所必须要接受的教育。通过在中小学生对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等方面进行培养与塑造,劳动教育已然成为帮助学生树立自理、自立、自强意识、淬炼劳动技能、塑造劳动习惯和品质、培养劳动精神的新型教育形态。虽然劳动教育成为五育的重要组成,但是与德智体美其他四育相比,劳动教育所处的位置仍然较为边缘,实施手段和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在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学校和教师没有把劳动教育元素很好地应用到日常教学中,对劳动教育认识的不足导致学生轻视劳动,无法获得劳动成就感[1],学生缺乏对劳动价值的深刻认识,劳动积极性不高[2]。劳动教育成为学生眼中的纯粹劳动,育人价值荡然无存。因此,如何重塑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使劳动教育“落地生根”并“繁茂生长”成为中小学校面临的一项难题,亟待解决。

2 研学旅行的发展

2013年,研学旅行作为“教育+旅游+研究”的新名词成为教育界的关注热点;2016年,研学旅行成为学校教学计划的一部分。2019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明确要加强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课程资源和服务平台建设[3]。2023年,教育部印发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执行规划(2023-2027年)》规定研学旅行在高职组技能大赛双年数设赛[4],这标志着后疫情时代下研学旅行的涅 槃重生,在增长知识见闻、提高实践能力、塑造健康体魄和陶冶审美情操等方面,研学旅行的综合育人价值得到教育人士的广泛认可。

3 依托研学旅行开展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可行性

迎合新时代下劳动教育实施途径的创新转变,满足劳动教育内容广泛、实践性强和周期性长的特点,研学旅行以其自身独特的育人优势成为劳动教育的实施载体。

理论政策上,研学旅行与劳动教育都是国家的必修课程,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部分,两者同根同宗;育人宗旨上,立德树人是研学旅行和劳动教育的最终育人任务,两者目标一致;实施手段上,研学旅行与劳动教育都以实践参与为根本依托,实践性的课程性质要求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和实践经验解决问题;责任主体上,研学旅行与劳动教育都要求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多方合力;实施场所上,研学旅行和劳动教育都要求学生走进自然和生活,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下开展一系列实践育人的活动;评价方式上,研学旅行和劳动教育都强调科学、多元的评价方式,既要求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又强调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的全面具体。

综上所述,依托研学旅行开展中小学劳动教育是现实可行的,这不仅迎合国家对劳动教育的时代诉求,把握和重塑劳动教育的整体育人价值,而且有利于研学旅行的健康与蓬勃发展。

4 依托研学旅行开展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现实路径

依托研学旅行开展劳动教育的现实路径体现在贯穿劳动教育研学实践、举办劳动教育研学讲座、创新劳动教育研学课程、建设劳动教育研学基地、丰富劳动教育研学项目、搭建劳动教育研学平台和完善劳动教育研学评价这七个方面。

4.1 贯穿劳动教育研学实践

劳动教育研学时长在两日内为宜,可在周末开展;也可利用寒暑假期时间充足且灵活的特点,在寒暑假以夏令营和冬令营的形式开展,确保研学实践实施的完整且高效。研学旅行出发前,学校、研学服务机构和家长沟通一致,协同合作,家长做到真正“放手”,让中小学生独立收拾行装,准备洗漱用品和日常换洗衣物,培养学生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立自强的劳动意识,形成初步的个人生活自理能力。研学实践中,研学导师讲解具体研学日程安排并加强对学生日程安排执行情况的监督,确保每位中小学生都能够根据日程做到按时起床、吃饭、打扫住宿环境卫生和参加集体活动等事宜,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研学导师分配给每位中小学生一定的劳动“作业”,让学生参与劳动实践,亲历亲为,学生感受劳动带来的身体上的疲累,感受劳动的艰辛和劳动人民的伟大,从而树立尊重劳动人民、尊重劳动的劳动观念;在劳动实践中,中小学生互帮互助,一起完成劳动任务,养成团结合作、认真负责的劳动品质;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遇到的问题,发散思维,培养敢于创新、勇于尝试的劳动思维。

4.2 举办劳动教育研学讲座

中小学校定期举办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研学讲座活动,邀请优秀、专业的研学导师团队进入校园宣讲。研学导师结合劳动教育与研学旅行的相关文件,根据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方案,讲解劳动研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基本劳动知识,明确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研学导师分享劳动研学实例,给学生展示研学实践图片,播放劳动研学视频,为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劳动研学的魅力、感受劳动的伟大提供新视角;同时,研学导师从自己的研学旅行经历出发,分享自身的真实感受与成长历程,使学生了解劳动教育对个人终身发展的重要性,真正明白劳动的价值与意义,从而增强劳动自觉性,促进正确劳动价值观的养成。

4.3 创新劳动教育研学课程

首先,中小学校、研学服务机构和研学基地合力开发凸显劳动教育主题的项目式研学课程。项目式学习是基于生活中的真实任务和挑战,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习得知识和提高能力的动态学习方法。例如,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和不成熟的身心特点,从激发兴趣入手,提供小学生1-4个星期的饲养小兔子的项目式研学课程。在研学基地,研学导师将小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位学生的分工不尽相同。研学导师给小学生讲解兔子的生活习性与喂养技巧,为学生提供必备的喂养工具,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通过与兔子真实地接触,小学生主动记录兔子的饮食作息时间,按时给兔子喂食、饮水和清理粪便。在项目式课程结束时,每组学生展示喂养兔子的成果。在这一研学过程中,小学生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与喂养方法,增长了基本的生活常识和劳动知识,锻炼了动手能力与照顾他人的能力,体会了饲养人员的不易,从而树立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的劳动观念和不怕脏、肯吃苦的劳动精神。针对中学生半幼稚性半成熟的心理特点和身体各方面迅速生长的生理特点,提供中学生田园烹饪项目式研学课程。在研学田园基地,研学导师提出“如何做出一道家常菜?”这一挑战性问题,为中学生提供基本的烹饪工具并讲解烹饪时的安全注意事项,同时将中学生分为若干烹饪小组。首先,每组学生讨论决定要做的家常菜,然后确定所需食材,学生分别承担采摘、清洗和切菜的任务,最后进行简单的烹饪,将美食成果呈现并分享。在这一过程中,中学生下田园、洗蔬菜和进行简单的美食制作,不仅学会了美食的制作方法,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而且提升了劳动能力,体会到父母每日做饭的辛苦,从而树立自立自强的劳动意识和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劳动精神。

其次,中小学校、研学服务机构和研学基地创新打造分层级的“核心课程+劳动课程”的一体化课程模式。以广西巴马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课程为例,广西巴马是世界著名的长寿之乡,依赖当地独特研学旅行自然资源,加之为满足当地中小学校研学实践的需求,巴马建立了全域研学综合实验区,开发了适应中小学生心理特点和具有知识深广度的研学课程,如表1所示。

表1 巴马研学课程[5][6]

4.4 建设劳动教育研学基地

首先,中小学校、研学服务机构充分利用当地景区、馆所和基地等资源,与博物馆、展览馆、生态种植园、采摘园等达成合作,签订劳动教育研学基地协议,扩充劳动教育研学基地建设,为中小学校开展劳动研学提供场地上的便利。其次,中小学校、研学机构与当地优质企业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场地大、设备齐全、人员配备专业等优势,为学生提供校外可实践的劳动教育基地,弥补学校内劳动教育场地有限的不足。随着劳动教育研学基地的增设,可满足中小学生劳动研学需求的场所越来越多,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对劳动研学的兴趣,而且拓宽了学生的劳动视野,给予学生不同的劳动体验,增强劳动认知,促进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的归位。

4.5 丰富劳动教育研学项目

中小学校和研学服务机构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劳动教育研学项目。第一,科技类劳动研学项目。科技类研学项目通过VR、4D等高科技手段为学生呈现真实的实践场景。学校组织中小学生走进展览馆和科技园区等实践基地,研学导师和场馆工作人员为学生讲解不同展品的特点和性能;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学生动手实践,制作仿生科技展品,初步掌握手工制作的基本技能,从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淬炼劳动技能。第二,农业类劳动研学项目。农业类劳动研学项目主要以体验田园文化为主,实践基地以生态种植园,采摘园为主。学校组织中小学生参与农事种植与采摘,学生在户外感受农民在田间劳作的辛苦,在劳动观念上完成从轻视劳动到崇尚、尊重劳动的转变,切身体会“粒粒皆辛苦”的教育内涵。第三,拓展类劳动研学项目。学校定期组织中小学生去户外拓展场地,体验拓展项目。在专业教官的带领指导下,参与毕业墙、撕名牌等特色活动,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身体协调能力,从而为更好地参与劳动锤炼健康的体魄。第四,文化类劳动研学项目。文化类研学项目以传统文化为核心,以祖国大好河山为载体,将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与体验性学习相结合。例如,白银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先后开展了红色文化、工矿文化、黄河文化和非遗文化的研学旅行与劳动教育融合项目,将研学旅行和劳动教育资源充分融合[7]。通过演红色话剧,讲红色故事,学生重温红色历史,了解革命前辈简单朴素的生活起居和革命事迹,感悟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树立艰苦奋斗、执着奉献的劳动观;通过整理内务,清洗油烟机,学生了解工矿工人的辛苦劳动,从而培养勇于奋斗、敢于争先的劳动精神;通过感受黄河文化的波澜壮阔,学生在保护自然的公益活动中汲取中华文化的道德精髓,坚定劳动信念;通过学剪纸,击战鼓,学生感受非遗文化,养成敬业专注、精益求精的劳动精神。

4.6 搭建劳动教育研学平台

中小学校与研学服务机构、研学基地合力打造劳动教育网络研学平台。研学平台包括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研学机构和研学基地等多方主体,并提供各方的责任标准和服务延链,确保职责分明。通过浏览平台上的研学产品展示栏目和研学实践基地信息,学校和教师为学生挑选符合其身心特点且与学生所学课程内容关联度最大的研学产品和实践基地资源,确保研学产品、基地资源与学校劳动课程的有效融合,使劳动教育的价值发挥最大化,学校与研学旅行机构沟通协调,研学旅行机构发挥承办与组织的优势,确定活动的时间与行程,确保劳动研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通过浏览平台中研学导师的培训服务与研学实践基地的实施与管理服务项目,家长对整个劳动研学实践活动进行全面、深入地了解,可以更加放心地让孩子参与其中,调动劳动研学积极性,并给予孩子一定的物质上和心理上的支持,同时在研学结束后,通过观察孩子的变化与成长,对此次的研学活动进行线上评价并提出建议。此外,研学活动结束后,通过亲身体验,学生在平台上在线对整个活动进行评价打分,研学实践基地、研学旅行机构、学校和导师等可根据学生的反馈与评价对自身服务进行完善与提升。劳动教育网络研学平台以这种共享机制确保活动的参与多方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从而保证整个劳动研学实践活动公开、顺利、有效地进行,如下图所示。

4.7 完善劳动教育研学评价

劳动教育研学评价要采用科学、多元的评价模式。首先,评价内容多维化。研学实践结束后,研学导师不仅要对学生的研学实践效果进行总体评价,还要对学生劳动素养各个方面进行评价。劳动知识技能方面,学生是否习得了新的劳动知识,掌握一定的基本劳动技能;劳动观念方面,学生对劳动的态度是否发生变化,是否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劳动习惯和品质方面,学生是否具有安全劳动、规范劳动的劳动习惯,是否养成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等劳动品质;劳动精神方面,学生是否领会了“劳动是幸福的源泉、劳动创造财富”的内涵,是否塑造了勤俭节约、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劳动精神。其次,评价主体多元化。除了研学导师的评价外,学校和教师还要求学生对自己在劳动研学中的知识习得、技能掌握、品德修养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组织班级交流分享会,引导学生认识劳动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意义,调动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同时,鼓励学生对研学旅行活动方案提出建议,进行补充和完善,引导学生将反思与创新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劳动思维。家长是最贴近学生生活的人。因此,家长要对孩子劳动研学实践前后的表现进行对比,对其自理能力、劳动习惯、劳动态度等方面作出一定的评价,发现孩子的成长,鼓励孩子继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将好的劳动习惯一直保持下去。班主任也要对学生在劳动教育研学实践前后的表现进行评价,依据学生的日常值日情况、参与校园劳动频次等作出判断,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当面表扬,提高学生的劳动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劳动中。

5 依托研学旅行开展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现实意义

依托研学旅行开展劳动教育具有促使劳动教育价值归位、研学旅行蓬勃发展和学生劳动素养提升的现实意义。

5.1 劳动教育价值归位

针对当前部分中小学劳动教育存在“形式化”“走过场”等现象,以研学旅行承托劳动教育保证了劳动教育实施的有效真实化,这不仅创新了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而且将劳动教育的育人效果得以充分发挥,打破了劳动教育囿于困境的局面,使劳动教育“有地可施”,为劳动教育的落地提供了优质的“土壤”和“养分”。中小学生“做中学”“学中游”“游中研”,劳动教育的种子在中小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学生从心理上对劳动产生敬畏之情,减轻了对劳动的抵触心理,感悟劳动的价值与意义,促进了学生劳动意识的萌发、劳动习惯的养成、劳动品质和劳动精神的塑造。

5.2 研学旅行蓬勃发展

研学旅行继承和发展了两千多年前孔子的游学传统,以旅游为载体,旨在研学,是“诗”与“远方”的结合。针对当前研学旅行存在的重“游”轻“学”、形式单一、走马观花等现象,研学旅行以劳动教育为内容支撑,两者的融合发展使劳动教育元素渗透到研学旅行中,不仅丰富了研学旅行主题和研学产品类型,增强了研学产品核心吸引力,促进了研学旅行基地建设,而且使研学旅行摆脱了课堂教学的延续,突破应试教育的藩篱窠臼,达到趣味性与实践性的双重目的。研学旅行中学生真正学到了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体验了旅游的乐趣,对研学旅行的兴趣和期盼大大增加,促使研学机构开发更多丰富且高质的研学旅行产品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从而促进研学旅行的健康蓬勃发展。

5.3 劳动素养整体提升

依托研学旅行开展中小学劳动教育有利于学生整体劳动素养的提升。第一,劳动观念方面,劳动研学实践中中小学生知行合一,动手劳作,感受劳动人民的辛勤,感悟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切身懂得“人人都要劳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劳动人民最伟大最光荣”的内涵,从而牢固树立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劳动观。第二,劳动能力方面,劳动研学过程中中小学生凡事亲历亲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依靠父母和他人,树立了独立自强的劳动意识;学会正确使用简易的劳动工具,动手操作,具备完成日常劳动所需的劳动能力。第三,劳动品质方面,劳动研学实践中中小学生自觉遵守劳动规范,积极主动承担劳动任务,帮助他人一起劳动,养成自觉劳动、诚实劳动和认真负责的优秀劳动品质。第四,劳动精神方面,劳动研学实践中中小学生共同面对劳动任务,团结合作,不怕脏、不怕累,塑造了勇迎困难、积极探索的劳动精神。

6 结束语

劳动教育是中小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是中小学生幸福人生的奠基石,研学旅行是“学+游+研”的三位一体。依托研学旅行开展中小学劳动教育,是“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通过贯穿实践、举办讲座、创新课程、建设基地、丰富项目、搭建平台和完善评价等路径达到研学旅行对劳动教育的有效承托,促使中小学生在旅行中接受劳动教育元素的滋养,接受劳动教育的熏陶,成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劳动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热爱劳动
小黑的旅行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夏日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