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汉语关系从句的习得与加工研究

2023-10-12 00:25覃靖
参花·青春文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宾语层级主语

学龄前儿童语言习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关系从句的习得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之一。关系从句是一种复杂的句法结构,涉及主语、宾语和关系词的关系。研究表明,无论是单语还是多语儿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其在大约两岁左右开始产生关系从句(张云秋、晁代金,2019)。然而,不同结构形式的关系从句在语言习得中呈现出了不一致的习得模式。例如学龄前儿童在学习英语和德语的过程中,往往更早产生主语从句。相比之下,在粤语或日语等前置关系从句的学习中,学龄前儿童并没有表现出对宾语关系从句或主语关系从句的偏好。一些研究显示,在汉语中,主语从句的产出优于宾语从句,而另一些研究则表明学龄前儿童在习得这两种从句结构方面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刘涛、周统权等,2011;何文广、陈宝国,2016)。基于此,本文概述汉语关系从句的定义,并探讨学龄前儿童在汉语关系从句习得与加工方面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从而总结出汉语关系从句的特点,并讨论相关研究所存在的问题。

一、汉语关系从句

汉语关系从句是一种从属句,其作用是提供额外的信息,进一步描述或限定主句中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它通过关系词“的”(de)来引导,并位于被修饰名词之前(杨彩梅2013;2023)。相较于英语的关系从句,汉语关系从句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首先,汉语关系从句采用前置的语序,即位于被修饰名词之前。而英语中的关系从句通常位于被修饰名词之后。其次,汉语使用明确的标记“的”(de)来连接关系从句,将修饰语与被修饰语分隔开,以使关系从句的结构更加清晰明确。最后,汉语关系从句在句子中的位置相对灵活,可以出现在主句的前面、中间或后面,而不需要进行明显的移位,如例(1)所示。

(1)我喜欢的书在桌子上放着。

在桌子上放着我喜欢的书。

在这个例子中,关系从句“我喜欢的书”可以出现在主句的前面或后面,而不影响句子的意思。相比之下,英语关系从句涉及了wh-移位,这意味着在英语关系从句中的wh-词需要移动到从句的句首位置,这种移位限制了英语关系从句的位置。

与其他前置关系从句的语言,如日语相比,汉语关系从句与其在几个方面存在着差异。首先,汉语采用主谓宾的基本語序,而日语采用主宾谓的语序。这种基本语序的差异导致了两种语言中关系从句结构上的差异。另外,汉语中常常省略中心名词,即中心词缺失的关系从句很常见,而这种省略现象在其他语言中并不常见(李金满、吴芙芸,2013;覃靖,2022),如例(2)所示。

(2)原句:这是我买的书。

省略中心名词后的句子:这是我买的。

在这个例子中,关系从句“这是我买的书”中的中心名词“书”被省略,而句子仍然保持了完整和通顺。这种省略现象在汉语中非常常见,可以使句子更加简洁,同时仍然能够传达出句子的清晰意思。而在其他语言中,通常需要保留中心名词来构成完整的关系从句。

二、学龄前儿童汉语关系从句习得与加工的理论研究

关于学龄前儿童如何习得关系从句,研究者们主要从句法结构和功能、儿童语言偏见、记忆和加工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其中,名词短语可及性层级假设和主语宾语层级假设被认为是最具影响力的理论假说。

名词短语可及性层级假说(Noun Phrase Accessibility Hierarchy)是由基南(Keenan)和科姆里(Comrie)提出的一个语言学概念,用于描述句子中名词短语的可及性或可引用性的排序。根据这个层级,主题在句子中具有最高的可及性,其次是施事和受事,然后是工具、地点和方式。这个层级反映了人们在语言表达和理解中按照一定顺序引用名词短语中的成分的倾向。通过了解名词短语可及性层级,可以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句子中某些成分更容易被关系化,而其他成分则相对较少被关系化。因此,该假说常被应用于描述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习得中不同类型关系从句的发展模式。名词短语可及性层级对于第一语言习得的影响是儿童与成人一样受到相同的加工限制,因此,习得顺序应当反映出名词短语可及性层级—儿童将会较早或同时学习较高层级的关系从句,而较晚学习较低层级的关系从句。

而主语宾语层级假设(Subject-Object Hierarchy Hypothesis)是由汉密尔顿(Hamilton)提出的一个语言学假设,用于解释儿童在学习语言时对于主语和宾语的习得顺序。根据主语宾语层级假设概念,学龄前儿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更容易先掌握和使用主语,而后才是宾语。这意味着儿童在语言发展的早期阶段,他们更容易理解和使用与主语相关的语言结构和句子,而相对较难掌握与宾语相关的结构。这个假设的理论基础是,主语在句子中通常具有更高的信息性和重要性,因为它是动作的执行者或事件的起源。相比之下,宾语在句子中通常承受动作或事件的影响,其信息性和重要性相对较低。因此,学龄前儿童在语言习得中首先是掌握主语相关的结构,然后逐渐发展对宾语相关结构的理解和使用能力。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假设并不适用于所有语言和所有语言习得者,因为不同语言和个体可能存在差异。

三、学龄前儿童汉语关系从句习得与加工的实证研究

为了深入了解儿童关系从句的习得过程,研究者们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这些研究通过观察学龄前儿童的语言产出和理解,纵向和横向比较他们的语言发展,以揭示学龄前儿童习得关系从句的过程。然而,大多数实证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在以英语或其他印欧语系为母语的儿童上,以汉语为母语的儿童关系从句习得的实证研究尚不多见。其中,一些代表性的研究,如叶彩燕(2004)的研究,该研究以1至3岁的5名粤英双语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了271个语段的语料库档案和句法统计的试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双语儿童在语言发展中同时重视两种语言;其次,强势语言向次优势语言的渗透现象较为普遍,即双语儿童更倾向于使用他们较为熟悉和强势的语言;最后,研究还发现在这些儿童中,零宾语和前置关系从句的使用持续时间较长。

伊普(Yip)和马修斯(Matthews)(2007)的研究探讨了3名粤语和英语双语儿童在1到6岁时期的语言发展,该研究采用了成长日记和日常观察的试验方法。研究的基本结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儿童的语言发展呈现出波浪式的特点,即在某些时期,他们的语言能力会有明显提高,而在其他时期则可能出现停滞或回退的现象。其次,否定NPAH(名词短语可及性层级假说)的使用在儿童语言中是普遍存在的。最后,研究还发现儿童在句法结构中同时使用SU(主语)和DO(直接宾语),而不像成人一样只使用其中一个。

陈(chen)和希赖(Shirai)(2015)的研究调查了汉语母语儿童言语中关系从句的发展轨迹。分析了四名汉语母语学龄前儿童(年龄在2岁到3岁5个月之间)自发产出的关系从句,并结合了纵向自然语言语料库中的输入数据。结果显示,在主句中,就矩阵从句中中心词的句法角色而言,独立的名词短语关系从句占主导地位,其次是修饰主语或宾语的矩阵从句以及谓语名词性关系从句。这种模式与英语、德语和日语中观察到的模式不同。

何文广和杨谢兰(2022)的研究选择了120名3至6岁的学龄前儿童作为对象,通过操纵汉语主宾语关系从句核心名词的生命性格局,研究考察了学龄前儿童在理解主宾关系从句方面的认知特征。结果显示,3至4岁的儿童基本上具备了理解句式较为简单的关系从句的能力。此外,研究还发现,在汉语领域,6岁左右的儿童基本上具备了利用语义因素辅助关系从句加工的能力。

通过实证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龄前儿童关系从句的习得过程。这些研究揭示了学龄前儿童在语言发展中的特点和模式,包括双语儿童对两种语言的重视程度、关系从句的使用偏好,以及不同语言环境下的语法发展。这些研究为人们理解儿童语言习得提供了重要的实证支持,并对语言教育和干预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四、汉语关系从句习得与加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关系从句在语言中起着连接句子成分的作用,对于理解和表达复杂的句子结构至关重要,因此,关系从句的加工一直是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关于汉语关系从句的习得和加工,尽管已经有了大量研究,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是主宾语关系从句的偏好不一致,这种不一致可能是由于研究方法、样本特征,以及语言背景等因素的差异所致。其次是关系从句中的句法角色加工差异。一些研究发现,在汉语关系从句中,儿童或成人更容易理解和处理宾语关系从句,而其他研究则表明主语关系从句更容易被加工。这种差异可能与语言的结构特点以及加工策略有关。不同的语言背景可能导致产生不同的加工策略和偏好。此外,个体差异也可能对关系从句的加工产生影响。然而,目前对于这种差异的解释还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研究来探索关系从句中句法角色加工的机制。最后,关于汉语关系从句加工的时间动态研究比较有限。了解关系从句加工的时间过程对于揭示加工机制和认知过程至关重要。因此,未来的研究应采用更精细的实验设计和技术手段来探索关系从句加工的时间动态。

五、结语

本文概述了汉语关系从句的特点以及学龄前儿童汉语关系从句习得与加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汉语关系从句是一种修饰主句中名词或名词短语的从属从句,采用前置的语序,并由关系词“的”标记。学龄前儿童习得理论研究从句法构成及功能、感知难度和语用学等方面进行阐述,其中名词短语可及性层级假设和主语宾语层级假设被认为是最具影响力的理论。名词短语可及性层级假设描述了名词短语的可及性排序,主题具有最高的可及性,其次是施事和受事,然后是工具、地点和方式。主语宾语层级假设解释了学龄前儿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对主语和宾语的习得顺序。此外,研究者通过实证研究观察了学龄前儿童的语言产出和理解,纵向和横向比较他们的语言发展,以揭示学龄前儿童关系从句的习得过程。然而,以汉语为母语的学龄前儿童关系从句习得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未来可以进一步探索这一领域,以丰富人们对儿童语言习得的认识。除此之外,汉语关系从句的加工研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包括更多的实验设计、跨语言和跨个体的比较研究,以及对加工过程的时间动态进行更深入的探索。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更好地理解汉语关系从句的加工机制,并为语言学和认知科学领域提供更深入的观察视角。

参考文献:

[1]何文广,陈宝国.汉语主、宾关系从句加工难度及其核心名词生命性效应[J].心理科学,2016,39(01):43-49.

[2]何文广,杨谢兰.汉语学龄前儿童主、宾关系从句认知特点及语义因素效应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22,38(05):667-674.

[3]李金满,吴芙芸.类型学概括与二语学习者汉语关系从句产出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45(01):80-92+161.

[4]劉涛,周统权,杨亦鸣.主语关系从句加工优势的普遍性——来自汉语关系从句ERP研究的证据[J].语言科学,2011,10(01):1-20.

[5]覃靖.英汉关系结构句法推导的对比研究[J].作家天地,2022(01):80-82.

[6]叶彩燕.粤英双语儿童早期的语法发展[J].当代语言学,2004(01):1-18+93.

[7]张云秋,晁代金.儿童句法怎样生长:基于语言共性的习得模式构想[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6):127-137.

[8]杨彩梅.生成语法框架下关系结构的句法与一语习得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9]杨彩梅,董昕,赵佳伟.普通话儿童递归性关系从句习得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23,46(01):49-62.

[10]钟琳,胡深爱.汉英关系从句儿童语言习得的语料库对比研究[J].现代外语,2021,44(02):208-22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一般自筹项目“学龄前儿童汉语关系从句加工中生命性效应研究”(项目编号:XSP22YBC563);2021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儿童英汉关系从句加工中生命性效应对比研究”(项目编号:21C0519);2019年湖南文理学院教授、博士启动项目“句法学视角下的英汉关系结构对比研究”(项目编号:19BSQD18)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覃靖,女,博士研究生,湖南文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句法学)

(责任编辑 王瑞锋)

猜你喜欢
宾语层级主语
谈谈引导主语从句的连接词的用法
巧用无灵主语,让续写更灵动
连词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宾语从句及练习
中考试题中的宾语从句
任务期内多层级不完全修复件的可用度评估
英语中的虚主语“it”和汉语中的虚主语“他”异同之比较
谁来管管“吃”的宾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