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儿童诗集《繁星》的理性探究

2023-10-12 00:25罗敏罗倩琳
参花·青春文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繁星冰心生命

罗敏 罗倩琳

理性表达是文学革命诗歌创作的重要内容,朱自清在《新诗杂话·诗与哲理》中说道:“新诗的初期,说理是主调之一……人人对于一切传统都有意见,都爱议论,作文如此,作诗也如此。”这种观念也影响了儿童诗领域,在儿童说理诗中,冰心的儿童诗集《繁星》成就突出。《繁星》是冰心“零碎的思想”的记录载体,诗集包含了儿童熟悉、喜爱的题材,以简短小诗的形式,对自我及与“我”关联的一切展开了丰富的反思和追问。

一、反思自然与人

冰心在诗歌中多次表达了自然生命的价值和力量。她对浩瀚宇宙进行深思,她观察星空,总结出虽然每一颗星星只是发着微光,但只要群星闪烁就能成就宇宙之美;观察大地,“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底下细小的泥沙”;观察弱小生命,“弱小的草呵/骄傲些吧/只有你普遍地装点了世界”。她感慨自然中平凡个体的不平凡价值,认为世界的新生和伟大是由无数平凡的力量铸就的。冰心惊叹于自然生命强大的生长力量,“树干儿穿出来了/坚固的盘石/裂成两半了。”并理解自然生命生长背后的努力和艰难,“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冰心首先看到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对宇宙的不了解,“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儿,卧在宇宙的摇篮里”“自然呵/请你容我只问一句话/一句郑重的话:‘我不曾错解了你么”。另外,冰心认为人应该尊重、不去打扰自然,“让我自己安静着/开放着/你们的爱/是我的烦忧”“你宁可对模糊的镜子/不要照澄澈的深潭/她是属于自然的”。另一方面,冰心还表达了博大自然对人的无限包容,“将无边感慨/都付与天际微波”“夜半/宇宙的睡梦正浓呢/独醒的我/可是梦中的人物”,同时也感叹自然规律的强大力量。冰心热爱自然,“深夜!请你容疲乏的我/放下笔来/和你有少时寂静的接触。”寂静的夜晚可以抚慰人疲累的心灵。在冰心眼中,自然的一切都有价值,即便是风雨打落繁花也有其意义,“倘若世间没有风和雨/这枝上繁花/又归何处/只惹得人心生烦厌。”

二、反思童年

关于儿童观,冰心首先指出儿童具有伟大的灵魂。认为儿童是“灵魂深处的孩子”“小孩子/他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谁信一个小‘心的呜咽/颤动了世界/然而他是灵魂海中的一滴”。老子提到,“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孟子言,“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而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认为儿童是王者。古代先贤们看到了儿童的无限生机和创造力,以及这种生机和创造力在人文世界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和重要地位。这里冰心以诗歌的形式礼赞了儿童是思想的智者,他们对人类思想文明的影响,是古人儿童观的延续。

儿童似乎与生俱来就蕴藏着丰富的思想资源,所以冰心认为儿童天性中蕴含着真理,她写道,“真理/在婴儿的沉默中/不在聪明人的辩论里。”当代学者刘晓东解释道,“天命之谓性,童年所体现、呈现的即是天命、天性,其间藏有自然意志、自然目的、自然趋向,这些东西其实就是童年的秘密,也是人的秘密。”同样出于对儿童生命奥秘的认知,冰心感叹婴孩具有惊人的艺术想象创造力,表达出童年时期人们具有的潜在创生能力,如“婴儿/是伟大的诗人/在不完全的言语中/吐出最完全的诗句”。冰心还指出了成长与童年的背离关系。“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童年的价值在于感性至上,这种“浪漫至美”是“梦”的特征显现,是对“成人”的远离;而成长过程中却充满了理性,也就与童年相背离了。

三、反思生命

冰心对生命的规律进行了思考。如“万顷的颤动——漆黑的岛边/月儿上来了,生之源,死之所”,以岛边之月诗意地表达了自己的生命观,认为生命产生于自然波澜壮阔的律动,归结于无知不可解的神秘。并且冰心也以诗意的眼光描述消亡,“是沉默的终归/是永远的安息。”基于生命的存在和消亡,冰心产生了关于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思索。她在诗中以植物的发芽、开花和结果对话青年,指出青年的生命价值意义在于自我发展和贡献。冰心认为生命有其社会意义,因此,更看重青年人的生命发展规划,“小心着意地描你现在的图画”;同时又认知到生命在发展和价值实现中必将遭受阻碍,因此指出必须自我强大,“小盘石呵/坚固些罢/准备着前后相催的波浪”。

“反思”对生命成长之路具有指引和解惑作用,“怀疑的灯光”能够“指示我/生命的舟难行的路”。冰心也反思成功,看到了成功对于生命成长的束缚,“冠冕?是暂时的光辉/是永久的束缚。”她以比喻和讽刺的方式委婉反对人们在前进道路上急于求成,“人从枝上折下花儿来/供在瓶里——到结果的时候/却对着空枝叹息。”面对生命的缺憾,她赋予了其积极意义,“‘缺憾呵/‘完全需要你/在无数的你中/衬托出它来。”此外,冰心也敏锐地捕捉到了生命际遇的随机性,“轨道旁的花儿和石子/只这一秒的时间里/我和你/是无限之生中的偶遇/也是无限之生中的永别”,为了突显生命刹那之间相遇的随机和短暂,小诗以“无限之生”延长了生命的长度,感慨生命际遇的不可重复,暗示应珍惜生命中的每一次偶然。

可见冰心生命说理小诗的突出特点有,其一,她总是基于自我的真实体验,思考生存和生命价值,正如学者郭力谈到的,“生命意識把自我与生命联系在一起,它使女性文学更注重自我经验和主体意识,进行生存论与价值论的意义建构。”其二,她的说理小诗形成了一个关于生命思索的完整体系,首先是关于生死的思索,接着从生死出发,构建个体生命价值认知,进而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实现进行警示。在整个生命理性体系建构中,冰心始终持有积极的生命态度,“然而这一瞥的光明/已长久遗留在人的心怀里”“倘若世间没有风和雨/这枝上繁花/又归何处”。其三,冰心尤其反思青年人的生命意义,对青年人寄予厚望,“青年人!信你自己罢/只有你自己是真实的/也只有你能创造你自己。”同时,对青年提出冷静而郑重的警告,不要去“希望那无希望的事实/解答那难解答的问题”。

四、反思“爱”

首先,关于母爱,冰心看到了母爱的伟大力量,她以诗意的笔触描述母爱的温情,“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冰心诠释了母爱的平凡、温柔、细腻和无私,以及对子女的情感滋养、孩子对母亲的依赖,“母亲呵!我的头发/披在你的膝上/这就是你付与我的万缕柔丝”“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冰心认为母爱融入了子女的成长过程,甚至是母亲的天性,“在没有我以前,已隐藏在你的心怀里”。

此外,关于友情和亲情。冰心认为,友情应是指引朋友在艰难路上前往人生栖息地的明灯,“指点我罢/我的朋友/我是横海的燕子/要寻觅隔水的窝巢。”冰心评价亲情,“风呵!不要吹灭我手中的蜡烛/我的家远在这黑暗长途的尽处。”认为人生之路漫漫,而家是旅人执着的归处。她又写道,“我只管以无稽的故事/来骗取你/绯红的笑颊/凝注的双眸”,以生活中的趣事诠释亲情轻松、欢快、温暖的特质。并且冰心对“家”进行了定义,认为家是给人在情感上带来积极正能量的地方,如“烦闷——忧愁/都在此中融化消灭”。

五、反思处世

“界限”是冰心推崇的人际关系中的关键词。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应有界限感,“你可以进我的园/你不要摘我的花”“看玫瑰的刺儿/刺伤了你的手”。越过了交际界限,会使对方没有独立的主体空间,“花儿低低地对看花的人说:‘少顾念我罢/我的朋友/让我自己安静着/开放着/你们的爱/是我的烦忧。”

自我主体意识是冰心反思处世的重要内容。“我”是一个鲜明的不容忽视的存在,冰心思索着主体心灵与躯体的关系,“我的心呵/是你驱使我呢,还是我驱使你?”她认知到了自我心灵的独立价值,“然而我的问题/不容人来解答。”认为应珍视这种价值,不要把珍贵的心灵放在毫无意义的事物上,“不要把心灵中的珠儿,抛在难起波澜的大海里。”“自由”是主体意识的展现方式,诗中的渔娃成了人们所羡慕的对象,是因为其生活在大海之上,拥有终生的自由。冰心又写道,“空中的鸟/何必和笼里的同伴争噪呢/你自有你的天地。”她以鸟喻人,认为拥有个体自由,前提是要有独立的格局。

理性与感性并行同样是冰心关注的处世问题。“我所能付与的慰安/只是严冷的微笑。”友人交往应既有温暖的情谊,也应保持客观理性。“心是冷的/泪是热的/心——凝固了世界/泪——温柔了世界。”一冷一热即理性与感性,客观的稳定秩序需要一定的理性来建构,世界的发展活性又需要情感的温度,这便是理性与感性并行处世的价值所在。

此外,真诚是冰心欣赏的处世态度,“不要任凭文字困苦你/文字是人做的/人不是文字做的!”冰心认为虚伪会让人受困,人可以创造本真生活之外的点缀,但不应本末倒置,让真实之外的附加“点缀”成为人的全部,她直接对真诚之外的虚伪装饰进行了批判,拒绝空洞的文字,虚伪的言语,明确表达“真诚”是一种生活智慧和应有的处世态度,认为聪明人“你要引导你的朋友/只在你/自然流露的行为上”。

六、反思“美”

冰心反思审美创造。认为审美创造产生于个人对世界的生命体验,“不恒的情绪”即情感波动能创造“意外的思潮”和“神奇的文字”。她针对诗歌创造,提出诗意的物质环境能激发人的创作情绪,“夜中的雨/丝丝的织就了诗人的情绪”,然而绝对的美是无法被诗人创造的,“写不出来的/是绝对的美”。关于艺术创造的整体思考,她认为文学成就基于对人世的理解。北宋欧阳修提出过“穷而后工”之说,认为文学艺术源于个体的曲折生命体验,而冰心将文学创作的关注点从个体扩大到群体,这是一种进步,更能生成文学的艺术厚重性。冰心也在反思艺术创作的不足,“艺术家呵/你和世人/难道终久的隔着一重光明之雾?”委婉批评有些艺术家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其艺术创作脱离了现实,显得虚浮。冰心还认为艺术创作最应严谨的时刻是“提笔之后/下笔之前”。冰心认为婴儿有着巨大的艺术创造力,老子的《道德经》中认为万物获得源源不断生成能力的规律便是回到婴儿般原始自然、本真淳朴的状态。学者冯友兰也指出,“德是万物之所以是万物者。”西方现代学者同样表达了儿童,包括婴儿天生的无穷创造力。二十世纪,挪威教授布约克·沃尔德在其著作《本能的缪斯》中指出,儿童天生具有艺术灵性。可见冰心的《繁星》中所表达的“婴儿”艺术创造论,既受到了传统文化影响,又显现出现代儿童观的内涵。

对于“美”的认知,冰心写道,“春天的早晨/怎样的可爱呢!融洽的风/飘扬的衣袖/靜悄的心情。”表达了“美”是个体的自由体验结果,而这种体验来自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融。“趣味”是美的表现,鲜明强烈的色彩能产生趣味,如她以“夏夜”“明月”为背景,使莲花的粉红、荷盖的深绿、衣裳的缟白三种颜色出现在同一幅画面中,明亮悦目、相映成趣。“游戏”也能产生趣味,如“无月的中秋夜”却“耐人寻味”,因为“隔着层云/隐着清光”。月光躲藏在云层里,又泛着亮光,若隐若现,仿若孩童游戏,趣味自然生成。冰心认为最妙的趣味体现为思想自由之趣,她称之为“神趣”,当以文字表达思想时,思想实则被文字所固定和束缚,故而“刚拿起笔来/神趣便飞去了”。

参考文献:

[1]朱自清.新诗杂话[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6.

[2]冰心.繁星·春水[M].北京:北京日报出版社,2017.

[3]刘晓东.童年哲学论纲[J].江苏教育,2019

(18):13-22.

[4]刘欣然,张娟.生命的记忆:童年消逝的文化危机与身体教育的哲学拯救[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1,47(04):33-38.

[5]郭力.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生命意识[D].河南大学,2002.

[6]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下)[M].北京:中华书局,2017.

★基金项目:本文系琼台师范学院2022年度校级课题资助一般项目“五四中国儿童文学诗性研究”(项目编号:qtnb2022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罗敏,女,硕士研究生,琼台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儿童文学;罗倩琳,女,本科在读,琼台师范学院文学院,研究方向:儿童文学)

(责任编辑 杜宪)

猜你喜欢
繁星冰心生命
《繁星》简谱版
繁星(外一首)
吹泡泡
迎“春”冰心
母亲
《寄小读者》
繁星之城
一辨则通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