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的降临,似乎是现代人释放自我的开始。
如果说城市的夜是魅惑与躁动的,那么乡村的夜无疑是静谧与疗愈的。周国平说:“在乡村中,时间……是季节和光阴,在城市里,时间却被抽象成了日历和数字。”是啊,没有城市的灯红酒绿、车水马龙,乡村留给我们的只是一个单纯的夜。正如海子眼中的,乡村的夜是“黑夜的儿子”。
葡萄牙作家费尔南多·佩索阿也说:“乡村就是我们不在的地方。在那里,只有在那里,才存在着真正的黑夜,真正的树林。”而我生于乡村,长于乡村,对我而言,乡村的夜,就是故乡的夜。
乡村的夜,视觉上是黑色的。每每熄灯入睡,周围漆黑一片,望向窗外,也捕捉不到一丝光亮,不由赞叹“伸手不见五指”一词的表述之确切。大约定睛十几秒吧,那被月光、也许是点点星光所映亮的世界,才会慢慢回归视线。这样的夜,已不允许你在外多待,哪怕是一分钟。躺下入梦,才不会打乱它应有的秩序。躁动放肆的斑斓,不属于这里。也许,这才是夜该有的样子。
乡村的夜,听觉上是寂然的。形骸放浪之音,不属于这里。夜幕降临,世界便静了下来。人们的心跳声、呼吸声与窗外的虫鸣、风声或雨声融合交会,从来没有感觉到这样鲜活,生活的轨迹也悄然清晰起来。
我小时候家里种着果园,父母忙于生计,没有时间照顾我,便把我寄养在姑姥娘家里。天黑便是母亲来接我的信号,然后母亲会牵着我的手回家,所以我从小便习惯了走夜路。再长大一点,即使我自己回家,也不会感到害怕,感觉母亲一直陪伴在我的身边。
如今,乡村的道路上都已安上了路灯,那段夜色中穿梭在大街小巷的记忆也渐渐模糊了。三十多年过去了,姑姥娘已故去,她养育的几个孩子中,有两个也因故去到了另外的一个世界,让人叹息。
乡村的夜,感觉上是淳朴的、充满味道的。夏季纳凉消暑,冬季围坐于炉前,聊心里事、村里事、世界上的事,比起现在刷短视频要快乐得多,饱满得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一到了节假日就喜欢往乡下跑,喜欢回到老家。相信除了家人的牵挂,那种与乡里乡亲促膝长谈的亲近感、那熟悉的声音与不曾变质的味道,都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释放压力的途径吧。在这里,没有表情管理与言不由衷,真是给五官放了个假。线上世界与线下世界时不时地失联一下,生活才能更好地重启。
可我们又能有多少时间流连于乡村的夜呢。
它也许已经超脱出了现实世界,更像是对我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慰藉。带着这份慰藉,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充满力量,一次又一次地再出发,在路上。
就在这一次又一次的回归与重启之间,白天和夜晚,此消彼长,相互成全。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愿乡村夜晚安静的黑色,所传递出的,是我们永葆探索未知的热情。
黑色的尽头便是黎明。愿那份寂然,时不时把我们拉回,审视我们的处世态度,還有那份淳朴,将是我们为人的本色。
乡村的夜,是故乡的夜,注定会拴住在外游子的心。
作者简介:郭明,系潍坊市寒亭区作家协会秘书长,现供职于潍坊市寒亭区滨投公司,作品散见于《青海湖》《潍坊日报》等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