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情境化读写活动设计

2023-10-12 04:27韩志勇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荷塘月色荷塘荷叶

韩志勇

阅读与写作都属于认识活动,阅读能让学生间接地认识客观事物,写作则是反映学生对生活的深刻认识,两者相辅相成,因而读写结合是高中语文教学常用的手段。鉴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命题原则”部分明确提出“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主要载体”的要求,课堂教学应结合真实的学习情境,建构学习任务群,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搭建情境化读写活动平台,发展读写能力,力争教考相融,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荷塘月色》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开展“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学习任务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语境进行阅读和想象,在揣摩中领会词句的含义,在品味中学习文章的语言表达技巧,在借鉴中尝试运用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一、场景再现,唤醒言语思维

通过场景再现,能迅速唤醒学生思维,使教学现场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得到对接,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思考和讨论,更加深入地了解文本中的背景、人物和事件,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本所传达的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知体验。

《荷塘月色》这篇散文描写了满月下荷塘静谧的氛围和幽美的景色,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如果只是欣赏名家笔下的美景是不够的,还需要对课文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的写作目的有深入的了解。教学时,先让学生回忆描写月夜和荷塘美景的古诗词,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杨万里的“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然后提出假设:当月亮和荷花出现在一起,会是怎样的一种场景呢?引发学生热烈讨论以后,利用多媒体播放沙画《荷塘月色》,从意境画中直观感受荷叶田田、荷花绽放的景色以及音乐中流淌的对淡雅唯美事物的追求和喜好的情感,让学生说说自己对月光下的荷塘景色的感受,再出示清华大学荷塘景色的视频,学生能感到荷塘的荷叶很多很密,挨挨挤挤的,的确很美,但似乎与普通公园里的大荷塘景色相差无几。朱自清是用什么手法给清华园的这片荷塘增添了美妙的神韵呢?学生观看以后,迫切想要了解课文所描绘的景色。在学生的渴盼中,布置学习任务:速读课文,说一说留在脑海中的荷塘印象。这样就顺利地将学生带入课文所描写的意境之中。

系列情境的创设加深了学生的认知体验,丰富的表象使学生的言语思维变得活跃起来,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实践,促使学生将已有经验与课文语言进行及时衔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问题驱动,促进读写结合

学习任务群的设置,需要在真实的情境下,合理组织学习资源,选用贴合学生读写能力发展的教学手段,开展多样化的学习任务,通过问题驱动,学生在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探究的过程中完成任务,发展语言,达成读写结合的有效融通。

学生初读课文以后,布置学习任务:找出课文哪些段落是直接描写荷塘月色的,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印象?学生稍加思考,就能找出课文的第4~6自然段具体描写了月下的荷塘美景,分别从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五个方面展开。由于课文在描写月下荷塘和周围的景致中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大多数学生对此印象极为深刻,投影展示这三个自然段的课文内容,要求找出其中的14处比喻,读一读,体会其作用。比如,作者用“亭亭的舞女的裙”来比喻荷叶,试问为什么不用绿玉盘、大雨伞来形容呢?联系作者所写的时间段是在满月的晚上,还是在淡淡的月光下的荷塘里,荷叶舒展而卷曲,富有动感,与飘逸的裙子更为相似,赋予荷叶动态美。用“闪电般,霎时传过”描写叶子与花的颤动,赋予荷花灵动美;用“牛乳”“轻纱”描写满月的夜色,赋予荷塘朦胧美;用“渺茫的歌声”描写荷香,给人似有似无的感觉,赋予荷香独特美。此时出示清华园荷塘的图片,让学生把自己假想成作者,在荷塘边散步又会产生何种感受,仿照书中的比喻手法写一写。学生就会想到荷塘边的杨柳,对着河面舞动长长的枝条,青蛙如同跳水运动员一般伸展四条长腿跃入水中等景象,写起来就觉得非常容易。

借助问题驱动,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在研习文本的过程中,将课文内容一一清楚地呈现出来,易于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在阅读中提升写作水平,同时在写作中又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三、理解修辞,感悟言语特色

阅读和写作既相对独立,又紧密关联,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文本的示范作用,引导学生挖掘文本特色,感触文本的风格情韵,在阅读和鉴赏中感悟言语特色,掌握写作技巧,并尝试迁移内化,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习作水平。

《荷塘月色》采用融情入景的写作方法,将“景语”与“情语”融为一体,呈现出独特的滤镜美。在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印象以后,教师出示学习任务:结合语境,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精练准确、清新隽永的语言,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技巧。仔细阅读课文,可以感受到文中博喻的精彩。博喻,又称连比,即从不同角度用几个喻体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描写荷花,作者一连使用“一粒粒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三个比喻词,写出了月光下的荷花的各种姿态,赋予荷花高贵美。学生仿照这样的描写方法并运用儿歌、小溪、奶茶来比喻幸福的童年生活:“童年的生活那么幸福,如一首欢快的儿歌,如一湾奔流的小溪,如一杯茗香的奶茶。”文中通感修辞手法的使用也让学生感到非常新奇,“缕缕清香”就像“渺茫的歌声”,“塘中的月色”如同“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在作者眼里,香味能够听得见,月色也能听得见,运用通感,语言清新活泼,显得文采飞扬。像这样将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彼此交错,杂糅起来,学生也就想出了很多通感的句子,如“她的歌声真甜”“夜晚,霓虹灯亮了起来,红的、绿的,闪闪烁烁,弹奏起了一首快乐的交响乐”,通过联想产生感觉的转移,使声音有了味道,颜色有了感情。文中拟人手法的运用也让学生体会深刻,如荷花是袅娜的、羞涩的,荷叶是肩并肩挨着的,流水是脉脉的,作者将荷塘中的景物赋予感情色彩,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易于让人产生同感。在学生充分理解文中修辞手法的作用以后,教师布置学生完成开放式的学习任务:如果你是一位導演,准备拍摄一处景物,请你模仿文中的写作风格,用上恰当的修辞手法写下拍摄的具体设想。

随堂布置写作任务,如同作家在手把手教学描写妙招,学生会积极调动生活积累,根据语境展开合理的联想,在感悟中尝试写作和运用,创作出精彩片段,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基于单篇文本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型教学,搭建情境化平台,以读写结合的融通学习代替以往枯燥的条分缕析,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学得有兴趣。阅读与写作比翼齐飞,更能助力学生提升语文素养。

单位:江苏省海安市立发中学

猜你喜欢
荷塘月色荷塘荷叶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小荷塘
荷叶像什么
热闹的荷塘
荷塘
荷塘三记
荷塘月色
荷叶圆圆
荷叶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