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婷婷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200
针对传统的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脱节[1]、课堂教学与证书及竞赛缺乏融通[2]、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缺乏统筹结合[3]等问题,现代大数据专业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4],大力推进“课堂革命”,培养与大数据发展相适应、满足大数据分析和大数据可视化岗位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没有精准对接大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岗位的工作规范和职业能力要求,所设计的教学项目往往缺乏典型性和应用性,与大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岗位的用人需求规格差距较大[5],造成课堂教学与行业、企业需求脱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传统的大数据分析和可视化课程教学一般采取“在实训室两节连堂的”的方式,在两节课中老师既需要讲理论知识,又需要学生实操训练,往往导致最终时间不够用,导致项目的实施无法完成,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融会贯通[6]。
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没有将大数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大数据职业技能大赛的相关考核内容充分融入其中,造成教学与证书、竞赛脱节,不利于课堂教学对接新技术、新技能、新规范[7],而且大大增加了学生考证和参加竞赛训练的时间成本。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没有统筹设计与线下教学逻辑关联的线上学习任务,仅将微课视频、课件等信息化资源堆砌到网络上充当线上教学[8],导致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与线上部分常常出现较多重叠,挤占了学生在课堂上互动、探究的时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依托校企合作,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岗位职业能力为导向,校企双方共同设计基于岗位工作任务的教学项目,将大数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大数据技能竞赛融入课堂教学,对接岗位职业标准和证书、竞赛考核标准,以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互联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为实现方法,校企双方统筹开展课堂教学、证书培训和技能竞赛,实施同步考核评价,推动岗位、课程、竞赛、证书相互融通,实现综合育人。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对智能门店的选址、销售品类的选择、付款方式等加以分析提炼,进行相应的职业能力分解,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和重组,并按照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进行深度加工,提取及序化教学内容。以基于大数据的智慧无人超市为例[9]。基于项目实施流程和工作完成顺序,将基于大数据的智慧无人超市业务分析与可视化流程分析项目分为四个工作任务,分别是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学生通过任务实施,了解数据从采集到可视化的整体过程,掌握相关技能,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1.教学策略设计
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方法,根据职业教育改革要求,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线上教学资源库和互联网资源,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项目化教学策略[10]。本次课以分析基于大数据的智慧无人超市业务流程为主线,分为课前预习、课中讲练、课后拓展和综合评价四个环节(如图1)。
图1 课程设计思维导图
2.教学实施
下面就以《基于大数据的智慧无人超市》项目中的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环节为例,介绍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
课程为项目化教学,以项目基于大数据的智慧无人超市为主线,以销售大数据匹配出最佳的快消品为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开展教学。
(1)课前准备。学生下载本节课任务工单,按要求自主预习并完成机器学习中相关系数分析流程图,掌握基本的相关性分析流程框架,并讨论和模拟练习,为课中实践学习奠定基础。
(2)课中实施。本着项目一条线的教学方式,设计成“以项激疑,链接旧知,游戏探知,纵横对比”的教学流程。
(3)课后拓展。学生以“为智能门店推荐快消品”为题,将自己的学习心得及技术难点、突破方法制作技术文档,上传到职教云,教师择优发送到教师群,为更多的老师答疑解惑,提升乐业、敬业的精神。
3.评价
(1)利用信息化手段使课程评价体系更加完善,教师可实时监控学生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实施计划,并随时进行答疑,有利于因材施教的实施。(2)组织小组内评价及小组间互评,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了组间竞争能力。(3)按照企业评价标准全方位对学生项目进行评价,使学生了解企业评价标准,使评价体系更完整。(4)探索了增值评价在课堂中的应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1.学校和企业良性互动
为了确保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课程教学的设计、组织和实施,能够精准对接职业标准和工作过程,学校邀请浪潮、华为等合作企业的专家共同设计教学项目(含校内各级技能竞赛项目),共同开展课内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有关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的新技术、新技能、新规范培训,共同考核评价等,推动学校以培养企业“准员工”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许多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创新素养得到合作企业专家的认可,被企业优先录用。
2.证书、竞赛和教学相互融通
依托“1+X”证书制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课堂教学对接,从考核内容、考核标准、考核评价等方面全方位开展。技能竞赛和教学融合,关键在于将课程的重点知识和技能转化为一系列可量化的竞赛考核点,依托层层递进的立体化技能竞赛平台(如图2 所示),组织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递进式参与技能竞赛和相应的技能训练。
3.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互联动
课前,教师组织学生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对重点基础知识开展自主学习,教师辅以在线指导。课堂上,教师根据前一阶段的学习反馈,组织学生开展互动交流、实操演练,有针对性地进行重难点讲解和指导答疑。课后,学生借助线上教学平台学习拓展资料、讨论热点问题、完成实践任务等,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
“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翻转课堂”满足了学生在课业学习上的个性化需求,让每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时间安排、关注重点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开展自主性、互动性、探索性的学习,课上让学生开放多个感知通道,听觉、视觉等联系在一起,发挥诸感官联觉作用,教师与学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可以按兴趣、特长或宿舍分成小组,自己动手动脑绘制不同的可视化图形,教师进行课堂指导与评价,这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问卷调查,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满意度、学习效率和自学能力都有明显提升,如图3 所示。
图3 调查问卷统计
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载体,以需求为吸引,实现理论知识生动化、数据采集处理清晰化、数据分析模型化、绘制图形流程化,突出数据采集处理、数据分析、绘制图形的重点,解决数据处理方法、图形展现的难点,圆满达成教学目标。从校内20、21 级大数据专业学生对教学效果测评的结果来看,学生对本课程平均教学满意度显著提高。
课改后,通过教学软件、闯关游戏,及时验证、反馈学生学习、掌握情况,便于及时调整授课策略,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学生项目完成质量有了大幅度提升。
一方面,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深刻体验真实的工作情境,通过分析、解决问题来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关联;另一方面,学生以竞赛的形式开展课程学习和证书培训,不但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现场应变、成本控制等职业能力,还能提升证书培训的效果。
全体专业学生能够深入参与技能竞赛和相应的知识、技能学习,实现大赛普及化,增强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竞赛的信心,提高竞赛训练的效率。
通过向学生展示数字中国应用的发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国家自豪感;同时,在教学项目中引入企业相关工作的规程和规范,培养学生专注、细致的工作作风,使学生更有荣誉感和责任心。
本文根据现在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人才培养与岗位脱节、课内实践教学缺乏系统性、课堂实践与证书竞赛缺乏融通、线上线下缺乏统筹结合等问题,提供了解决的思路,以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岗位为例,提出了四大做法:分别为学校与企业良性互动、证书竞赛与教学相互融通、线上线下互相联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通过教学实践发现,课程改革效果良好,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高、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教学效果显著增强,为其他课程的改革提供了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