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勇萍
(福建师范大学 文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晚明出版业繁荣,“无书不插图,无图不精工”几乎成为出版界心照不宣的编撰策略。明清时期多个《水浒传》文本附有图赞(插图和像赞,下文同)。其中《英雄谱》全称《精镌合刻三国水浒全传》,上栏刊《水浒》,下栏刊《三国》,为明末雄飞馆刊本,内封题“英雄谱”(以下简称“谱本”)。建刊谱本是《水浒传》图赞体系中唯一一种像赞附加旁批的版本。关于此书的图赞部分,《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水浒传诸本》《水浒书录》等文献中均有记录,但对像赞内容的记录较为简略。《〈水浒传〉版本知见录》一书,梳理了《英雄谱》的版本,并著录有三十八幅像赞内容。[1]77-89国内现今有五篇论文成果涉及英雄谱本《水浒传》像赞研究,主要集中在插图、评点之特征,文本接受、文学批评之共性两个视域。可以说学界以谱本《水浒传》像赞为研究对象的成果较少,且主要以像赞作为母题中的子题研究。本文以日本内阁文库藏本(二刻本)为考察对象,对图赞的概况和像赞的编撰革新做初步研究,兼谈图赞的影响和意义。
英雄谱本现存三个版本,分别是初刻本、二刻本与三刻本。其中初刻本有四种:一是日本筑波大学藏本,缺插图,偶有缺页(1)本文统一用“页”表示古籍标序“叶”,后文同。参考文献[3]的上标数字表示《精镌合刻三国水浒全传》卷二引用内容的页码;参考文献[5]的上标数字表示《钟伯敬先生批评水浒忠义传》引用内容的页码。;二是中国刘世德所见本,六卷残本;三是香港中文大学藏本,残页,仅存图赞十六页,每幅图赞皆残损严重,其中仅存《水浒传》图赞一幅,为《曾头市晁盖中箭》;四是薄井恭一所见本,残页,仅存图赞一幅,为《汴京城杨志卖刀》,收录于薄井恭一《明清插图本图录》之中。[1]268-298
二刻本有五种:一是日本内阁文库藏本,全本,二十卷;二是日本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藏本,原铃木虎雄藏本,全本,二十卷,缺插图及卷首其他附件部分;三是日本尊经阁藏本,全本,二十卷;四是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本,残本一,仅存目录及部分图赞;五是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本,残本二,仅存卷首部分。[1]299-309
可惜的是,已知的四种初刻本《水浒传》图赞皆残缺不全。细察两种初刻本残存的2幅图赞:一是香港中文大学藏本中的《曾头市晁盖中箭》(图1),与日本内阁文库藏本对应图目的《水浒传》图赞比勘(图2)发现,插图的物象布局、俯视视角大体一致。不同之处是插图右上角的士兵,香港中文大学藏本为3个线条流畅清晰的士兵,而日本内阁文库藏本中有1个士兵线条漶漫,不细看极易忽视此士兵的存在。像赞中除落款署名、印章不同,其余字体、图文布局一致。
图2 日本内阁文库藏本《水浒传》图赞书影
二是薄井恭一所见本中的《汴京城杨志卖刀》(图3),与日本内阁文库藏本对应图目的图赞相比(图4)不难发现,薄井恭一所见本的插图在细节处理上更细腻些,如插图左上角的树叶、拱桥护栏上的纹饰和雕像均比日本内阁文库藏本的丰富。像赞内容、字体一致,只不过日本内阁文库藏本将小字题赞改双行为单行,印章位置也做了调整。将两种初刻本残存的2幅《水浒传》图赞与二刻本的比对可知,前者比后者对应插图更为细腻丰富,但仅凭2幅插图无法断定初刻本所有《水浒传》插图是否皆优于二刻本。三刻本现今未见任何著录信息,曾在2010年6月10日于孔夫子旧书网拍卖专区上出现过,且是残本,未见图赞。
图3 薄井恭一所见本《水浒传》图赞书影
图4 日本内阁文库藏本《水浒传》图赞书影
谱本共100幅图赞,自第六十三页起的38幅图赞皆属《水浒传》。每幅像赞多由题款和印章组成,题款采用楷书、行书和草书等不同字体,题款人如张瑞图、姜曰广、顾锡畴、黄景昉、方应祥等,均名重一时。除《智取生辰摃》《鼓上皂盗甲》《翠云楼放火》《夜渡益津关》这4幅由一段像赞构成,其他像赞均为两段,右边赞语字体偏大,左边赞语字体偏小。像赞形式涵盖诗、词、文三种。总计14首诗歌、12首词,其余部分为散体式的文辞像赞。此外,38幅像赞附加总计95条朱墨批语,每幅像赞都题1~4句批语,批语少者仅有一字,多者达十二字,一些批语因年代久远受磨损,墨迹变淡难以辨认。总体而言,批语较为简单,为随文所作,大多属于阅读像赞后的粗浅感受。
谱本《水浒传》插图袭用了钟伯敬本的插图(《钟伯敬先生批评水浒忠义传》,京都大学藏本,以下简称“钟本”),而钟本插图又源自容与堂本,师邓雷对这三个版本插图的细节区别做了详细阐析。[2]此外,谱本的初刻本与二刻本插图刻工亦有差别,初刻本刻工为次泉,二刻本系刘玉明。像赞、像赞旁批应是书馆伪托名人所作。谱本下栏《三国》小说题批点者为李贽,而上栏《水浒》小说、像赞旁批均未题及批点者。每幅赞语字体不一,赞语后有题款及印章,题款人乃当时之名人,如文震孟、黄道周、孔贞运、姚希孟、钟惺等等,从他们的生卒年月推算,题款者同时为一部书题像赞的可能性不大。[1]300钟本与谱本有不少相同的赞语,若是名家自己题写,他们显然不会在后出的谱本中袭用钟本内容。加上书馆以牟利为目的,书馆主熊飞另请名家批点的可能性很小,故伪托名人题赞的可能性极大。像赞、像赞旁批可能是熊飞与书坊受雇者合作完成;也可能是熊飞一人伪造完成;或是受雇者一方伪造完成。
伪托名人题款,可以借助名人声望提升书籍竞争力和影响力,招徕读者。谱本扉页识语题:“……本馆上下其驷,判合其圭。回各为图,括画家之妙染;图各为论,搜翰苑之大乘。较(应当是避“朱由校”之讳)雠精工,楮墨致洁。诚耳目之奇玩,军国之秘宝也。识者珍之!”[3]卷一强调图赞之精美和书馆对英雄谱之重视。此外,《英雄谱弁言》题:“……此《英雄谱》也,庶有以夺毛锥子之魄,而鼓肝胆之灵乎!不然,余二三兄弟,矢读奇书,日构险语,一字之陈,不脱纸上,而取此戋戋者相鼠吓乎?无论人不可欺,亦自食吾志矣。”[3]卷首雄飞馆又借此道出刻印谱本之用心,宣称像赞、批语绝非随手而题,以制作恳切标榜本馆刊刻的《英雄谱》。
何为像赞?明徐师曾提出赞“其体有三:一曰杂赞,意专褒美,若诸集所载人物、文章、书画诸赞是也;二曰哀赞,哀人之没而述德以赞之者是也;三曰史赞,词兼褒贬,若《史记索隐》《东汉》《晋书》诸赞是也。”[4]《水浒传》插图中的像赞与第一类“杂赞”中的“书画赞”相似,而像赞又具备小说评点的文体特性。谱本《水浒传》像赞是由钟本像赞发展而成的一个分支,在品评人物方式、诗词化用、援引典故和情感基调四个方面的特征与钟本相似。但谱本像赞并非钟本的复制品,一方面,它对钟本25幅像赞进行了细化和扩充,在像赞旁增加95条朱墨评语,并重新创作10幅像赞。可见谱本在钟本基础上进行了批评样式多样化的尝试;另一方面,谱本像赞口语化和情感抒发强烈直白的特征,使其语体风格充溢着民间气息而呈现出俗化之趋势。这是它寻求创新突破进行的编撰革新。
1.细化、扩充钟本像赞谱本在钟本像赞前后文添加一部分新像赞,涉及的25幅像赞分别为:《智深打镇关西》《花和尚倒拨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雪夜上梁山》《汴京城杨志卖刀》《吴学究说三阮撞筹》《私放晁天王》《林冲併王伦》《宋江怒杀阎婆惜》《毒鸠武大》《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浔阳楼题反诗》《假李逵剪径劫单身》《吴学究双掌连环计》《大破连环马》《吴用赚玉麒麟》《天书牌群雄坐次》《柴进簪花入禁院》《燕青扑擎天柱》《李逵寿昌县乔坐衙》《吴用布五方旗》《混江龙太湖小结义》《张顺魂杀方天定》。这部分新增像赞的情感倾向多与钟本像赞相同,如像赞《智深打镇关西》,钟本赞语是“侠气愣愣压泰华,杀人救人恰当家,只因合下机锋利,博得瞿昙第一花。”[5]3强调鲁智深拳打镇关西乃正义之举,肯定他是个名副其实的侠僧。谱本新增像赞:“此鲁大师自度也,不得额上三拳机缘,怎度个雄雄猛猛的提辖官,做个风风(疑为“疯”字)颠颠和尚去。”[3]64对人和事予以评点,“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是其成为“僧人”的转折事件,即唤作“自度”。像赞称鲁智深为“俗人”时不失雄猛气概;为“和尚”时的疯癫状态则从“拳打镇关西”到“大闹五台山”“大闹桃花村”“火烧瓦罐寺”等行经中显露无余,“疯癫”侧重点明鲁智深粗莽刚烈、热忱真挚的秉性。谱本新增内容称颂鲁智深有义气,与钟本情感倾向相关,只不过两个版本的赞语各有侧重。
除此之外,新增像赞还有一些反向延伸的补充,即情感倾向不同。例如像赞《林冲併王伦》,对应小说第十八回《林冲水寨大併火 晁盖梁山小夺泊》,容与堂本回末总评:“李卓吾曰:吴用此人,用得用得。又曰:天下秀才都会嫉贤妒能,安得林教头一一杀之也。”[6]指责王伦气量窄狭,故招致亡身之祸,钟本、袁无涯刊本和金圣叹评本的批语皆持此论。其中钟本像赞为:“忠义高今古,风期在主盟。天心将有待,不惜併王伦。”[5]12而谱本则补充:“英雄创立,必有先躯,王伦之褊妒足以死,王伦之草创足以传。”[3]73一者也批评王伦气度狭小,嫉贤妒能,二来又认可他在梁山泊的草创之功,标举了另一种思考。
2.在像赞旁附加批语谱本在像赞旁附加了95条朱墨批语。批语对像赞加以评点,评点角度也较为多样。大多批语是对像赞内容进行解读,如像赞《豹子头误入白虎堂》:“太史公曰:卫世子以妇见诛,……豹子头异世同祸,其妻义不受辱,则又烈矣。”[3]66旁批“愧死宣姜(“其妻”句旁)。”宣姜是春秋战国时期因扰乱国政而留下千古骂名的女子,批语古今对照,凸显林冲妻之贞烈。又如像赞《天书牌群雄坐次》:“或曰:理所无。余曰:书所有。能开双眼于残篇,庶可友群雄于异代。”[3]89旁批“又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3]89像赞和批语态度相左,批语消解了天书牌群雄坐次的迷信观念。除了对像赞内容作评外,也有从表达效果、艺术手法和语言风格等方面予以批评的。批语“一语可作数日想”[3]81则是对像赞能给读者留下延宕的思索空间加以肯定,评点触及表达效果的范畴。谱本像赞旁批形同小说文本中的批语,只不过相对而言较为简短。
3.重新创作像赞上文提到的25幅像赞是谱本在钟本基础上补充而成,而下文的10幅独创像赞则完全是谱本重新构思而来,分别为:《洪太尉误走妖魔》《母夜叉卖人肉》《劫法场》《鼓上皂盗甲》《曾头市晁盖中箭》《燕青救主》《翠云楼放火》《宋江排八卦阵》《燕青月夜遇道君》《班师还朝》(《班师换朝》像赞仅谱本有)。这10幅新创像赞并非在钟本基础上做简单的延伸思考,而是作者对水浒故事、人物思考斟酌得出的见解。像赞《母夜叉卖人肉》右边大字题:“宋家一朝壮气,尽淹没于诚正心意之中。士大夫谈兵色变。屈膝虏庭,况于巾帼妇人乎?母夜叉肝人之肉,登之刀俎,居为奇货,穷凶极恶,即粘没喝见之,亦应吐舌,中国所望吐气者,赖有此哉!”[3]76此赞先指出宋朝暗弱、君臣无能,不及一个女子。再进一步点明母夜叉个性之野蛮凶悍,是个罕见的奇女子。作者认为,这个卖人肉的凶悍妇女,让金朝有勇有谋的开国功臣“粘没喝”也敬让三分。而援引金朝名将,似乎有意而为,暗讽宋朝在位者听闻金朝敌人时失魂丧胆之丑态,普通百姓身份的母夜叉则成为挽救宋朝的中流砥柱。最后,母夜叉勇猛剽悍的特点及救世者的身份顿时从时空上得到延展扩大,成为中国的扬眉吐气者。而左边的小字题赞,则又另做一番思索:“虎臣吸民膏髓,而弃其尸于沟壑。渠独转市,无纤毫□者,庶不犯暴殄之戒乎?诨至此而毛骨俱冷矣。”[3]76朝臣压榨百姓,弃尸于沟壑,母夜叉却把尸体转运于市场牟利,难道不是犯了暴殄天物的重罪吗?如此玩笑之情节令人毛骨悚然。这句像赞批评中不失调侃戏谑的意味,大字题赞颂扬母夜叉有救国之能,小字题赞则中肯指出母夜叉卖人肉包子的情节噱头过足。题赞“庶不犯暴殄之戒乎”旁亦批注“奇险之论不可无一不可有二。”[3]76
除此之外,这10幅独创像赞极为推崇“忠义精神”,这里的“忠义”作广泛意义解,即“忠友”“忠主”“忠君”等等。钟本有3幅像赞强调“忠义”思想,而谱本则有8幅,多出的5幅均来自这10幅独创像赞。虽然标榜忠义精神并非谱本独有,但谱本强化忠义观的意图非常明显。像赞《燕青救主》:“世之所谓辱人贱行者,莫奴若也。燕小乙乞饭啖主牢狱间,卒脱之全之万死中,昆仑不足比矣,可以奴呼之乎?直当尊为老老先生、老老大人可也。何也?恐老先生、老大人不能逮也。”[3]87作者将燕青身份定位为“老老先生”而非“仆人”,颂扬其忠心乃昆仑山所不足比也。赞誉虽有些夸张,但相比于“平时托为功名之场,多难谨遵明哲之戒,撇高天厚地而更寻一丘一壑,昧本心本性而学长生引年”[3]87的思想,燕青视忠义胜于生死的精神尤为难得,这是像赞对燕青评价极高的原因之一。
综上,谱本通过细化和扩充钟本像赞,在题赞旁附加批语和重新创作整幅像赞这三种方式使谱本的批评样式趋于多样化,且文本阐释、提示的功能也得以增强。批评样式增加,最为直观的视觉体验是字数发生量的改变(如图5、图6)。再者,谱本《水浒传》像赞没有沦为钟本的复印品,也得益于其拥有独创像赞、批语作为支撑,且部分独创内容观点新颖,具备一定的可阐释空间。谱本从量变、质变上标新立异,并以此作为本书的亮点,书籍具有了欣赏和收藏价值,符合读者的阅读期待。
图5 钟伯敬本图赞书影
图6 日本内阁文库藏本图赞书影(二刻谱本)
促使谱本图赞进行创新实践的原因有:其一,插图“合流”乃古代版画的历史发展趋势,精工的图赞更具吸引力。周心慧分析:“建邑版画在其发展过程中,在和金陵派、徽派版画的交流和融合中,风格也在不断变化。在这一过程中,给以建邑版画最大影响的,就是金陵派。”[7]乔光辉在郑振铎的研究基础上,更正指出建刊小说、戏曲插图本风格发生改变的分水岭是熊龙峰万历二十年(1592)刊刻的《西厢记》。[8]英雄谱本的刊刻时间当在崇祯十五年(1642)至崇祯十七年(1644)之间,二刻英雄谱本的刊行时间不迟于1646年。[1]268-299钟本、谱本同为建阳刊本,谱本袭用钟本插图,省去重新绘图这一巨大的工程量,何况也难以保证新绘插图优于钟本插图,故谱本则从题赞、批语以及伪托名人署名等编撰方式上凸显图赞的特色。其二,大约从万历后期起,小说刊刻中心由建阳转移到吴越地区,且江南刊本整体上比建阳刊本精美。清末文学家黄摩西在《小说小话》中提及:“曾见芥子园四大奇书原刻本,纸墨精良尚其馀事,卷首每回作一图,人物如生,细入毫发,远出近时点石斋石印画报上。而服饰器具,尚见汉家制度,可作博古图观,可作彼都人士诗读。”[9]江南刊本更容易打开本地及外地的中、高端市场,这无疑给建阳刊《水浒传》带来巨大冲击。建安派的插图作者们并不故步自封,在所刻书籍上标注“京板”或“京本”,即他们翻刻北京或南京出版的书籍,以此吸取众长。[10]故谱本从书籍布局、插图袭用与像赞革新等方面努力增加书籍优势。
整体上,谱本像赞比钟本的更为通俗易懂。一是像赞趋于口语化。例如谱本像赞《洪太尉误走妖魔》“倒不如俗云:‘愿天常生好人,以此题太尉自当心死’”[3]63直接用俗话归纳“星煞生降”的虚幻情节,讽刺洪太尉强行打开伏魔殿一事。从新创诗词中亦能感受其通俗性,诗句“天王名称实,忠义作先锋。箭下收功早,天心别有人”[3]85简单总述“曾头市晁盖中箭”之事,辅助读者阅读。此外,谱本中“老老先生”“老老大人”“好好道学”等题赞文辞,充溢着一股民间气息。
二是像赞情感抒发强烈直白。谱本像赞中常见语气词有“哉”“耶”“乎”“呜呼”“矣”等等,虽钟本中亦有使用“也”“矣”“耳”等语气词,但谱本使用频率远远高于钟本。在像赞《血溅鸳鸯楼》中,谱本将钟本“人之深冤积恨”[5]18改为“嗟乎!深冤积恨”[3]78,以语气词开头,增强了原句的感情色彩,凸显主观意愿,强调武松血溅鸳鸯楼实则是愤郁深积后猛然反击的结果。题赞旁批抒发情感也直截了当,用“如是,如是”“痛”“壮哉”“无人可比”等情感色彩鲜明之词予以表态。像赞从整体句意到单个字词皆呈现出世俗化的特征,对于文化水平不高但又希望获取文化娱乐需求的读者而言,像赞语体风格趋于俗化能帮助他们扫除一定的阅读障碍,引起共鸣。换言之,谱本《水浒传》图赞瞄准的主要是中低端市场,以满足下层读者的阅读需求为发行策略。
谱本将《三国》《水浒》合刻的模式对《汉宋奇书》产生一定影响。它被多次翻刻,是否就能说明其市场占有量居高呢?或许从清初金陵刻的汉宋奇书本《水浒传》上能得到回应。早期的文元堂本(卷首卷端题“金陵文元堂梓行”)版心刻“英雄谱”三字,一些学者或也称此本为“英雄谱本”。后来的《汉宋奇书》扉页改题“汉宋奇书”,版心上方亦题“汉宋奇书”,中间保留“英雄谱”字样[1]384-386。为了与雄飞馆刊英雄谱本区分开,故将此版本称为汉宋奇书本。其中“汉”指叙东汉事的《三国志演义》,“宋”指叙北宋事的《水浒传》,全书上栏刊《水浒》,下栏刊《三国》,卷首保留熊飞的《英雄谱弁言》。汉宋奇书本沿用谱本部分刊刻模式,原因可能是:第一,对书坊主而言,英雄谱本将《三国》《水浒》合刻是书籍的卖点之一,《汉宋奇书》也沿用合刻模式增加书籍优势;第二,汉宋奇书本(金陵刊本)模仿谱本(建阳刊本)的扉页样式,说明谱本应当实现了跨地域流传。加之谱本被多次翻刻,证明其市场占有量是可观的。或许清初的《汉宋奇书》袭用谱本的扉页样式,也是一种吸引读者的销售策略。
英雄谱本《水浒传》图赞的出现,主要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插图质量有所提升,为建阳刊《水浒传》增添了一些活力。现存知见《水浒传》版本多达二十四种,其中建阳刊本有十种[1]1-12。建阳书坊为了提升竞争力,在小说编辑方式上不断革新,包括加入评点、模仿江南本、合刊及仿冒名人评点等[11],这三种方式放在谱本《水浒传》图赞编辑思维上亦相关合。钟本是首个引入江南本全图式插图的建阳刊《水浒传》本子,谱本模仿钟本精致的插图,并通过增加多种批评样式、伪托名人题赞、合刻《水浒》《三国》等方式在书肆竞争中力求占有一席之地。
另一方面,精美的图赞吻合明代文人的审美意趣。明代文人主要由两大阶层组成:一是社会地位较高的士大夫阶层,主要是士人和官吏中的文学爱好者,他们大都精工书画,审美风格偏向典雅、华丽;二是地位不高的市民阶层,主要由功名蹭蹬的文人、奔逸绝尘之士及粗通文字的平民构成,他们的审美意趣则偏向质朴、世俗。[12]明代文人画讲究诗、书、画和印融为一体,即重视以书法、文学等修养于画中抒发胸中意气。明后期书画家董其昌云:“盖有笔无墨者,见落笔蹊径而少自然;有墨无笔者,去斧凿痕而多变态。”[13]元代赵孟頫、黄公望、王冕等名家擅长以诗文入画,明清以降,沈周、唐寅、徐渭、董其昌等画家承继前人传统,将诗书画融合得更为精妙,这样的审美意趣其实在小说图赞中也有所表露。小说插图(含文字)凝聚着明清时期盛行的清赏清玩之风,若是画家名手介入小说插图创作,插图愈趋精工,则可能“导致小说插图的叙事和导读功能逐渐弱化,而其独立的审美价值却因受到格外重视而愈益突显。”[14]《水浒传》图赞体系中陈洪绶的《水浒叶子》便是如此,学界普遍认为其图文的审美价值大于阅读引导价值;但早期的《水浒传》图赞,如钟本与谱本,主要以故事、人物为批评中心,文字与图像基本互为补充,叙事和导读功能尤为明显。谱本《水浒传》图赞将“诗、书、画、印”集于一体使之朝着主流审美趋势靠拢,像赞语体风格趋于通俗化,这都体现了读者阶层的审美意趣出现了雅俗之间的碰撞与融合。加上清赏清玩之风炽盛,意境与风韵相融的文人画比很多模式化、粗糙的刻工画更具优势。故谱本伪托名人题赞并对像赞做出革新才能追赶小说图赞潮流,满足了文人的审美意趣。
在激烈的书肆竞争中,谱本只有通过编撰因袭与革新迎合市场需求,方能让像赞与“图各为论,搜翰苑之大乘”的广告识语相称。它进行突破的主要动力是发行书籍牟利,在后世看来,批评样式多样化的尝试恰恰成为谱本特色之一。在25幅钟本像赞基础上,做出一些正向或反向思考,进而引导读者解读文本;附加的正楷、朱墨批语,醒目又具提示作用;10幅独创像赞是作者对水浒故事、人物做出的个性化解读。其文辞通俗易懂同时又具备一定的阐释空间,情感抒发强烈直白,配置精美插图皆满足了平民的审美需求,映现出读者的文化观念。谱本将《三国》《水浒》合刻的模式对《汉宋奇书》产生一定影响。在版画“合流”背景下,谱本吸取众长,为建阳刊《水浒传》增添了一些活力。除此之外,图赞精致化是大势所趋,它吻合明代文人的审美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