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在西药房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观察

2023-10-12 08:32于翠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18期
关键词:西药房服务质量药学

于翠丽

抗菌药物指的是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用于杀菌或对细菌的生物活性起到一定抑制作用的一类广谱类药物[1]。其在一定的药物水平作用下, 可以产生相对较强的杀菌效果, 对于消除相关致病菌, 控制感染类病变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使得抗菌药物滥用现象问题也日益严峻, 进而衍生出细菌耐药性提高等诸多不良现象, 因此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 对于提高用药合理性, 保证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3,4]。近几年, 西药房中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的应用引起人们的重视, 该项制度的实施, 对于促进用药合理性、规范性, 减少耐药性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 均发挥了显著作用[5]。本文主要研究西药房抗菌药物管理过程中应用分级管理制度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本院医理伦理委会员审批。选择2020 年1 月~2022 年12 月在本院采用抗菌药物治疗的18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管理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90 例。对照组中男48 例, 女42 例;发病至入院时间1~13 d, 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4.2±3.0)d;年龄19~84 岁, 平均年龄(46.8±12.6)岁。观察组中男51 例, 女39 例;发病至入院时间1~12 d,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4.5±3.4)d;年龄19~86 岁, 平均年龄(46.9±13.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研究期间入院, 应用抗菌药物实施治疗的临床患者;②对用药治疗方案知情且同意;③临床信息完整;④无沟通障碍。排除标准:①在入院前1 个月内有抗菌药物应用史;②有抗菌药物过敏史;③中途退出。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用药管理, 包括处方分析、不良反应监测、抗菌药物处方管理等。观察组接受抗菌药物分级管理, 具体如下。①根据医院当中抗菌药物的实际使用情况, 对不同级别医生使用抗菌药物的权限进行确定。②对于一些较为特殊抗菌药物的使用需要加强控制, 如果必须使用, 应该向上层医师提出申请方可使用, 并需要经由科室主任确认签字[6]。③抗菌药物使用期间, 要对患者身体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 以过敏症状为观察重点, 如果出现异常应及时停止, 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处置;对于出现严重的感染类病变, 或免疫力水平较低者, 应根据自身情况、抗菌药物敏感度, 使用适当级别的抗菌药物[7]。④对于程度轻微的感染、局部感染、感染预防等, 可以使用一些非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 并将其作为一线治疗方案;⑤对于一些需要紧急使用的抗菌药物, 可申请1 d用量, 并做好相关的备案整理工作, 进一步完善会诊意见记录[8]。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不合理用药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用药依从率、用药种类、持续用药时间、用药费用及干预前后药学服务质量、用药知识了解程度评分。①用药依从率:不依从:完全拒绝干预, 劝说无果;基本依从:只接受一部分治疗, 偶尔有拒绝治疗、服药情况发生, 但在他人劝说下, 能继续配合;完全依从:完全配合, 主动接受治疗, 没有抗拒行,严格遵医嘱用药[9]。用药依从率=完全依从率+基本依从率。②药学服务质量:根据可靠性、反应性、保证性、移情性、有形性等5 项内容进行评估, 每项20 分,最高100 分, 分数越高表明服务质量越高[10]。③用药知识了解程度评分:评分越高, 表明用药知识了解程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合理用药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不合理用药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56%、2.22%,低于对照组的17.78%、1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合理用药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2.2 两组用药依从率对比 观察组用药依从率为96.67%, 高于对照组的8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用药依从率对比[n(%), %]

2.3 两组用药种类、持续用药时间及用药费用对比观察组用药种类、用药费用少于对照组, 持续用药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用药种类、持续用药时间及用药费用对比( ±s)

表3 两组用药种类、持续用药时间及用药费用对比( ±s)

注:与对照组对比, aP<0.05

组别 例数 用药种类(种) 持续用药时间(d) 用药费用(元)对照组 90 3.93±0.42 14.03±1.50 3106.25±103.17观察组 90 1.19±0.26a 10.48±1.64a 1853.38±102.96a t 52.623 15.153 81.546 P 0.000 0.000 0.000

2.4 两组干预前后药学服务质量、用药知识了解程度评分对比 干预前, 两组药学服务质量、用药知识了解程度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药学服务质量、用药知识了解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药学服务质量、用药知识了解程度评分对比( ±s, 分)

表4 两组干预前后药学服务质量、用药知识了解程度评分对比( ±s, 分)

注:与对照组干预后对比, aP<0.05

组别 例数 药学服务质量评分 用药知识了解程度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90 72.16±5.34 84.43±5.82 69.72±4.65 83.52±6.79观察组 90 73.01±5.69 91.44±6.72a 69.12±6.74 88.37±4.08a t 1.033 7.481 0.695 5.808 P 0.303 0.000 0.488 0.000

3 讨论

近几年抗菌药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不合理用药问题、细菌耐药性问题也日益严峻, 引起了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针对轻度感染患者, 可优先选择非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 在患者发生重度感染, 或对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有过敏史, 则需要选择限制级抗菌药物对其开展治疗[11]。除此以外, 对于一些特殊级别抗菌药物, 需对其临床应用指征予以严格控制, 经相关专家讨论、会诊后, 并且处方、医嘱均需副主任、主任医师签字的情况下防控应用[12]。若是没有获得批准, 或越权使用等紧急情况, 处方剂量不得超过1 d, 并且需要做好医疗记录, 以便备查。

现阶段,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体系在西药房管理制度中较为常见, 一般分为三级, 依据药物实际操作状态实施分类管理, 包括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特殊使用抗菌药物[13]。在西药房工作中, 管理人员发布抗菌药物的管理规定, 并落实抗菌处方范围;药房和相关医生应积极参加学习, 充分掌握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还需要定期开展培训工作或讲座会议, 以加强对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认知和掌握,降低不合理用药率[14]。除此以外, 还应做到定期审查处方, 整理审核结果, 定期汇报, 及时总结原因和探讨解决方案。西药房实施抗菌药物管理过程中应用分级管理制度, 主要目的在于在最大程度上保障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 使药物的耐药性降低, 从而减少对患者所造成的二次伤害[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合理用药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56%、2.22%,低于对照组的17.78%、1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依从率为96.67%, 高于对照组的8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种类(1.19±0.26)种、用药费用(1853.38±102.96)元少于对照组的(3.93±0.42)种、(3106.25±103.17)元, 持续用药时间(10.48±1.64)d 短于对照组的(14.03±1.50)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观察组药学服务质量、用药知识了解程度评分分别为(91.44±6.72)、(88.37±4.08)分, 高于对照组的(84.43±5.82)、(83.52±6.79)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西药房抗菌药物管理中应用分级管理制度能减少不合理用药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控制用药种类, 缩短用药时间, 减少用药费用, 改善管理服务质量, 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帮助其更好掌握用药相关知识。

猜你喜欢
西药房服务质量药学
加强西药房管理对药学服务质量的影响
西药房药学服务质量的提升路径及作用分析
科学化管理在医院西药房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临床提升西药房药学服务质量的实践分析
倾听患者心声 提高服务质量
坚持履职尽责 提升服务质量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药学进展》在国内66种药学类期刊中篇均下载量排名第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