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域下天津市公示语英译规范研究
——以天津地铁为例

2023-10-11 13:33:58张晓宇
关键词:英译译者译文

张 媛,杨 静,张晓宇

(北京科技大学 天津学院,天津 301830)

一、研究背景

公示语常指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1]。自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后,越来越多的学者、译者对我国公示语英译的标准与方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于2002年率先启动了“汉英公示语翻译研究”,大量收集双语公示语翻译的一手资料,并于2005年9月成功召开首届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积极推动国内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除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权威公示语翻译网站,我国陆续成立了多个公示语翻译网站,如“北京市民讲外语网”“全国双语标识路牌纠错协作网”等。2004年9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吕和发、单丽平编著的《汉英公示语词典》,为接待、服务海外宾客的相关机构与部门的翻译人员提供了重要参考。2008年上海举办了第18届国际翻译工作者联合会世界大会,强调了公示语双语翻译水平提升的问题。由此可见,公示语的英译现状、翻译策略与方法以及翻译标准已引起了国内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2014年国语委发布了公示语英译的国家标准,此后约30个省市相继发布了公示语英译的地方标准。为了规范天津地区双语公共标识语,天津师范大学袁朝云教授于2014年主建了天津公示语翻译语料库,主要收集天津市当地语料,但目前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公示语英译天津市地方标准[2]。在天津地区,不准确、不规范、不通俗的公共标识语翻译现象仍然得不到有效解决。这不仅关系我国和谐社会构建的进程,也影响中国文明大国的文化传播,公示语翻译的规范性对于构建融通中外话语体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本研究旨在改善天津地区公示语英译不规范现状、提升业界内外对外语标识规范化工作的关注度,并为其提供翻译标准及依据,优化天津国际语言环境。

二、理论依据

20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各国的发展逐渐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这使得“生态”这一概念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重视。1973年,挪威生态哲学家阿伦·内斯(Arne Naess)提出了“深层次生态学”(Deep Ecology)理论,生态学理论随之被推广至伦理学、哲学等领域[4]。在前人研究基础上,1995年美国生态哲学家戴维·格里芬(David Griffin)提出了重要概念——“生态存在”(eco-existence)。哲学领域出现的生态整体转向趋势促使生态学与多种其他学科有机结合,为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与方向。诸多人文社会可续研究,如:语言学、文化学、文艺学,相继引入生态学理念,并组织开展了“交叉学科”或“跨学科”研究。20世纪初,生态翻译学受到了西方生态思潮的启示,且从我国古代哲学的土壤中吸取养分,最终成为我国一个年轻又成熟的翻译理论。

胡庚申教授首次提出了生态翻译学,从生态学视角出发“对翻译的本质、过程、标准、原则和方法以及翻译现象等做出新的描述和解释[5]。生态翻译学将翻译活动看作了译本、译境、译者相互作用的翻译生态“共同体”,将翻译过程看作一个交替循环的闭环过程,以译者为中心的,通过译者适应、译者选择完成翻译任务。根据“多维度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翻译原则,译者在整个翻译生态环境中各个层面努力实现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适应,进而在适应性基础上做出选择。“整合适应选择度”,即:多维转换程度、读者反馈、译者素质,是评定译文的标准,“整合适应选择度”越高表明译文质量越佳[6]。

图1表明翻译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原文翻译生态环境,原文“选择”译者的同时,译者需要调整自身,“适应”原文翻译生态环境。第一阶段更强调译者对原文翻译生态环境的做出的“适应”性调整,因此弱化了原文对译者的“选择”。第二个阶段是译者所处的翻译生态环境,译者经过自身努力,“选择”合适的译文。第二阶段用粗线箭头表明了这个过程突出了译者的主导地位,强调了译者对译文的“选择”。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处于主导位置,发挥主观能动性选择翻译策略与方法,进而完成翻译任务,呈现最佳译文。

三、研究方法与现存问题

首先,笔者组织调研员对天津地铁九号线所有站点车厢和站台全部公示语进行拍摄、收集语料,各站重复的公示语在调研报告中仅保留一个。项目组成员将所收集的公示语依照序号、中文、英文、对应图片的形式,按站台排序,制作excel原始表格,初步收集地铁9号线全线433条公示语。

其次,组员梳理生态翻译理论原则,按照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分析现状,并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交通(以下称为“国标”)[7]、北京市地方标准(以下称为“北标”)进行对比[8],将数据重新整理成五个部分:天津地铁已有英译公示语,与国标、北标一致;天津地铁已有英译公示语,但与国标、北标不一致;天津地铁对于同一中文标识语的英文翻译不一致;天津地铁未翻译公示语,但北标、国标已翻译;天津地铁已有英译公示语,但国标、北标无标准,共313条(表1)。

表1 天津地铁9号线公示语英译分类

按照三维转换理论将上述数据进行量化分析,与参考标准一致的译文仅占33.9%,其余207条公示语均存有问题。德国功能翻译学派代表人物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曾指出,如果翻译活动以读者为导向,那任何影响读者理解的译文不足之处都可以视为翻译错误[9]。本文重点将这部分数据进行量化分析。第一部分为津译文的问题部分,共126条,这部分将按照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理论分析;第二部分为缺译、无标准对照部分,共81条,并按照调查结果分析出原因。

第一部分如图2所示,津译文问题中,违反语言维度、交际维度、文化维度分别占35.7%,51.6%,12.7%。

图2 三维规范下津译本问题(总126条)

(1)公示语译文不符合语言维度规范的有45条(35.7%),其中较为明显的语言错误不多,共8条:格式问题(空格)、语法问题(断句、词性)、和拼写错误。另外,由于缺乏统一规范标准,有30条公示语翻译不统一,如“当心夹手”“小心夹手”不仅中文不一致,且出现“Mind Your Hand”“Warning hands pinching”“Watch Your Hand”、无译文四种情况。个别公示语语言表述不精炼,如“应急疏散路线图”被译为“Route Map of Emergency Evacuation” 而国标中“Emergency Exit Route”更为简洁(表2)。

表2 违反语言维度规范的情况

(2)公示语译文中违反交际维度情况的较多,共65条(51.6%),主要有三方面问题,其一,只顾及语言正确性,而交际信息有歧义,导致读者不能正确理解公示语信息,如“员工通道”译为“No Entry”表示所有人不得进入,而“Staff Only”更为准确;其二,交际对象不明确,如9号线中“无障碍通道”“无障碍设施”这些公示语都是为方便残障人士出行的专用通道,体现了对残疾人士的人文关怀。但从现有的译文看,“Accessible Passage”,“Accessible Facility”,多为直译,并未体现出这些公示语应用的对象。北标译文“Wheelchair Accessible”中“wheelchair”这个词表明了通道及相应设施是为残障人士准备的,对象明确;其三,交际信息不足,如公示语“请勿倚靠”出现在地铁车门处,用于提示乘客在乘车过程中不要倚靠车门,以防上下车开门时出现危险情况,津译版的“No Leaning”仅告知乘客不要做出倚靠的动作,结合公示语出现的位置,乘客可以知晓不能倚靠车门。但对比北标译文“Please Keep Clear of the Door”与国标译文“Stand Clear of the Door”,更为具体地表述出了此公示语出现的位置与发生的动作,即站立在地铁车门处需要与车门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避免车门打开或关闭时出现夹伤乘客的危险情况,不仅限制于“依靠”这一动作,交际信息更充足(表3)。

表3 违反交际维度规范的情况

(3)少部分公示语(12.7%)英译过程中违反文化维度规范,没有考虑到“适应”目标读者的表达习惯及文化差异,而使得译文晦涩难懂。如“一分安检,十分安全”被译为 “LITTLE SAFETY CHECK AND FREE FROM DANGER”(Security check,maximize safety),又如公示语“行动不便者优先”的译文的津译版“Priority to those less able to move”针对的人群范围较小,未考虑到文本生态环境,从文化维角度看,译文既不符合目的语文化,也未体现出源语的文化内涵。北标中将“老弱病残孕优先”译为“Priority Seating/Courtesy Seating”,更能体现出汉语中的文化内涵,考虑到中西方文化差异(表4)。

表4 违反交际维度规范的情况

第二部分如图3所示,313条收集的语料中有21条仅在天津地铁出现了英译文,而其他参考文献没有给出标准。除了天津特色的公示语如“欢迎乘坐天津地铁”外,这21条可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新环境下的公示语,没有及时匹配译文标准,如“手机二维码读取区”“量体温处”等;第二种是原文表述不清晰,交际意图不明确如“禁止挪动”“勿看手机”等,无法对应现有标准;第三种是出现在一些设施设备本身附带的公示语,如“室内消防栓”“禁止启动”等。天津地铁的缺译情况较多,共60条,除了在广告宣传语、垃圾分类、防火消防等方面较集中以外,一些常见的警示提示信息如“请站稳握好扶手”“请照顾好您的孩子”“禁止携带宠物乘梯”等也缺少译文(图3)。

图3 缺译/无标准情况分析(总81条)

图4 多维度选择性适原则下公示语英译规范

最后,整合调研结果,按照《国标》、《北标》的分类法,将全部313条中、英公示语梳理成统一的格式,项目组成员内部对这一标准进行检查,再由两位资深翻译教授审稿,最后由轨道交通方面专家提出修改意见。

四、公示语英译的生态型规范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公示语英译规范(也称“公示语英译的生态型规范”)可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方面去探讨,语言维的适应性转换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从语音、词汇、文本内容、句子结构、文本类型等多个层面上适应性选择具体的语言形式。交际维层面译者应进行适应性选择,言辞达意、通俗易懂,目标读者准确理解交际意图,达到译文交际目的,而这一维度的适应性离不开语言层面的选择。文化维是指译者需要关注源语文化和目标语文化在性质和内容上存在的差异。本文认为在公示语英译规范中应以语言维为基础,交际维是核心目标,必要时候依据文化维。不同类别公示语翻译规范不同。下文将依据三维规范,参考《国标》《北标》对轨道交通公示语的分类与翻译标准,拟订公示语英译规范如下:

1、基础规范:语言维

以语言维为基础,即在“译事前”“译事中”“译事后”三个阶段,“译者”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译文无语言错误,符合英语语言习惯。例如:

功能设施类:功能设施类公示语指的是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说明性标志,目的在于满足人们在公共场所活动中的需求,具备安全保障、卫生保障、文化体育以及综合服务和接待等功能。因此,译者应重语言维,轻交际维,遵循英语语言习惯,多个层面上适应性选择具体的语言形式。如功能设施信息“消火栓”应直接翻译为“Fire Hydrant”,而不是“XIAO HUO SHUAN”;又如:功能设施信息“客服中心”应该译为“Passenger Service Center”。地铁站中的客服中心面向的是乘客,“passenger”这一选词所指对象比“customer”更为准确。

站名与方位词类:此类同上述功能设施类公示语英译规范相同,译者应重语言维,但为遵循语言维译写统一化的原则本文建议如下:

站名:应统一采取罗马译写的方式,如“大直沽西路”:“DAZHIGUXILU”。此类公示语常见三种翻译方法:直接应用拼音翻译地名,如“Dazhiguxilu”;采用英语意译地名,如洋货市场译为“Foreign Commodities Market”;拼音与意译相结合,如东丽开发区“DongLi Economic-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rea”,翻译原则不统一。为明确统一翻译规范,笔者于天津轨道交通集团调研获悉地名需采用罗马译写的方式并参考《北标》确定上述规范,避免因翻译方法不统一造成的同一站名翻译混乱的现象。

方位词:为达到交际目的,含有指示方向意义的方位词应译成英文。如“西”:“West”。

2、复合规范A:语言维+交际维

在语言维的基础上,以交际为主要目的,即公示语译文应形式精炼,信息充足,交际对象明确,避免原文信息流失造成歧义;如警示提示类:警示提示类公示语旨在提醒公众注意潜在危险、及早采取预防措施、避免不必要的财产或生命损失。主要包括警告性和提示性、说明性、和禁止性三大类标志。此类公示语一般简洁、明了,以更加显示它呼吁和号召的力量。故译者在翻译此类公示语时,应在保证其符合语言维规范的基础上,着重考虑目标读者的准确理解,即满足交际维与文化维的要求。如指示性信息“暂停使用”的英译应为“Temporarily Closed”,指一段时间或短期内无法使用,后期可以恢复使用,若译为“Out of Service”指出现故障,无法使用,交际信息偏颇。

3、复合规范B:文化维+交际维

有些公示语如带有中国特色的宣传语应该重点依据交际维和文化维进行语言选择从而适应整个翻译生态环境。本文认为天津作为我国一线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宣传语作为宣传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有效途径,尤其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示语,应给出相应译文,而这类公示语的缺译情况严重。例如,“学雷锋志愿服务岗”这类带有中国特色的公示语是向外籍乘客宣传中国文化的途径之一,但考虑到交际维度,外国友人可能不一定理解直译版本。公示语的翻译就应该将读者放在第一位、只有这样才能改善公示语翻译的现状,达到交际目的[10]。因此,此类译文可以采取意译的方式如“Volunteer Service Station”。又如,“和谐安检,共建平安”,相比大部分西方国家,国内的地铁安检重视程度高,对乘客的安全更为负责,是对外宣传的很好途径,可以翻译为:“Cooperative security check,brings in safety and harmony”。

4、综合规范:语言维+交际维+文化维

在语言和交际的基础上,译者在英译过程同时考虑英语文化背景,适应目标读者的表达习惯及文化差异,选择目的语读者可接受的表达方式,尽量避开文化禁忌,同时实现交际功能。如提示信息“请陪同老人一起乘坐电扶梯”“请照顾好您的孩子”“老幼乘梯需家人陪同”等的译文为“Seniors and Children Must Be Accompanied”,此处充分考虑到了西方人不喜被人看成老而无用的文化心理,译者从文化维角度适应选择,做出了必要的调整,以免西方人看到译文中出现“old”心理上感到不适。这样的译文语言简洁、清晰,交际信息全面、准确,同时礼貌、得体,符合目标语与原语言的文化内涵。

五、结 语

本文基于生态翻译理论原则,按照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分析天津地铁9号线站点各公示语翻译现状。对比《国标》与《北标》对300余条公示语进行分类讨论,最终形成天津地铁公示语英译三维规范与译文范例。在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格局中,天津承担区域对外开放的门户地位和枢纽作用,公示语的翻译标准与否极大程度影响天津作为我国中心城市的形象,除轨道交通外,商场、景区、文化馆等公示语的问题也依然存在,笔者也将继续调研天津市其他公共服务领域公示语英文译写现状,希望能进一步推动本地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的形成。

猜你喜欢
英译译者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译文摘要
水利经济(2020年3期)2020-02-22 11:38:33
要目英译
社会科学家(2020年8期)2020-02-21 08:28:30
要目英译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5:38
I Like Thinking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外语学刊(2014年6期)2014-04-18 09: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