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娟
【关键词】复述能力;语言能力;策略
复述能力是小学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重要能力。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明确要求学生进行复述,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但当前课堂教学中,复述教学仍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教师不能为学生提供恰当的指导。部分教师在进行复述教学时缺乏清晰的教学目标,不知道如何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其次,教师未能较好地帮助学生梳理清楚文章的结构,复述教学的整体效果浮于表面,学生的复述能力没有得到提升。除此之外,也有部分学生对复述学习的兴趣不大,其对旧知识的复述意识不强。
要想解决上述问题,切实提升学生的复述能力,一方面,教师须重视复述教学,积极主动地探索高效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结构,让学生学习规范化的表达,从而提升学生的复述能力。
一、明确课文结构,厘清文章脉络
对小学生来说,明确课文结构,梳理文章脉络具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一个段落个段落地总结主旨大意,并将其归纳到一起,最终串联起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可以先示范归纳总结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学习独立总结文章主旨大意。随后,在理解主旨大意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复述课文内容。第一遍复述中,学生通常会有所遗漏,此时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等,串联起时间、人物以及关键节点,引导学生自主梳理。
例如,《燕子》一文的复述教学中,教师可先结合作者描写的燕子的特征,画出一个思维框架。然后让学生试着结合思维框架,尝试分别总结每一个段落的主旨大意。最后,教师总结整篇文章的主旨大意,再让学生根据各段主旨大意和先前的思维框架尝试对课文进行复述。思维框架能够帮助学生较快地抓住文章的重点内容,使学生在复述过程中条理更加清晰。
教师设计思维框架时需要注意,思维框架应以简单明了为基本原则,既要符合文章内容的逻辑,又要结合学情进行设计。当学生的复述出现遗漏时,思维框架能够帮助学生及时调整。
课文复述的重点是抓住主要内容。教师首先要对文章的结构进行剖析,明确复述的顺序,再抓复述重点。教师可以围绕重点情节展开分析,与学生共同讨论、总结文章的主旨大意,引导学生有选择地分析整篇文章的结构,抓住重点,强化记忆,对书面的内容进行口头表达,形成个人的语言表达经验。例如,在《火烧云》的复述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從课文中描写云的姿态和颜色变化的语句入手进行复述。
二、规范表达方法,指导复述
复述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复述能力,教师首先要做好示范性教学。在初始环节,教师要为学生做示范,让学生知道规范的语言对于复述的重要性。学生复述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语言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指导学生用简洁、规范的语言进行复述。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复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也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复述习惯。教师可以结合学情设计规范的复述表达方法,在方法的引导下推进复述教学,让学生在练习中逐渐掌握技巧。例如,下面是一位老师教学《我变成了一棵树》的片段:
(教师范读“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师:“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棵树?
生:在树下玩得很开心。
生:想多玩一会儿,不想回家吃饭。
生:变成了一棵树,就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
师:是啊,这是“我”内心的真实想法。你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表达出来吗?
生:因为“我”在树下玩得很开心,一点儿都不想吃饭,所以,“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这样就没人在我玩的时候叫我吃饭了。
师:说得真好,“我”变成一棵树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
师:“我”变成了一棵树,什么没有变?说明了什么呢?
生:爸爸吃着糖醋排骨,“我”馋得直流口水。
说明家里的味道是一直没有变的。
生:妈妈叫“我”吃饭,而“我”变成了树,妈妈还是认得出来,说明妈妈很了解“我”,很爱“我”。
生:妈妈拿来了很多食物,有巧克力、香肠……
这些应该都是“我”喜欢吃的。说明“我”馋的本性是没有变的。
生:“我”弯下腰邀请小动物们到树上来,说明“我”善良的本性没有变。
生:即使“我”变成了一棵树,但是“我”仍然会有不同的情感,这是没有变的。
……
教学中,教师以“ 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棵树,学生的回答比较碎片化,此时,教师引导学生用上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进行表达,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明显的提升。紧接着,教师又以“‘我’变成了一棵树,什么没有变?说明了什么呢?”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这样的设计,为学生进行复述作了很好的铺垫。
三、分组练习,强化合作意识
除教师引领复述外,还可以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为复述练习营造积极的氛围,提升学生复述的积极性。可以对比分析小组成员的复述,让学生站在客观的角度了解复述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也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
以《童年的水墨画》一文的复述练习为例,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练习复述。本文是一篇富有童真童趣的儿童诗,作者从溪边、江上、林中三个角度分别描述了孩子们眼中的水墨世界。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三人一组,每组对应一个章节,请学生抓住关键词进行复述。小组合作能够调动学生复述的积极性,通过合作进行交流和沟通,引导学生学会取长补短,适当地调整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学会规范地表达。
综上所述,良好的复述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结构,也能为其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学生进行复述时,教师应当及时予以指导和鼓励,让学生从复述中有所收获。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复述情境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复述兴趣,以图片和音乐营造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强化记忆,提升复述能力。从教学实践来看,复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教师要不断地从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基于学情,反复推敲以设计行之有效的复述教学方案,将复述能力的培养贯穿到语文教学的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