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艺
2016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对加强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举措和方向,从根本上回应了关于“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张大良2021)。在新时代的大思政育人格局下,英语课程思政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国际环境冲突严峻、推动中国话语体系建设的背景下。同时,考虑到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持续受到西方文化思想、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加强思政育人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尤为关键。
本研究采用德雷赛尔大学陈超美教授设计开发的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版本6.2.R2)作为数据分析工具。该软件具有分析研究领域的知识结构、发展规律和分布情况的能力(李杰、陈超美2017),并被广泛应用于检测学科研究前沿的变化趋势。本研究主要通过对国内英语课程思政文献中关键词的词频分析、聚类分析、时间线聚类分析及突现词分析,旨在深入研究英语课程思政领域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
研究的分析步骤如下:将从中国知网(CNKI)导出的文献转换为CiteSpace 可识别的数据格式;确定研究的时间范围和间隔,并设置适当的阈值参数;选择剪切连接方式,以简化网络结构突出重要特征;利用CiteSpace 生成的可视化图谱进行研究分析。
本研究使用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中的全部期刊作为检索数据库,检索主题为“英语&课程思政”“外语&课程思政”。检索日期截至2022 年12月31 日,通过筛选和剔除与研究主题不相关的文献,最终获取3 108 篇符合研究对象的有效文献用于本次研究。
通过文献检索发现,国内关于英语课程思政的研究论文最早可以追溯到2017 年。这表明,英语课程思政作为一个交叉学科的研究领域,研究时间不长。从时间分布来看,从2017 年到2023 年,英语课程思政研究的发文量经历了显著变化。主要分为两个阶段:起步萌芽阶段(2017—2019 年)和快速发展阶段(2020—2022 年)。在起步萌芽阶段,英语课程思政开始引起学者的关注,这可能是因为2017年教育部发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并提出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的目标。在这三年间,英语课程思政发展较为缓慢,相关文献数量较少。然而,从2020 年开始,英语课程思政进入快速发展期。2020年发表的相关文献数量达到548 篇,到2022 年增至1 199 篇,文献数量成倍增加。这一变化的原因在于2020 年6 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全国高校全面实施课程思政,并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和内容。
本研究对各个研究机构发表的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以确定国内英语课程思政研究的学术团体和机构。根据统计结果,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贵州财经大学外语学院、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及黑龙江外国语学院是发文量排名前4 的机构。这表明这些院校在英语课程思政方向具有较强的研究潜力。此外,排名前10 的机构发文量显示,国内英语课程思政研究已经在大学、中学尤其是职业和技术学校得到广泛开展。
经过对发文机构进行可视化分析,生成了一张英语课程思政研究机构合作图谱,并对机构间的合作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图谱中的节点代表不同的机构名称,节点的大小反映其发文量,节点的环表示年份,标签的字号大小表示中心性,边则描述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如图1 所示,图谱中共有150个机构节点(N)和11 条连接线(E)。然而,整体网络密度(Density)仅为0.0004,远远小于通常认为的高密度网络的阈值0.1。这一低密度值揭示了国内英语课程思政研究的情况:尽管存在大量研究机构,但不同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较少,研究呈现出分散且不够紧密的特点。
图1:英语课程思政研究机构合作图谱
1.关键词词频分析
根据李杰和陈超美(2017)的研究,关键词在文章中代表主要内容和核心主题。当同一篇文献中出现两个或更多关键词时,称之为关键词共现。通过对关键词的共现分析,可以了解研究领域的主体分布、热点内容和学科结构等信息。因此,在对国内英语课程思政研究进行考察时,筛选出数据源中排名前20 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的中心性均超过0.1,被视为关键节点。在进行文献考察后,将具有相似含义的关键词合并,如将“路径”“实践路径”“实现路径”合并为“实施路径”,将“高职”“高职院校”合并为“高职英语”。根据此结果,国内英语课程思政研究的热点主要聚焦在“课程思政”“大学英语”“高职英语”“实施路径”“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教学实践”“立德树人”“教学设计”“英语专业”等领域。这反映出国内英语课程思政研究的关注点广泛。
2.关键词聚类分析
为了深入研究英语课程思政研究的热点问题,对关键词进行了聚类分析。关键词聚类分析是根据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强度进行分类,将相关性强且紧密相连的关键词聚为一类,并选取具有高关联程度的关键词进行标注,以便识别和发现具有代表性和方向性的知识子群类团(周建、刘炎宝、刘佳佳2020)。根据聚类运算结果,如图2 所示,研究选取了前10 个知识子群类团,包括“英语教学”“课程思政”“思政元素”“内涵”“高职英语”等。图中的聚类模块值(Q=0.5985>0.3)和平均轮廓值(S=0.8314>0.5)表明聚类结构显著有效,聚类结果具有高效性和可信度(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2015)。此外,关键词共现网络的节点数为481个,连线数为850 条,整体密度为0.0074。相较机构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网络的结构形态已经得到了提升和优化,但整体上仍然表现出关键词之间较为松散、密度不高的特点。
图2:英语课程思政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谱
通过进一步观察关键词共现聚类和阅读文献,可以将研究热点总结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宏观布局,以内涵、价值、原则、如何开展等逻辑思维进行顶层设计。共现关键词包括“思政教育”“立德树人”“实施路径”等。例如:刘正光和岳曼曼(2020)从“德”和“人”阐述了立德树人的内涵,论述了转变大学英语教学理念,重构内容的必要性,并指出必须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为路径;文秋芳(2021)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对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进行了详细解读,并提出了从纵向(思政范围、主要任务、关键策略)和横向(内容链、管理链、评价链、教师言行链)两个维度编织而成的实施框架,旨在提高外语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质量。
第二类:中观建议,从特定视角探讨课程思政的建设落实。共现关键词包括“思政元素”“教学模式”“新文科”等。例如:黄国文和肖琼(2021)勾画设计出外语课程思政建设过程的六个要素,指出对课堂上的外语教师来说,“怎么做”是最重要的问题,尤其强调了外语教师在其中的重要性;蒙岚(2020)从学生角度探讨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形式,即通过故事、合作学习和评价促成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落实,并提出STPS 混合式教学模式,为落实课程思政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三类:微观实践,聚焦微观层面探讨英语课程思政在实践上的应用与创新。共现关键词包括“教学实践”“教学设计”“教学改革”等。研究可根据类别划分为:大学类(如公共必修类通识英语课程和专业英语课程)和中小学类(如高职英语课程)。陈雪贞(2019)从教学全过程出发,通过制订教学计划、精选教学内容、组织多元教学形式、推动教育实践内化、改善实施的外部条件和注重评价导向等六个方面探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实现;徐锦芬(2021)通过阐述课程思政内容建设的三大原则及具体策略,探讨了高校英语课程教学素材的思政内容建设,以推动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实施。
1.关键词时间线聚类图谱分析
在聚类图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对英语课程思政研究的关键词进行了时间线聚类图的分析。时间线聚类图展示了研究热点聚类与文献历时跨度之间的关系。每个节点都带有横向标记,标签显示在节点的右侧,如图3 所示。根据分析结果,英语课程思政研究的发展脉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发展初期(2017—2019 年),研究的关注范围主要集中在“英语教学”“思政教育”“大学英语”“高职英语”等方面。这反映了研究者对于将思政教育与英语教学有效结合的关注。具体来讲,研究内容上关注英语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如思政元素的挖掘、教学模式的探索、教学设计的创新及教学改革的实施。第二阶段是发展期(2020—2021 年),一些研究视角显现,包括“外语专业”“改革”“思辨能力”“教学方法”“思政建设”等,这些视角引入了更多的教育理念和策略,进一步丰富了研究内容,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供了更多的思路。第三阶段是成熟期(2022 年及以后),研究不断深入,新的研究点出现,如“文化教学”“金课”“家国情怀”“深度语言教学”等。这表明英语课程思政的探索进一步深化,拓展到文化教育的视角,关注通过英语教学传递文化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国家认同感。这些新的研究点为英语课程思政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启示。
2.关键词突现分析
为深入了解英语课程思政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基于突变词的词频变化分析,旨在快速发现研究领域的新兴热点和潜在变化趋势。突变词指在短时间内出现较多或频率较高的词语。通过相关分析,得出英语课程思政突现的主题及这些主题的突现率和被引的历史曲线。结果显示,在2017 年到2019 年期间,研究的焦点主题包括“思政教育”“英语课堂”“实施途径”“人文素养”“教学模式”“一带一路”“建设”“外语课程”“基础英语”“教学案例”等。这表明在这段时间内,研究者关注思政教育在英语课程中的应用、教学模式的创新及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的研究,探索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英语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在2019 年到2020年期间,研究的焦点主题转变为“德育”“大思政”“课程教学”“协同育人”等。这表明这一时期的研究关注点是通过英语课程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以及协同育人模式下的课程教学。在2021 年到2022 年期间,“新媒体”“人文性”“翻转课堂”等成为研究的前沿主题。这说明研究者开始关注利用新媒体技术提升英语课程思政实施效果,以及通过翻转课堂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这表明未来的研究重点可能集中在运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和实施翻转课堂来促进学生学习。总之,这些研究焦点的变化反映了国内英语课程思政的发展动向,为进一步探索和拓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本研究借助Citespace 软件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2017—2022 年关于英语课程思政的文献生成的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时间分布图谱表明,国内英语课程思政研究始于2017 年,研究在2017—2019 年处于起步萌芽阶段,在2020—2022 年期间,研究进入了大规模且快速发展的阶段,受到广泛的关注。这表明英语课程思政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并且具备巨大的研究潜力,呈现出日益上升的发展趋势。
空间分布图谱表明,参与英语课程思政研究的机构数量众多,研究团队也在不断壮大。然而,目前各机构之间缺乏充分的交流合作,尚未形成具有影响力的科研机构。为了进一步提升研究的水平和效果,未来需要加强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营造更加良好的研究氛围,推动研究的进步和学术的发展。
关键词共现频次及聚类图谱表明,国内英语课程思政的研究热点主要涉及宏观设计、中观建议和微观实践。研究的热点主题虽然较多,但密度不高。研究者未来应在研究主题上展开精准而深入的研究,拓展研究范围,避免只涉及表面问题而不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时间线和突现图谱表明,国内英语课程思政研究经历了从关注将思政教育与英语教学有效结合的发展初期,到涌现大量教育理念和策略的发展期,再到研究深入的成熟期。研究前沿体现在“新媒体”“人文性”和“翻转课堂”等方面,表明未来运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利用在线教学资源、实施翻转课堂是研究的趋势。
依据目前英语课程思政研究的热点和趋势,未来研究可以沿着以下四个方向思考和探索:首先,可以依托信息技术,将英语课程思政与信息化相结合;其次,可以拓展研究范围,将课程思政理念应用于基础教育课程,促进基础教育的思政化进程;再者,可以优化研究方法,推进英语课程思政的实证研究;最后,可以丰富研究主题,综合考虑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全面推动英语课程思政研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