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陈词
人物档案
陈世耀: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临床医学院常务副院长,复旦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科教研室主任,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主任,消化科副主任,内镜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闵行分院消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分会第七届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理事;
内科分会第九届副主任委员,食管和胃镜脉曲张医学分会第七届主任委员,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分会第四/五届主任委员(2019-2015)教育部高等学校临床医学类专家教学指导委员会临床实践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记者:肝硬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陈世耀教授: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肝脏疾病的终末期,中国人最常见的原因是慢性乙肝感染,其他包括长期大量饮酒,自身免疫性肝病、脂肪性肝病等。这些病因的共同特点是造成肝脏慢性的炎症,继而发生纤维化。肝内纤维化日积月累,形成了肝硬化。
记者:肝硬化会伴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这又是什么原因?
陈世耀教授:肝脏是人体的重要消化器官,同时又参与了血液循环。正常情况下,食管、胃底的静脉血回流到肝脏,经过肝脏内血管网,再回到心脏。肝硬化,顾名思义,肝脏变得硬邦邦的,肝内的血管也硬化了,变细了,血管内压力增大。所以,食管、胃底的静脉血向肝脏回流变得困难,从而淤积在血管内,将柔韧的血管撑得鼓胀、弯弯曲曲,就是常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记者: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有什么危害呢?
陈世耀教授: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最主要的危害是突发破裂出血,引起呕血、便血、黑便。如果出血过急过猛,会引起窒息、失血性休克等,有生命危险。需要立即去医院就诊,不可耽误。
记者:患者出院后回到家中和社区里,应该如何预防再出血?
陈世耀教授:良好的家庭社区管理,可以有效预防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再出血。主要是从“衣食住行”这几方面来进行。
记者:“衣食住行”确实是患者们最关心的,您能具体讲讲吗?
陈世耀教授:衣,即穿衣。冬天气温低,体内血管收缩,肝硬化患者的血管收缩得更加厉害,导致曲张的食管胃底静脉内压力进一步升高,容易引起破裂出血。所以家庭成员和社区医生要叮嘱患者一定要多穿衣服,注意保暖。冬天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明显增加,而夏天明显减少。但是一些患者夏天贪凉,长时间吹空调,温度也调得很低,这种情况下也会诱发破裂出血。所以,家庭成员和社区医生要告诉患者夏天也要注意保暖,不要贪凉。
记者:饮食方面如何进行家庭社区管理呢?
陈世耀教授:民以食为天,饮食可以说是家庭社区管理的重中之重。中国人饮食习惯重油重盐,也爱吃肉、吃蔬菜。饮食油腻,会加重肝脏负担。饮食过咸,会引起血压升高,曲张的食管胃底静脉内压力也会升高,易引起破裂出血,所以要控制每日盐分摄入,每天4~6g为宜。肉类蛋白含量高,吃肉过多,也会加重肝脏负担,所以要控制蛋白摄入,每天每公斤体重1.2~1.5g为宜。蔬菜是良好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及膳食纤维来源,但是一些过硬的、煮不烂的蔬菜,例如芹菜,容易划破曲张的食管血管,需要避免。糯米类食物粘性大,嚼不烂,吞咽时容易蹭破食管血管,到了胃里面也不易消化,反复在胃内倒腾,蹭破胃底血管。所以家庭成员要避免给患者吃糯米类食物,社区医生也要告知患者。同样的,一些坚果,比如花生、腰果、核桃、枣子,也易刮破食管胃底血管,建议避免。此外,家庭成员要每日询问或者亲自查看患者的大便情况,如果大便发黑或者暗红色血便,可能提示再出血,需要及时就医。
记者:患者各种东西都要少吃?
陈世耀教授:这个说法不完全正确。65%~90%的肝硬化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身体瘦弱,导致体力减退,精神差。这和饮食不足有关。我们建议患者每日的总能量供应为每千克体重25千卡~40千卡。另外,把每日的饮食分成4~6次来进食,更利于消化吸收。睡前加餐也是推荐的一种方法。家庭成员和社区医生可以协助患者合理安排分次饮食。
记者:还有“住行”,应该如何注意呢?
陈世耀教授:“住”主要是居住环境要好。患者适宜住在宽敞、朝南、有阳光、通风良好、干爽、清洁的房间。家庭成员需要理解并支持患者,给他们分配较好的房间,并帮助他们进行房间的清洁。社区医生也要对患者家庭成员进行宣讲,并起到监督和敦促的作用。“行”方面,一是要避免长途长时间旅行引起过度疲劳,二是要避免剧烈运动引起血压升高,因为这两者都会增加曲张的食管胃底静脉再出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