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中医诊断学微课建设与应用研究 *

2023-10-10 09:44张博达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20期
关键词:诊断学测验教学质量

刘 浩 张博达

(1.川北医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系,四川 南充 637000;2.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四川 南充 637000)

随着“互联网+”在线教育的兴起,人们在知识的获取上更为便捷。微课(Microlecture)在具体课程建设中的应用,能让碎片化的知识从传统认知规律中走出来,并在相关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建设中达到较佳的效果[1]。微课应用于中医诊断学的教学中,因其目标细小、内容精炼、时间短和结构紧凑等特点,且顺应时下数字化环境建设以及基础教学要求,为整体提升教学质量提供可能。本文为研究“互联网+”背景下中医诊断学微课建设及其应用效果,特以川北医学院2021级中西医临床专业200 名本科生为实验对象,对在其教学中应用微课的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川北医学院2021 级中西医临床专业200名本科生,按照授课环节教学方法的差异,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100 名,对照组100 名,分别应用微课教学法、传统教学法,对2 组教学效果及教学满意度情况加以比较。

1.2 教学方法

1.2.1 对照组应用常规课堂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讲授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1.2.1 观察组开发微课资源共45个,并在课程实践中不断地积累,以达到课程资源建设效果。还可在经验借鉴中,以观摩优质慕课资源的方法,立足学科特点,在资源建设层面进行理性思考。以中医诊断学微课资源建设为例,对期间存在的问题,如“微课资源建设整体教学设计”“微课资源建设环节的过度碎片化”“创新微课内容和形式”“课程思政和理论建设环节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合宜的探讨。在微课资源建设中,立足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将线上线下微课教学环节有机融合,并加以实践。

中医诊断学课程建设中,立足高等院校的学科建设现状,从疾病诊断到证候分析,乃至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剖析,以在中医诊断学教学过程中达到课程建设效果。在中医诊断学的课程大纲中,在现行教材成果积累中,在特色化优势和基础教材的修订乃至补充中,使得中医诊断学教学发展更能顺应中医人才培养的需求。具体教学实施步骤:(1)做好教学前的充分备课,以达到全面了解学生、详尽分析教材的效果;在相关教学大纲制定乃至教学目标编写中,进行详尽的讨论和校验,对可能存在的教学问题进行预估。(2)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确定微课主题,严格进行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等的主题化控制,让学生从全身望诊延伸至重点内容的问诊中。(3)通过微课制作准备达到活化教学设计的效果,细化舌像图片、面色图片、闻诊声音等临床或网络素材的收集,以让复杂的诊断简单化。(4)微课视频制作上,善用图文、图像处理技术,尤其是PPT 作为有效转化视频工具,以录制、剪辑的视频,让学生对中医诊断的临床实践有充分的感性认知;在对中医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中,安排合宜的时间,防范理论和临床有可能出现的教学脱节等问题。(5)把微课教学贯穿于传统课堂教学中,对视频进行优化设计;在微课视频的相关知识点中强调细节,以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并对课堂所学知识加以总结。(6)微课建设与应用层面,通过移动终端对中医诊断学的课程建设加以覆盖和反馈;在教学平台交流实践中,将完善的微课视频传送至网络平台,并在课程评价中完善,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3 观察指标对2 组学生的期末成绩(理论测验总评分、技能测验总评分)、教学满意度进行比较。理论测验总评分、技能测验总分均为100 分,评价标准为:分数结果值>90分评定为优秀;分数结果值在80~90分评定为良好;分数结果值在60~79分为及格[2]。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对所有研究资料进行记录,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学生期末成绩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理论测验总评分、技能测验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中西医临床专业学生期末成绩比较(± s,分)

表1 2组中西医临床专业学生期末成绩比较(± s,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人数100 100理论测验总评分97.4±2.9 86.5±1.8 31.934 0技能测验总评分92.0±6.6 80.3±5.7 13.416 0

2.2 2 组学生教学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学生教学满意度为96.00%(96/100),高于对照组的80.00%(80/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中西医临床专业学生教学满意度比较[名(%)]

3 讨论

3.1 微课教学概述微课是以多媒体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教学资源,在音视频及图文图像处理技术基础上,融合新的课程计划和资源,并在学科知识、教案乃至课件和练习实践中得到完善的教学效果。通过简短的教学活动,在线上线下的教学实践中,以新型的课程资源,在教与学中互动。在线视频通话、面对面辅导、在线讨论等沟通方式,为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提供了信息化条件。在现代互联网技术迅捷发展的今天,微课等新兴教学模式,在现代教学实践中协同传统教学模式,优势互补,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微课教学将传统的教师课堂讲解、完成知识传递与学生课外复习、完成知识内化的教学流程颠倒,即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中医诊断学的兴趣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提升中医诊断学的教学质量[2]。通过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提高教学效果,利用微课、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明显改善[3]。

3.2 中医诊断学课程特点中医诊断学在中医临床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在患者身体不适的情况下,采用望、闻、问、切四诊诊断患者所患疾病的重要学科,可媲美西医学视、触、叩、听及检验、影像学检查等方法。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引入微课教学,可拓展教学场所,使学生能利用电子产品随时随地学习,在新旧知识点的反复学习中,激发自身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并在资源共享中,达到扩大知识交流、拓展知识面的效果。该课程因知识点零散、信息量繁杂,采用传统灌输式授课法容易给学生带来枯燥乏味、抽象繁杂的感觉,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制约教学质量的提升[4]。而微课教学的实施,无疑对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助力,并有效补充了实验教学等内容,为整体提高教学质量等提供了可能。

3.3 中医诊断学微课建设与应用思考

3.3.1 经验借鉴中医诊断学微课建设与应用环节,其课前、课中、课后的应用策略,已成为推动改革的主要手段[5]。微课教学对学生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的巩固程度更好,微课可针对知识点类型的不同,侧重于对理论部分或者技能部分进行展示,让学生对知识点的长期掌握更扎实[6]。还因其趣味性、简单性、易记忆性,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7]。微课教学模式可调动外国留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诊断学基础的教学质量。以肺部查体、心脏查体、腹部检查、神经系统检查为例,授课教师与学生均对微课教学模式持肯定评价,认为其存在多项优点。构建微课与智慧学习工具雨课堂融合的中医诊断学教学模式,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以连续性优势,让课堂互动永不下线。进一步改革教学评价的方式,利用信息化手段来推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协作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8]。为有效提高中医诊断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临床工作人才,积极开展微课与多种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通过这种教学改革,最终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临床思维力,也让教师自身能力有所成长[9]。

3.3.2 建设内容和模式创新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和对照组理论测验总评分、技能测验总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教学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互联网+”背景下的微课教学建设和应用对教学质量和学生对教学满意度的提升提供了条件。综合来讲,在微课平台建设实践中,基于中医诊断学微学习平台,设计开发出了一系列微课、练习题、测验卷等内容资源,将该课程的微课学习教材、资源共享至网络上,在教学的延伸式体验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范围及知识面。在微课内容建设上,将微实验、微视频、微原理及微讨论等添加进去。在实践重点知识的实验教学开展中,使相关概念、表现乃至线上交流方式、在线答疑、在线调查等共同服务于微课制作。于实践中创新教学模式,在授课方式上,确立教学的主模式;在授课内容上,全面强化提高学生对微课所涉及的中医诊断学课程内容的学习,如使学生掌握望、闻、问、切四诊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方法,掌握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方法等。

利用微课这一新型教学模式,探索新型教学方法。通过建设教学资源库,培养新时代中医人才,更完整、系统地提高学生相关知识掌握度乃至接受度,为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好中医提供了可能。在教学环节,教师对所涉及的教学知识,尤其是重难点知识等进行充分的把握,在微课平台的教学材料、教学地域范围、知识范围等的界定中,实现对相关教学资源的动态共享,并以此来达到推动医学变革的目的。

3.3.3 体系创新与优化措施充分发挥微课知识碎片化特点的同时,使情景化临床案例型微课与线下教学有机结合,实现碎片化知识的整合和系统化。中医诊断学的微课设计仍以教材章节为纲目,选取每个章节具有代表性的重难点录制微课。与此同时每章节最后会设计针对本章节主要知识点的情景化临床案例型微课。让学生身临其境,代入医生的角色,思考微课中医生诊治疾病时遇到的问题,通过临床案例实现对碎片化知识的串联整合。

通过问卷调查、随堂测验等方式发现微课制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进行教学反思。随后改进教学设计,修订情景化临床微课案例脚本,不断改进微课形式和内容,提升微课质量。

4 总结

随着互联网+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深入发展,基于微课视频的中医诊断学课程建设,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能力均得到显著提升。在实际的教学情景下,协同多角度、跨学科语言交际,在情境设计乃至系统课件的制作与微课方略等的实施中,在微课和传统教学的融合中,以信息化手段使学生随时随地掌握相关学习情况,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诊断学测验教学质量
《全身 CT 血管成像诊断学》出版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新年大测验》大揭榜
两个处理t测验与F测验的数学关系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你知道吗?
基于现代网络通讯工具的中医诊断学教学实践与探索
诊断学教学中融入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