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权
(宁德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宁德 355000 )
科技特派员制度诞生于1999年,是一项由地方实践上升到国家层面的制度安排,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亲自创新的一项农村工作机制。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在《求是》杂志上撰文,此后科技特派员制度逐步在全国推行。2019年10月,在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作出重要指示。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省南平市考察时对科技特派员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1]。经过20年的实践和创新,科技特派员制度在助力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若干意见》,从国家层面对科技特派员工作进行了顶层设计和谋篇布局。各省市也纷纷出台相关实施意见或方案,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结合社会服务功能,发挥科技支撑、人才培养、决策咨询等资源优势,依托科技特派员运行机制平台,有效衔接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形成典型的“地方样本”。
本文以宁德市寿宁县为例,分析科技特派员制度助力乡村振兴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在此基础上,对科技特派员机制体制建设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2021年,福建省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拓展了科技特派员选认领域,从第一产业逐渐向第二、三产业延伸,共选认省级科技特派员2319名,团队科技特派员1167个,法人科技特派员51个,实现科技特派员创业和技术服务乡镇与重点行政村全覆盖。建立科技特派员助力产业融合发展示范点17个,科技特派员助力产业转型示范点13个[2]。以宁德市寿宁县为例,2021年全县推荐选认省级科技特派员25人,团队科技特派员2个,服务14个乡镇中的73个村庄,带动1001户农户和32个企业、合作社、农民协会等机构。科技特派员开展驻点服务工作以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搭建专业技术人员与农产之间的交流平台,为农业农村输送新技术、现代化生产资料及高素质人才,突破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实现了搞活基层、用活人才、激活发展的多赢效应,深受基层和群众欢迎[3]。
依托区域特色和硒锌资源优势,寿宁县聚焦“下乡的味道”这一品牌和寿宁高山茶、生态硒锌两个产业,建立工作共商、资源共享、人才共用、活动共办、组织共建“五共”新模式,设立茶叶服务组、粮食作物服务组、果蔬服务组、林下经济服务组、经济及乡村服务组、畜牧水产服务组六大服务组。从“单兵作战”到“团队协同作战”,助力“大下党、大三祥、大城镇”建设,助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寿宁县依托科技局对科技特派员进行统一管理,配合驻点乡镇制定工作计划,编制乡村农业发展规划,开展技术服务,推广普及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新机具,有效促进寿宁县农业水平整体提升。
寿宁县充分利用科技特派员平台优势,引进和推广新品种。省级科技特派员引进的灵芝、黄花倒水帘等新品种在寿宁县得到较大范围推广。2021年以来,全县共引进新品种20个,推广新技术23项。此外,寿宁县还致力于通过科技项目带动农业产业发展。2021年,全县向上级争取科技计划项目2个(省级科技特派员后补助项目),领办创办省级星创天地1家(寿宁县下党乡滴水缘星创天地),建立示范基地8个,为服务对象引进项目3个,帮助服务对象增收75万元,助推乡村产业发展。
寿宁县推行“我+1”产业扶贫计划。依托“下乡的味道”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和“下乡的味道”农村电子商务乡村服务站点,整合科技特派员功能,引导科技力量对示范合作社、种养殖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一对一”帮扶,推动科技资源与科技服务精准转化为扶贫力量,积极带动产业发展。寿宁县注重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尤其是对精准扶贫户的技术指导,针对农业科技知识掌握不够、技术水平较差、生产管理技能不到位等问题,开展针对性培训。据统计,2021年全县省级科技特派员举办线上线下培训班12期,受众1631人次,培育基层技术骨干70多人,有效提升“三农”工作者素质,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和农民脱贫致富。
由于大部分省级科技特派员来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其人事关系、考核管理还在原单位。下派后,由于与接收方没有直接隶属关系,平常较难进行统一管理和协调。来自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专家教授的教学科研任务本就十分繁重,而地方对科技特派员的需求是期望能全天候扎根基层。兼顾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常常让科技特派员们分身乏术,心力交悴。此外,大多数科技特派员不在扶持村期间还要随时随地面对农户的问题。对一些跨界或跨学科不熟悉领域的问题,科技特派员还要想方设法为村民答疑解惑。遇到一些急事难事,科技特派员还要深入一线,现场解决。这些突发情况,都需要科技特派员提前协调好本单位工作,或多或少会影响到他们的教学科研工作。
科技特派员制度虽运行多年,但很多地方还未建立健全科技特派员的考核管理、激励或退出等长效机制。如科技特派员的派出方与接收单位、服务对象、地方管理职能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较为缺乏,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全过程跟踪管理不受重视,科技特派员的派出单位对其工作成效的认可度不高,容易引发失落感。再如绩效考核过于简单,激励机制匮乏,没有与工资福利、职称评聘、职务晋升、年度考评绩效相挂钩,表彰奖励不够等问题,也容易挫伤和打击科技特派员的工作积极性。此外,在提升村民自我发展能力,外出培训交流和邀请其他农业技术专家莅临现场指导时,活动经费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也制约了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开展。
现有的科技特派员选派机制是个人申请,单位申报,主管部门审批,地方使用。科技特派员与服务对象没有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市场化运行方式操作少。所以,开展一般性科技公益服务的工作多,为服务对象担起创新、开发、攻关和项目承接的工作少,参与服务的多,参与创业的少。由于历史原因,科技特派员来自农林牧副渔的多,因此服务农业的多,服务二、三产业的少。有些服务对象害怕技术风险,市场风险,造成新型实用技术推广难。此外,科技特派员工作经费一般在2万~5万元,金额不大,产生的效益不高,影响了科技特派员的工作积极性。
地方政府要主动依据地方产业发展,以需求为导向,按照“高效协作、自由选派”的原则,组建由不同领域专家、学者参与的综合型的科技特派员团队。要坚持跨学科专业、跨领域选拔人才,注重抓高端领军人才,抓乡土技能人才,真正实现以满足基层需求为目标,拓展服务项目,实现科技特派员创业和技术服务领域覆盖一二三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走集约型、产业化、信息化、个性化的发展路径,加快推动特色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质增效。鼓励高校教师和科研院所研究人员组建法人科技特派员和团队科技特派员开展服务,并出台政策完善高端专家服务团队的相关保障措施。
地方政府要转变职能,变主导为引导,重指导,强服务,发挥市场在科技特派员资源中的基础性调配作用。立足本地产业发展需求,集聚资源,盘活人才,完善集服务、试验、示范、推广应用、培训等产学研为一体的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加强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金融机构、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之间的沟通协调,为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开展技术服务、科研攻关、成果转化和创业活动创造条件。要做到精准摸底,按需选派,防止简单“拉郎配”。建立按需统筹的“订单式”选派机制,把上级下派人选与地方实际需要结合起来,通过“双向选择”,实现人才与需要的“高位嫁接”[4]。要依托各类宣传平台适时发布科技特派员技术服务专长、科技示范推广典型及相关优惠政策举措等信息,为科技特派员开展服务提供信息化支撑。政府要充分发挥其在科技特派员制度融资工作中不容忽视的作用[5],划拨专项经费,对科技特派员牵头负责的科研项目、示范项目和创业项目给予资金扶持和奖励。
地方科技特派员管理部门、派出单位和使用单位要积极协作,以工作实绩为导向,成立联合考评组,共同制定考核评价办法,深入开展考核工作。考核内容主要围绕科技特派员的服务内容、责任目标、服务成效,采取个人述职、公众评议、实地考察、综合评价等方式, 确定科技特派员考核等次。一要坚持“归口管理、统筹使用”的原则。科技特派员的挂点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个村、一个镇,科技特派员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要根据本市甚至本省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打破区域限制,交叉使用,以免造成科技特派员人力资源的浪费;二要加强科技特派员队伍管理。派出单位要和派驻地方积极配合,加强跟踪管理,指导服务。不定期对科技特派员工作进行随机抽查,建立科技特派员的实绩档案,发现问题及时向科技特派员本人和单位反馈;三要积极创造条件,强化培训交流,提升服务水平。每年有序开展集成示范、推广应用、教育培训和研讨等因地制宜的培训方式,有计划、分层次地对科技特派员开展培训工作和创业指导,提升科技特派员的服务能力。对违反纪律、不能坚持正常工作、工作成效不明显、群众满意率低的科技特派员及时予以召回,另行选派符合条件的人选接替,保证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要建立健全保障制度,强化落实,把科技特派员在农村创业和技术服务的工作成效作为职称评聘、职务晋级的重要依据,在评优评先、绩效考核等事关科技特派员个人切身利益时,要进一步政策倾斜。如工作业绩可以作为职称评聘、职务晋级的重要依据,工作成效可作为年终绩效的评价指标[6]。要建立科技特派员年度单列考核制度,预留一定的优秀等次指标,按照单位年度考核政策规定给予一定奖励,在立功嘉奖、干部考核等各类表彰和干部选拔任用中予以优先推荐。强化资金保障,落实工作经费,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保障科技特派员学习、工作、生活、绩效奖励等。定期安排体检,统一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给予职级相应的劳务报酬及交通和通信补助等,消除科技特派员的后顾之忧。要依法保障科技特派员的合法收益,对科技特派员在服务期间所获得的合法报酬给予配套奖励。
要强化宣传引导,发挥媒体宣传作用,广泛宣传科技特派员的典型案例和先进事迹,引导更多的科技特派员扎根基层创新创业[1]。运用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使农民深入了解科技特派员行动的内涵[7],增进农民对科技特派员制度的了解和个人的认可。要及时总结凝练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好经验,推广服务“三农”的好做法,营造全社会关注、全力支持、人人争相参与的良好氛围。
科技特派员制度有效破解了乡村振兴这个时代大课题中的人才振兴、组织振兴等难题。作为一项国家制度安排,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施不仅要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农村致富带头人等聚集的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关键还要政府牵头,发挥各行政部门职能,汇聚财政、金融等资源,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科技特派员及科技特派员团队更多的支持。农业农村作为乡村振兴的主战场,科技特派员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要抓住历史机遇,不断总结与创新机制体制,探索适合于本地区发展的样本,形成具有借鉴和推广价值的本地经验,在推进乡村振兴和提升科技特派员能力素质方面实现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