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晓凯 范建平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主要是由于软骨板、纤维环和髓核组成的腰椎间盘发生退变,致使纤维环发生破裂,髓核逐渐突出,对马尾神经和神经根产生刺激和压迫所导致的一种综合征[1-2]。目前临床常通过手术方式治疗,对于患者腰椎功能的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患者术后较容易出现疼痛,对术后患者腰椎功能的恢复产生不良影响[3]。因此,术后需给予一定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提升患者对术后康复训练的认知度,制订相应的康复计划,提升腰椎功能的康复效果。常规护理主要通过对术后患者实施饮食指导、康复训练指导、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和恢复情况等措施避免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但缺乏对腰椎功能恢复的针对性措施,腰椎恢复效果不佳[4]。认知行为疗法可通过对康复训练相关知识、目的及相关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的讲解,提升患者的认知度和依从性,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5]。普拉提运动干预是一种针对腰椎功能恢复的重要训练方式,通过猫式伸展、背部伸展等多种锻炼方式帮助患者腰椎功能快速康复[6]。因此,本研究探讨LDH术后患者实施普拉提运动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后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变化,现总结如下。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LDH术后患者560例作为研究对象,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中国专家共识[7]中关于LDH的诊断标准。纳入条件:认知功能正常,可正常进行沟通交流;均属于首次接受手木治疗;心、肾等重要脏器均无功能障碍。排除条件:伴有恶性肿瘤;患有其他脊柱相关疾病;患有其他慢性疾病或存在长期疼痛症状。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将本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0例。观察组中女134例,男146例;年龄34~77 岁,平均59.67±9.52岁;手木时间 0.5~2.7 h,平均1.72±0.58 h。对照组中女134例,男146例;年龄36~78岁,平均59.73±9.55岁;手术时间0.6~2.8 h,平均1.77±0.61 h。两组以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晓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对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病情变化、双下肢感觉情况进行严密的监测和评估,发现异常及时给予处理;患者在术后24 h内需持续保持平卧位,24 h后可实施轴线翻身,避免压力性损伤的出现,频率保持在每2 h 1次;待患者的病情较稳定后,可适当进行踝关节跖屈、背伸,避免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指导患者以流质饮食为主;术后48~72 h在引流管拔除后,若无明显的不适情况可让患者佩戴腰围,并进行正确坐姿、腰背肌肉锻炼、直腿抬高训练、行走训练及站立训练等,辅助身体快速恢复;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保持3个月的腰围佩戴,6个月后逐渐开始弯腰,但提取重物不能超过5 kg。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普拉提运动联合认知行为疗法。
1.2.2.1 普拉提运动干预 在引流管拔除后开始康复锻炼,30 min/次,2次/d。具体如下。
(1)脑阔猫式伸展:在瑜伽垫上保持四肢着地,双手与肩同宽,吸气时脊柱凹下,臀部和头部均稍稍抬起,呼气时将背部慢慢拱起,臀部和头部放低,将尾骨收起,背部交替一凹一拱。
(2)伸展脊椎:坐在瑜伽垫上将双腿伸直,向前伸直双臂,向前慢慢弯曲脊椎,收缩腹部肌肉,逐渐前弯腰部,上抬腹部,吸气时姿势保持不动,呼气时由下往上将脊椎伸展。
(3)背部伸展:坐在瑜伽垫上将双腿伸直,平举双臂,保持与肩部高度一致,呼气的同时收腹,前伸双臂,向前缓慢弯曲椎骨,保持脊柱呈现C形曲线,吸气同时姿势保持,呼气还原,由下到上缓慢伸展。
(4)仰卧脊椎旋转:仰卧伸直双手,掌心向上,两腿合拢弯曲膝盖至90°,抬高双下肢与身体成90°,吸气时膝盖角度不变,大腿逐渐下滑,保持肩膀下沉,对颈部进行放松。呼气时收腹,集中核心力量归回原位,随后向对侧运动,依次交替。
1.2.2.2 认知行为疗法
(1)认知干预:入院后向患者讲解围术期相关注意事项、疾病相关知识等,将健康教育手册发放到每位患者手中;第3天对患者的认知度进行评估,发现未达到理想效果的患者再次给予康复训练、疼痛等相关知识的普及,提升其认知度,积极配合干预工作。
(2)行为干预: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个体化的干预措施,对于疼痛较剧烈的患者,可实施屈膝屈髋、足背屈伸、直腿抬高、轴线翻身等锻炼,并循序渐进地增加屈伸角度,从被动运动向主动运动过渡,15~20 min/次,3~5次/d;对于疼痛较严重的患者可实施下蹲、正确上下床姿势、病房行走等下床锻炼,并避免扭转腰部、弯腰、负重行为等锻炼;对于疼痛较轻的患者可实施循序渐进的腰背肌功能康复训练,3~5次/d,逐渐增加至5~10次/d,50~100次/d,以腰背部不觉得疼痛为宜。
两组患者均干预至术后6个月。
(1)康复效果:依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中国专家共识[7]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康复效果,腰腿疼痛感均消失,运动功能恢复正常且可进行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评为优;腰腿疼痛感偶尔发生,运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且可进行较轻的工作评为良;仍无法进行原工作且对生活有所影响评为可;腰腿疼痛感时常发生,对生活产生严重影响评为差。
(2)自我效能:采用慢性疼痛自我效能感量表(CPSS)[8]:分别于干预前后评估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情况,该量表主要包括症状应对、躯体功能和疼痛管理3个方面,分别为8~40分、9~45分和5~25分,得分越高则表明自我效能水平越高。
(3)腰椎功能: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9]于干预前后对两组腰椎功能进行评估,JOA评分包括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膀胱功能和主观症状4个方面,分别为0~2分、0~14分、0~6分和0~9分,得分越高则表明腰椎功能恢复越好。
(4)恐动症评估量表(TSK)[10]、改良Barthel指数(MBI)[11]、出院准备度量表(RHDS)[12]评分: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TSK评估两组患者的恐动症情况,该量表评分范围17~68分,得分越高则表明恐动症越严重;采用MBI评估两组日常活动能力,评分范围为0~100分,评分越高,日常活动能力越强;采用RHDS评估两组患者的出院准备度,评分范围0~120分,得分越高则表明出院准备度越好。
(5)康复训练遵医行为:于干预后,采用自制的康复训练遵医行为量表,其Cronbach’sα系数为0.879,评估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主要包括遵医嘱佩戴腰围、严格遵医锻炼、无过度弯腰动作、每天开展功能锻炼、出院后遵医行为5个方面,每方面1~3分,得分越高则表明遵医行为越强。
(6)腰椎关节活动度: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腰椎X线测定两组患者腰椎前屈、腰椎后伸的腰椎活动度。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构成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普拉提运动干预后,观察组的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康复效果比较
普拉提运动干预前,两组CPSS的症状应对、躯体功能、疼痛管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CPSS的症状应对、躯体功能、疼痛管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CPSS评分比较(分)
普拉提运动干预前,两组JOA的膀胱功能、日常活动受限、临床体征、主观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JOA的膀胱功能、日常活动受限、临床体征、主观症状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腰椎功能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两组JOA评分比较(分)
普拉提运动干预前,两组TSK、MBI、RH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TSK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MBI、RHD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照组恐动症较观察组严重,观察组日常活动能力、出院准备度好于对照组。见表4。
表4 两组TSK、MBI、RHDS评分比较(分)
普拉提运动干预后,观察组的遵医嘱佩戴腰围、严格遵医锻炼、无过度弯腰动作、每天开展功能锻炼、出院后遵医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康复训练遵医行为优于对照组。见表5。
表5 两组康复训练遵医行为评分比较(分)
普拉提运动干预前,两组腰椎前屈、腰椎后伸的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腰椎前屈、腰椎后伸的活动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腰椎关节活动度比较( °)
LDH患者的临床表现以马尾综合征、下肢麻木、坐骨神经痛、腰腿痛等症状为主,现阶段其临床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且逐渐趋于年轻化,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13-14]。临床多采用骨盆牵引、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等方式,其中手术治疗应用较为广泛,但术后患者可能存在长期的疼痛症状,影响预后恢复。常规护理主要通过相关知识的讲解、简单的运动康复训练和腰围佩戴等措施,帮助患者身体快速康复,但其针对性和规范性较差,临床康复效果受到限制[15]。
LDH术后患者产生的疼痛可促使患者出现逃避运动和恐惧心理等,出现恐动症,增加功能减退或丧失等症状的发生风险[16];MBI是临床评估日常生活能力的常用指标,可反映LDH术后患者腰椎功能的恢复情况[17];RHDS是临床评估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常用指标,可反映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出院后的恢复情况。普拉提运动干预是一种主要对核心肌群进行训练的干预方式,可通过多种专业的运动训练提高患者肌肉的协调性和力量,并配合呼吸功能锻炼,可有效减轻患者背部和脊柱的疼痛程度,进而降低患者的恐动症,促进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同时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将康复训练相关知识和相关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的讲解,提高患者的认知度和依从性,进一步提升患者康复训练遵医行为和出院准备度,有利于康复效果的提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干预后康复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组更优;干预后观察组患者MBI、RHDS、康复训练遵医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TSK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LDH术后患者实施普拉提运动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可有效提升患者的康复训练遵医行为,减轻恐动症,提升日常活动能力和出院准备度,康复效果满意。张村等[18]研究显示,对LDH术后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训练遵医行为的提升,腰椎功能恢复较好,康复效果提升。
CPSS评分是临床用来评估患者疼痛自我效能的常用指标,可反映疼痛缓和的程度和管理情况;JOA评分是临床评估腰椎功能的重要指标,反映患者的症状、日常活动情况等[19];腰椎关节活动度是反映腰椎功能改善情况的重要指标。普拉提运动干预主要针对患者的疼痛感,实施伸展脊椎、仰卧脊椎旋转、伸颈卷骨盆等运动方式,是针对核心肌群的训练方式,对于LDH术后患者腰椎功能的恢复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同时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度得到提升,认识到康复训练的重要性,积极配合完成腰椎功能的康复训练,恢复效果显著,患者术后疼痛的自我效能得到提升,腰椎关节活动度改善效果明显。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CPSS、JOA评分、腰椎前屈、腰椎后伸的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表明LDH术后患者实施普拉提运动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可有效提升患者术后疼痛的自我效能,加速腰椎功能的恢复,改善腰椎功能和腰椎关节活动度[20-21]。左青青等[22]研究发现,认知行为疗法结合普拉提运动应用于LDH术后患者可减轻患者的恐惧程度,促进腰椎功能的早期恢复,术后恢复较快。
综上所述,LDH术后患者实施普拉提运动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可有效提升患者的康复训练遵医行为、术后疼痛的自我效能、日常活动能力和出院准备度,改善腰椎功能和腰椎关节活动度,减轻恐动症,康复效果满意。但本研究未进行长期随访研究,后续可开展长时间随访,进一步证实其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