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游记”

2023-10-09 17:55罗文奇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一滴水丽江游记

罗文奇

[教材分析]

一、教学理念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诸多学科课程之中,语文课程有其独特性和无可替代性。这种独特性和无可替代性集中体现为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明确表述,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表现为:“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全面提升核心素养。”语文课程的奠基作用则表现为“打下三个基础”,即:“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良好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健全的人格以及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发展是起着奠基作用的。选不仅表现在语言文字的运用对其他学科学习是基础性的,更在于如果没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和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学生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綜上所述,无论是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还是对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以及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继承,语文课程都展现了其不可替代的优势。

由此,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育,我们不仅要强调培育学生对于学科知识与能力的掌握和运用,更要强调的是学生内在的思想情感的陶冶和人格精神的培育。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要做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明确语文教育是以立德树人为其根本任务,着眼于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深入挖掘文本的基础上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语文思维能力,并有意识地将文本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培元铸魂。

二、单元意识

《一滴水经过丽江》是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四篇文章。第五单元的课文编排次序为:《壶口瀑布》《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登勃朗峰》以及《一滴水经过丽江》。在这一单元中的选文体栽都为游记,这种整体性的单元编排,符合部编版八年级“文体学习”的主线。除这五篇游记之外,第五单元还设置了“写作——学写游记”和“口语交际——即席讲话”两个版块,表现出“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相结台的教材编写原则。

第五单元选取的四篇中外游记风格各异,充分地向学生展示了游记散文内容广阔、风格多样的特点。学生通过阅读游记,跟随作者的笔触去想象和邀游世界各地的风景名胜,品味风土人情,体会作者在描述风景中抒发的情感,从而促进学生人文情感的陶冶。另一方面,通过单元版块的游记学习,教师应指导学生了解和把握游记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梳理作者的写作脉络,品味作品的语言特色。

《一滴水经过丽江》作为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从风格上看,它极大地区别于前三篇游记。它的描述角度奇特、想象丰富,时空跨度极大,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其次,作为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其教学设计应该考虑两点。第一,在整体的单元学习过程中应该“承上”,即在前三篇游记的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梳理和品味课文。第二,对其进行教学设计也应该“启下”,即逐步引导学生进入下一个“写作——学写游记”版块,让学生自己动手,将所学落实到实处,尝试写自己的游记。

三、文本解读

第五单元的选文体裁都为游记。因此,对于游记体裁的界定以及对这一体裁特点的把握,理所应当地成为游记文本解读和教学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游记在体裁上属于散文的一种。在《辞海》中对于游记的定义表述为:“文学体裁之一,散文的一种。记述旅行中的见闻、某地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和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等,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中国游记文学史》中则认为游记包括三个要素:所至、所见、所感。综合上述观点,其相通之处在于都认为游记散文的关键是描述旅程中的所见以及所感。

在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壶口瀑布》中,作者叙写了自己在壶口瀑布的所见所感,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壮丽的气势,赞扬了黄河博大宽厚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并且由此联想到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第二篇课文《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中,作者讲述了一场雪域高原之旅,描写了各拉丹冬壮美的景色和作者攀登的经历,在抒发了作者热爱雪域风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的同时,启示我们勇往直前、不畏艰险就能达到自己的目标。第三篇课文《登勃朗峰》则记述了作者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描绘了在登勃朗峰过程中所见的景色,以及下山途中的奇人奇事,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前三篇游记中,文章所写的都是作者自己的所见所感,作者即讲述者,二者的视角是同一的。而《一滴水经过丽江》这篇游记的视角是虚构的,其采纳的是“一滴水”的视角。这也是该文与前三篇游记最为显著的区别所在。

这种区别与这篇游记的写作由来有一定程度上的联系。作者阿来曾经分享了这篇文章的写作由来:“当地政府知道我到了丽江,邀我写一篇适合小学生读的关于丽江的文字。”从这个由来中可以抓住“适合小学生”这个关键。虽然作者的这篇文章最终被选编入八年级语文教材,但毋庸置疑的是,作者阿来的确在这些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由此,我们依旧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在“适合小学生”这个写作由来角度进行适度的分析。适合小学生,首先就要求文章文字通俗易懂,文字的表达不能繁复,否则就超出了小学学段学生的理解能力;其次,要求情感简洁明了,行文之间所表达的情感如果过于含蓄也不利于初学者感悟;最后,要求新颖有趣,小学学段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文章不能让他们感到有趣,阅读效果就容易大打折扣。

为做到以上这些要求,作者阿来独辟蹊径,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将作者的视角转化为虚构的“一滴水”的视角,让它成为丽江风景的观察者以及故事的讲述者。在这里,故事的叙述者成为了“一滴水”,将作者在丽江的所见所感转化为“一滴水”的所见所感,给人一种陌生化的新奇感。同时,利用“一滴水”的视角,突破了人的视角的物理限制,从而实现了对丽江的描述在时间和空间上极大的突破,其叙述从古到今,从雪山之巅到地下溶洞。这也就形成了这篇游记最与众不同的特点。

此外,《一滴水经过丽江》中的语言表达清新简洁,没有过多的赘述。语言表达的选择上,长句和短句错落使用使文章读起来富有节奏感。在错落悠扬的行文节奏中,作者对丽江的喜爱之情洋溢而出。在景物的描绘上,作者的描述重点不在于景物的形态和风貌上,而在于对丽江人文内涵的描述。由此,这篇游记对于景物的详细描绘较少,大都是以几句话来描绘出景物的主要特点,紧接着转入下一处的描绘。其着重表现的是丽江的人文内涵。这也是返篇游记最有特点和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但无论作者在表达方式和表达内容的侧重上有怎样的不同,作为一篇游记,它的描述都离不开游记散文的三个要素:所至、所见和所感。因此这篇游记的教学依旧可以围绕游记的三个要素展开,同时也要抓住其特殊之处,即将人的视角虚拟为水滴的视角展开叙述。这一鲜明的文本特质,也是《一滴水经过丽江》这篇文章区别于前三篇游记的教学价值所在。

在理清文章特色的基础上,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引导学生为主。先由学生围绕所至、所见和所感展开对文章的梳理,教师的教学重点应该置于特殊视角的讲解和指导学生感悟人文蕴含上。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和了解丽江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意蕴。

2.思考文中独特描写视角的作用,理清文章写景的脉络。

3.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丽江的喜爱。

[教学重点]

学习和感悟作者的独特写法,体悟文章人文蕴含。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梳理写景的顺序脉络。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默读法、提问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话题,引入课文

师:同学们有去过云南丽江的吗?如果你去过丽江,在本单元前几篇游记课文的学习之后,你能按写游记的要求写下你的旅行吗?你会怎样来把你的经历写成游记呢?

预设:有些同学去过丽江,有些没去过。去过的同学大都使用第一人称的视角,以时间或者是空间顺序等等,来把这次经历写成游记。

师:很好,看来大家已经能将够将从这个单元的前几篇课文学习到的关于游记的知识融会贳通,并结合自己实际的游览经历写成游记。但是老师发现大部分同学都打算用“我”这个第一人称为描写视角,且大都是用时间或者空间的写作顺序进行写作。这是同学们在老师的要求下产生的写作想法。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作者阿来的《一滴水经过丽江》,这篇课文的写作由来和同学们一样,作者到丽江旅游,当地政府也希望他为丽江写一些文字。那么阿来会怎样来写呢?就先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一滴水经过丽江》,或许你会得到一些新颖的写作游记的启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字音

驿道(yi)草甸(dian)矗立(chu)闸口(zha)

徘徊(pai huai)翡翠(fei)掺入(chan)砚池(yan)

蘸到(zhan)渠水(qu)

2.詞意

掌故;原指旧制、旧例。后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遗闻逸事。

苍劲:老练刚劲。

亭台楼阁;泛指多种供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目眩神迷:眩:眼花。眼花缭乱,心神不定。形容看到某种景象令人吃惊的样子。

3.阅读课文

学生自主默读。

4.梳理课文,描述行踪

师:请同学们再一次慢读课文,在这一次的阅读中分别圈划出这“一滴水”在何时、何地以及看见了何物。最好能用自己的话总结概括式地说出来。大家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勾画梳理文章的写景脉络。

预设;许多年前,这“一滴水”由雪变成了冰,再由冰融化成“一滴水”。这“一滴水”从玉龙雪山上奔流而下,经过驿道、纳西族村庄、草甸,然后坠入落水洞,几百年后从黑龙潭冒出。紧接着,为了实现心愿,这“一滴水”流往四方街,经过街道店铺、纳西人院子、果园和田地,最后在黎明时分跃八了金沙江,奔往大海。

师:非常好,通过阅读课文,同学们大体上都将这“一滴水”的旅程梳理得很清楚。但是在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展开的时候还是存在一些小问题。老师这里有一张表,可以帮助同学们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梳理“一滴水”的历程。

(屏显)

师:好,现在请大家对应老师这张表格再一次快速默读课文,一一对应何时、何处以及何物。

目的:本篇课文为自读课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梳理文中“水”的这一路经历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应该由学生通过阅读自主完成。但鉴于梳理范围较大以及学生阅读能力存在差异的现实情况,教师应该适时对学生进行点拨。

三、研讨文本,把握特色

1.探究“水”的视角

师:同学们,在阅读这篇游记的过程中,让你觉得最新奇的地方是什么,或者说这篇课文与这个单元前三篇课文最显著的不同之处在什么地方呢?

预设:《一滴水经过丽江》这篇课文最新奇的地方以及与前三篇游记最大的不同在于文章中进行描绘的视角。在《一滴水经过丽江》这篇课文中,作者阿来所使用的是“一滴水”的视角而非前三篇游记课文的人的视角。

明确:这篇游记最新奇的地方和区别于本单元其他三篇游记的地方在于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虚构出了“一滴水”。在这篇游记中,作者阿来通过将“一滴水”拟人化,使得这“一滴水”成为了本篇游记的游览者和讲述者。这种新颖的叙述视角极大地区别于一般游记中以人的角度来进行游览和讲述,从而在阅读的过程中给人带来极大的新奇感。

师:那么文中这种特殊的“一滴水”的叙述角度,除了给人带来一种新奇感外,它对这篇游记的描写上还有其他的作用吗?

预设:在文中作者以“一滴水”的视角进行叙述,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比如文中对于几百年前丽江的景物描绘和这“一滴水”被水车扬起所观察到的景色等等。这些都是一般以人的视角所不能达到的。

明确:这篇游记以“一滴水”的视角贯穿全文,从而使文章获得了极为自由的叙述视角。从时间上看,这“一滴水”的拟人化视角打破了时间限制,贯穿古今,这一视角的使用有利于对丽江的历史底蕴叙述。从空间上看,这“一滴水”突破了空间的限制,其叙述从高山雪峰到黑暗深洞,这一视角的使用能使文章描绘一般视角所不能达到和看到的景物。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自由的叙述需要作者在实际观察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恰到好处地展开想象进行描绘。此外,这“一滴水”在这篇游记之中不仅是充当了观察游览者,更是丽江故事的讲述者。在向读者展示丽江风光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与读者展开交流,抒发情感。这使得这篇游记不仅只是风光景物的展示和描绘,也带有讲述和交流的意味,极大地增强了游记抒情性,使情感的表达更为真切。

2.品味诗意语言

师:这篇游记《一滴水经过丽江》的语言优美且富有诗意。老师选取了文中最为人称道的三个句子。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理解,分析这三句话好在哪里。

(屏显)

①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经过一座院子,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

②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帝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③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预设:这三句话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丽江古城的自然和人文风光,流露出作者对丽江古城的赞美与向往之情。

明确:以上这三句描写,第一句属于对丽江人文风光的描绘,第二句属于对丽江人文精神氛围的描绘,第三句属于对丽江自然景色的描绘。这三句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对丽江的描写充满着诗意的想象。在这三句话中作者的情感是比较含蓄的,三句描写都没有直接表露作者对丽江的喜爱,但我们却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到作者对丽江的喜爱。尤其是在第二句描写中,作者对处于寂静的夜里人们的心境情况进行了对比;在远方的时候人们的内心喧哗,而在丽江的时候人们的心境却像水一样晶莹而宁静。物质给人的美随处可见,而精神给人的美却少之又少。而丽江古城不仅自然、人文风光双美,并且有着令人心神宁静的文化精神氛围,还有着能够净化人的心灵的魅力。这样的丽江怎能够让人不向往?

师: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探讨和分析了以上三句充滿诗意和情感的描写。类似这样的句子在这篇游记中还有很多,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对其进行分析,小组汇总后向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看法及其分析的逻辑。

目的: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和分析课文词句。在教师给出相关的范例后,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进行问题分析,从而锻炼学生的分析词句能力和语文思维表达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

3.情感表达方式的领会

师:在这篇游记的末尾,作者写到:“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我们已经知道文中对风光景物的描述是以水的视角进行展开的,那么作为“一滴水”,作者阿来对丽江的情感又是以怎样的方式表达出来的呢?

预设:全文以“一滴水”贯穿始终,其所至和所见都是以“水”的视角展开,其所感也不例外。文字的“一滴水”虽然是拟人的,但它却并不像人一样直接进行感情的抒发。作者情感的抒发要从对文中景观描述的选择和修辞着手分析。

明确: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跨度极大的“一滴水”,它的经历是非常繁复的。如果作者只是一味地、铺排式地按照“一滴水”的历程进行一一描绘,难免使文章显得冗长。对此,作者有意识地挑选了具有代表性的一些景观进行描绘。如;玉龙雪山、丽江坝和四方街道等等。而其他的景物描绘则多数采用一闪而过的、连续的镜头式的描写,行文跳跃。长短句的错落运用使文章的阅读节奏呈现出一种跳跃式的欢快。在这跳跃的欢快间,作者的情感自然而然的舒展在行文之间。此外,在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可以明显注意到作者在文中着墨更多的是人文景观。比如在经过黑龙潭后“看见了很多不同模样的人”以及对街旁店铺的描述和对院子的描述。“很多不同模样的人”属于丽江时间维度的变迁,表明丽江的美丽正吸引着全世界的人们前往。对于四方街小店的描述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抒发模式。作者选取的是“银器”“翡翠”“老者”“古代音乐”和“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等具有永恒性和恬淡性的人文景观为描写对象,并以浅白清新的语言将其连缀。通过有所选择和侧重的景观描绘以及充满诗意的描写,在无意识间为我们营造出一座有历史感、宁静感和优美感的丽江古城形象,作者对丽江的赞美和喜爱之情也就跃然纸上。

4.感悟与启发

师:丽江作为一座知名旅游胜地,有着数不清的文人骚客挥洒笔墨对它进行描写。通过本节课中对文本的分析,我们知道作者阿来这篇游记之所以脱颖而出,其关键之一就在于打破常规地利用了新奇的“水”的视角,更换成了一种特殊的方式对丽江的美进行感受和描写。那么丽江的美以及游记中这种欣赏美的角度给了同学们怎么样的启发呢?

交流明确:作者通过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营造出的是丽江城的一种宁静自然的美。它给予来到丽江的游子以安宁,我们也通过作者的语言文字代入其中,当阅读这篇游记时,能感受到喧哗的内心逐渐平静了下来。此外,这种新奇的观察美和表现美的视角也给予我们启发。“横看成岭侧成峰”,在日常生活中或是写作之中,换一个角度和位置看事物,我们往往能够发现一些常规条件下难以被人察觉的和表现出来的美。此外,通过这篇游记的学习,也让我们认识到了在祖国许多的少数民族地区有着如此清新脱俗的美丽景观,让人感叹少数民族的智慧和纯良以及祖国风光的美丽多样。

四、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在课后模仿这篇游记,尝试用“非人”的视角对一个自己熟悉的地方进行描写,试着换一个角度发现生活的美。

[教学反思]

在游记教学之中,所至、所见和所感无疑是三个核心关注点。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过度拘泥于这三个核心,游记文章的教学也被这三个核心牢牢地束缚。游记中,作者记述的是什么地方,描述了这个地方怎样自然和人文风光,通过这些风光获得了什么样的感悟以及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这些并非不重要的环节。作为语文教育最高形态的文学教育,以游记为例,我们对它要求并不止步在于讲了什么,而更要求把“它是如何讲的”这种方法论教授给学生,并在这基础之上结合具体的文本资源进行情感上的进一步升华,从而达到生命教育这一理想形态。我们需要明确,教育的目的在于立德树人。

基于此,笔者首先有意识地从这篇游记的最大特色——叙述视角,来进行教学的设计。游记的所写则由学生自主阅读后进行理解和梳理,教学设计的努力更多在于分析作者在文中是“如何讲的”,挖掘出作者的行文表达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力图授学生以渔。并且希望通过对文中最具有诗意情感的语句分析,从而在学生脑海中描绘丽江宁静优美的形象,跨越时空的限制,为学生营造意象中的丽江并且达到情感和精神上的陶冶。如同文中所说:“在这里……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教学相长,关于教学设计的更多的感悟和提升还需要在具体的、一线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一滴水丽江游记
请珍惜每一滴水
珍惜呵护生命中的每一滴水
丽江三朵节
我是山上一滴水
丽江的荒
一滴水
地心游记(十)只剩我一个人
寻梦环游记
寻梦环游记
叫一声丽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