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妮 职晓晓 李莉杰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促进教育的发展成为教育机构不断探索的课题。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模式(Online Merge Offline,简称OMO)由于其有效的弥补了传统下线教育和纯线上教育的不足受到众多机构和教师的追捧。文章以OMO基本理论为基础,以某高校C++語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案例对这一模式进行教学实践和分析,丰富了这种模式在现实中的实践经验,也进一步验证了其在改善教学方面的效果。
关键词:线上教学;数字化战略;融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6-0141-04
在政府持续、大力推进教育领域改革的大环境下,很多学校纷纷朝着线上模式方向发展,在线教育资源日益丰富。但与此同时,教育质量无保障、线上学习环境较差、课程内容设计不合理、学生难以保持注意力等许多新问题接连暴露出来,并且和传统教室相比,线上课堂模式下难以营造出具有吸引力的教学场景。于是,一些学校尝试着将线上和线下结合在一起,以期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OMO模式由此诞生。
这种模式是在双师型课堂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应用最早可以追溯到2006年,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有限的名师资源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价值,是一种比较全面的教育模式。OMO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可以归结为“线上+线下、虚拟+现实”,它不但能够碎片化的利用,同时也可以将各种要素整合在一起,搭建出全新的循环式教学模式。和O2O(Online to Offline)对比,两者在很多方面有所差异。O2O模式具有单向的线性思维,而OMO模式并不局限于线上或线下中的一者,有效践行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先进思想。OMO模式更加重视师生在线上和线下的思想交流,在充分延续线下教育优势的同时彰显线上教学便捷性的优点。
本研究阐述“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性质后对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充分利用智慧树和雨课堂这两种线上的工具,针对OMO模式的实践应用进行研究,以期通过该模式的教学评价结果为融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中更好地应用指明方向。
一、“问诊把脉”:课程当前存在的问题剖析
根据《扎实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相关内容可知,要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关键在于以信息技术赋能教育教学,促进教育领域信息化建设[1]。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信息技术在高校教育活动中的应用非常有限,并未充分体现出其价值和作用。
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并非单纯地将教学资源转移到网上,这一举措难以有效地改善教学质量,而是要以课堂问题为切入点,积极地引入信息技术,提高高等教育的信息化程度。
(一)传统“C++语言程序设计”课堂存在的问题
C++语言程序设计是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能够为这一专业学生打好学习基础。然而,目前这一课程教育存在一系列问题。首先,很多高校中学生学习的第一门计算机编程语言即为C++语言,而非是更加基础的C语言。进而在实际的课程教育中教师必须在讲解面向过程的C语言编程内容的同时,让受教育对象也能够了解面向对象的思想及编程技术。这一课程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复杂,因此能够用于理论讲解的时间比较少。其次,C++课程被安排在大一期间,此时很多学生不具备良好的编程基础,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很有可能跟不上教学步伐,致使课前不能做好预习,课后不能自主地复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严重不足。最后,C++语言在软件设计领域中的应用十分普及,通过它能够开发游戏以及各种软件系统,然而课程的实验内容比较简单,难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为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是对延续了几千年的“教师讲,学生听”模式进行彻底的革新,要进一步地拓展学习资源,利用“人+机”的方式在教育和学习的过程中彰显个性化。
(二)线上教学的问题
线上教学一般通过直播软件得以实现,它的本质是用直播平台开展传统课堂教学活动[2]。显然,这是单纯的科学活动“电子化”,并未有效增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进而导致“卡顿”“掉线”等问题频发,极大限制了教学效果的提升,其具体表现为:1. 因师生之间并未进行面对面的接触,自律能力差的学生容易被外部环境因素干扰,难以将注意力放在课堂中;2. 家长要将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工作上,不能对子女做到连续性监督,子女难以保持较高的自我要求;3. 由于网络难以保持通畅,直播画面经常会出现卡顿、延时等问题,课堂秩序受到影响,对教学活动的有序实施造成了一定的干扰;4. 线上教学模式下学生身处各种舒适的环境,缺乏学习氛围,学习的主动性较差。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高校的线上化授课整体来看依旧不足以保障教学活动的实施,从教学效果来看“线上+线下<线下”的情况是客观存在的。
二、“兼容并包”融合式教学与混合式教学
在进行正式的研究和分析之前,首先要明晰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和受到国内外更多学者关注且十分普及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具体区分。
混合式教学(Blending Learning)也被人们叫作混合学习,是在媒体技术的支撑下,把面对面讲授式课堂和线上学习融合在一起,提供和教学目标相符的资源和活动,以此最大程度地改善教学效果[3]。并非单纯利用线上学习资源以及在线教学平台,而是把线上与线下融合在一起,不断拓展受教育对象的学习深度。在这种模式下,线上学习仅仅是取代线下课堂的某些部分,还必须与后者形成良好的互补关系。
融合式教学(Online Merge Offline,OMO)是近些年间日益普及的新型教育形式。OMO的诞生是以O2O模式为基础的[4],OMO的理念有效推动了教育模式的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的教育工作者率先创建了OMO教学模式的理念。融合式教学即围绕学生这一中心,利用先进的技术贯通线上和线下、虚拟和现实等不同场景下的数据,由此塑造出融合性的场景生态,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育服务[5]。
梳理现有的研究成果可知,混合式教育是融合式教学的子集,对教学空间进行了重构,是线上线下的结合体。在融合式教学模式下,线上和线下教学之间并非互为补充,而是引入技术和智能工具,从而更有效地改善教与学的效果。在高校教学中实施融合式模式,才能更好地实现技术赋能教育,推动高等教育数字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融合式教学模式下线上教学活动并非被动的选择,而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原因在于它和线下教学都需要彰显自身的优势,相互赋能并推动智能化教学模式走向成熟。只有这样才能使高等教育能够更好地迎合时代发展需求,为社会培养并输出更多的优质人才资源。
三、融合式教学实践: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
文章以2021级大数据技术专业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开展融合式教学的实践以及相关的研究活动。旨在更好地应对特殊因素作用下线下随时停课的问题,实现线上授课。除此之外还有利于解决传统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式不够丰富、教学效果有限等问题。
(一)全体系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
此次研究建立了全方位的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方案。在开学之前,确定了线上与线下教学并进的教学方案。严格践行线上与线下教学一体化的理念。在学校的统筹下,有计划地实施线下授课。每周课时理论课和上机实验课分别有2和4个课时。在多媒体教室中开展线下授课活动的过程中,采用了雨课堂这一平台,增强了传统课堂下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有利于积累更多的学情大数据。
线上教学平台的应用为在线课程建设以及线上直播上课创造了良好条件,将课堂实录资源上传到平台中方便学生的预习和复习。如此一来,线上教学平台就能够取代多媒体课堂,利用直播方式确保教学活动有序实施。线上教学平台还能够用于实验编程作业的发布,使作业批改变得更加简单,也使个人电子学习档案的内容变得充实起来。
(二)线上:学习资源整合,多任务评价
智慧树教学管理平台集成了课程信息和学情数据。这一平台中,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学生有121人,另外还有授课教师和助教老师各1名。该平台目前拥有此类课程的学习资源40个:15个PPT课件、25个学习视频。学习视频有两大类:其一为教师的课堂实录视频,其二为清华大学郑莉教授的C++语言程序设计“学堂在线”的课程视频。该平台的训练题库包括154道题目。累计发布学习任务作业9次,线上讨论2次,期末上机考试1次。
对平台的学情数据予以分析可知,每个学习视频被学生浏览的平均次数接近5次,最多34次,观看的是清华大学的学习视频。学生在平台中学习的平均时间为2小时6分23秒,作業完成率超过95%,期末上机考试成绩平均分为89.37分。此外,学情数据的分析结果还表明:10%的学生从未在平台中观看视频和下载学习资料。4名学生从未在该平台中上交作业,有10名学生未完成作业。教师对实验编程作业的批改表明,30%学生的作业存在雷同。基于此,针对线上学习方面的问题可调整实验课程的评价权重,线上期末考试在实验总成绩中的权重为30%,剩余70%平时成绩中课堂出勤占10%、课堂表现占40%、实验作业占40%、视频观看情况占10%。可见,基于多类型、多任务驱动的学习资源整合,能够支持学生线上学习,有助于全面地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价。
(三)线下:有的放矢讲授,个别化辅导
课堂教学是一种历史悠久且十分广泛的教学模式,对话式的课堂能够更好地迎合如今人们的需求[6]。此次OMO教学研究中,课题组并非利用线上教学取代线下教学的某些部分,原因在于师生线下的情感交互是无法被取代的。教师对融合教学模式下的学情数据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加准确地厘清共性和个性错误。举例来说,针对批改作业发现了共性错误,可以截图并保存,在线下课堂中进行讲解,而针对个性的错误,在批改作业时以留言的形式单独作出说明。基于平台的“课堂教学”功能,线下课堂线上化并未对线下课堂教学造成干扰。课堂教学的直播视频作为宝贵的学习资源,有利于重复利用。
四、借鉴启示:融合式教学常态化的发展路径
此次研究采用的线上教学工具有两种,即“智慧树”教学管理平台和“雨课堂”教学互动工具。首先,利用“智慧树”平台将学习资源集成在一起。比如根据章节内容上传的课件以及学习资料、每周布置实验作业、学习进度跟踪等。其次,“雨课堂”工具主要在课堂教学中应用,通过练习题等方式布置预习任务、检查学习效果、进行课后评价等。经过一个学期的摸索和实践,明确了融合式教学应用的正确方向。
(一)融合常态化——“以不变应万变”
教师在课堂场景下结合学校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实现“线上教学+实体课堂”的融合式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7]。事实证明,该模式的应用并未对教学进度造成不利的影响。线下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平台彼此促进,在确保良好教学效果的同时,满足了线下教学转线上教学的实际需求。未来应用该模式的过程中,还可以积极引入更多工具,比如利用OJ(online judge)系统进行线上编程练习等,从而有效降低教师工作负担,提高教学效果。
(二)建立高质量校本教学资源——“生生不息”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要求整合优势力量及资源搭建在线开放课程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8]。本学期实施的融合式教学中充分利用现有的线上教学平台将更多的学习资源集成在一起。平台具备“克隆课程”的功能,可以方便实现课程共享,如此,基于线上课程的校本开发才能落实到位。未来每学期都能够基于学生的特点对线上教学资源进行适当调整。利用线下课堂提前“磨课”“集体备课”并在智慧教室进行课堂实录授课,将其当作学习资源上传到平台中,也能更进一步地丰富在线开放课程体系。
(三)构建学生终身学习档案——“终身学习”
学习档案袋运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这对高等教育来说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教学工具,可以给受教育对象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帮助高校培养更多具备“21世纪技能”的学生[9]。此次融合式教学的实践活动通过不同的任务驱动为受教育对象的线上学习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除此之外,把线下课程学习延伸到线上,从而使学习档案袋的内容更为充实,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这对其未来的全面发展十分有利。
(四)开展多维度情景教学——“以学促教,以教促评”
线上教学最大的优点在于突破了课堂限制,使所有的个体都能够参与到智慧联动中来;线下教学则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互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将二者的优势充分融合在一起,营造出更加丰富的情境,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受教育对象的学习深度。将线上线下资源融合在一起,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使个性化教学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未来的融合式教学活动中将布置更多的项目式任务和小组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完成任务,尝试运用不同的手段收集资源,实现任务驱动学习。
(五)多元化评价模式——“全方面评价”
要得到全面的线上教学评价结果,关键在于以下四点:其一,评价内容丰富,在考虑受教育对象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还需兼顾其思想的变化。其二,线上教学评价不应该具备线性特征,应表现出散性的属性。比如以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为例,应该结合动态的、形成性的评价,以及静态的、总结性的评价。还要兼顾评价过程和结果。其三,评价主体需具备多样化特点,具体来说包括了同行、领导、学生自身等,评价的主要依据应该是教学痕迹以及学生的日常表现。其四,评价方式要具有丰富性,比如问卷调查、行为观察、访谈、实地测试、案例测试等。
五、结语
随着科技的日益精进,各个社会领域都出现“打破与改变”“重建与重生”的現象,治理体系不断朝着多元性、结构化方向发展。因此,高等教育将线上与线下教学更好地融合在一起,非单纯的课堂网络化或是把学习资源全部集成并提供给学生,更加强调的是教师应更多地运用信息技术,使线上和线下学习实现“取长补短”的目的,从而有效地改善教学效果,在不断增强自身的适应力中实现稳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玉霞. 高中英语OMO教学模式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 读与写,2021,18(36):95-96.
[2] 吴品叶. 高校瑜伽课中运用OMO教学模式的可行性研究[J].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5(3):125-128.
[3] 王巍,闫寒冰,黄小瑞. OMO教学有多远:从教师自我效能感看在线教学的重难点突破[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21(01):48-55.
[4] 吴丹. OMO教学模式下初中政治培养核心素养的路径探索[J]. 华夏教师,2021(07):89-90.
[5] 闫若婻,孙杰远,张文超. 技术赋能下的中小学音乐教育OMO教学模式新样态研究[J]. 教育科学,2021,37(03):61-67.
[6] 高天,霍笑敏. OMO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探究与实践策略[J]. 体育教学,2021,41(08):38-40.
[7] 邓慧,吴娟. OMO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34):229-231.
[8] 张野. 基于OMO模式的理论力学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 数字通信世界,2021(10):277-278.
[9] 林晓兰,佘亮. OMO单元整体教学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实践[J]. 教育信息技术,2021(Z1):133-136.
(责任编辑:邵秋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