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皓洁
(徐州市祥和小学校, 江苏 徐州 22100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习任务群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以学习任务为载体,基于学习主题的引领,整合内容、情境、方法等要素,连通语文实践活动。学习任务群的设计遵循语文课程结构的整体性和递进性,注重整体规划,契合语文学科逻辑;根据学段特征,在目标制定、文本选择、任务设计等方面体现学习任务群的编排特点,凸显不同年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贴近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体现连贯性和适应性。
基于课标理念,观照学生年段语文学习经验,在设计高段“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时,以课标为纲,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为依托,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载体,建构“关联”策略。在教材原有文本的基础上,贯通年段隔阂,打破教材界限,适度调整学习内容,补充相应的课外文本资源;基于学生真切的学习体验和丰富的学习生活,建构适宜的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形成新的实践和思考。
依据“新课程标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聚焦“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两个关键词,以“创意表达”取代“文学创作”或“创意写作”的概念,有淡化文学创作的专业性之意[1],意指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通过理解感知、体悟想象等方法,感受作品人物和语言的独特魅力,并能表达出自己个性化的思考和感悟,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凸显小学阶段文学训练的整合性与创造性。与以往语文学习形式不同,学习任务群旨在将学习置于广泛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依托自然与社会大情境,创生真实可感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任务驱动下深入阅读并尝试创作文学作品。
基于课标理念,“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应以文学阅读为重心,以创意表达为工具,推动以经典作品为内核的高质量文学阅读及其教学。就此任务群第三学段的学习内容而言,“新课程标准”提及了“革命文化”“人与自然”“儿童文学”“人与社会”几个核心板块,明确提出“阅读、欣赏表现革命领袖、革命先烈事迹的文学作品,阅读反映少年成长的故事,运用讲述、评析等方式,描述自己成长中的故事,交流自己的情感体验”等重点内容[2]。课标强调以丰富的阅读视角和契合学生年龄特质的表达方式建构任务群,其设计应遵循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学习任务群螺旋递进、逻辑建构的规律特点。就第三学段“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设计而言,应基于学生的学习实际,在更加广阔的视域内凸显该任务群的训练重点,突出任务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基于对课标的研读理解,立足单元整体学习的实践基础,结合高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志向培育,设计“叙说我的少年志”这一任务单元学习主题,学习主题之下分设以“听妈妈讲少年英雄的故事”“少年当自强”“抒写少年志向”为子主题的三个学习活动,相机选择相关学习素材,引导学生感受少年英雄伟大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力量(如图1)。学生借助讲述、评析等方式,运用细节描写等文学表现手法,描述成长故事,建构正向理念,树立少年志向,表达情与志。
图1 “叙说我的少年志”学习任务单元设计框架图
学习任务群倡导用任务的“群聚”来统摄点状化、碎片化的学习内容,从核心素养培育的角度来思考学习任务单元的整体设计,注重听说读写的联动,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的联结,表现了“整体教育学”的价值导向[3]。“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为发展型学习任务群,该任务群在第三学段倡导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认识生命成长的伟大意义和价值。
因此,在具体实施时,可借助阅读与表达类学习任务的构建,引导学生走进广阔的文学世界;重温革命岁月,感悟少年英雄伟大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力量;走进自然和社会,体会人与自然、与社会和谐相处的意义;讲述成长故事,重新认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借助任务单元的设计,强化任务群思想下语文学习的情境性与实践性,激发学生对志向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憧憬,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方式,指向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升。
文学阅读以丰富学生精神世界为追求,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整体感知文学作品语言和人物形象的独特魅力;贯通历史、现实与未来,在想象和体验的基础上,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形成独特的审美品格和人文情怀。基于此,在进行具体的任务群设计时,可将教学单位从一篇文本,扩大至一个单元、一组单元,甚至还包括课外补充的文本、引入的学习资源,促使单元内外、教材内外的文本资源组建成群,建立有效互联,实现学习资源的整合化和集约化,落实课标精神。
基于此,在确定“叙说我的少年志”任务单元学习内容时,可采用“教材文本阅读+课外拓展阅读”的方式。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在语文教材中选择《金色的鱼钩》《小英雄雨来》《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骑鹅旅行记(节选)》一类学习文本,引导学生重温革命岁月,感悟少年英雄的崇高与伟大;跟随小小少年一同踏上冒险的征程,生发敢于挑战、逐梦未来的勇气和信心。课外遴选《马背上的小红军》《鸡毛信》《少年康熙智擒鳌拜》《甘罗不辱使命》等学习文本,作为教材文本资源的补充。遴选的文本在题材内容上回扣课内文本,促使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感受到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和少年应有的勇气和胆量,重新审视自己作为新时代少年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任务群强调在更加广阔的视域内突出语文教学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4]。在设计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时,应注重挖掘教材内外文本中的育人元素,有效重组学习资源,形成学习单元知识点、素养点、创新点的有效关联,建构完整的语文核心素养培育体系。
语文教育应着眼于人文性、思想性主题的构建,着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与传统的单篇教学相比,学习任务群能将一篇篇孤立的文章组合成单元式的教育素材,促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加趋向于“立德树人”大方向。
以“叙说我的少年志”学习任务单元为例,“叙说”指向的是表达,“我的少年志”则涵盖“革命文化”和“少年担当”两类阅读任务要素,借助二者的关联划分单元组块,并选取相应的内容和资源将任务序列化,以此来编织“阅读+表达”单元网络和单元链。立足学生的学习经验,建构与之匹配的学习任务,设计“记住马背上的那个小红军”“一起去送鸡毛信”“小少年,大智慧”“建立‘少年英雄云纪念馆’”“把我的志向讲给你听”等学习活动,形成大任务之下系列子任务的聚合,以典型性学习行为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借助单元聚合,建立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及社会发展的联系;拓展学习内容与方式,深化语文学习的思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指向于“结构化”,是使语文学习由散乱无序走向某种结构形态的动态过程。因此,在设计任务单元时有必要以单元内容的聚合,以单篇加多篇的形式重组学习资源,以学生真实生活与学习经验为联结点创设学习情境,通过建构一系列层层递进、互动关联的学习任务,激活学生的语文学习,重塑温暖、智慧、生成的语文教学新生态,促进课标理念有效落地。
学习任务群具备语文学习课程化特征,指向于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以大主题为统领,创造性形成适宜的子主题,设计相应的语文学习任务,形成个体语言运用系统,构建任务统领下专题化、情境化、结构化、实践化的语文学习,落实核心素养发展[5]。
围绕“叙说我的少年志”这一任务单元主题,设计“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少年当自强”“书写少年志向”等子主题,发挥子主题的统摄作用,以子主题统领学习内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主题之下设计“那一枚金灿灿的鱼钩”“一起去送鸡毛信”“走进英雄的内心世界”三个学习活动,借助英雄故事传递情与志。学生阅读《金色的鱼钩》《鸡毛信》等故事,关注人物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在思考和品味中描摹英雄形象,体悟故事中深层次的意蕴和情感,理解和体会革命先辈们的伟大奉献精神,建立革命文化与学生经验之间的联系。“少年当自强”主题则将学生学习的视野迁移至书本上智慧勇敢的少年,遵循儿童语文学习的规律,设计“小少年,大智慧”“走进少年的冒险世界”“让我把他介绍给你”三个学习活动。借助《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骑鹅旅行记(节选)》等少年冒险故事,促使学生深入阅读,感受少年应有的智慧和勇气,勇敢面对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借助阅读为学生积累表达素材,在“让我把他介绍给你”学习活动中,通过习作、绘画、小报、故事分享等实践活动,促使学生有创意、有情感地表达,让智慧少年的形象在学生心中真正地站立起来,清晰起来。“书写少年志向”这一主题指向于学生口语交际运用,设计“我有一个心愿”“绘制我的志向图”“把我的志向讲给你听”三个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立下人生志向。作为“后浪”,新时代的少年不仅要有“志”,更要把“志”表达出来。学生写下自己所崇敬的人及其事迹,倾情表达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借助多元化的创意表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志向,展望美好的未来。
第三学段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设计指向于引导学生走进广阔的文学艺术世界,学习品味语言,欣赏艺术形象,认识生命的价值;尝试富有创意地表达,强调学生的动态生成。由此可见,该任务群是以情境性的言语实践活动为载体,指向语文学习的人文性和实践性;促“听说读写”融于真实的语文生活中,实现言语实践与生活实践的贯通与连接,以此来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任务群教学就像“滚雪球”,在打通年段学习内容的同时,融通语文学习和真实世界,立足“生活价值”来构想学习目标。
基于学习任务群设计理念下的语文学习要从教材整体出发,用长程的视野,变原来的点状教学为结构化的教学;设计多样化学习内容,形成多元化学习成果,开展一体化教学评价,促使语文学习指向学生真实生活,建设开放的语文学习空间。
以“叙说我的少年志”任务单元为例,设计激情讲述、绘制人物图谱、读书小报设计、书签设计、完成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建立时代的关联,在了解革命人物、智慧少年的基础上关注自身成长,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视频、音频、作品收集袋等相应的学习成果,建立语文学习与社会、与生活更加广阔的联结;借助评价量表、反思清单等学习工具,开展过程性评价和整体性评价,实现“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力图呈现项目式、专题式、跨学科融通式的学习样态,促使语文学习不断迈向深入。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完整学习需要关注相互之间的整合,文学阅读通过创意表达来检验、展示、鉴赏学习的收获,创意表达从文学阅读中汲取精神营养、思维含量,从而提升表达的审美影响力和创造力。此外,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还应以生活为基石,在生活大情境中挖掘阅读和表达的契合点,落实任务群目标达成。
基于以上考量,在设计高段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时,关联高年级学生的真实生活与心境,结合“英雄”“未来”“志向”等学生较为迷茫的话题,创设学习情境,强化具身体验,建构与主题情境交相呼应的学习任务,并形成一系列关联度较强的学习活动。依据情境与目标,遴选《金色的鱼钩》《小英雄雨来》《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骑鹅旅行记(节选)》《鸡毛信》《少年康熙智擒鳌拜》《甘罗不辱使命》等课内课外文本,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大意,交流自己获得的成长启示,力求贴合学情,化难为易。借助情境性、真实性、实践性任务设计,引导学生讲述少年榜样故事,感受少年榜样的勇气、胆量和爱国精神,促使学生重新审视自我应有的担当,描摹未来图景,和榜样共成长,激发学生对志向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憧憬。通过开展情感充沛、富有创造力的语文活动,带领学生重回革命战争岁月,引导学生由读到说,在阅读的基础上表达出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在诵读、品味中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和对志向的感悟,描述自己成长中的故事和心愿,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时代的少年风采,学习他们的勇与谋。从绘制“自我志向图”,到组建“班级志向墙”,再到“把我的志向讲给你听”等学习活动,架起文本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将书本中的英雄与自己的真实生活愿景联结在一起,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链接起来。学生由说到写,贯通言语表达与生活实践,助力学生感悟时代美好,明确成长方向。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强调在品鉴文学作品时,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用正确的价值观对作品进行评析,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指向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意识的转变。因此,在设计时有必要以课标为支点,强化文本、单元、主题等素材资源的聚合与统领,在贴近学生生活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实现阅读与表达的融合,落实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学习任务群的提出,其实也是在提醒一线教师,统编教材不是要“统”成一潭死水,而是要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价值,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和实际出发,探寻“课程—教材—教学”的融通转化路径,让语文课堂流淌出活水、清水、浩浩荡荡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