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链条综合改革:中国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北京实践

2023-10-09 09:42钱小龙李凤云黄蓓蓓
教育评论 2023年8期
关键词:转型北京数字化

钱小龙 李凤云 黄蓓蓓

一、背景分析

大数据时代,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发展,正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方方面面,新兴的教育媒体、教学智能和“互联网+教育”等新型教学模式的产生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事业的深度融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22年工作要点》提出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强调基础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是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构建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的关键举措。[1]数字化指“将数字技术应用到政府、企业、学校等主体或者司法、教育、金融等体系后展开一轮系统化、整体化的变革,从而达到数字技术对整个主体或体系的赋能与重塑”。[2]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将数字技术整合到教育领域的各个层面,并在教育教学的各方面进行改革升级,促使教育教学从供给驱动变为需求驱动,最后促进良好教育生态的建立。[3]努力推动基础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不仅是对国家政策的回应,而且是促进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路径。

北京作为全国最大的教育基地,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人才、教育和科技资源丰富,它承担着引领全国、辐射全国的责任。北京是其他地区效仿与学习的参照,北京对待教育资源供给的态度会显著影响其他地区的发展趋向。[4]近年来,北京市坚持“素养为先、融合创新、优质协同、首善引领”的发展理念,把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作为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和北京市智慧城市发展行动纲要。[5]全链条改革是基于综合的、系统的观点,同时改变所有的经营元素,使所有的元素都围绕一个中心的、指导性的愿景,从而调动所有元素为实现此愿景而共同运作。[6]为推动北京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北京在政策支撑、组织管理和教育实践等方面全链条全方位地调动各要素,具体运作机制如图1所示。

图1 北京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全链条改革体系

二、北京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全链条政策支撑

在北京,如何将优质丰厚的教育资源更好地满足本地居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更为公平地分配优质教育资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是长期以来的发展难题。基础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为这一难题的解决提供了契机。从政策制定和政策实施的角度,北京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具有相对稳定和成熟的政策支撑。

(一)北京推行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制定

1. 国家政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基础教育数字化,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改革,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7]相较之前,基础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有了更明确、更权威的政策规定。一方面,国家从整体发展路径上做出了阶段性指示,对各个省市的工作做出科学引领。另一方面,政策内容在教育治理能力、信息素养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智慧教育创新发展等具体层面进行规划,力图从多角度、多层面促进基础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因此,基础教育工作应该在国家的领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作出应有的贡献。

2. 地方政策

北京市的教育政策制定始终紧跟国家政策的脚步,因地制宜,积极引导北京的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北京作为国家政治中心,发展阶段紧跟政治大局,与国家政治规划紧密相连,在目标、措施方面具有一致性。为顺应智能环境下教育发展的要求,推进新时代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应运而生,它是新时代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纲领性文件。在此指导下,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首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北京到2035年要实现高水平教育现代化的目标。“首都教育现代化”的时代发展语境,引导着北京基础教育改革政策的变迁,影响着北京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进程。

3. 学校政策

北京的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重视一线学校的实践。对一线学校的数字化水平,可以从信息化基础设施、教育资源、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学生信息素养、管理机制这五个方面进行考察。[8]第一,针对信息化基础建设,北京的基础数字化改革与实践既关注一线学校的现实发展需求,又结合共建共享理念,努力打造数字校园,进行智慧教育。北京市第五十中学注重活力课堂建设,将最新技术融入教学课堂,关注未来学习空间建设。第二,针对教育资源,北京市紧抓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建设的契机,建设市、区、学校三级试点体系,努力建设“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第三,针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积极开展教师培训,北京171中学搭建了教师全场景发展平台和网络化同步课堂。第四,针对学生信息素养,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悟数据和技术的魅力,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附属中学的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融合。第五,针对管理机制,在“十四五”教育规划引领下,北京坚持科技办学,学校管理向数字管理转变,北京平谷教委主任指出可以从“管理高效、课堂教学、安全互联、开放整合”四个维度进行规范办学。

(二)北京推行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实施

本研究以北京推行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相关政策为研究对象,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官方网站作为政策样本来源[9],并结合“首都之窗—北京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官方网站[10],选择政策文件专栏,以“数字化”“基础教育数字化”“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资源”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截止日期为2023年2月6日,初步筛选出相关政策文件,随后进一步过滤、剔除相关度较小的政策文件,筛选出政策样本38份。

根据北京市基础教育数字化年度政策出台数量及其发展状况,本研究将其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如图2所示)。第一个阶段是2001-2010年,为起步探索期。北京逐渐确立了首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概念,根据现代化的现实需要,开展教育数字化建设行动。2001年,教育部出台《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这是我国关于数字化教育资源最早的政策文件。[11]根据政策文件资料显示,指导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字化的政策文件在此阶段发展较为缓慢。第二个阶段是2011-2020年,为发展丰富期。此时,基础教育数字化的相关政策发文量迅速增多,北京市逐渐增加了对基础教育阶段数字化转型的重视程度,截止到2020年,北京顺利提前实现了“十三五”发展目标,总体实现了教育现代化。第三个阶段是2021年至今,是深度推进期。此阶段的发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北京市继续坚持以政策进行科学引领,自上而下,积极推动优质数字资源的深度应用与有效供给,不断满足现代化、信息化和社会化办学的新需求。

图2 北京市基础教育数字化发展历程

北京在相关数字化教育文件中,十分重视对教师的培训。一方面,关注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既要进行教师的研修培训,又要提升信息素养。北京市2019年计划统筹实施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2022年计划全面实施“互联网+基础教育”工程。另一方面,注意减轻校内教师负担,打造“双师课堂”,既要为乡村教师提供更多优质资源,又要努力利用互联网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平台。

北京的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注意促进教育的开放性。数字化的最大特点是开放共享,为了充分发挥此优势,一方面,依据《北京市教育数据资源管理办法(试行)》,北京注重建设大数据和云计算创新发展体系,为教育行业提供有力支撑,采用数字化方式采集教育数据,并对各类教育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提高教育资源的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北京在数字化教育转型中,既注重加大民族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力度,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民族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又通过数字学校的建立提高对随迁子女平等接受小学教育的保障能力。有研究表明,数字化可以通过智能化的教育信息资源实现更优化的配置,为教育发展提供便利,促进教育的起点、过程和结果的公平。[12]

三、中国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施路径

在北京,一项政策的落实,通常是由北京市委、市人民政府和相关教育行政部门针对某个问题进行审查讨论,通过调查研究、实际考量之后自上而下,层层落实。首善之区的数字化转型始终保持着先进性,因此,本研究对北京基础教育数字化的组织管理状况进行了探讨与研究,其组织管理结构如图3所示。

图3 北京市基础教育数字化组织管理结构

(一)由点及面的发展结构管理

从发展结构来看,北京的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呈现出由点及面的特征,体现为以北京的教育发展为点,京津冀协同发展为面。近几年来,随着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的推进,区域级数字化共享环境的建设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在经济、交通等领域的协同发展推动下,在教育领域实行协调发展逐渐成为必要趋势,由点及面的特征逐渐显现。这种由点及面的发展结构使得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影响范围得以扩大、程度得以加深。自京津冀地区建立教育协同发展机制以来,京津冀三地落实党中央的部署决策,积极推进京津冀地区的统筹协调发展,不断提升统筹规划发展水平。北京深入贯彻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颁布《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6—2020年)》《首都教育现代化2035》等重要文件,提出区域协同发展要疏解首都部分教育功能。这种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就是教育数字化转型中构建教育新生态的过程。

北京市采用由点及面的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结构管理模式。首先,有助于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优化区域发展布局。新形势下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归根结底是一种深层次的体制“改革”。[13]其次,有助于构建北京的基础教育资源网,促进区域级基础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环境的建设。京津冀地区教育协同发展体系的建立,促使京津冀成为探索中国特色教育现代化的试验区,具有面向未来的长远利益。最后,有助于构建更加开放的教育体系,构建具有更高发展效能的区域教育管理与服务体系。[14]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趋势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为更多的民众提供最直接的教育服务,可以丰富政府、学校与公众之间交流的渠道。

在微观角度,聚焦北京自身的发展态势,以单校发展为点,以集团化办学为面,通过集团化办学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种由点及面的方式逐渐成为全国各地普遍接受并大力实施的教育实践手段。集团化办学是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产生的,最初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是一种以契约为纽带构建的大规模多层次组织形态,是通过优势互补或以强带弱推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的办学模式。[15]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均提出,要鼓励建立学校联盟,试行学区化管理,探索集团化办学等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16]北京市海淀区是集团化办学的重要实践者,海淀区中关村科学城北区的教育集团已发展至较大规模。可以说,北京在基础教育领域正在从组织架构上推进创新与变革。

集团化办学是发挥优质教育资源带动效应的重要探索,可以优化义务教育供给服务,推动数字技术应用到教学管理全过程。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可以加速基础教育均衡化、优质化发展,这也是加快教育现代化、推动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有效途径。当前,集团化办学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发挥应有的组织效能,离实现优质均衡的发展目标仍有差距。在未来,我们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引领集团化办学高质量发展,促进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创新。

(二)由上及下的支持体系管理

北京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字化转型依托各层级、各方面的力量推进和实施,其支持体系的管理体现出由上及下的特征,北京的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具有完善的管理体系。

首先,从国家层面来看,北京市的数字化转型始终是在党中央和国家管理政策的指导下进行的。国家近年来尤为强调数字化创新发展的必要性,将数字化与教育相结合,这也是促进教育适应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根据我国的体制要求,国家教育改革战略就是各地方制定教育政策的重要依据。

其次,从地方层面来看,北京市委、市政府、市教育管理部门构成了北京市数字化转型管理队伍的重要主体。在历年的教育改革发展中,这些重要主体召开了多次会议,诸如中小学教育工作会议、教育工作会议、教育大会、基础教育工作干部会议等。这些管理主体部门会布置北京市的基础教育相关工作,落实党对基础教育工作的领导,确保教育改革的正确方向。他们近年来被赋予了更多的自主权利,呈现出更为明显的分级管理特征。

再次,从学校层面来看,北京市各校注意对教师进行培训,促使其更好适应数字化转型发展。第一,北京实行市、区和学校三级教师培训体系。《北京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的发布推行促进了北京三级教师培训网络的形成。[17]第二,从校长的改革规范方面促进中小学教师培养质量的提升。北京通过实施名师名校长工作室的方式、通过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在城乡、校际之间交流轮岗的方法,积极的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的改革。第三,北京积极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加大对乡村教师队伍编制的创新力度,为乡村教师提供更多的流动和培训机会,大力促进师范院校的未来专业教师的培养。以MOOC为代表的数字学习资源为乡村教师的培育与专业发展提供了一条低成本高质量的崭新路径。[18]

最后,在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北京市依靠专家力量和专业技术推进数字化转型。中小学的基础教育改革依托一些学术研究、教科研机构的指导,可以进行更为严谨细致的方案设计。如,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等高校或研究机构为北京的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专业指导。

(三)由表及里的实施应用管理

北京由表及里的实施应用管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数字资源的开发运用上向着深度应用与有效供给方向转型发展,更为强调数字资源的有效性与优质性,关注北京的内在需求。具体而言,北京在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中,数字资源建设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在北京的基础教育数字资源的开发已经发展到较高的高度。但是,资源丰富与资源有效是两个概念,资源缺乏整合,再多的信息资源也会变成没有资源,这种数字资源上的边际效用是亟需解决的问题。[19]面对此类相关问题,北京积极开展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努力推进优质数字资源的深度应用与有效供给。如,优化各类平台建设,加快智慧校园、智慧教室、虚拟仿真实验室、虚拟教研室、智慧图书馆建设,探索各类平台间的资源协同机制;加强对承担数字教育资源开发、汇聚、审核等工作的人员审查,严格的审核数字教育资源内容,具体界定数字资源审核的责任制度,不断优化数字资源的供给体系。另一方面,在数字技术的推广应用上,向着创新应用和与课堂深度融合方向转型发展。在数字化转型的环境中,基于智能互联的数字教育基础设施,北京积极构建网络化、智能化的教育管理新模式。如,北京积极开展“北京教育云”建设,推动学校管理“入云”,为学生提供更安全、更高效的教育服务。此外,北京加强基础教育数据管理,利用技术支撑聚焦中小学学位预测、学生体质健康、教职工教学检测等,拓展数字技术的应用范围。数字化转型需要坚守以人为本的根本遵循,而数字化转型就是要推动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教学和学生认知方式的深度融合,从而推动教学双方都获得更高层次的成长。[20]在数字技术的推广应用中,北京各校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北京市一零一中学将学校日常管理等数据接入智慧教育平台,从课堂教学、教师教研等多方面应用数字教育。由于学生的认识发展是从直接到间接的逐渐深化过程,数字资源的运用使学生主体的信息素养逐渐得到深化提升,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育人价值进一步得到体现。

四、北京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全链条运行体系

进行基础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想要实现基础教育的数字化转型,需要经过多次调试、试用、修改、完善。北京整个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从全方位领导、全覆盖应用、深层次提升、多角度反馈四方面形成了相互影响的“四链联动”的实践运行体系,其行动逻辑如图4所示。综合来看,北京的基础教育数字化已经发展至较高水平。

图4 北京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行动逻辑

(一)全方位领导的社会链

全方位领导的社会链指北京的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种纵深发展体系,由党中央与各类学校间的各级各类领导规划。北京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始终坚持了党的全面领导。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首先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各个层级部门、各方面力量在教育数字化转型推进中发挥着互补的作用。另外,在多年的改革过程中,北京教育管理体制几经变更,但都体现出北京市政府简政放权的共同点,各区县可以开发地方课程、指导区域课程规划。北京市建立了区级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将课程改革成效作为评价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要指标。[21]目前,北京通过数字化转型深化教育大数据的管理与运用,为中小学校的科学决策、课程评价等提供更精准的指导。基础教育是对中小学生进行的基本文化知识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一环。强化顶层设计,做好长期和短期的发展规划,统筹、推动、改进各项具体措施,才能更好地推动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

(二)全覆盖应用的功能链

全覆盖应用更加突出信息资源的共享性,表明数字化资源已不再是某些学校或者地区的特权,而是成为具有普遍性、普及性的基础性资源设施。北京在推行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充分利用智能信息技术,促进优质资源的开放配置。优质资源开放共享是改善数字化环境的重要一环,也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体现。具体而言,北京市统筹在京各校优质资源,支持因地制宜,促进各校的特色化、个性化发展,同时鼓励各校进行一体化办学、合作办学、集团化办学促进基础教育的协同发展,促进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首先,北京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机制。具体而言,北京加大政府统筹和调控力度,切实缩小不同地区学校之间差距,同时均衡配置教师、书籍等资源,推进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其次,北京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使城乡差距缩小,城乡之间实现教育资源的流通。最后,根据《首都教育现代化2035》的发展政策,北京的下一个发展阶段将从教育资源配置优质均衡、政府保障程度优质均衡、学校办学优质均衡、社会参与优质均衡、学生成长优质均衡等方面,推动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继续提供更公平更开放的教育服务。

(三)深层次提升的技术链

在深层次提升的视角下,基础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应具备扎实的技术支撑。技术赋能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指通过信息技术形成一种新的方法或手段,促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组织形式等的变革。同时,教育可以促进信息技术提升与创新教育形式。在“四链联动”机制中,数字技术的革新与升级是保障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手段。国外有研究明确指出数字技术会对教育产生显著影响,对教学质量也具备显著影响。[22]技术赋能基础教育现代化在提升教育质量上具有不可比拟的功能优势。2022年服贸会举行教育高峰论坛,提出北京市教委将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部署,充分利用新技术赋能学校管理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北京在教育领域一直在不断革新自己、发展自己。当然,加强数字技术赋能,不仅要以推动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深层次改革为抓手,积极建设基础教育的数字化环境与资源,提升师生数字素养;还要完善基础教育数字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现学校教学全过程的数字化。

(四)多角度反馈的生态链

将数字化融入教学,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入融合有利于催生教育新生态的出现。北京在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积极探索教育新生态的构建。如,北京市东城区在基础教育变革中深入推广“互联网+”教与学新模式,建设区域智慧教育服务体系。教育新生态的建造应综合考虑对以往教学模式的冲击与改造、综合考虑学校教育与师生的诉求与培养的综合性反馈规划。在数字网络技术与数字化学习应用的双重推动下,基础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发展模式在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影响的同时,也对传统教学模式产生了一些冲击。[23]数字化的学习方式是促进提升学习有效性的重要举措,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形式,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相关情境是可以人为操作的。[24]如,北京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就将技术引入课堂,采用新的数字化学习方式,利用平板电脑的截屏、存储、数形转换等作为技术支持,信息呈现快捷方便,学习方式自主转换。数字化学习并非简单的技术运用,它对学校教育以及教师的角色和功能都提出新的要求,因此积极推进教师和人才培养范式转型成为应时之需。[25]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较弱,教育数字化要制定规范的学校教育发展体系,利用信息技术改善教学方式方法,加快对课程和专业的数字化改造。同时,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主动探索信息技术、智能技术支撑下的教与学新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创造内驱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综合来看,北京一直在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过程中摸索与尝试教育新生态的建造。

五、北京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启示

北京的教育发展对全国教育具有示范引领作用。随着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战略的确定和北京教育现代化的全面实现,北京的教育发展为其他地区提供了经验,促进了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对北京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经验进行总结,既可以发挥北京的示范引领作用,也可以为全国各地的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启示。首先,从北京全链条改革的社会属性来看,要强化顶层战略设计,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1—2025年)》强调,要推进教育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发展,深入推进数字教育,在人才培养、教育服务和校园治理等方面向数字化方向提档升级。其次,从北京全链条改革的功能属性来看,要明晰各功能区教育发展定位,整合各项应用,促进资源共建共享,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北京的教育资源优势对全国具有辐射带动作用,应注意优质资源的审核与推广,引导优质资源的共享。再次,从北京全链条改革的技术属性来看,要以技术赋能为抓手,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技术赋能教育发展的重要体现,各种教学和课程改革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促进教育服务的高效化。最后,从北京全链条改革的生态属性来看,要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构建数字化战略支撑体系。数字化的转型发展要紧密结合教育教学改革,促进资源应用深入。北京宏志学校教育数字化应用已经由课堂延伸到了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是数字化建设的典型代表。北京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坚持全链条综合改革,利用智慧教育引领教育改革发展,使其成为区域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身处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深入发展的时代,面对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需求,建设以数字化为支撑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我国教育实现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下,我们要坚持正确的思想领导,正确认识到数字化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才能有效推动基础教育的数字化转型进程,进而促进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转型北京数字化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北京,北京
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