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倩倩,黄仲玲,彭 斌
(漳州正兴医院,福建 漳州 363000)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技术持续不断进步,早产儿的存活率逐渐提升,由此,小胎龄早产儿的预后改善效果已经成为临床上关注的热点[1]。早产儿呼吸暂停是目前在新生儿临床高发的呼吸系统病症,伴心率不足100次/分,或呼吸停止不足20 s但伴低氧饱和,胎龄越小、体质量越轻的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发病率就越高[2],是在临床中的一种高危征象,因呼吸暂停而导致心动过缓、低氧血症等症状,同时增加脑室内积水、出血、神经异常等情况的危险性,患儿甚至有死亡风险[3]。目前主要采用呼吸支持、物理刺激、药物治疗为主,流量型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可保持咽部气道开放,是治疗的主要通气手段[4]。咖啡因能够有效刺激中枢神经,起到兴奋呼吸、解除呼吸抑制等作用[5]。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研究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我院收治80例早产儿进行临床研究,应用咖啡因联合流量型CPAP进行临床治疗,并分析出临床疗效、临床指标、肺功能指标、智力发育、运动功能、不良反应等,详见下文。
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早产儿呼吸暂停80例,将8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患儿家属签字同意,申报伦理委员会。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胎龄29~33周,平均胎龄(31.31±1.03)周;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9~32周,平均年龄(30.56±1.14)周。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资料完整者;②经临床检测后,确诊为呼吸暂停患儿[6];③胎龄超过37周。④患儿家属清晰知晓本次研究,且自愿加入。
排除标准:①先天性神经系统疾病;②合并有其他支气管、肺部疾病患儿;③存在遗传代谢性疾病患儿;④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患儿。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并加用流量型CPAP治疗。常规治疗:对患儿行床旁颅脑超声检查、血糖、肝肾、电解质、血气、血常规、心电监护等检查;根据患儿情况给予触觉刺激、维持内环境稳定、早期微量喂养、肠道外营养等常规。CPAP治疗:采用流量型CPAP呼吸机提供呼吸支持,初始参数:吸入氧浓度(FiO2)为21%~40%,流量4~6 L/min,7d为一疗程。
观察组加用咖啡因:对照组基础上加静脉注射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AIfa Wassermann SpA,注册证号H20130109,规格:1 mL:20 mg)20 mg/kg,24 h后注维持5~10 mg/kg,1次/d。7d一疗程。
详细记录临床各项指标,(1)临床疗效:显效:治疗后,血气逐渐恢复,患儿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治疗后,不时发生呼吸暂停情况,但症状显著改善,持续使用CPAP;无效:治疗过程中改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总有效=(显效+有效)。研究人员详细记录患儿呼吸暂停次数、持续时间、给养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德国耶格公司肺功能检测系统:潮气量为(TV);潮气量时呼气流速为25%(TEF25);潮气量时呼气流速为50%(TEF50);潮气量时呼气流速为75%(TEF75),重复测3次取最高值。采用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中的运动发育指数(PDI)和智能发育指数(MDI)分别评估两组患儿智力发育、运动功能。得分越高,表明患儿智力、运动功能发育越好[7]。详细记录不良反应,躁动、胃肠反应、心动过速、高血糖等症状次数、时间、发生率,统计后进行对比。
临床统计数据时使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使用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 Wallis检验。计数资料以例(n)和百分比(%)列出,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χ2检验,P<0.05表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临床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n(%)]
观察组呼吸暂停发生频率、持续天数、给养时间、住院时间各项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临床各项指标数值对比
观察组各项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详3。
表3 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比较
观察组各项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MDI及PDI评分比较分)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7.50%)低于对照组(25.00%)(P<0.05),详见表5。
表5 不良反应比较(n)
呼吸暂停是目前发生在早产儿中常见且严重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为患儿气流停止大于20秒,伴心率小于100次每分,或血氧饱和度下降[8]。由于患儿自身中枢系统尚在发育阶段,其神经组织连接不完善,导致对高碳酸血症反应度较低,碳酸酐酶含量较少,无法有效将其分解为二氧化碳,所以无法有效刺激呼吸系统,故导致呼吸暂停发生[9]。此外,早产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成分、磷脂和疏水性蛋白的含量均少,气体交换率低,呼吸肌发育不全,咳嗽反射弱,都会引起呼吸暂停[10]。据临床研究发现,反复发作的呼吸暂停可导致早产儿低血压、心率过缓、低氧血症、皮肤发绀等并发症发生,其中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为脑损伤病症,对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1]。因此,早期使用相关指标,能够显著缓解呼吸暂停症状的发生率对促进患儿早日健康恢复具有重要意义[12]。本研究联合治疗,发现该治疗方法有利于改善患儿预后。
经临床研究得出,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呼吸暂停频率更低,持续天数、用氧、住院时间更少,临床使用咖啡因联合流量型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能够减少症状发生次数,促进患儿临床康复,缩短住院时间。CPAP是新生儿疾病治疗中,使用的一种常见的通气方式,通过持续气流产生的气道正压经鼻塞输送持续的空气氧气混合气体,防止肺不张,利于气体交换,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善通气、换气功能以及氧合和心动过缓的发生,且能够改善常规吸氧无法缓解的低氧血症[13]。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操作简单、安全,且疗效确切,有利于自主呼吸,减少呼吸暂停的发生,在临床已得到广泛应用。流量型CPAP有别于压力型CPAP,可以减少鼻部局部皮肤压迫损伤、鼻中隔损伤等常见的并发症[14]。甲基黄嘌呤类为非自主性受体拮抗剂,该药品能够有效刺激呼吸中枢,改善机体内对二氧化碳的敏感度,以此缓解呼吸抑制症状[15]。此外,甲基黄嘌呤类药物能够通过刺激膈肌收缩,增加呼吸肌肌力,缓解膈肌疲劳感效果理想,并可以有效解除患儿呼吸抑制,从根本上达到改善机体氧合的有效作用[16]。同时此类药物为临床上治疗患儿呼吸暂停的首选药物,且临床效果显著,主要为氨茶碱、枸橼酸咖啡因[17]。氨茶碱是治疗频发早产儿呼吸暂停中,常用的一种甲基黄嘌呤类的药物,但据临床研究发现,氨茶碱在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上,虽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过量使用后,可增加药物副作用,患儿易出现高血糖、烦躁激惹、喂养不耐受、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因此,临床使用时存在一定限制,枸橼酸咖啡因为临床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短期用药,相比在临床使用的其他药物如氨茶碱,枸橼酸咖啡因脂溶性更高,较易通过血脑屏障,可迅速渗入脑脊液中,且咖啡因血药浓度范围大,安全性较高,是目前首选药物[18-19]。
肺功能在早产儿呼吸暂停诊断中作用显著,同时对临床治疗的评价、症状检测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观察组肺功能各项指标高于对照组,提示采用流量型CPAP联合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患儿,有利于改善患儿机体肺功能。由于早产儿中枢神经尚在发育,如频繁出现呼吸暂停症状,则极易发生反射性心动过缓,导致患儿脑部长时间缺氧,而导致脑部受损,并使其脑部神经发育异常,导致患儿的智力出现了低下、脑瘫、癫痫等多种后遗症。经临床研究得出,观察组MDI及PDI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采用流量型CPAP联合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患儿,有利于改善患儿神经发育结局。枸橼酸咖啡因在患儿使用后的临床症状消失迅速,能够改善低氧血症,使大脑得到充足供养,缓解多种不良症状的发生,能够促进患儿神经正常发育,观察组不良反应(7.50%)低于对照组(25.00%)(P<0.05),该结果与相胜霞等[20]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临床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时采用咖啡因联合流量型CPAP疗效较好,能够改善患儿肺部功能,使神经功能正常发育,降低呼吸暂停发生率,用药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