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玟 郭鑫 曾义君
摘要: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而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文章以河北省邯郸市涉县为例,通过实地调查法和文献搜集法就文化资源、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以及政策支持概述其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其优势,总结出涉县在人才力量不足、文化潜力匮乏、记忆点缺失以及文化产业与互联网结合不紧密四个角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路径,以期通过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助力产业旺、文化兴、农民富、乡村美。
关键词:文化产业;乡村振兴;文化资源
文章编号:1674-7437(2023)08-0072-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062.9 文章标识码:A
2022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印发,提出将接续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实现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1]。文化产业作为增强乡村经济活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正在日益受到重视。邯郸市涉县是河北省具有代表性的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工作的试点区域,充分利用了现有的文化资源,振兴当地文化产业,推动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涉县也积极引进培养人才、转化闲置文化资源、整合创新文化资源和推进文化产业与互联网结合,为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样本。因此,邯郸涉县实现文化从资源-产品-品牌-产业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既是彰显文化自信的生动实践,又是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1 邯郸市涉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1.1 产业基础现状
涉县GDP排名位居邯郸市各区县前十,产业基础良好,全力构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迭代升级的现代产业集群发展新格局。以太行红河谷文化旅游经济带建设为引领,打造从旅游消费到健康养生、再到旅游产品制造的全要素、综合性产业集群。此外,依托多元的文旅资源,涉县确立了“一体两翼”发展思路,即以红色旅游为主体,“根祖旅游”“山水旅游”为两翼的全域旅游模式,形成了以“中国太行红河谷、太行梯田大峡谷、太行红叶大峡谷”为支撑,以“娲皇宫、一二九师红色教育基地、太行五指山、韩王九寨、太行梯田大峡谷、太行红叶大峡谷、符山洞天福地、七佛湖、团结湖小三峡”等9大景区为支脉,以60多个中小景区、乡村旅游点为触角的全域旅游新格局。该县文化产业具有较好的基础,在册文化企业760余家,文化从业人员5万余人。全县孵化产生乡村旅游个体经营户50余名,现拥有设施完备、服务达标的乡村民宿8所,能够提供乡村体验旅游餐饮需求的农家乐40余个[2]。提高涉县乡村旅游接待能力,可实现乡村总收入的增加,带动群众创业就业,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实现。
1.2 政策扶持现状
2023年3月召开的涉县文旅资源整合推进会上,涉县县委县政府提出“抱团取暖,合作共赢”的旅游资源整合要求,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从封闭旅游向开放“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此外,2023年该县制定并印发《涉县关于2023年度文化和旅游惠民工作推进方案》,动员文旅企业积极参与文化和旅游惠民工作。启动十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系列活动,例如,线上线下共同发售“涉县惠民一卡通惠民卡(券)”、文化企业路演等。通过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实现文化产业富民兴县。
1.3 文化产业人才现状
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之路上,人才至关重要,通过调研发现,阻碍涉县文化产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就是缺乏各类文化产业人才,尤其是缺乏文化创意人才和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同时,涉县全民艺术队伍仍然处于小而分散的状态,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管理模式,未形成规模效应,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与文化产业发展目標存在差距。
1.4 文化资源整合现状
涉县文化脉系交错,资源丰富,积极发挥全域旅游融合带动功能,整合红色文化、女娲文化、民俗文化等特色资源,将景区和文化活动相结合,打造文化旅游产业。但仍存在文化资源挖掘不足、整合不到位、现存的文旅融合不深等问题,如城皇宫的缆车、将军岭的玻璃栈桥、五指山的人造滑雪场等旅游项目,缺少涉县独有的文化特色,使得旅游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较弱。
1.5 文创发展现状
提供优秀文创产品、优质旅游商品,是涉县加快构建研发设计与产品销售全产业链,全面提升文化旅游质量、促进产业效益的有效途径。为此,涉县积极挖掘本县文化内涵,搭建文创和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平台,开发一批优质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激励文创产业开拓新领域、培育新市场。在此过程中,为达到经济效益和文化宣传效应兼备的预期效果,涉县积极开展原创文创产品的线下销售,但线上平台营销较少,影响了其实际效果。
2 邯郸市涉县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文化领域缺少新鲜血液,涉县人才力量不足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人才问题仍是涉县一大短板。涉县当地政府虽然多次通过各种途径招聘人才,但由于地理因素、个人发展等原因,人才流失严重,导致了文化产业资源发展缓慢,逐渐造成了文化产业资源与人才发展相互局限的不良现状。具体来说,一是总体数量不足,使得人才的缺失与亟待发展的乡村现状产生矛盾。二是涉县文化产业人才呈现“小而散”的局面,没有形成统一的发展力量,领军人物也十分匮乏,人才结构亟待优化。三是农村人才大多愿意到发达地区追求高薪工作,人才流失严重,导致涉县人才力量不足。
2.2 区域文化资源闲置与日渐消失,涉县文化潜力匮乏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涉县人民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对自家的房屋开始“拆迁”“翻新”,导致古老的村落遭到了破坏,极具特色的建筑逐渐消失,部分区域文化在此过程中被闲置和取代。比如,涉县有许多“中国传统村落”,其中大多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如蜿蜒太行边的赤岸村、石头博物馆王金庄村等,都成为了风景绝美的“隐秘的角落”,但由于石刻文化的学习难度大、耗时长且回报低等因素,已经渐渐消失在新一代人的印象中。久而久之,这部分区域文化的闲置与消失,会给涉县的文化产业发展埋下巨大隐患。
2.3 文化产业发展有限,涉县记忆点缺失
涉县虽然具有极丰富的文化产业资源,但其发展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如女娲文化和红色文化,虽然短期内造成了部分吸引力,但缺乏后续对文化产业创意要素的开发,无法有效对当地文化进行宣传,未能有效提升当地文化产业的记忆点,造成了“看过不会再看,买过不会再买”的现象。与此同时,涉县特色度打造不够,缆车、玻璃栈道等观光景点在其它城市应有尽有,缺乏自身特色,因此,如何给游客一个坚定选择涉县的理由,提高涉县文化产业竞争力是涉县文化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2.4 文化产业与互联网发展结合不紧密,涉县竞争力缺失
涉县的数字产业与文化产业结合匮乏,造成了当地文化产业资源宣传未与数字化技术紧密结合,导致宣传效力减弱,人们只闻涉县有娲皇宫,却不知其“天下第一滑”的滑车;只闻泰山高,却不知太行山在涉县尽长达8.5km,俗称“晒不黑的漂流”的现象,这些有效宣传的缺失,造成了涉县乡村文化产业知名度不高,无法带动当地文旅产业以及其它文化产业发展,只有借助互联网润物细无声的推广力,才能让涉县迅速被大众熟知,提高产业竞争力。
3 邯郸市涉县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建议
3.1 多措并举“招贤纳才”,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3.1.1 加强培育本土人才,强化产业支持力、竞争力
一是涉县应从加强培训本土人才出发,积极从农民群众、企业职工、机关干部、在校学生中挖掘,培养业余文艺骨干。同时,涉县可以成立文学、书法、美术、摄影等文艺协会,借助群众的力量,为文化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通过对本土人才的培养,激发文化工作的创作热情,渲染本土文化气息,强化文化产业支持力和竞争力,为文化产业后续蓬勃发展打下深厚的根基。二是涉县应引进有能力、高素质人才,鼓励和支持有能力、有想法、有干劲的青年人回乡创业,充分发挥其优秀才能,带动涉县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政府也应提供一系列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搭建文化产业与乡村融合发展的一体化协作平台,对乡村品牌、传统手工艺和现代文化产品等进行传承与创新。此外,政府应制定人才相关政策,切实关注人才的留用问题,将人才的经济功能达到最大化[3]。
3.1.2 充分利用名人效应,为文化产业引人才
涉县可邀请涉县籍贯的明星或者在网络有一定影响力的名人到本地观光游玩,利用网络推广加以名人效应,扩大涉县文化产业的影响力,吸引一批青年人返回家乡,共建家园。
3.2 推动闲置区域文化资源与产业文化资源转化进程
3.2.1 积极治理“空心村”,让区域文化资源不闲置
邯郸市政府应积极推进“空心村”治理,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做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历史建筑等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支持涉县刘家庄村、大洼村等一批基础较好的乡村,深入挖掘乡村传统文化,加以现代化的方式推广,如农家乐、采摘园、民宿等,开发特色休闲体验活动,积极创建国家级和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
3.2.2 维护与发展现有文化遗址,达到区域文化资源再發展
涉县应完善各级革命文物,加大对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的保护修缮力度。依托革命文物资源,做好不同革命时期的旧址与遗迹展示工作。支持建设涉县等革命老区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加强革命史实研究,深入挖掘革命文物的历史价值,为文化产业的发展保留丰富的资源和发展潜力。
3.3 发掘文化产业潜力,加强文化资源整合创新
3.3.1 整合创新现有文创要素资源
涉县就“女娲文化”和“红色文化”两方面为核心,开发了五大类文创产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涉县有礼·天造地涉·县礼新春”文创产品,已经成为游客对涉县的独特记忆。鉴于此,涉县应在现有文创产品的基础上,打破原有思维,将现有文化要素推广至其它产业,如文创服饰、饰品等,不拘泥于原有的产品,大胆创新,为涉县打出一张新名片。同时,可以通过举办文创大赛的方式,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文创产业发展,打造一批全新的文创品牌,增强涉县对外知名度[4]。
3.3.2 打造涉县特色文旅
涉县文旅产业模式已初步形成,但仍未形成特色的涉县文旅产业体系。为此,涉县可以在加强“红色文化”“女娲文化”的同时,打造文化新品牌。例如,“小镇文化”“石刻文化”“赛戏文化”等独属于涉县的文化,以此带动涉县旅游业、手工业以及传统制造业的发展,给涉县文化产业开辟新路径,打上新标签。
3.4 推动互联网与文化产业相结合,注入乡村新动能
涉县是千年古县,厚重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秀丽的山水风光赋予了涉县丰富的文化资源。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涉县应抓住时机,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互联网+文化产业”之路[5]。
3.4.1 “互联网+文化产业”,打造涉县新名片
随着自媒体行业发展,不同地域的文化被带至各个角落,无论景德镇陶瓷进一步推廣,亦或是雪国列车可到达漠河等文化,无一不在互联网的加持下蓬勃发展[6]。涉县应抓住时机,为自己打造新名片。可以通过拍摄旅行vlog,建立涉县文化产业网站,打造涉县“网红”的多样方式,推动互联网与涉县文化产业的结合,打造涉县新名片。
3.4.2 “互联网+文化产业”,释放涉县强潜力
涉县要加快互联网企业、文化创意企业和文旅相关企业的融合,借助“互联网+”模式,打造智慧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线上的文化平台,推进当地特色文旅、特色文创、生态改造进程。利用各种新媒体和自媒体平台,着力打造更多符合涉县文化产业基础的、适合于移动互联传播的新品、精品[7]。
4 结束语
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培育和壮大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文章通过对涉县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问题及路径等的探究,总结出涉县需要通过积极广纳贤才,培育本土人才;推动闲置区域文化资源进一步发展;加强文化资源整合创新以及推动互联网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文化产业于乡村的影响力,进而以文化产业助力乡村经济发展,整合创新乡村人文资源,保护利用自然资源,激发传统乡村优秀的文化活力,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科联,青年项目“促进河北共同富裕下农村返贫预警机制优化研究”(20220303166)。
作者简介:李玟(2002-),女,汉族,山西晋中人,在读本科,研究方向为工商管理。
郭鑫(2002-),女,汉族,山西晋中人,在读本科,研究方向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通信作者:曾义君(1987-),女,汉族,河北唐山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工商管理。
参考文献:
[1]益阳市人民政府.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义与实施路径[EB/OL].(2022-12-27)[2022-12-27].http://www.yiyang.gov.cn/yysfpw/7039/7053/content_1700229.html?eqid=8e1eed1600091a840000000664647c41.
[2]涉县人民政府.走进涉县[EB/OL].(2023-02-01)[2023-02-01].http://www.shexian.gov.cn/zjsx/.
[3]王颖,李思涵,周俊杰.乡村振兴下人才引进与培养路径研究——以石家庄市上寨乡和邯郸市涉县为例[J].现代农业研究,2022,28(11):93-96.
[4]江奔东.论文化产业资源配置[J].齐鲁学刊,2006(04):141-144.
[5]陈琪.推进邯郸市涉县旅游业文旅融合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9.
[6]史晓多.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走出“好路子”[N].河北日报,2023-04-04(8).
[7]刘洁,石珊珊. 让文化产业为乡村振兴赋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06-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