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术期刊分布及论文产出与出版区域关联特征
——基于CNKI平台数据

2023-10-08 01:35李晓婧黄兆欢张可慧广新菊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3年9期
关键词:产出量稿源省域

■李晓婧 黄兆欢 乔 良 张可慧 闫 爽 广新菊

1)河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河北省石家庄市南二环东路20号 0500242)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河北省地理信息开发应用技术创新中心,河北省石家庄市范西路80号 0500113)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268号 050061

学术期刊是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和促进理论创新、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十四五”规划将“构建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作为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的重要举措,2021年5月印发的《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提到“注重培养青年作者,扩大作者的单位和地区覆盖面”。目前已有学者从社科领域、具体学科、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CSSCI)来源期刊等视角揭示我国学术期刊的空间分布特征[1-5],发现我国学术期刊的发展结构与布局存在区域不均衡性,主要归因于科研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6-8]。《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1)》显示,截至2020年底,出版科技期刊数量居前5位的省区市的期刊总量占我国科技期刊总量的一半以上(53.47%),依次为北京(1629种,32.82%)、上海(355种,7.15%)、江苏(254种,5.12%)、湖北和四川(均为208种,4.19%)[9]。大量中、后部期刊发展乏力[10],“小”期刊发展缺乏活力,学术期刊整体竞争力弱[11]。对此,探究学术期刊地区覆盖面以及区域间论文出版关联特征,有利于我国学术期刊实现高质量发展,并为宏观层次的科研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现有期刊关联方面的研究主要围绕知识传播[12]、作者合作网络[13]等视角,未全面深入分析地域间学术论文产出与出版的交互关联关系。张立菊[14]以图情学科核心期刊为例,发现核心期刊对本地论文无明显偏好;杨昊川等[15]利用地缘指数分析,发现体育学CSSCI期刊存在固化现象,若该固化现象长期存在,学界可能产生逆反心理,从而阻碍学科发展的良性循环;钱蓉等[16]提出利用本地稿源率与本地投稿率刻画人文社科领域投稿地域倾向性,发现各区域的优秀期刊与优秀作者的关联特征差异较大,不同学科呈现出封闭、疏离、失衡等状态,并指出区域内期刊和作者实力差异过大或期刊过于封闭均不利于发展。上述研究均指出区域性的期刊与作者互动对期刊乃至学术的发展存在影响,但均聚焦于某单一学科领域。此外,还有学者关注论文发表、学术生产、科学合作以及人才流动等方面的地域倾向,对相关学术空间布局进行了探讨,如张振伟等[17]指出局部区域优势难以支撑世界科学强国建设,分布式多中心的态势是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鉴于现有研究对于整体学术期刊分布、地域之间稿源联系的分析较少,本研究对办刊区域与论文产出区域进行关联分析,探究我国学术期刊区域布局与区域联系特征并剖析影响因素,以期助力我国学术期刊与学术研究头部区域与尾部区域平衡发展及良性互动,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本研究创新点在于:(1)研究思路方面,研究学术期刊办刊区域与论文产出区域的关联关系,以量化的方式揭示论文出版的地域倾向性,对比产出与出版的区域不平衡性;(2)数据方面,采用涵盖各个学科的大样本数据,更具全面性;(3)分析方法方面,采用地理探测器挖掘因子间协同作用。

1 研究数据与方法

1.1 研究数据

综合考虑数据的全面性与可得性,从我国主要的学术论文数据库之一——中国知网(CNKI)平台获取31个省域的学术期刊基本信息数据。大样本数据包含期刊名称、出版周期、出版地、创刊年份、影响因子(2021年度)、收录情况等,经过筛选共得到6030条期刊元数据。获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收录期刊(以下简称“核心期刊”)2021年刊载论文(以下简称“核心论文”)的元数据,包含期刊名称、论文题目、作者、机构名称等信息。以元数据中是否包含“关键词”信息为判定依据,剔除不包含“关键词”信息的非学术论文数据,共得到400283条核心论文元数据。将第一作者的机构名称批量导入地址批量转换经纬度工具Map Location(https://maplocation.sjfkai.com/)以获取其经纬度,再通过ArcGIS软件中的叠加分析功能得到核心论文产出省域。以期刊名称为关系键,对核心论文产出省域与出版省域(期刊出版地)建立产出-出版数量关联矩阵。影响因素方面,选取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科学技术公共性支出、中国科学院院属研究所数量、高校数量、高校研究与发展(R&D)从业人员数量、R&D从业人员数量、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数量、出版印刷企业数量,数据来源于2021年度《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1.2 研究方法

(1)空间自相关。全局莫兰指数(Moran′s I)能够衡量整个区域的空间自相关性,局部Moran′s I可以反映某个地点与周围地点之间的空间相关性。Moran′s I大于0时,数据呈现空间正相关,值越大空间相关性越明显;Moran′s I小于0时,数据呈现空间负相关,值越小空间差异越大;Moran′s I接近0时,空间分布呈随机性[18]。

T=Tb+Tw=

(1)

(3)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ocial Network Analysis,SNA)。首先建立核心论文产出省域和出版省域间的产出-出版数量关联矩阵,以中位数为阈值对该矩阵进行二值化处理(不统计数量为0的省域),得到关联网络:各个省域为网络节点,关联关系为边。利用UCINET软件分析其网络特征。个体网络特征采用点度中心度(点入度、点出度)、中介中心度、接近中心度、特征向量中心性反映;整体网络特征采用网络的关联度、网络效率、网络等级度、最近上限反映[23]。利用CONCOR模块揭示空间关联网络的内部结构和溢出路径,并对版块内部与版块之间的关联特征进行分析,据此判断各个版块在空间关联网络中的作用和地位[24]。

(4)地理探测器[25]。该方法没有过多的假设条件,可有效克服传统统计分析方法处理类别变量的局限性,结果中因子贡献率q的值域为[0,1]:q越接近1,解释因子的影响越大。通过因子交互探测可以评估任意两个解释变量共同作用时的解释力。自变量因子应为类型量,因此需对数值量进行分组或分层,可基于专家知识、聚类或者排序等分。George Frederick Jenks提出的自然断点法基于聚类分析中的单变量分类方法,在一定的分级数下,通过计算类间的数据断点,可以使类中差异最小化、类间差异最大化,能对数据中的相似值进行最有效的区分[26],因此采用自然断点法对数值类因子进行分组。

2 我国学术期刊概况

2.1 期刊数量

我国学术期刊及核心期刊数量情况如图1所示,核心期刊数量排名前5位的省域依次为北京、上海、江苏、湖北、四川,其学术期刊数量及核心期刊数量的全国占比分别为49.3%、58.9%,西部省域多处于低值区。核心期刊数量占比排名前5位的省域分别为北京(0.42)、重庆(0.40)、上海(0.38)、陕西(0.38)、吉林(0.34),低值区除西部省域外还包括华北地区的内蒙古、河北、山西以及华南地区的海南。北京拥有绝对优势,其学术期刊数量、核心期刊数量、核心期刊数量占比均为最高值,其核心期刊数量更是超过了全国总数的1/3。新疆、吉林、重庆、陕西等省域的学术期刊数量较少,但核心期刊数量占比较高。分别计算学术期刊数量、核心期刊数量、核心期刊数量占比的全局Moran′s I:空间关系为反距离下的结果分别为-0.003(Z=0.575,P=0.565)、-0.046(Z=-0.348,P=0.727)、0.170(Z=2.492,P=0.013),空间关系为反距离平方下的结果分别为-0.200(Z=-1.265,P=0.206)、-0.351(Z=-2.562,P=0.010)、-0.328(Z=-1.240,P=0.215)。可知,核心期刊数量占比与核心期刊数量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均呈现负的空间自相关关系,且核心期刊数量对空间距离更敏感。进一步计算3个指标的局部Moran′s I,得到LISA(Local Indicators of Spatial Association)集聚结果。可以看出,山西、河北为局部洼地,而广东为局部高地。

图1 各省域学术期刊数量空间分布格局

2.2 出版频率

如表1所示,从出版频率来看,我国学术期刊与核心期刊均以双月刊为主,占比分别为48.3%、46.4%,其次为月刊,占比分别为33.6%、42.7%。月刊中,核心期刊数量占比最高(0.41),重庆的月刊核心期刊数量占比达到0.51,其他占比高于0.40的省域依次为北京(0.48)、上海(0.47)、四川(0.47)、陕西(0.45)、安徽(0.44)、吉林(0.43)、辽宁(0.43)、天津(0.42)、湖南(0.41)、湖北(0.40)。双月刊中,仅北京和陕西的核心期刊数量占比达到0.40以上,均为0.41。各省域学术期刊平均出版频率范围为5.52~10.34期/年,核心期刊平均出版频率范围为5.00~18.00期/年。在大多数省域,核心期刊平均出版频率大于学术期刊平均出版频率,而期刊发展弱势省域如西藏、青海、宁夏、甘肃则与之相反,说明学术期刊发展较好的省域出版时效性更高。

表1 各省域学术期刊出版频率计量统计

2.3 核心论文出版量与产出量概况

因核心期刊的质量和学术影响力较高,着重对其开展分析。空间关系为反距离平方下,各省域的论文出版量与产出量的Moran′s I分别为-0.361(Z=-2.888,P=0.004)、-0.386(Z=-1.943,P=0.052),说明论文出版量与产出量均呈较显著的空间负相关;空间关系为反距离情况下分析结果则不显著,说明省域的论文出版量和产出量对邻近省域更敏感。从各省域核心论文产出量和出版量散点气泡图(图2,气泡大则本地稿源率高)可以看出,少数省域出版量明显高于产出量,如北京、黑龙江、湖北,而大部分省域出版量明显低于产出量,如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河北、河南、江苏、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新疆、云南、浙江,部分省域的论文出版量与产出量基本持平,如安徽、天津、陕西、湖南、上海、重庆。

图2 各省域核心论文产出量和出版量散点气泡图

七大地理分区综合了自然与人文等维度,遵循了相关的区划原则,依据七大地理分区对省域进行分组,以探寻核心论文产出/出版是否存在分布式多中心态势。由表2所示的泰尔指数可知,各省域核心论文出版量总差异(0.4152)高于产出量总差异(0.1894),说明各省域核心期刊发展的不平衡性高于学术产出的不平衡性;产出量和出版量的组间差异均低于组内差异,说明核心论文产出/出版存在一定的多中心态势。从组内差异来看,除东北地区与华南地区产出量差异略高于出版量差异外,其他地区均为出版量差异高于产出量差异。从产出量的组内差异来看,华北地区、华南地区较高,华中地区、东北地区较低;从出版量的组内差异来看,华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较高,而华中地区、东北地区较低,说明华中和东北地区内部省域学术产出与期刊发展较均衡,西北地区内部省域的期刊发展差异大,华北地区内部省域的学术产出与期刊发展差异最大。

表2 区域间和区域内核心论文产出量和出版量泰尔指数

统计2021年各省域10个学科的核心期刊数量频次与本地稿源率,结果(表3)显示:(1)北京、广东、河南、黑龙江等15个省域出版的核心期刊覆盖全部学科,七大地理分区均被涉及。天津虽然核心期刊数量和涉及学科领域较多,但缺少农业科技类核心期刊。学科按未覆盖省域数量由多到少排序,依次为社会科学Ⅰ(10个)、医药卫生科技(10个)、信息科技(8个)、工程科技Ⅱ(8个)、哲学与人文科学(7个)、经济与管理科学(7个)、农业科技(5个)、工程科技Ⅰ(5个)、基础科学(3个)、社会科学Ⅱ(1个)。核心期刊数量排名前5的学科分别为基础科学(293种)、工程科技Ⅱ(279种)、工程科技Ⅰ(275种)、医药卫生科技(255种)、社会科学Ⅱ(254种)。有研究表明G7国家医学领域和工业技术领域的期刊出版量最多[27],我国核心期刊布局与该情况类似,说明期刊学科布局顺应国家科技发展趋势,但医药卫生科技类期刊在我国所有学术期刊中占比最高,却仅覆盖2/3的省域。(2)从本地稿源率来看,各学科中,社会科学Ⅰ类期刊的总体本地稿源率最高,其次为基础科学类期刊。本地稿源率与核心期刊数量频次、核心论文出版量、核心论文产出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94(P<0.002,较显著)、0.095(P<0.5,不显著)、0.249(P<0.001,显著),说明省域内核心论文产出量或核心期刊数量越多,则越容易出现地域倾向,而本地核心论文出版量对本地稿源率影响不大,这可能是由于期刊空间布局的不均衡性过大。(3)核心论文产出量与出版量均较高的省域,各学科核心期刊数量也较高,说明这些省域的学术产出与学术期刊发展相适应,能实现内部良好互动。

3 核心论文产出省域-出版省域关联分析

3.1 网络特征

核心论文产出省域-出版省域关联矩阵图(图3)中,每个格元代表核心论文产出省域-出版省域的文章数量,以20%、40%、60%、80%百分位数为间隔将所有格元分为5类,各轴省域分别按核心论文总产出量、总出版量排序。除青海、西藏、宁夏外,其他省域出版本省域论文数量最多。新疆→黑龙江、黑龙江→新疆、青海→河南、内蒙古→安徽稿源联系相对其周围格元明显紧密。省域层面学术产出与学术期刊发展不均衡,少数省域拥有更多的论文产出和出版量。出版量排名相对产出量排名明显靠前的省域有吉林、黑龙江、湖北、安徽、辽宁、海南、山西、甘肃,这些地区学术产出相对学术期刊发展较弱势;产出量排名相对出版量排名明显靠前的省域有浙江、云南、山东、内蒙古、广西,这些地区学术期刊发展相对学术产出较弱势。

图3 核心论文产出省域-出版省域关联矩阵图

以中位数为阈值(不统计0值)对各学科以及总的核心论文产出省域-出版省域关联矩阵进行二值化处理,以各个省域为网络节点、关联关系为边,得到核心论文产出省域-出版省域关联网络,点入度与点出度分别表示某节点接收或发出的网络关系(边)总数。核心论文产出省域-出版省域关联网络特征如表4所示。大部分省域各学科的点出度与点入度差别较大,北京、江苏、上海、湖北各学科点出度与点入度较均衡。在学科层面,工程科技Ⅰ的点出度与点入度较不均衡,基础科学较均衡。总中心度中,福建、广西、贵州、内蒙古、江西、新疆、云南、浙江的点出度明显高于点入度,而黑龙江、吉林、辽宁、重庆点入度明显高于点出度。各省域中介中心度与接近中心度排名一致,说明与其他省域直接联系多的省域控制能力强,能够中介两省域之间的学术互动,如北京、湖北、辽宁、上海、陕西、四川。从基于省域联系数量的特征向量中心度1和基于稿源数量的特征向量中心度2来看,北京、广东、上海、湖北、辽宁、陕西、四川的特征向量中心度1较高,而特征向量中心度2较高的7个省域为北京、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四川,表明浙江、山东、江苏的核心论文产出/出版量多但关联省域数量相对少,可能存在地域倾向,湖北、陕西、辽宁关联省域数量多但核心论文产出/出版量相对少。

核心论文产出省域-出版省域关联网络的网络关联度为1.0000,说明任意两个省域间存在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网络效率为0.4207,说明网络中约有58%的冗余连线;网络等级度为0.1818,对称性较强;最近上限为0.9931,接近1,说明网络中任何两个省域都具有共同的邻居。分学科来看,社会科学Ⅰ的网络关联度(0.8731)最低,缘于该学科中核心期刊数量较少且平均出版量少。社会科学Ⅱ的网络等级度(0.1269)最低,说明该学科中核心论文产出省域-出版省域关联关系较对称;工程科技Ⅱ和医药卫生科技的网络等级度最高(0.5128),说明该学科中核心论文产出省域-出版省域关联关系较不对称,少数省域拥有优势期刊。各学科网络效率均明显高于总体网络效率,社会科学Ⅰ的网络效率最高(0.6508),说明该学科中论文关联关系较稀疏。基础科学与社会科学Ⅱ的最近上限高于总体最近上限,接近1,说明该学科中核心论文产出省域-出版省域关联关系密集;工程科技Ⅱ和医药卫生科技的最近上限最低(0.8892),缘于拥有该学科核心期刊的省域数量较少,故省域间关联关系较稀疏。综上,核心论文产出-出版关联关系在部分省域集中,联系结构较对称,总体联系不密集,说明少数省域掌握了多数学术交流资源。

3.2 块模型结果

核心论文产出省域-出版省域关联网络的CONCOR分类结果如表5所示,各版块间联系的数量关系如表6所示。版块内部关系总数为141个,版块间的关系总数为329个,版块间的溢出效应比较明显。版块一接收关系数为0个,溢出关系数为11个,版块实际内部关系比例为0%,版块溢出关系数远大于接收关系,因此判定该版块为“净溢出版块”,涉及宁夏、青海、西藏3个省域。版块二溢出关系数为145个,接收关系数为70个,该版块既接收其他版块溢出关系,又向其他版块发出关系,但版块内部关系数较少,实际内部关系比例为11.6%,低于期望内部关系比例36.7%,该版块表现出中介作用,因此判定其为“经纪人版块”,主要涉及西北、华北、华东、西南地区的12个省域。版块四接收关系数最多,为165个,实际内部关系比例大于期望内部关系比例,且版块内外都产生了明显的溢出效应,版块三与之类似,因此将这两个版块均命名为“双向溢出版块”,涉及东北、华北、华东部分省域,布局与图1高值区相似。

表5 核心论文产出省域-出版省域关联网络CONCOR分类结果

表6 核心论文产出省域-出版省域关联网络各版块之间的溢出效应分析

为进一步考察版块间的稿源传播关系,计算4个版块的密度矩阵并概括出其像矩阵,如表7所示。以整体网络密度为阈值:当版块间的关联密度大于该值时,像矩阵中对应位置为1,否则为0。从版块溢出程度来看,版块四是网络中溢出程度最高的版块,对自身、版块二(经纪人版块)、版块三(双向溢出版块)均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是最活跃的版块,版块三次之;版块二对版块三、版块四具有显著的净溢出效应,说明该版块本身产出能力尚可,需加强自身期刊建设。从自反关系来看,像矩阵中版块三、版块四对角线处数值为1,说明这两个版块的自反性程度较高,内部聚类特征明显。

表7 核心论文产出省域-出版省域关联网络各版块的密度矩阵与像矩阵

4 影响因素分析

4.1 网络度数中心度影响因素

围绕期刊数量、质量、平均出版频率、经济支持、R&D机构、出版行业等因素,计算关联网络度数中心度中的点入度、点出度与因子的相关系数。结果(表8)显示,核心期刊占比(X3)、核心论文产出量(X5)、211高校数量(X11)、高校R&D从业人员数量(X13)对网络点入度、点出度影响均显著,其中核心期刊占比(X3)与点入度相关性最高,高校R&D从业人员数量(X13)与点出度相关性最高,点入度与科学技术公共性支出(X9)的相关系数高于与GDP(X8)的相关系数,而点出度情况与之相反。探测与点入度相关系数较低的因子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9)显示,核心期刊本地稿源率(X7)与6个因子交互产生非线性增强关系,分别有3个因子与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数量(X15)、出版印刷企业数量(X16)呈非线性增强关系,有2个因子与科学技术公共性支出(X9)呈非线性增强关系。

表8 网络度数中心度与各因子相关系数

表9 点入度因子交互探测结果

4.2 异地稿源数量影响因素

以异地稿源数量为因变量Y,利用地理探测器进行因子探测。结果(表10)显示:(1)核心期刊数量(X1)、学术期刊数量(X2)q值高。学术期刊越繁荣、出版能力越强,自然能吸引越多优质异地稿源。(2)核心论文产出量(X5)q值高。学术产出强势省域,其学术期刊发展水平也相对较高,区域内的学术繁殖良性循环,从而能吸引更多优质异地稿源。(3)中国科学院院属研究所数量(X10)、211高校数量(X11)q值高,这是由于中国科学院各个研究所、211高校拥有高质量的学科资源,易形成庞大的学术刊群,知名度、认可度较高,对优质稿源吸引力较大,而普通高校办刊质量参差不齐,故其q值较低。

表10 区域出版异地稿源数量因子探测结果

利用因子交互探测模型探究q值较低的单因子之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并计算因子间和因子与被解释变量Y的相关系数,结果(表11)显示:各因子两两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交互增强作用,多为双因子非线性增强。分析可知:(1)期刊内部属性方面,核心论文产出量与出版量比值(X6)与Y的相关系数为负,可能缘于核心论文高产出地区的出版能力更高或核心论文低产出地区的出版能力更低,即核心论文出版能力的不平衡性大于产出能力的不平衡性;核心期刊平均出版频率(X4)与其他因子交互后的q值多超过0.95,且与Y的相关系数为正,说明适当提高出版频率有利于吸引异地稿源。(2)期刊外部环境方面,高校R&D从业人员数量(X13)与GDP(X8)、高校数量(X12)、R&D从业人员数量(X14)、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数量(X15)协同后的作用较强,高校数量(X12)与科学技术公共性支出(X9)、出版印刷企业数量(X16)协同后的作用较强,同时高校R&D从业人员数量(X13)与GDP(X8)、科学技术公共性支出(X9)、出版印刷企业数量(X16)呈一定正相关关系。秦明阳等[11]研究发现优质期刊和优质论文都更趋向于聚集在大型出版机构,张贵兰等[28]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指出高校发展水平对学术产出的影响高于城市发展水平,这些外部属性说明区域内高校研究人员、经济支持、合作机构数量越多,越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从而促进学术交流和学术期刊的高质量建设。

表11 区域出版异地稿源数量因子交互探测结果

综合网络度数中心度影响因素与异地稿源数量影响因素结果来看,二者略有不同,原因是前者弱化了稿源数量,更强调关联的省域数量即地区覆盖面。核心论文产出量、211高校数量对网络度数中心度与异地稿源数量均有直接的显著正向影响,核心期刊本地稿源率、出版印刷企业数量有间接的显著正向影响,而提高核心期刊占比、高校R&D从业人员数量有利于扩大地区覆盖面。核心论文产出量与出版量比值与网络度数中心度、异地稿源数量均显著负相关,这主要是由于学术论文产出弱势地区的学术期刊出版能力往往更弱,亟需采取相应措施助力其均衡发展,如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科研投入,扶植出版印刷企业以及适当缩短出版周期等。

5 结论与讨论

基于CNKI平台大样本数据,通过空间自相关、泰尔指数、社会网络分析、地理探测器分析我国学术期刊地区覆盖面以及核心论文产出省域-出版省域关联网络特征,剖析异地稿源数量影响因素,得到如下结论:(1)我国学术期刊数量分布不均衡。核心论文出版量、核心论文产出量均呈空间负相关,山西、河北为学术期刊发展局部洼地,而广东为局部高地。核心期刊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高于学术产出的不平衡性,核心期刊存在一定的多中心态势。华中和东北地区内部省域学术产出与期刊发展较均衡,西北地区内部省域的期刊发展水平差异大,华北地区内部省域的学术产出与期刊发展差异最大。学科层面,各省域论文产出与出版存在不均衡性,尤其是国家科技发展重要领域的医学类和工业技术类期刊集中在少部分省域。(2)核心论文产出-出版关联关系在少数省域集中。宁夏、青海、西藏学术期刊发展水平落后,处于“净溢出版块”;“经纪人版块”涉及西北、华北、华东、西南地区的12个省域,在整体网络效应中表现出中介作用,且这些省域本身学术产出能力尚可,需加强自身期刊建设;两个“双向溢出版块”涉及学术期刊数量较多的东北、华北、华东地区,对版块内和版块外省域均产生明显溢出和吸纳效应,自反性程度较高,内部聚类特征明显,少数省域掌握了大部分学术期刊资源。(3)期刊内部属性、科研投入是影响区域学术期刊发展的主导因素。核心论文产出量、211高校数量对网络度数中心度与异地稿源数量均有直接的显著正向影响,核心期刊本地稿源率、出版印刷企业数量有间接的显著正向影响。学术产出能力强的省域,其学术期刊发展也相对繁荣,但也容易出现地域倾向。提高核心期刊占比、增加高校R&D从业人员数量有利于扩大地区覆盖面。各因子间具有协同作用,区域内高校研究人员、经济支持、合作机构数量越多,越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从而促进学术交流和学术期刊的高质量建设。核心期刊平均出版频率小于总体的学术期刊平均出版频率,期刊出版周期较长对期刊影响力提升有一定阻碍。

6 结语

受历史文化积淀、高校学科支撑、城市功能定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等影响,我国科研力量、科研产出等方面存在显著地域差异[16]。有研究指出我国期刊论文产出区域的极化现象减弱[29],基础研究资源布局更加均衡,基础研究成果也更加分散[30]。但与之不同的是,学术期刊布局不均衡性和地域倾向性凸显,这对于学术良性互动是一个巨大挑战。本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各省域学术期刊数量呈长尾分布,且各学科论文产出与出版也存在区域不均衡性,期刊内部属性、科研投入是影响区域学术期刊发展的主导因素。因此,为保证头部区域与尾部区域之间的相对平衡以及井然有序的良性竞争,避免“寡头化”现象[15],提出如下建议:(1)宏观方面,进一步发挥地方在区域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中的作用,优化区域办刊环境,加快我国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的整体进度,如:给予绩效考核激励政策,设立符合本区域科技期刊发展特点的扶持项目[10];推动科研人员与办刊人员双向流动,实行编研结合策略,提高办刊学术水准;出台“地方版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进一步支持学术期刊集群化发展[31]。(2)中观方面,借助相关专业的学会,在分享资源、学习经验的同时鼓励竞争,提升学术活跃度,为区域科技期刊集群化、集团化建设创造条件,鼓励东、西部联合办刊[10],推动跨区域发展。(3)微观方面,办刊单位应充分重视期刊和作者的区域布局问题,谨防地域保护倾向[14],引导相关学科领域作者的成长,有针对性地扶持来自学术力量较弱地区的作者。学术资源匮乏地区的期刊需加强与学术实力较强地区的交流,凸显特色,实现困境突围,间接激发本区域学术活力。此外,通过适当提高期刊时效性可以显著提高期刊的影响力[32],月刊是比较合适的出版周期[33],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可考虑适当缩短出版周期。

本研究创新性地采用涵盖各个学科的大样本数据,以量化的方式研究学术论文产出区域与出版区域的关联关系,揭示论文出版的地域倾向性,并对比产出与出版的区域不平衡性,利用地理探测器挖掘因子对吸引异地稿源的协同增强作用,研究结果更全面。本研究存在不足:仅选择核心期刊进行稿源空间联系分析,且仅选择了1个年度的数据,未分析其演变趋势,也未深入分析各学科学术期刊的区域不均衡性的影响因素。需进一步收集数据资料,以展现更全面的分析结果。

猜你喜欢
产出量稿源省域
山核桃不同经营主体技术采纳行为差异对产出的影响
稻蟹生态种养产出量及经济效益试验研究
高职内刊学报发展路径调查研究
新时期科技期刊稿源挖掘问题的探讨
省域高速公路网络信息安全动态防御体系研究
省域通用机场布局规划思路与方法研究
基于DEA模型的省域服务业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多模态语料库驱动的中国大学EFL教师课堂语伴手势的产出量研究
浅议科技期刊稿源的可持续经营
我国省域农村教育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