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失范性介入国际学术期刊的出版乱象分析与治理思考

2023-10-08 01:35武大伟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3年9期
关键词:科研人员学术期刊投稿

■武大伟 徐 飞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哲学系,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徽州大道1129号 2300512)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青龙大道59号 621010

科学活动离不开资本规范有序的介入,学术出版亦是如此。“学术出版和学术期刊从诞生起,就与商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最基本的纸张供应、印刷服务和发行,到内容编辑、文字润色和宣传推广,商业在科学出版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商业资本不但为科学出版提供了资金支持,而且按市场规则从中获取合理的利润。20世纪90年代科学出版领域兴起的开放获取(Open Access,OA)运动又为科学出版领域的资本带来新的商机,随着互联网的加速普及,大量开放获取期刊持续涌现,令科学传播更加便利,国际化合作日益频繁,期刊运营成本也大幅降低。开放获取的支持者将其奉为一场发表革命,学术共享“乌托邦”的美好世界似乎近在眼前[2]。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随着国际开放获取运动的深入发展,资本对科学活动的失范性介入和行为失范现象加剧,“学术资源被垄断资本控制并转变为商品,科研产出成为掠夺性出版商提价的筹码,学术期刊的核心功能被异化为资本的获利工具”[3]。资本对科学活动的越界涉嫌掠夺,对科学活动的介入失范,特别是以违背科学规范的方式无序介入正在令科学活动误入歧途。

已有学者对开放获取运动、掠夺性期刊等进行探讨研究。江晓原等[2]揭示了开放获取期刊背后的商业运作模式以及开放获取期刊对学术生态的破坏效应;李晓晔[4]提出国内学术期刊的数量与论文发表需求具有不对称性,导致学术出版寻租;张峻[5]认为国内外科技期刊出版中存在学术信誉差、商业利益至上现象,这对正常的科研成果和出版资源形成了干扰;刘忠博等[6]从默顿的科学社会学着手,指出掠夺性期刊除了将传统学术出版物商品化外,还以低廉的出版费用诱使资源不足的学者投稿;唐耕砚等[7]总结出掠夺性期刊具有审核时间短、期刊质量低、期刊发文量大等特征。已有文献对掠夺性期刊本身进行分析,并探讨其给学术出版生态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对其产生与发展的驱动因素与实证性案例的分析相对较少。由此,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进行实证性的案例研究,尝试揭露国际学术出版领域现存的乱象,通过现象分析揭示掠夺性期刊存续背后的本质因素,从资本失范性介入学术出版的视角阐述存在的伦理问题,并提出在认知层面进行源头治理的对策。

1 资本失范性介入国际学术期刊的出版乱象

互联网时代,开放获取为传统学术出版提供了新的选择。然而,在这场科学传播的新变革中,资本的介入却异化为无视规范恶意牟利的失范状态,致使对开放获取运动的美好期待转为“泡影”。不难发现资本失范性介入后,部分开放获取类期刊忽视投稿论文质量,虚置同行评议流程,更加注重收取高额版面费。此类乱象不但有损学术出版的良好声誉,而且间接诱使科技工作者误入歧途,导致科学研究和科研评价异化。考察当前由资本失范性介入国际学术期刊出版而引发的乱象,以下现实问题应当引起学界的重视。

1.1 虚假同行评议

一篇题为“Get me off Your Fucking Mailing List”的诈文被荒唐录用的案例足以说明虚假同行评议确实存在。2014年,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彼得·范普卢(Peter Vamplew)将此篇诈文投给了开放获取期刊InternationalJournalofAdvancedComputerTechnology(Online),全文格式规范但内容只有一句话:Get me off your fucking mailing list[8]。只要期刊编辑打开投稿稍作浏览,就能发现此文之荒谬。出乎意料的是,文章旋即被该刊当作正式投稿接收并进行了“匿名评审”,评审结果竟然是“很棒”,随后投稿人收到通知:支付150美元版面费即可发表此文[9]。这样一篇诈文能够通过同行评议并顺利进入出版流程,足以说明此类期刊声称的同行评议并不可信。“掠夺性期刊不进行同行评议,似乎也不在乎提交手稿的科学家是否是作者本人”[10],其真正在乎的是如何赚取更多的出版费。

已有学者研究发现,2017年中国作者在开放获取期刊OncologyLetters上的发文占比为68.6%,在Oncotarget上的发文占比为80.3%,而在InternationalJournalofClinicalandExperimentalMedicine上的发文占比为95.3%。统计显示,3种期刊分别收到高达1535100、31014800、3324720美元的中国作者版面费,而仅2017年一年,中国作者向国际开放获取期刊贡献的总费用就超过7.6亿元人民币[2]。通过Web of Science的跟进调查,发现这种掠夺行为并无收敛迹象。如表1所示,2018—2022年,OncologyLetters和InternationalJournalofClinicalandExperimentalMedicine的中国作者发文占比为74.68%和96.08%。国际学术期刊如此热衷于发表某国家或地区学者的科研成果,发文占比高达90%以上,令人生疑:我国科研水平是否真的达到了新高度,能够如此广泛地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此类国际学术期刊大量发文的真实目的不言自明。资本对学术出版的失范性介入致使学术期刊的功能发生偏离,科学真理的传播或者说传播的是否为科学真理,在资本的失范性介入下似乎已经不再重要,通过版面费恶意牟利才是此类期刊的真实目的。

表1 7种开放获取期刊中国作者发文占比情况

1.2 克隆知名期刊

当掠夺性期刊因声名狼藉,面临稿源危机而难以为继时,模仿甚至“克隆”信誉良好的正规学术期刊就成为其“掠金”的便捷手段。蒂姆出版集团(Thieme Group)旗下兽医类期刊TierärztlichePraxis就曾被恶意克隆[11]。如图1所示,该刊仅发表兽医领域的科学实验研究。调查发现,克隆该刊的出版商甚至不在乎德语“Tierärztliche”的真正含义,直接以字母组合的方式克隆了一种期刊TierarztilichPraxis,同时声称该刊是涵盖所有主题的多学科期刊,接受任何愿意付费出版的作者投稿。如图2所示,为了使克隆效果更加逼真,克隆期刊TierarztilichPraxis甚至重复刊发原期刊已经发表的文章。

图1 期刊官方网站(上)与克隆期刊网站(下)

图2 原刊文章(左)与克隆期刊重复发表文章(右)

显然,克隆期刊是一种严重违背学术出版伦理规范的恶劣行径。这种乱象表面上是不良出版商意图借声誉良好的学术期刊之名招揽投稿,其本质则是资本失范性介入学术出版导致学术欺诈,完全无视学术出版伦理规范,甚至不惜触犯法律,造成一稿多投等后果,严重损害了科研人员的正当权益。

1.3 戏弄学术研究

开放获取期刊NeurologyandNeurologicalSciences:OpenAccess在2018年在线发表了一篇名为“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Brain Differences in Key Opinion Journal Leaders”的文章[12]。此文在“材料和方法”部分写道“To avoid gender bias, we only recruited males”(为避免性别偏见,我们只招募男性),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不言而喻。进一步调查发现,在文章标注的7位共同作者和4个合作单位中,4位作者的姓名来自影视剧或节目中的角色,2个单位名称为虚构,如表2所示。

这样的论文已经和科学本质背道而驰,而这是数千种正在运营的掠夺性期刊中的一个例子。这些肆意发稿的在线期刊通常是收费的,没有同行评议或其他监督流程,也没有考虑到可能对科学研究产生的不利影响[12]。事实证明,占据科学出版资源却无视传播内容甚至戏弄科学研究的行为早已突破科学活动的行为规范,违背学术期刊的创办初心和理应坚守的伦理道德。

1.4 精准定向收割

掠夺性期刊还存在定向收割的特征,即其录用论文的作者往往集中于少数几个国家或地区。有学者研究发现,掠夺性期刊针对印度与非印度籍作者采取不同的出版费定价策略。“针对印度籍作者的出版费多集中在50美元以下(平均费用约为32美元),并且没有任何一种期刊对印度作者索取超过150美元的出版费用(最高为137美元)。然而,针对非印度籍作者的费用多集中在51~200美元(平均费用约为131美元),最高费用达2600美元。这种定价策略对于印度作者来说颇具吸引力。”[6]江晓原等[13]针对PLoSONE等开放获取期刊的发文情况进行了统计,发现:PLoSONE在2015年发表了28116篇论文,对每篇论文收取1495美元,仅此项收入总额就达4200多万美元;2015年PLoSONE发表中国作者论文5382篇,其中约37%(约2000篇)为国际合作论文;开放获取期刊TumorBiology对每篇论文收取1500美元,而2015—2016年该刊2/3以上的论文都来源于中国作者。

事实上,掠夺性期刊出版只不过是牟利的手段,其背后的资本失范性介入不容忽视。掠夺性期刊在资本的恶意加持下,利用科技后发国家或地区按发达国家游戏规则奋力追赶的有利时机,以精准的商业算计、表面上合规的出版流程,实现了对超额利润的定向收割,凸显出资本逐利的贪婪本性,甚至一些原本规范的期刊也纷纷加入掠金行列。

1.5 绑架投稿索酬

2019年美联邦贸易委员会起诉OMICS出版集团,原因是旗下期刊存在虚假同行评议并恶意收取出版费用[14]。OMICS旗下期刊以虚假承诺的方式说服研究人员投稿,在文章出版之前并不会告诉投稿人必须支付高昂的出版费,以评审文章需要几个月或几年为借口蓄意将投稿文章扣为“人质”,且通常不允许撤稿,最终胁迫投稿人缴纳数千美元出版费[15],当投稿人强烈要求撤稿时则会被告知撤回稿件仍需要付费[16]。“科学劳动是创造价值的过程,其成果发表后本应获取相应的回报。除非特定商业目的,一般不应为了发表还继续投入。”[17]然而,开放获取模式让付费出版成为一种新规,科学界曾对此寄予美好憧憬,期待知识信息能借此快速传播,科学研究也能够因此得到进一步发展。然而,OMICS出版集团的行为却为付费出版敲响了警钟:倘无严格的规范制约,资本对学术出版活动的失范性介入只能给科学工作者带来更多的烦恼而不是便利。

2 出版乱象背后的伦理省思

马克思和恩格斯[18]指出“资本的合乎目的的活动只能是发财致富,也就是使自身增大或增殖”,资本具有增值、竞争、扩张等自然属性[19]。而科学活动截然不同:“科学真理首先具有客观性,不以个人或团体利益为转移,因此可用普遍性来概括,正因为科学真理的客观属性,使得其能够构成人类社会的共同遗产,因而具有公有性。”[20]在目标价值取向上资本与科学形成了鲜明的对立立场,不可能完全相向而行。资本对科学活动的介入必然以利益获取为前提,学术界也并非一味否定资本介入科学活动,毕竟“科学并不是一个可以独立从事物质生产的部门,它不可能通过直接为消费者服务取得维持运转所需要的资金。它必须依赖于它的‘恩主’”[21]。倘若资本以违反科学规范和伦理的方式介入科学活动,就必然对资本与科学的良性互动关系造成严重破坏,引发一系列违背科学伦理的行为。针对掠夺性期刊引发伦理问题的研究在期刊掩盖真实身份、浪费资金投入、破坏科学出版生态、削弱学术公信力等方面进行了观点阐述[22],主要从掠夺性期刊自身特征方面进行伦理问题探讨。而从资本失范性介入学术出版的视角分析,至少还存在4个方面的伦理问题。

2.1 资本扩张加剧伦理失范问题

作为科学出版的重要渠道和资源,学术期刊本应发挥其传播与共享的功能。由于开放获取运动这片新蓝海的出现,大量资本失范性流入,掠夺性期刊在资本恶意加持下对本应遵守的学术规范置若罔闻,出版牟利成为其首要目的。据统计,2008—2018年,全球学术期刊数量超过42000种,其中英语类期刊约有33100种,非英语类期刊约有9400种,期刊平均每年发表文章300万篇[23]。伴随开放获取运动的发展,掠夺性期刊数量暴涨,从2010年的约1800种增加至2014年的8000种[6],截至2022年3月,掠夺性期刊数量已经超过16000种[23]。掠夺性期刊的发表量从2010年的5.3万篇迅速增加到2014年的42.0万篇,约4%的文章引文来自掠夺性期刊,其中又有22%的文章引文涉及多种掠夺性期刊[24]。可见,在国际科学出版领域文章发表空前繁荣的表象背后,资本的无序失范性扩张加剧了学术出版乱象和学术出版伦理失范。

2.2 后发国家科研资源被定向掠夺

由于迫切的科技现代化需求,后发国家往往效仿发达国家的量化科研评价方式来激励本国科技工作者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就成为基本的考核指标,这为资本恶意加持下的掠夺性期刊提供了牟取暴利的绝佳机会。“从科学与社会的视角看,发达国家科学职业化起步较早,深谙资本与科学关系者大有人在,他们除挟资本以令科学外,更发现了利用中国科学评价的漏洞,通过开放获取期刊大发其财的旁门左道。”[17]2010—2019年,中国作者共发表SCI论文275.5万余篇,占全球SCI论文总数的18.06%[25]。2020年中国作者发表SCI论文54.9845万篇,占全球SCI论文总数的25.85%[26]。面对我国科研人员日益增长的发文需求,国外学术期刊嗅到商机,其中不乏针对我国学者“精心炮制”的吸金期刊。有研究显示,2/3的在掠夺性期刊上发表论文的学者来自亚洲和非洲,发文量排名前20的国家中有17个为伊斯兰合作组织国家,其中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伊拉克、尼日利亚和埃及位列前10[24]。掠夺性期刊明显的定向掠夺行为不仅是对发展中国家科学资源赤裸裸的榨取,也进一步拉大了科技强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在科学资源方面的差距,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2.3 引发学术规范的全面异化

从出版行为和费用两方面梳理当前掠夺性期刊引发学术规范异化的诸多表现,如表3、表4所示[27]。当前,遵守学术规范的期刊至少应具有以下5个方面特征:严格的同行评议、专业的编辑委员会、稳定可靠的稿件处理系统、明确且合理的出版费用、接受监督和批评并有及时的纠错机制[24]。相比之下,由资本失范性介入引发的出版乱象对上述规范的破坏程度已经超乎想象,“付费即发表”的违规操作正在全面污染学术出版和科学传播的健康生态。

表3 掠夺性期刊失范行为一览表

表4 掠夺性期刊收费失范情况概览

2.4 扭曲科研人员学术价值观

科研人员对待科学研究最基本的价值观应该是“诚实的科学态度,尊重客观事实,将事实和数据视为至高的权威”[21]。在正常的科研成果发表过程中,付费与发表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除广告文本外,并非谁能出得起版面费谁的文章就一定可以发表,甚至刊登广告也要受到严格的行业或规范限制。当资本失范性介入学术出版活动后,内容质量不再是第一要义,以海量发表牟利成为期刊关注的唯一重点。掠夺性期刊“付费即发表”的潜规则不但使原本应该有的对文章内容的评议演变成商业交易行为,而且助长了学术不端行为的滋生蔓延,更严重扭曲了科研人员对科学研究的价值判断。科研人员为获得业绩谋求发表,不顾质量滥发文章的趋势愈演愈烈。全球约14%的科研人员(约120多万名科研人员)受到掠夺性期刊的影响,浪费研究经费达数十亿美元。对112个国家或地区的1800多名科研人员的调查显示,14%的科研人员承认曾在掠夺性期刊上发表文章或参加过掠夺性会议,还有10%的科研人员不清楚投稿期刊是否有掠夺性出版行为[24]。

科研人员选择掠夺性期刊投稿的可能原因如表5所示[24]。另一项针对科研人员选择动机的调查则再一次证实,掠夺性期刊让科研人员产生了以下不良价值观[28]:(1)发表文章的数量比投稿期刊的质量更重要,难以抗拒掠夺性期刊容易发表的诱惑;(2)向备受推崇的期刊投稿既困难又耗时,而掠夺性期刊发表快且很少需要修改;(3)在掠夺性期刊上发表文章的人的学术地位得到快速提升;(4)掠夺性期刊符合部分发展中国家的评价规则。长此以往,科研规范形同虚设,科技自立自强也将被釜底抽薪。

表5 科研人员选择掠夺性期刊的原因

3 应对之策:厘清问题本质实现源头治理

学术期刊的功能是实现科学的传播与共享,其有严格的操作规范和出版流程,这也是学术期刊作为科学知识可靠来源的基础。如默顿所言,学术期刊首先要考虑值得发表的成果投稿[29]。“值得发表”与“付费即发表”形成了鲜明对比。前文对国际学术期刊出版乱象的分析表明,出版掠夺性期刊是资本失范性介入学术出版的手段,而违规牟利则是其本质。当前学术界普遍采用的预警清单不失为一种防范掠夺性期刊的有效方式,这其实也是一种从稿件源头遏制掠夺性期刊存续的方式。但这样的清单往往依据已发生的科研失范行为或事实,这就给掠夺性期刊留下了违规牟利的缓冲空隙。

为应对资本对学术出版的失范性介入,应让学术出版重回正轨,难有违规暴利可图。应当从论文投稿环节就加以引导防范,切断掠夺性期刊稿源。当然,并非所有科研工作者都丧失了对科研伦理的基本认知,愿意以学术声誉为代价参与资本失范性介入学术出版的闹剧。从认知层面全面提升科研人员对学术出版领域学术失范的辨识能力,树立正确的学术价值观,是学术出版领域伦理问题源头治理的重要前提。

3.1 辨别期刊身份

科研人员通常根据其研究领域选择相应的学术期刊投稿。在开放获取期刊数量日益增加的今天,可选期刊越来越多,而掠夺性期刊也不断进行“身份掩饰”,科研人员仅通过自身经验往往难以准确识别。国际科学院组织关于掠夺性学术期刊的报告证实,科研人员特别是投稿经验尚浅的年轻科研人员无法有效识别掠夺性期刊。此时权威机构的预警清单或期刊“黑名单”是最便捷的参考。需要说明的是,学术期刊的身份也具有模糊性:有些期刊名声显赫,也发表过不少有价值的论文,但还是以掠金为目的。此时,口碑就成为重要的判别指标。如果一种期刊不受到高水平学术同行认可,那么科研人员应提高警惕,进一步关注该刊的社会评价,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此外,追踪期刊归属的出版商是否为掠夺性出版商同样有助于科研人员有效识别掠夺性期刊。

3.2 甄别出版流程

学术期刊有规范的出版流程,通常包括投稿确认、编辑初审、同行评议、修改录用、总编终审等环节。相较于传统期刊,开放获取期刊的出版流程大多在线上完成,这极大提升了出版的效率,当然也为掠夺性期刊打开了方便之门。审稿周期大幅缩短的背后可能存在资本恶意加持下的违规操作。因此,研究人员在投稿过程中应当留意期刊的出版流程是否规范,特别是审稿周期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如果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录用并催促缴费,那么该刊有可能涉及虚假评议。对于通过第三方中介完成投稿发表,则应当慎之又慎。

3.3 认清失范危害

学术期刊是记录并交流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规范的学术期刊应当具有评价筛选稿件并出版的规范机制[9],主要环节包括来稿登记、评议筛选和编辑出版等。来稿登记是对科学发现优先权的确认,评议筛选是对研究内容科学性的评定,编辑出版则实现了对科研成果的记录、传播与共享。掠夺性期刊丧失出版价值,难以有效保障科学发现的优先权;虚假的同行评议使科研成果的科学公信力荡然无存;一旦掠夺性期刊引起公愤,被主流检索数据库移除,学术成果的传播与共享也难以实现。科研人员如若仅为发表而向掠夺性期刊投稿,将对自身学术声誉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也不可能为科学作出贡献。

3.4 科研诚信自觉

科研人员的伦理省思与科研诚信自觉是抵制资本失范性介入学术出版恶意牟利的重要前提。当前由资本失范性介入所引发的国际学术期刊出版乱象不仅对全球科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也误导了一些科研人员的科研伦理认知。在“不发表就出局”的单一科研评价机制尚未根本转变之前,科研人员要恪守科研诚信,抵制掠夺性期刊的利益诱惑。除了科研诚信制度的刚性约束外,科研人员需要时常自省,具有诚信自觉。“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大数据网络时代,每一次科研失范行为,哪怕是无心之失,都将成为难以抹除的污点。期刊如此,学者亦然。

4 结语

纵观科学发展的历史,资本的影子始终存在,资本与科学在相辅相成的同时也暗含博弈。当前开放获取期刊的出版实践与学术界期待的出版模式呈现巨大反差,国际学术期刊出版乱象的本质是资本介入学术出版过程,导致其异化。在资本失范性介入的过程中,掠夺性期刊成为工具或手段,无视学术出版伦理规范恶意掠夺科学资源。

由于当前国际学术期刊规模庞大、期刊数据更新频繁等因素,本研究未能穷尽存在的出版乱象案例,只是管中窥豹,以期见微知著、睹始知终。学术出版终将迎来更加开放包容的时代,资本与科学的融合互动也必将更加紧密。在顺应时代发展的同时,科研人员应恪守科学伦理规范,明辨资本与科学二者关系,权衡利弊,审慎而为。各方应积极引导资本规范介入科学活动,推动科学事业向善发展。

猜你喜欢
科研人员学术期刊投稿
诚挚期待您的投稿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投稿要求
投稿选登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欢迎投稿
治疗艾滋病,中国科研人员有了新发现
广东公安科研人员风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