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我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思考

2023-10-08 01:35刘晶晶李欣人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3年9期
关键词:中国式一流科技期刊

■刘晶晶 李欣人 田 宏

1)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山大南路27号 2501002)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100190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符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从本质上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2]。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形成的一条具有自身特征的现代化道路[3],是一套兼具时代意义和世界意义的系统性的中国新话语[4],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科技期刊不仅是科技信息收集以及检验发布的重要平台,也是当前科技成果的重要载体,科技期刊传承人类文明,荟萃科学发现,引领科技发展,直接体现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5],在科技知识传播、成果转化和学术交流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中国学术期刊是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助推中国学派,争夺并提升中国国际学术话语权的重要阵地[6],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中国式现代化”“期刊”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相关研究主要有:刘有祥[7]探讨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社科学术期刊的使命担当;陈卓[8]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期刊主题出版的内涵、功能等进行探讨;田伟等[9]围绕“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探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方法。总体上,目前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我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讨论较少,本文将结合这一时代背景,同时从工作实践和业界发展出发,思考和探索我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可行之举。

1 中国式现代化与我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前进方向。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我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从内来讲是指我国的科技期刊事业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科技期刊的定位和宗旨要从中国特色和中国国情出发,要以我国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符合我国学科建设的发展要求。从外来看则是指我国科技期刊在世界科技期刊出版领域的话语权,包括但不限于我国科技期刊出版数量、出版质量、学术影响力和传播力等方面在全球的表现,比如我国的高水平科技期刊、高被引科技论文数量等在全球的占比。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我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其高质量发展与我国科技期刊出版在技术、平台、人才等方面的竞争力息息相关。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是科技期刊实现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伴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有关科技期刊现代化的讨论逐步丰富:从2006年有关学术期刊编辑部的现代化改造,朱永兴[10]提出利用网络、计算机、数据库等技术进行全球组稿和审稿、无纸化稿件修订和编辑等工作,发展到此后的现代化科技期刊编辑出版技术、手段与方式[11-13]、现代化服务[14]、现代化改革[15-16]、编辑工作现代化[17]、编辑主体现代化[18]等。当前,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大数据技术出版、社交媒体融合出版、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技术层出不穷,科技期刊出版技术现代化更加多样,进一步助力科技期刊平台运营、传播手段、知识服务等更多维度的现代化,通过提升国际话语权、国际影响力和国际传播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1) 》[19],截至 2020 年底,中国科技期刊总量达4963种,我国中文科技期刊逐步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关注,英文期刊在国际学术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正确领导和政策支持下,一系列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重要文件相继发布:2018年11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意见》文件; 2019年8月,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5];2021年6月,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20]。上述文件明确指出了我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以及推动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设目标和重点任务等。

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的“中国式”和“现代化”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中国式”是我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政治背景和文化逻辑,是“现代化”的价值立场;“现代化”是我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现实选择,是“中国式”的实现路径。科技期刊工作者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在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提升我国科技期刊的话语权、影响力和传播力的方法。

2 多措并举,提升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国际话语权

科技期刊的话语权首先体现在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2]。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显著提高,积极的经费投入和稳定的人才支撑有效助力我国科研实力的增长,2022年日本文部科学省下属研究所的报告显示,中国继“论文总数”和“前10%高被引论文”数量先后超过美国跃居全球首位后,2022年在“前1%顶尖论文”数量上也以微弱优势超过美国,位列世界第一。这意味着,在自然科学领域研究论文的全部三项关键代表性指标中,中国实现了 “三冠王”[21],与快速增长的高水平科研论文数量相比,我国科技期刊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增,但高水平的国际性学术期刊数量不足,期刊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仍有待提高。这一现状要求要从国家战略层面上重视对科技期刊发展的布局,通过竞争分析,明确我国科技期刊的优势学科、空白学科,确立我国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的方向和目标。《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9—2023年)》[22]中明确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变革前沿强化前瞻布局,立足科技期刊服务创新、引领创新的根本功能,聚焦优先领域,力求尖兵突破,瞄准国家创新发展关键领域和战略方向,对标国际一流提出期刊建设标准,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中国方阵。

其次,期刊评价是与科技期刊话语权密切相关的一项内容。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长期受国外评价体系影响造成了国内外科技期刊的客观差距、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惯性导致了高水平稿件外流的现状[23]。做好学术期刊的引导和评价,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期刊和科研成果评价体系,是提升我国科技期刊话语权的重要工作。当前破除“唯SCI”论的科研评价导向、深化职称改革等措施的推进,为科技期刊巨大内需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在当前开放科学的大背景下,数据驱动的科研范式和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更加迫切需要构建中国式科技期刊评价方法和体系,需要科技管理、期刊出版等相关的管理和研究机构从理论、方法和实践等方面共同探索和推动。对于中国特色的科技期刊评价工作,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柳斌杰[24]认为: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有坚定明确的办刊宗旨和方向;要坚持以学术价值和学术品位立刊;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胸怀天下,包容开放;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注重学术期刊的整体质量;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着眼解决中国特色新闻学、传播学构建中的现实问题;学术期刊的质量评价,要坚持以客观、实效、创新的具体要素评价为主,减少主观因素干扰。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卫在第十五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中提到,应当建立两类新的科技期刊评价体系:一类是打上我国学者创新烙印的适用于全世界科技期刊的评价体系;另一类是适用于综合评价我国科技期刊对中国和全世界的学术影响力的评价体系[25]。

最后,我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争取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话语权和影响力,还应当积极参与全球科技期刊学术界、产业界共建,尤其是在开放科学的大潮下,更应当主动承担大国责任,积极参加相关学协会组织的研讨,参与相关标准或规范的制定,参与相关技术的探索应用,促进建立“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为中国的科技交流、科技合作创造新的优势、新的机会[9],特别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开放科学建议书》[26]的引导下,促进科学出版物以及与出版物有关的科学产出开放共享,结合我国现实国情和科技期刊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多利益攸关方,以中国实践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3 技术驱动,赋能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2]。《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引领作用,引导出版单位有效整合各种资源要素,创新出版业态、传播方式和运营模式,大力推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应用”[27]。我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打造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尤其离不开技术的发展应用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平台赋能。

国际科学、技术和医学出版商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ientific, Technical and Medical Publishers,STM)是代表各种类型的科学、技术和医学出版商的国际性行业组织。STM未来实验室部门每年年底组织半天头脑风暴论坛,邀请约30位各出版单位代表进行讨论,使用德尔菲法对未来3~5年内影响 STM 出版业的关键技术驱动趋势进行预测,并于第二年以学术出版技术趋势图的形式发布其预测结果。表1呈现了2017—2023年STM预测的学术出版技术趋势主题及相关内容,围绕“科研诚信、步入人工智能时代、开放科学与跨界合作、以用户为中心、向出版的上游寻找信任和真理、大规模开放获取之美”等核心思想,国际科技期刊出版商运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文本和数据挖掘、区块链等技术,在洞察发展机遇的基础上,通过大数据理解、分析和迭代学习,积极而灵敏地响应用户需求,为科技期刊面对多元情境提供解决方案,在助力学术出版创新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它们的垄断性市场地位和国际话语权。我国科技期刊出版应当紧密跟踪全球学术出版技术动向和发展趋势,了解和把握全球出版业的新发展,实施技术攻关,推动集成创新,在产学研各界高度重视新技术的出现,部署相关课题开展研究,在理论和实践层面探索中国科技期刊应用现代出版技术的必要性、可行性和路径等,运用新技术为期刊出版赋能,促进期刊出版动能转换和体系升级,积极探索全球科技期刊新技术的应用场景,提升科技期刊智能数据和智能技术知识服务的传播能力和水平,更有效地服务于新一代科研人员的需求。

表1 2017—2023年STM预测的学术出版技术趋势主题及相关内容

建设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期刊出版和服务平台是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的题中之义,这一举措不仅能够优化期刊出版流程,满足期刊发展需求,还有利于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维护我国的科技信息安全和科研成果数据安全。目前我国的科技期刊,尤其是英文期刊绝大多数与国际知名出版集团包括Springer Nature、Elsevier、Wiley-Blackwell、Taylor &Francis等合作出版。据统计,我国90%以上的英文科技期刊依赖国外出版平台出版发行[28],而作为现代科技期刊出版和传播载体的数字出版平台,成为制约我国科技期刊出版产业创新发展的瓶颈。打造国内自建平台,中国不仅需要自信自立自主建造的船,更需要能乘风破浪走向世界的“旗舰”[29]。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针对这一关键和难点问题,启动专项项目建设,包括科技期刊数字化运营国际平台服务项目、科技期刊数字化传播国际平台服务项目和科技期刊数字化生产国际平台服务项目。这些项目能够贯穿投稿、审稿、出版以及传播等环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支持增强出版、数据出版等新型出版模式,提供智能推荐、学术画像、知识图谱、科研趋势分析等知识服务功能, 进而支持数字化生产、全媒体发布、国际化传播与期刊运营数据分析等[30-32],其自主建设与运营对提升我国科技话语权和影响力、建立科技出版生态系统新图景、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和全球科技创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33]。

4 对话交流,增强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国际传播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现代化建设要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要坚持和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2]。科技期刊作为科技文明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文明交流的重要媒介。要通过多措并举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科技期刊,了解中国科技期刊的现状,了解我们的发展目标和实施举措,塑造中国科技期刊在世界的形象和地位,共谋共建世界科技期刊的发展版图。

4.1 通过多元交流对话呈现和传播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现状

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建设离不开高水平科学家、高水平编委团队、审稿专家以及高水平办刊人才的共同努力。高水平科学家代表着该学科领域最新的研究方向、研究成果;高水平编委团队能够有效地发现和组织本学科领域内的优秀稿件,根据期刊的办刊宗旨制定期刊发展的战略方向和实施举措;高水平的审稿专家是科技期刊内容质量的学术保障;高水平办刊人才是围绕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传播等全流程提供知识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是科技期刊发展的有效支撑。这些不同主体在科技期刊中承担不同的角色,是科技期刊学术生态和学术共同体的有机组成部分。科技期刊通过积极提升学术引领、行业驱动、资源聚合、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引导学术共同体发挥作用[34]。通过组织和开展国际性的学术会议、展览等,汇聚不同主体,促进对学科前沿和期刊发展问题的探讨,充分发挥人这一交流媒介作为重要的信息和意义载体的作用,在对外交流与宣传中呈现我国科技期刊的不同面向。自2018年起中国科协年会设置了“世界科技期刊论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科学理事会、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曾作为论坛的支持单位。在首届论坛上,时任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在发言中强调,中国的科技期刊要不断借鉴国际杰出期刊的方法、机制和经验,更要有创造的勇气和智慧,全球创新的版图也需要有东方的智慧和中国人的贡献[35]。这一国际学术会议成为我国科技期刊参与世界科技期刊交流的重要窗口,搭建了与世界同行对话的平台。

4.2 通过联合共建实验室等开展科技期刊研究交流合作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作为国家级公益类科技信息研究机构,其发布的《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与期刊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其与国际出版机构联合成立了若干实验室,如与Springer Nature联合成立ISTIC-SN开放科学联合实验室、与Clarivate联合成立ISTIC-CLARIVATE科学计量学联合实验室、与Taylor &Francis联合成立ISTIC-T&F学术前沿观察联合实验室、与Elsevier联合成立ISTIC-ELSEVIER期刊评价研究中心、联合美国千年研究所成立了ISTIC-MI(中信所-美国千年研究所)联合中心、联合美国EBSCO公司创建了ISTIC-EBSCO 文献大数据发现服务联合实验室等。与业内出版商或相关研究机构联合成立实验室,一方面有助于扩大机构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为行业从业人员搭建了学习、研究和交流的平台,形成良好的互动,有助于提升期刊从业人员的研究能力和推进科技期刊发展,以研究促合作,以研究带交流。

4.3 通过双语出版和专著翻译共享中国科技期刊发展成果

英语是当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双语出版和专著翻译能更好、更有效地在国际上传播中国的学术成果,使中国的学术期刊走向世界。早在2013年, 中国知网首创并发起了中文精品学术期刊外文版数字出版工程 (CNKI Journal Translation Project, JTP), 并于2015年1月正式实施。这种双语出版模式有助于中国优秀科技、文化研究成果的传播。该项目选择各学科中文期刊中的佼佼者,将其中的部分论文翻译成英文, 在中国知网建立的双语在线平台上对全球发布。截至2023年3月,中国精品学术期刊双语出版数据库[36]已上线315种期刊、47758篇学术文章。通过双语出版推广学术期刊的研究成果,可以从期刊层面和文章层面遴选具有优势或者具有特色的内容,如我国中医药研究进展等,一方面有助于对外传播中国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加强国内外研究人员的交流合作。

此外,专著译作在学术交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8月在给外文出版社的外国专家回信中指出,“通过准确传神的翻译介绍,让世界更好地认识新时代的中国,对推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很有意义”[37]。同样地,对与期刊相关的内容进行翻译和出版,对于外国科研人员了解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资料性。《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是由中国科协主编的一套丛书,2021年3月《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0)》(英文版)在海外出版发行,这是首次以英语提供有关中国科技期刊和论文的全面介绍,对于传播和共享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成果、加强全球学术期刊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5 结束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2]。与此同时,开放科学大潮也正深刻改变着全球科学研究与学术出版的范式和图景。只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卢嘉锡院士曾经提出:对科研工作来讲,科技期刊工作既是龙尾,又是龙头。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我们要紧紧抓住科技期刊引领学科建设的“龙头”作用,同时聚焦重塑传播能力的“龙尾”功能,加快构建期刊工作的新发展格局,明确战略布局、打造自主平台、推动融合发展,进一步挖掘我国科技期刊的特色资源和优质资源,与国内外有基础、有平台、有渠道的企业合作,推动科技期刊加强国际交流合作,融入全球学术期刊网络,通过多措并举打造我国科技期刊国际话语权,通过技术驱动赋能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科技期刊对学术创新和科技发展的支撑服务能力,通过不同形式的对话交流增强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国际传播力。

本文仅从实践角度,以科技期刊的话语权、影响力和传播力为切入点,探讨在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我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可行之举。未来还需要在理论方面更好地建构中国式现代化与科技期刊发展的逻辑关联,把握内涵特征,从而提出更有深度和建设性的思考。作为新时代的期刊人,在加快实现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征程中,我们要紧密跟踪和准确把握全球学术出版的新动向和新趋势,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为战略目标,力争成为创世界一流期刊的领跑者,成为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的中文优秀期刊的实践者,成为传播科学家精神和赋能科学传播能力的开拓者,进一步提升中国优秀科技期刊在全球的话语权、影响力和传播力,不断丰富和发展全球学术出版的新版图和新形态,以更加公开、透明、合作、包容的姿态拥抱世界开放科学大潮,在不断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的同时,为促进世界研究与发展提供新动力、新模式和新机遇,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的新形态。

猜你喜欢
中国式一流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中国式民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科技期刊的分类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中国式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