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倩 张学昌 谢 倩
(1 成武县人民医院超声科,山东 菏泽 274200;2 成武县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山东 菏泽 274200)
近年来,受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甲状腺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发病者多为青壮年,给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危害[1]。甲状腺癌、甲状腺腺瘤是甲状腺肿瘤中最为常见的病理类型,二者均可导致结节症状,但病理性质不同,治疗方式与预后效果也差异巨大,因此,临床中对两种病型的鉴别非常重要[2]。近年来,超声技术在甲状腺肿瘤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不仅可以明确结节的大小、所处位置及数量,还能将其钙化、性状以及供血等情况准确地显示出来,可以借助超声图像、定量检查结果对甲状腺癌、甲状腺腺瘤进行有效鉴别[3]。因此,本研究纳入2021年4月至2022年12月成武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回顾性分析超声技术检查对其鉴别作用和诊断结果。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连续纳入2021年4月至2022年12月于成武县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甲状腺癌组,取同期入院确诊为甲状腺腺瘤患者作为甲状腺腺瘤组。纳入标准:①均经病理检查确诊。②意识清楚,检查配合度良好。③患者及(或)家属均已对研究内容、流程以及目的进行了解,且同意参与。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部位肿瘤或恶性肿瘤。②超声检查禁忌。③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或无正常的认知能力。④处于妊娠或哺乳期。本研究已通过成武县人民医院伦理委员批准。
1.2 方法 采用DC亚彩色超声诊断仪(厂家:mindray公司),选择频率7.5~12.5 MHz的线阵式探头,取患者仰卧体位,实施检查,确保颈部完全显露,分别以横、纵及斜3个切面位对患者的甲状腺进行全面扫查,对甲状腺的大小、回声情况进行详细测量,仔细查看甲状腺占位位置、形态、数量、边界以及钙化等情况,确认肿物有无包膜,颈部淋巴结是否发生肿大,观察肿物以及肿物周边、内部等血流特征,以频谱多普勒对患者的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和阻力指数(resistive index,RI)进行检测,依据Alder分级法对肿物血流进行分级:肿物内部未观察到有血流分布为0级;肿物中可以观察到点状型或者短棒型的血流,但在2个以内为1级;肿物中分布有3~4个点状型血流,或有管壁清楚的血管1条为2级;肿物中分布有4条以上的彩色血流,以网状或片状显示,又或者清晰血管2条为3级。
1.3 指标观察 分析两组的超声图像特征;对比两组超声诊断准确率,血流参数Vmax和RI,以及血流分布等级。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构成比(%)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以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一般资料 甲状腺癌组39例,女31例,男8例;年龄20~64岁,平均(41.39±3.22)岁;病程1~3年,平均(1.41±0.56)年;病理分型:13例乳头状癌,15例滤泡状腺癌,8例髓样癌,3例未分化癌。甲状腺腺瘤组43例,女34例,男9例;年龄45~68岁,平均(56.42±3.19)岁;病程1~6年,平均(2.46±0.53)年。
2.2 两组超声图像特征 甲状腺癌组超声图像特征主要表现为:边界显示模糊,无法看清,以明显的不规则形态存在,内部有回声,但是回声较低,占比71.8%(28/39);观察结节部分可以见到钙化点,且大部分为很微小的砂粒样钙化;癌结节内血流分布非常明显,且动脉血流呈现为高速高阻特征,RI超过0.7,或者是可以见到动静脉瘘的血流频谱。
甲状腺腺瘤组超声图像特征主要表现为:肿块外形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有着非常清晰的边界,内部有明显的低回声,病灶组织大多呈现为孤立型,而且腺体本身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部性增大。43例患者中,检出有囊性样病变者7例,存在出血现象者2例,内部可以观察到混合型回声,探查可见明显的结节边界;28例患者图像显示边界结节存在晕圈征象;6例患者结节内部明显粗大,且观察到自然钙化病灶;所有肿瘤内及周边组织均有丰富的血流分布,但不能将环状血流完全排除。43例患者中24例为单发性,19例为多发性。
2.3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 两组超声诊断准确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癌组的血流参数Vmax、RI较甲状腺腺瘤组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癌组血流分级以3级为主,甲状腺腺瘤组则以1级为主,组间等级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
甲状腺癌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症状不典型,临床诊断时容易与甲状腺腺瘤混淆。甲状腺腺瘤是一种常见良性肿瘤,占甲状腺肿瘤的70%~89%,两种疾病虽然发生于同一位置,但病理性质与预后却有着巨大的差异,需要通过有效的检查方法进行鉴别,从而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4]。近年来,随着现代超声技术的发展与完善,超声诊断以其无创、无痛、无辐射及可重复性得到了临床与患者的高度认可,而且检查速度较快,检查费用较低,临床普及更容易[5]。超声技术可以明确病灶的具体数量、形态、位置以及大小等特征进行,从而为医师的疾病分型判定提供有力证据,提升疾病诊断的准确率[6]。本研究结果也显示,以超声技术进行疾病诊断,甲状腺癌组与甲状腺腺瘤组的诊断准确率均较高,不容易出现误诊或漏诊。
甲状腺癌一般以单发性结节或者是肿块为主,质地较硬,且以不规则形态显示,观察边界非常模糊,活动性相对较差,而且肿瘤的生长速度非常缓慢,发病后的早期通常不会出现明显的自觉症状,所以大部分的患者确诊时已经进展至中晚期,甚至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差[7]。而随着超声诊断技术与血流显像水平的提升,甲状腺癌的早期检出率与符合率均有了明显的提升,临床可以依据超声图像显示出来的形态、包膜情况、大小、内部回声、钙化及血流分布等情况进行疾病诊断,以实现疾病的早诊断、早治疗,使患者的临床预后得到有效改善[8]。从本研究中也可以看出,甲状腺癌患者,超声图像特征主要是边界显示模糊,以明显的不规则形态存在,内部有回声,部分结节可以见到钙化点,而微钙化征是鉴别甲状腺癌最有效的指标之一。在血流分布方面,甲状腺癌的血供十分丰富,但是不见外周血流信号,对肿瘤进行检测,其内部可见高速血流信号,频谱展很宽,大部分由动静脉瘘构成[9]。如果是乳头状腺癌发生囊变,可以在乳头处发现有大量的血流信号。本研究结果也显示,与甲状腺腺瘤相比,甲状腺癌的Vmax、RI参数值均更高,甲状腺癌组的血流分级以3级为主,甲状腺腺瘤组则以1级为主。但高速血流不只存在于恶性肿瘤中,也有少数甲状腺癌无丰富的血流,而良性肿瘤却有丰富的血流,所以需要结合钙化、淋巴结是否肿大、边界及形态等进行综合判断[10]。甲状腺腺瘤则是一种良性肿瘤,其瘤体内部有囊实性或者是实性成分,若仅有囊性则囊肿概率较高,若合并囊实与实性则可以判断为腺瘤,从超声图像分析,腺瘤的边界比较清晰,且光滑,与甲状腺癌的边界模糊、质地较硬有着明显的区别[11]。甲状腺腺瘤以滤泡状、乳头状实性腺瘤分型为主,当中的滤泡状腺瘤更为多见,但在早期发病时腺瘤的体积比较小,不会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对人体不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很容易在诊疗时被忽视,但仍然有增长的风险,而在疾病进展后,腺瘤本身的体积会持续增加,逐步出现呼吸、吞咽困难等表现,最终压迫邻近器官引发功能障碍[12]。如果是乳头状囊性腺瘤,则有部分肿块会慢慢吸收缩小,仅有少数可发生囊性变。通过超声技术对甲状腺癌与甲状腺腺瘤进行鉴别时,主要依据肿瘤内部的血液供应图像差异,如甲状腺癌的增长会形成大量新生血管,病灶内血管非常丰富,血流速度非常快,血管形态不规则,多呈现为树样状;而甲状腺腺瘤则是由宿主本身的血液供应提供血液,超声诊断可依据此特征鉴别肿瘤类型[13]。
综上所述,超声技术在甲状腺癌与甲状腺腺瘤鉴别中作用良好,可以通过图像特征、血流参数与分级等对疾病进行准确鉴别,从而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