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岩
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河南新乡 453600
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是指在短时间内心排血量急剧降低,从而导致机体各器官和组织严重灌注不足引起全身循环功能障碍,最后引发一系列缺血、缺氧、代谢障碍等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1],具有极高的致死率。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休克(IABP-SHOCK)Ⅱ评分是临床上常用的危险评估工具[2];动脉血乳酸水平可反映患者体内的二氧化碳含量,可有效预测患者的病情发展[3];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是一种反映外周血中红细胞大小异质程度的一项参数[4]。但IABP-SHOCKⅡ评分中的指标存在获取时间较长等不足,为提高临床预测价值,本研究将IABP-SHOCKⅡ评分联合动脉血乳酸水平、RDW对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进行预测,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辉县市人民医院就诊的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符合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5];(3)符合心源性休克的诊断标准[6];(4)能进行追踪访问;(5)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存在精神障碍;(2)合并脑部血管疾病;(3)存在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4)存在恶性肿瘤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最后筛选出68例,按照患者28 d生存情况将其分为良好组(49例)和死亡组(1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病史、吸烟史以及饮酒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所有患者或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n(%)或
1.2方法
1.2.1检测方法 采集患者的空腹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静脉血3~5 mL,于Sysmex血细胞分析仪XN10检测患者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计数(PLT)。采用患者动脉血约5 mL,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动脉血乳酸水平。比较两组患者RBC、WBC、RDW、PLT、动脉血乳酸水平。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3~5 mL,以4 000 r/min 离心3 min后,取上清液为标本,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和血肌酐。
1.2.2IABP-SHOCKⅡ评分 比较两组患者的IABP-SHOCKⅡ评分。IABP-SHOCKⅡ评分标准:年龄>73岁记1分,既往存在脑卒中病史记2分,血糖>10.6 mmol/L记1分,血肌酐>132.6 μmol/L记1分,血乳酸>5 mmol/L记2分,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分级≤3级记2分[7]。总分0~2分表示低危, 3~4分表示中危,5~9分表示高危。
2.1两组IABP-SHOCKⅡ评分和动脉血乳酸水平比较 良好组的IABP-SHOCKⅡ评分和动脉血乳酸水平均显著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IABP-SHOCKⅡ评分和动脉血乳酸水平比较
2.2两组RBC、WBC、RDW、PLT比较 良好组与死亡组R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好组WBC、RDW及PLT均显著小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RBC、WBC、RDW、PLT比较
2.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 以预后(良好=0,死亡=1)为因变量,以WBC(原值输入)、PLT(原值输入)、IABP-SHOCKⅡ评分(原值输入)、动脉血乳酸水平(原值输入)、RDW(原值输入)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WBC和PLT均不是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IABP-SHOCKⅡ评分、动脉血乳酸水平和RDW均是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见表4。
表4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
2.4IABP-SHOCK Ⅱ评分、动脉血乳酸水平和RDW预测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死亡的效能 IABP-SHOCKⅡ评分、动脉血乳酸水平、RDW预测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4(95%CI:0.724~0.913)、0.800(95%CI:0.685~0.887)、0.793(95%CI:0.677~0.882),IABP-SHOCKⅡ评分、动脉血乳酸水平、RDW联合预测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死亡的AUC为0.943(95%CI:0.859~0.985),联合检测的预测效能高于单项检测,见表5。
表5 IABP-SHOCK Ⅱ评分、动脉血乳酸水平和RDW对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死亡的预测效能
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心排血量下降,导致重要器官和组织灌注不足,极易出现死亡[8]。IABP-SHOCKⅡ评分纳入了患者的年龄、脑卒中病史、血糖等多项临床指标,对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进行评分,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相关研究证实IABP-SHOCKⅡ评分对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9]。本研究结果显示,良好组的IABP-SHOCKⅡ评分显著低于死亡组,且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ABP-SHOCKⅡ评分是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分析其原因如下: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由于肾脏严重灌注不足,导致肾功能不全引起血肌酐升高,且血糖水平升高属于应激反应,可提示病情严重[10],因此IABP-SHOCK Ⅱ评分可作为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预测指标之一。
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体内有效血容量不足,患者体内会出现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体内乳酸水平增加。本研究结果显示,良好组的动脉血乳酸水平显著低于死亡组,且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脉血乳酸水平是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分析其原因: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体内组织缺血缺氧,体循环中氧含量较低,二氧化碳清除率减弱,动脉血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患者体内动脉血乳酸水平增加,病情越严重时,动脉血乳酸水平越高[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良好组的RDW显著低于死亡组,且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是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分析其原因: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体内肾功能不全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受损,红细胞成熟过程受到抑制,致使RDW下降[13-14]。
本研究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ABP-SHOCK Ⅱ评分联合动脉血乳酸水平、RDW预测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死亡的AUC为0.943,具有极高的预测价值。分析其原因:这3项指标可从患者的肾脏功能、动脉血乳酸水平及红细胞参数等多种方面进行评估,可提供更好的预测价值,有助于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治疗[15]。
综上所述,IABP-SHOCK Ⅱ评分联合动脉血乳酸水平、RDW对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死亡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作为临床预后的参考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