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词汇推理的研究重点:回顾与展望

2023-10-07 09:45李晓丽
关键词:二语词义语篇

李晓丽

(安徽建筑大学 外国语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31)

1945 年,Seibert 在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上发表有关“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 (guessing word meaning from context)”的实证性研究论文[1],结果表明,语篇中60%~90%的非熟悉词汇的意义可以通过词源、语境和其他线索推理得出。1987 年,Haastrup[2]将词汇推理定义为:词汇推理(lexical inferencing)是指读者基于语篇中所有可用的线索,加上自己的常识、对文章主题材料的认知和相关的语言知识,对非熟悉的单词进行有根据的词义猜测。词汇推理不仅是二语学习者经常使用的阅读策略,同样也是一种有效的二语词汇习得策略。本文以Huckin & Bloch 提出的词汇推理认知模型为基础,梳理和回顾了20 世纪90 年代至今这三十多年来国内外词汇推理的三个研究重点,最后对二语词汇推理未来研究进行了思考和展望。

一、词汇推理的认知模型

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词汇推理进行探索,词汇推理研究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其中Huckin & Bloch 提出的词汇推理的认知模型目前仍然受到广泛认可。这个模型描述了词义推理的一个动态的假说-生成-验证(Hypothesis-generation-and-testing)的认知过程(见图1)[3]。

图1 A cognitive model of L2 lexical inferencing (Huckin & Bloch ,1993)

该模型包括了生成/评估器(Generator/Evaluator unit)和元语言控制器(Meta-linguistic control unit)。生成/评估器涵盖了大量的如文本图式理论、句法词法、百科知识等供学习者推理词义用到的知识源,当读者在语篇阅读中遇到非熟悉的单词时,可从知识源中调用相关知识对生词进行意义推断。元语言控制器是指读者对各种词义假设做出取舍,验证推理结果时做出的一系列认知和决策:符合语篇意义的正向评估(PE:positive evaluation)会进入短时记忆,产生最后词义推断;不符合语篇意义的负向评估(NE: negative evaluation)会迫使学习者运用更多的语境线索来推断词义。这两大部分相互包含且呈动态化运作,形成词汇推理的认知过程。该认知模型表明,词汇推理的认知过程实则是学习者从客观的知识源中获取线索,进行主观词义推断,即假设、取舍、决策。

二、词汇推理的研究重点

三十多年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来探讨二语词汇推理的认知过程,因研究角度的不同,得出的结论和发现也各不相同,但这些研究基本围绕着词汇推理的三个方面而展开:词汇推理的知识源或线索、词汇推理的策略方法、词汇推理的影响因素。

(一)词汇推理的知识源或线索

学习者在词汇推理过程中会运用各类知识,包括目标语文本信息、百科常识和母语等,从已知的上下文中推断不熟悉词汇的语义信息。早在1971 年,Carton 就将二语学习者词汇推理时运用的各类线索或知识来源分为语内线索(Intralingual,即目标语语言知识)、语际线索(Interlingual,即母语语言知识)、语外线索(extralingual,即百科知识、背景知识等)[4]。值得一提的是,语际线索考虑了学习者母语知识的影响,指的是跨语言的同源词汇现象(cognate),例如英语与德语同属于日尔曼语系,那么英国人在学习德语时就可借用母语的词汇知识做出合理的词义猜测。Haastrup 将这些知识源划分为语言知识源(包含词汇、句子和语篇三个层面)和非语言层面知识源(即学习者的世界、百科知识)[5]。

国内外学者采用问卷调查、有声思维、延时追溯、文本分析、访谈等各种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对学习者在词汇推理过程中使用的知识源进行了探索。Bengeleil & Paribakht 采用了有声思维和访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二语习得者的阅读水平对词汇推理的影响[6],基于分析结果,将学习者在二语阅读中使用到的推理线索和知识源归纳为两大类:语言线索与非语言线索。前者可细分为语内线索(包含词汇、句子、语篇三个层面)与语际线索(包含构词、搭配两个层面),而后者可细分为主题相关、专用术语两种知识线索。Qian 采用访谈法考察了加拿大二语学习者的词汇推理[7],同样发现受试在推理过程中运用了多种知识来源。他根据线索源与目标词的距离,在世界知识、语内词汇知识和语际词汇知识这三类知识源的基础上增加了第四类,即线索位置。线索位置可细分为目标词本身、目标词邻近的上下文和目标词之外的语境。蔡薇和吴一安使用延时追溯方法考察了学习者二语听力理解中的词义推测情况[8],他把受试运用的多种知识源总结为上下文语境、背景知识、语音知识、构词法知识、词性知识和超语言知识六类。Kaivanpanah & Alavi 的研究表明,学习者在词义推理的过程中使用了语言知识和超语言知识(extra-linguistic knowledge),而且语法知识的作用不可小视[9]。江新和房艳霞发现母语对于词汇推理的知识源使用有一定的影响[10],即不同母语背景下的二语学习者,对于知识源或线索的选择也不同,例如同样是学习汉语,欧美学生更倾向于使用语境线索,而日本学生则更喜欢使用构词法线索。

(二)词汇推理的策略方法

基于线索与知识源的分类,研究者进一步探讨语篇阅读中词汇推理的策略选择。Nassaji 用内省法和即时回溯法,对21 名不同母语背景的中级学习者的词义推理过程进行了考查和研究,梳理总结出三类推理策略:识别(包括重复、单词分析、词形联想) 、评估(包括核实、自问)和监控[11]。Hamada 在Nassaji 的推理策略分类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语境分析策略[12]。王瑛基于有声思维收集的实验数据,将词汇推理策略归纳为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两大类型[13]。Hu & Nassaji在其实证研究中总结出了词汇推理策略的另一种分类[14]:形式相关策略(如分析、类比、重复) 、意义相关策略(如运用篇章线索、语篇线索和意译)、评估策略(如自问、确认/否认、评价) 和监控策略(如验证失败或困难后重新尝试)。范琳、王震进一步将策略落实到具体的线索方法,提出了词汇重复模式理论指导下的语境线索策略[15]。词汇重复作为语篇衔接的重要手段,运用各种重复方式(同义、近义、上下义、再现等)将语篇凝练成意义完整、逻辑连贯的整体。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学习者可以利用各类语境线索(譬如定义、例子、同义反义、重述、因果、形态结构、语气语调等),来对语篇中不熟悉的生词进行词义猜测。

(三)词汇推理的影响因素

词汇推理是学习者在语篇理解过程中的一种复杂而综合的大脑认知活动,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国内外研究者对此运用了各种定性定量的实证研究去探索,结果表明,这些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学习者因素和语篇因素。

1. 学习者因素

首先,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和知识背景对于二语词汇推理的准确性都产生一定的影响。寻阳和孙丽考察和探讨了二语学习者的词汇知识深度与词汇推理之间的关系[16],结果表明,学习者词汇知识深度越高,使用词汇推理策略的次数越多。王改燕和万霖也用实验证实,高词汇知识水平有利于学习者提高词汇推理的成功率,但在特定的文章阅读中,词汇知识水平有个阈值,阈值之下词汇知识水平会限制和约束学习者的词汇推理,而阈值之上二者的牵制关系不明显[17]。范琳等也提出,词汇推理更多依赖于学习者的语言知识,词义猜测的准确性会受到学习者词汇知识水平、语言熟练程度和语篇背景知识等制约[18]。

其次,学习者对于语篇话题或材料的熟悉度也会对推理过程和结果产生影响。Pulido 发现,受试对于阅读材料的熟悉度越高,词义推测的准确性就越高,而且词义在生词习得和记忆中保持得也较好[19]。仅仅凭借语篇中的语言线索来推断词义有时候不够准确,甚至会有误导,这时候就需要学习者运用背景知识来补充更多信息。王怿旦等考察了二语听力理解中的话题熟悉度对词汇推理的影响[20],结果发现,学习者的词义推理与话题熟悉度密切相关,强话题熟悉度对二语听力词义推理的帮助明显高于弱话题熟悉度。

再次,学习者的一语对于二语推理加工过程同样会产生重要影响。Jarvis & Pavlenko 认为语言迁移是指学习者原本的一语语言系统对于二语的习得和使用所造成的影响,简言之,就是个体的母语对于二语学习的影响[21]。研究表明,语言类型的距离远近在语言迁移中意义重大,一语和二语之间较近的语言类型距离能够促进二语习得,一语的词汇和背景知识会在语篇理解过程中产生正向迁移,降低词汇推理的难度,帮助二语学习者进行更有效的词义推测(Albrechtsen, Haastrup &Henriksen[22];Wesche & Paribakht[23];Paribakht[24])。

近年来,国内也开始关注跨语言视角下的词汇推理现象。刘雪丽、范琳提出,一语与二语的语言类型距离越近,两者之间就越相似,读者在进行二语词汇推理时就越容易调动自己的一语相关知识对二语词汇进行推理加工[25]。反之,一语与二语的语言类型距离越远,两者的差异就越大,读者在进行二语词汇推理时很难运用自己原有的一语词汇知识,加上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也比较缺乏,这就导致在推理过程中出现较多的困难。张姣、范琳采用反应时方法考察中国的二语学习者在词汇推理过程中一语对二语的迁移[26],研究证实,汉语词汇化会对学习者的二语词义推测时间产生影响,受试对于汉语词汇化目标词的词义推理时间要明显快于非词汇化目标词。词汇化是指历时的语言发展中,非词的语言形式逐渐发展成词的演变过程,那么汉语词汇化的英语目标生词指的是,带有汉语标记的原本非词的英语语言形式,在历时的跨语言发展影响下,逐渐演变成英语词汇,如Gaokao (高考)、Tai-Chi(太极)、mahjong(麻将)等这样的汉语词汇化的英语目标生词,对于中国二语学习者来说,词义猜测的难度更低,所需的推理时间更短。

此外,学习者的认知风格①对于词汇推理也有一定的影响。Alavi & Kaivanpanah 发现,在语篇较长的情况下,场独立者词汇推理的成功率明显大于场依存者[27]。场独立性学习者习惯于依赖自己的判断和认知进行独立学习,而场依存性学习者更喜欢参照环境、依赖环境来做出判断和习得信息(程正方《现代管理心理学》)。而王瑛的实验表明,虽然场独立型受试在推理线索的种类选择、策略使用次数和推理质量上都优于场依存者,但两者并未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28]。

2. 语篇因素

语篇因素指的是语篇本身的特征,在针对二语词汇推理的影响方面,以往的研究者们主要关注的是语篇复杂度、目标词特征和上下文特征。

首先,语篇难易度对学习者的词义猜测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Fratzen 的研究发现,对于难度高的语篇,譬如句子结构复杂、上下文逻辑关系不明显、生僻单词数量多等,学习者难以利用语境线索,其词汇推理加工的难度也随之增大[29]。吕新博、范琳采用有声思维和回溯结合的方式,考察了中等语言水平的学习者阅读简单和复杂难度语篇时的词汇推理过程[30]。研究表明,语篇的句法结构难度越高,越不利于学习者使用语篇层面的线索,其词义猜测的准确率越低;反之,语篇的句法结构难度越低,学习者得到的语篇线索就越充分,其词汇推理的成功率也越高。

其次,语篇中需要进行猜测的生词的特征,对于学习者知识源的选择起着关键性的影响。其中,词汇的形态透明度②就是目标生词的一个重要特征,透明度越高,就越有利于学习者的词义猜测。如形态透明度高的“snowstorm”较之形态透明度低的“thymus”,更容易被学习者推理出来。目标生词的出现频率和文本中生词的覆盖率也会对学习者的二语词汇推理产生影响[31]。Chegeni & Tabatabaei 对生词密度与词汇推理成功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生词密度越低,词义猜测的准确性越高。生词密度越高,就越不利于受试的词义推断活动[32]。

最后,语境因素同样在词汇推理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学习者在无语境和有语境情况下的词义猜测的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语境因素对词义猜测是否准确起着重要的作用[33]。无可否认,充足、明确的语境线索是词汇推理成功的前提。王改燕的研究也证明词义推测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受语境文本线索水平的影响。影响学习者词义推理的,不是语篇中给出多少相关的语境,而是学习者能否找到正确的、相关的、充足的语境,且做出与文章作者相似的推断[34]。

三、思考与展望

词汇推理是阅读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种认知加工形式,深入了解词汇推理过程中的内部机制,有助于学习者提高阅读能力和二语词汇习得水平。本文基于Huckin & Bloch 的词汇推理认知模型,梳理和回顾了词汇推理研究的重点内容,即词汇推理的知识源或线索、词汇推理的策略方法以及词汇推理的影响因素。纵观三十多年来国内外的词汇推理研究的发展,虽然硕果累累,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借鉴与思考,但是该领域的研究数量仍显单薄,且研究内容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的深入与完善。

首先,研究视角需要更加多元化。从上文综述可以看出,学者们已经开始关注跨语言视角下的词汇推理加工机制,其中国外对此的研究较为充分,而国内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亟待充实[35]。未来的研究可以围绕以英语或汉语为二语的学习者开展双向的跨语言迁移的词汇推理研究,这样能够更加全面地探究学习者词汇推理加工的过程,揭示词义猜测的认知机制。另外,未来的研究还可以从多学科出发,如二语习得、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实验心理学等,形成多角度、多维化的研究范式,来推动并丰富词汇推理这一领域的探索和发展。

其次,研究内容需要更加具像化。范琳、王珍统计分析了1996—2015 年间发表在国内23 种语言类期刊的66 篇关于二语词汇推理的论文,发现词汇推理综述性研究和词汇推理策略训练及其效果研究的数量最少,均为2 篇(占3.0% )。而其他三方面的内容大致对应本文综述的三个重点:词汇推理的知识源(策略理论性研究)、词汇推理的策略(策略调查与对比研究)和词汇推理的影响因素(策略与其他变量的关系研究)。一方面,词汇推理策略的理论性论文多从研究者的角度出发,其分类虽然科学多样,但是没将教学手段具象化,难以为教师提供具体有效的词汇推理策略训练方法。另一方面,关于策略训练及其效果的实证研究较少,而这种策略训练对二语学习者的词汇推理和阅读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少量的实证研究表明,词汇推理策略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者的英语阅读水平,受试经过训练后词汇推理水平有显著提高(张华[36];顾云青[37])。未来的策略训练可以针对较低语言水平或阅读能力的学习者,不但要关注其策略训练的有效性,更要注重策略训练本身的内容、形式和强度,将学术研究成果落实到实际教学中,提高和完善学习者的二语词汇习得和阅读能力。

再次,研究模式需要更加多样化。刘雪丽等将词汇推理的研究方法分为离线法和在线法[38],前者包括研究者常用的问卷调查和回溯法,后者包括有声思维、反应时法和眼动记录法等,并提出未来可以用认知神经学里的前沿技术fMRI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和ERPs (事件相关定位)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大脑的语言认知功能。除此以外,针对其他群体如中小学生的研究也很欠缺。作为二语习得的基础和关键阶段,中小学的外语教学如果能着力提高学习者的词汇推理能力,无疑会对今后的语言水平和技能的提高大有裨益。另外,目前的研究多为横向的实验观察,未来可增加纵向的历时的探索研究。

最后,研究范围需要更加全面化。国内外实证研究主要针对的是二语语篇阅读中的词汇推理加工过程,对于听力理解中的词义猜测所形成的调查研究不够充分。未来词汇推理研究应该更全面些,覆盖阅读、听力两大语言输入形式。另外,影响词汇推理的因素中,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如态度、动机、性格等)、生理因素(如年龄、性别)等与二语词汇推理的相关性也需要更加深入的探究。总之,目前二语词汇推理研究仍属于较为零散的状态,需要研究者们进行更全面的探索,以促进这一研究领域的系统化、科学化的发展。

综上所述,词汇推理对于二语学习者的词汇知识水平和语篇理解能力都有着重大的意义,未来对该课题的研究将成为二语习得研究中的热门领域,所以无论是复制性的实证研究还是创新性的理论研究,或者是综述性的总结研究,均有利于该领域研究的扩展和深入。

注释:

①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加工信息的方式。根据依赖信息的来源,可以分为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场独立性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在认知方面独立于周围的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场依存性者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把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参见庞维国编译《认知风格和学习策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年。

②词汇的形态透明度是就词汇的形态理据而言,即可以通过对词的形态构成进行分析来得出词义。相关研究可参见黄远振《词的形态理据与词汇习得的相关性》,《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 年第6 期。

猜你喜欢
二语词义语篇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西夏语“头项”词义考
词义辨别小妙招——看图辨词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Ferris与Truscott二语写作语法纠错之争
国内二语写作书面纠正性反馈研究述评
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分析
字意与词义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