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红梅
( 北京航天总医院骨科, 北京 100076 )
腰椎间盘突出具有自愈的可能性,但多数情况是改善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而产生的疼痛和下肢放射痛,对已经突出的椎间盘不会再恢复到椎间隙内,由此在出现腰椎间盘相关症状时候,应当及时的就医诊断,明确腰椎间盘突出的程度,确定治疗和护理方案[1]。 此外,腰椎间盘突出症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使患者存在一定的情绪困扰和生活困扰,近些年来,在该疾病的治疗方式上有很多,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护理策略。 通过改进护理模式,能够帮助患者了解疾病,了解治疗的方向和目的,有助于患者腰椎功能的恢复。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时,在护理中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其目的在于帮助患者改善腰椎功能,降低疾病复发率,而有针对性的护理工作,也能够起到治疗辅助作用。 一方面帮助患者了解疾病建立信心,另一方面也对腰椎部位的保健方式有了明确认识。 同时在护理期间也要进一步重视患者的感受,提升治疗的舒适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了解到腰部保护的方式,降低疾病复发率。 鉴于此,将本院2021 年1 月—2022 年12 月收入的9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证明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具有良好临床效果。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将本院2021 年1 月—2022 年12 月收入的9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组,观察组男性22 例,女性23 例;年龄36~72 岁,平均年龄为(44.07 ±12.03)岁;病程2—9 年,平均病程为(5.03 ± 1.47)年。 对照组男性25 例,女性20 例;年龄37 ~73 岁,平均年龄为(45.13 ±11.89)岁;病程2—8 年,平均病程为(5.47±1.57)年。 将2 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入组患者均经过CT 或者MRI进行疾病诊断,且按照患者意愿开展手术治疗或者中医方案治疗,针对患者讲解疾病情况,并在患者和家属知晓的情况下,签署护理治疗同意书。 将2 组患者一般资料中所有指标输入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检验,结果显示所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为常规护理。 帮助患者对疾病进行深入地了解,通过健康教育来指导患者按照医嘱治疗,或进行日常生活,饮食指导和家庭保健工作。 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行为以及错误的疾病观念,帮助患者建立积极治疗的信心。 加强必要的健康教育,向患者和家属讲解康复训练的作用步骤和注意事项,减少由于护理不当而导致的患者疼痛损伤。 观察组为综合护理干预方案。 (1)成立综合护理干预小组,由护士长负责人员的组建,并加强全员内部培训,从培训中应当加强护理人员工作能力,包括与患者的沟通能力,疾病讲解能力等,同时要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在日常工作中,应当积极主动地与患者沟通了解其疾病的主观感受,并按照医嘱为患者提供对应的护理指导,能够按照既定的护理流程开展工作,总结工作。 (2)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指导,特别是对于手术患者其内心仍然存在恐惧焦虑情绪。 应当多和患者沟通,讲解手术开展的必要性以及康复效果,并且邀请手术开展成功的患者进行经验分享,更好地鼓励患者。 (3)在疼痛管理上对于手术治疗患者则十分必要,可结合注意力转移的方式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在疼痛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对患者的腰椎负担的减轻,可以进行腰部热敷,在疼痛逐步缓解后可以增加日常活动量,防止腰部的突然用力。 (4)患者在开展康复训练期间,可结合不同阶段进行,第1 阶段,术后6 小时可以开展床上踝泵运动,每天3 ~5次,每次5—10 分钟,在术后1 天可以加入直腿抬高训练,每天3 ~5 次,每次5—10 分钟,并维持10 秒。在下床的训练中,如无特殊情况,可在精神状态良好下进行,如果患者无头晕情况可进行行走,在锻炼时也要注意佩戴腰带,注意强度的变化,防止过度运动。 在第2 阶段,则是术后1 周,可结合腰背肌功能训练,但是要注意动作正确,不要造成患者受伤或者不耐受情况。 在第3 阶段,可以佩戴胸腰支具进行活动,可有家属陪同。 在术后也要提醒患者居家期间也可以开展以上训练内容,可以在电话随访中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针对错误方式进行纠正。 (5)对症处理及加强指导,既关注患者治疗期间有无活动受限或者红疹瘙痒等情况,及时反馈给主治医师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 要多巡视正常关心患者,告知患者在积极康复的同时要重视复发的管理。 术后常有的问题为感染,要保障引流管通畅、干净,并记录引流管内引流液的情况。 应当按照医嘱给予患者神经营养、抗感染以及镇痛等方面的药物指导,在术后做好切口的消毒和保护工作并合理地使用抗生素,要指导患者绝对的卧床休息腰部制动,防止出现椎间隙感染。 (6)家属护理指导既要提升家属的参与能力。 ①要为患者家属讲解疾病情况,由家属对患者个人情况进行监督引导,提供亲情关怀和营养支持。 ②可严格按照护理计划协助患者进行康复锻炼。 ③将患者的异常情况及时汇报给医师。
观察指标如下:(1)将对比患者的腰椎功能和脊椎神经功能。 分别采用腰痛评分标准ODI 以及腰背痛手术评分标准JOA 进行测定。 对比功能障碍指数,采用ODI 问卷表,其是由10 个问题组成,包括疼痛的强度、生活自理、提物、步行、坐位、站立、干扰睡眠、性生活、社会生活、旅游等10 个方面的情况,每个问题6 个选项。 JOA 的评价主要涉及症状和体征情况,包括主观症状、体征以及日常动作3 个维度,分值在0 ~29 分之间,分数越高,腰部功能恢复越好。 (2)结合SF -36 量表,从8 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了社会功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等多个维度。 得分与生活质量两者间的关系:正相关。(3)对比患者的治疗舒适度。 从舒适状态量表GCO中给予结果分析,包括了以下几项内容,即环境、社会文化、心理精神、生理、整体舒适,分数高则患者的舒适度高。 (4)对比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如便秘、压疮、深静脉血栓以及切口感染等。
观察组患者的腰椎功能康复评分优于对照组,即在ODI 指数和JOA 指数上效果良好,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 组患者JOA 评分与ODI 评分对比(,分,n=45)
表1 2 组患者JOA 评分与ODI 评分对比(,分,n=45)
组别JOA 评分ODI 评分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对照组 13.45±2.25 20.36±2.14 35.51±4.03 20.19±2.47观察组 13.39±2.11 25.14±2.42 35.44±4.28 16.35±2.73 t0.4345.9800.5944.934 P>0.05<0.05>0.05<0.05
在生活质量指标对比中,观察组SF -36 生活质量量表的各个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见表2。
表2 2 组患者生活质量SF-36 量表评分对比(,分,n=45)
表2 2 组患者生活质量SF-36 量表评分对比(,分,n=45)
组别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生理功能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对照组 73.5 ±10.8 63.2 ±10.5 69.3 ±10.670.1 ±9.571.6 ±8.873.5 ±10.1 67.1 ±10.272.1 ±9.3观察组 79.2 ±11.1 71.3 ±1.09 79.4 ±10.580.4 ±9.381.4 ±9.180.5 ±11.7 72.7 ±10.978.8 ±10.7 t5.5696.5257.8565.4153.5245.6934.1545.419 P<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观察组舒适状态量表GCO 评估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见表3。
表3 2 组患者舒适状态量表GCO 评估对比(,分,n=45)
表3 2 组患者舒适状态量表GCO 评估对比(,分,n=45)
组别环境社会文化心理精神生理整体舒适对照组19.12 ±3.2523.44 ±1.5228.96 ±3.039.42 ±2.2181.03 ±2.79观察组21.55 ±2.0325.69 ±1.3632.11 ±3.2512.74 ±2.0992.04 ±2.96 t 3.5751.3394.9685.0146.795 P<0.05<0.05<0.05<0.05<0.05
在并发症对比下,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见表4。
表4 2 组患者并发症率对比(n,%,n=45)
随着年龄增长,椎间盘逐渐会发生退变,这就会进一步引起椎间盘退变,同时由于患者的纤维环、髓核的含水量下降,当纤维环出现破裂时,也会引起髓核突出,紧接着则会使其压迫到神经系统而产生腰椎间盘的相关症状[2]。 此外,腰椎间盘突出与患者的日常工作习惯,以及职业都有关系,有学者提出的长期不良的工作姿势下容易引发腰椎间盘病变,特别是一些反复弯腰转身的动作,都有可能造成椎间盘损伤,另外,程序员、公务员、驾驶员等久坐群体也是该疾病的主要患病群体,在过度负荷影响下,都有可能引发腰椎间盘退变和突出。 如果对这一问题不加以重视,仍然采取原有的工作形式,缺乏休息则会导致身体承受更大的痛楚,并且伴随着腰部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而影响到患者的情绪状态,形成恶性循环[3]。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主要表现为锐痛、刺痛,同时也会伴有肢体麻木,长此以往还会发生肌肉萎缩患者的运动能力大大下滑。 腰椎间盘突出主要是向后侧方向突出,并压迫了同一侧的下肢神经根,此时有下肢的放射性疼痛。 当患者压痛情况相对严重的时候,神经根支配肌肉的能力将大大减弱,此时患者的曲折力量不足。 当椎间盘突出的方向为向后正中突出时,也会对马尾神经造成压迫。马尾神经主要是支配人们的大小便功能以及感觉功能,当病情加重的时候,则会出现大小便失调的情况[4]。
理论上来讲,突出的腰椎间盘是无法恢复的,即无法完全治愈。 经过保守或手术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大幅度缓解、疼痛也会明显减轻,此时要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并进行腰背肌锻炼,可以使症状在一定时间内不再发作,但仍旧存在复发的可能性。 如果患者选择中医保守治疗方案,可以通过针灸,艾灸推拿等方式来缓解症状,但是髓核无法完全回纳,当患者再次进行负重类工作或者弯腰时,腰椎间盘问题仍然可能再次发生[5]。 如果通过手术治疗,首先会将髓核切除,这就会导致椎间不稳定,同时还会出现上下椎间盘再次突出的情况。 而这些都是主治医生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要保证手术疗效,制定可行性方案,并且帮助患者恢复良好的日常生活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不正确的腰部生活习惯都会引发退行性改变。 一旦出现了周围的结构薄弱区,就有可能会导致腰椎间盘突出[6]。 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逐渐年轻化也与长时间不正确用腰有关,特别是患者长期伏案或者斜靠在同一位置,这些都属于错误的工作行为方式,所以要提醒患者保持正确的用腰习惯,不要长期斜躺弯腰,通过对患者的再教育,能够防止疾病的复发。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2 组患者JOA 评分与ODI 评分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治疗方案下,能够改善患者的伤椎功能,有助于缓解临床病症,降低疼痛度。 另外,观察组舒适状态量表GCO评估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由此能够说明综合护理能够为患者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指导,符合患者的治疗需求。 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不断改进护理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运动疗法可以改善关节活动度,并且增强肌力,协调平衡能力。 在坚持循序渐进和持之以恒的基本原则下,能够达成理想的效果。 医护患的密切配合、充足的卧床休息、正确的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则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同时,在调研中要加强对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提升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要重视解决护理中的问题,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西医护理方案有很多,治疗措施也有很多,在护理中要逐步建立专业流程,逐步完善。 在结合循证护理、辨证护理的基础上,发挥骨科综合服务的优势,建立专科护理品牌服务。 有报道显示在为患者进行术前的心理护理和健康调节之后,能够增强其心理适应能力[7]。 而综合护理指导,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制定护理方案,是有步骤有计划,并且以患者为核心的护理指导,能够考虑患者的身心健康,提升护理工作的统筹效用。 无论术前的心理辅导,还是术后做好并发症的预防,都对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意义,通过早期康复训练也能够提升患者的腰背肌力量,并且从饮食运动休息等多个方面能够给予患者专业建议。 此外,在医疗服务中,应当重视对患者疾病知识的普及,帮助患者了解治疗的要点,积极地配合,在综合护理干预方案下,也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对患者提供了疾病康复与生活指导,满足患者对医疗服务更高层次的需求。 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功能锻炼十分重要,然而患者的心理状态也会影响到康复积极性。 在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下,解决患者高复发问题,加强对患者治疗后的监督与指导具有必要性[8]。 在本次护理中,明确患者的病情差异,在传统护理模式上为患者提供更细致、更全面的护理指导,有助于患者达到理想的治疗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周期长,很多患者的年龄大,或者对于一些中青年群体,他们要尽快地投入到工作中,故而难以遵从医嘱,休养情况不佳。 这就会导致疾病复发、加重病情,再次入院[9]。 通过一系列的工作总结,我们认为在工作中要热情地接待患者,耐心地讲解疾病,在治疗上要诚心帮、耐心讲,在治疗后也要细心观、特色护、爱心访,发挥综合护理干预方案的优势,落实责任制度。 整体而言,综合护理的应用能够给予患者更多的治疗协助,同时对于一些非手术治疗的患者,虽然能够改善腰背肌的韧性,提升腰椎的稳定性,缓解腰腿痛症状,但仍然有不稳定情况,有可能加重病情。 而手术作为直观的最佳的治疗措施,需要进行认真指导,建议综合护理方案进行干预,提升患者和家属的主动康复意识,并在快速外科康复理念下进行功能锻炼[10]。 护理工作的内容有很多,通过一系列的指导,能够使患者积极地面对疾病,并在护理后改善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注意腰部保护,促使腰椎功能恢复,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综合了护理干预,能提升患者的健康认知,自觉地遵从医嘱,按时用药,避免诱发因素,这也能够降低患者的疾病复发率。 要重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指导通过优化护理方案,开展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工作,以提升医疗服务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方案,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和生活质量,也提升了患者的治疗舒适度,降低了疾病并发症率,患者对病情治疗也更具信心,值得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