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 磊 张丽敏
( 大连市中心医院, 辽宁 大连 116033 )
锁骨是位于胸骨柄以及肩峰之间呈“∽”形状的骨骼支架,由于该骨骼结构比较细小且位于皮下表层,在受到外力冲击时,更容易发生骨折,统计结果显示,锁骨骨折的临床发生率约占全身总体骨折的5% ~8%,疾病多发人群为青壮年或者儿童群体中[1]。 骨折发生后会存在明显移位。 在治疗过程中,主要是采取解剖复位以及内固定治疗。 但是由于闭合复位存在一定困难,极易导致畸形,会影响后期外观美观度。 因此,手术治疗时,需要实现骨折达到解剖或是基本解剖复位,同时控制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促进骨折良好恢复,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对于巩固治疗效果促进良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常规护理规范度理想,但是总体效果有限,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原有工作进行优化及完善,可显著提升工作有效性及针对性,能够促进患者术后良好恢复[2-3]。为了证实其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对本院2019 年6 月—2020 年6 月手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实施整体护理,重点观察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报告如下。
本次研究纳入对象均筛选于本院2019 年6 月—2020 年6 月接受手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81 例。对照组女性和男性分别为15 例、25 例;年龄23 ~60 岁,平均年龄为(37.84 ±2.33)岁;病程2—7 小时,平均为(4.70 ±3.54)小时。 观察组女性和男性分别为14 例、27 例;年龄25 ~60 岁,平均年龄为(38.17 ±2.30)岁;病程3—8 小时,平均为(5.24 ±1.30)小时。 2 组一般资料具有同质性(P>0.05)。本次研究已经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锁骨骨折,入院时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楚,接受手术治疗,病历资料完整,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文件;同时将精神及意识障碍者、病理性骨折患者、严重躯体疾病患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有手术禁忌证、依从性极差、拒绝手术治疗者排除。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 规范开展基础护理,进行术前准备及健康宣教,告知注意事项;术后密切关注生命体征及骨折恢复情况;加强巡视,密切关注并发症情况;进行生活及饮食指导;出院前进行指导,告知居家注意事项。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 具体方法为:(1)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和患者进行积极交流,能够详细了解疾病情况、患者性格特点、家庭情况、社会支持等;进行健康宣教,详细告知疾病情况、治疗步骤、治疗效果、后期康复情况等;重点说明手术安全性,介绍手术流程,坚定患者治疗信心,为手术做好准备。 (2)通过交流及观察,准确判断患者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疏导和干预,能够改善患者存在的紧张、消极、抑郁情绪,确保心态平和面对手术,降低机体应激反应;同时重视进行疼痛护理,准确判断患者疼痛程度,对机体及睡眠的影响等,及时告知医师遵医嘱给予药物,降低疼痛感,也有助于改善患者消极情绪,做好手术准备。(3)术后密切关注患者病情情况。 针对可能存在的并发症采取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告知患者合理翻身体位,避免长时间保持固定体位;密切关注创口恢复情况,减低感染发生率。 (4)术后早期开展功能训练。 术后1—3 天,要求患者保持肩关节严格制动,指导患者进行抓握拳、肘部屈伸等活动,能够加速血液流动,消除术区肿胀;术后4—7 天,协助患者完成肩关节被动活动,密切观察耐受度,逐步增加运动量和活动角度,此项练习持续到骨折愈合;术后7—14 天,指导患者进行长收缩练习,包括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肌肉练习;术后21 天后,指导患者完成肩关节及肘部关节主动活动,动作循序渐进完成,利用环形运动或爬墙动作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正常。 (5)饮食指导。 术前,要求病人禁食禁水,准备好接受麻醉,手术结束后24 小时,可提供适量流食,还能够吃些吸收和消化比较快的半流食,比如稀饭、面汤等;术后7 天内,最好不要吃油腻的食物,对吃些新鲜蔬菜水果,注意饮食清淡,确保摄入充足的膳食纤维,从而促进肠胃道蠕动,防止便秘;7 天之后,可以适量增加膳食中的营养成分,吃些鱼汤、牛奶、大骨头汤等,从而促进身体对钙质的吸收。 (6)体位护理。 手术开始之前,帮助病人将手臂固定好,避免肩关节活动,对锁骨造成不良影响;手术结束后,帮病人将枕头拿掉,采取正确、舒适卧姿,将头转向一边,垫高肩胛区,将患侧上肢悬吊在胸前,从而缓解术后疼痛感,并且还应垫高患侧上肢,使其和胸部平行,以此固定患肢。 (7)心理干预。 手术前,大多数病人对锁骨骨折都缺乏正确、充分的认识,对疾病的害怕和对手术的惧怕,往往会使其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对手术配合度及术后恢复效果产生很大影响。 针对这样的情况,责任护士需和病人积极交谈,告知其病情状况,介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方式、原理、目的和预期疗效,使患者能够通过良好的心态面对手术。(8)环境护理。 手术结束后,将病人送回病房,应给其打造舒适、良好的住院环境,将室内温湿度控制在适当范围内,调节好病房中的光线,每天按时开窗通风,维持室内空气清新,确保光线充足、整洁安静,给病人提供温馨、舒适的病房氛围。 此外,还能够在室内给其播放当前流行的电视剧或者轻音乐,有助于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使其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进行治疗。 并且,还要注意增加病人之间的沟通和交谈,创造互动机会,使他们能够相互关心、相互鼓励,打造和谐、融洽的病房氛围。 (9)疼痛护理。 手术完成后,麻醉药效会慢慢消失,切口疼痛是无法避免的,为更好的帮助病人减轻疼痛,责任护士可利用深呼吸、冷热敷、按摩等方法,使疼痛感得到缓解,若产生无法忍受的疼痛,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提供适量镇静止痛药物,从而缓解疼痛。 (10)并发症护理。为有效防止术后产生各种并发症,责任护士需预先做好预防护理,根据病人的实际骨折状况,协助其采取平卧位、健侧卧位等,将患者肢体吊起,促进患肢血液循环,进而达到减轻水肿、缓解疼痛的效果。 此外,护理人员需指导其术后正确咳嗽排痰,避免肺部感染等情况的出现。 同时,由于骨折手术后需长时间卧床休养,为防止压疮的出现,可在其肢体受压处下面放置软垫。 (11)出院指导。 病人出院当天,嘱咐其回家之后每天要坚持进行功能锻炼,并注意控制好训练的时间和强度。 反复强调严格按医嘱定时定量服药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并定期到医院复查。出院之后,每个月对病人进行2 ~3 次的电话随访,以便及时掌握其肩关节功能恢复状况,耐心解答其提出的疑问,同时根据随访结果调整其日常生活行为,对康复训练做出正确指导。
观察指标如下:(1)术后6 个月复查时评价功能恢复情况。 以优(骨折恢复正常解剖复位,骨折端稳定性理想,2—3 个月愈合,骨折位置无痛感,患侧及肩关节可正常活动)、良(骨折恢复80%以上解剖复位,骨折端稳定,2—3 个月愈合,骨折位置无痛感,患侧及肩关节基本可以正常活动)、可(骨解剖复位恢复50% ~80%,3—4 个月愈合,活动时局部存在明显痛感,肩关节活动受限)、差(骨折内固定稳定性差,骨折移位,解剖复位不足50%,需2 次手术)作为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评价标准[4]。 (2)汇总2 组术后并发症情况。 主要包括感染、肩周炎、创伤性关节炎以及愈合畸形。 并发症发生率=(感染+肩周炎+创伤性关节炎+ 愈合畸形)例数/总例数×100%。(3)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评估2 组的满意度情况。 在患者出院当天,由责任护士完成发放,指导其根据自己真实意愿如实填写,问卷以不记名方式进行评定,总分100 分,评判标准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100 ~80 分为非常满意,79 ~55 分为基本满意,0 ~54 分为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5-6]。 (4)通过Constant 综合评分表,评估2 组经手术治疗后的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量表评分包括主观和客观2 个方面,其中主观评分包含日常生活活动和疼痛的评分,占量表总分的35%,客观评分包含主动活动的范围、角度与肌力评分,占量表总分的65%。 评分在70 分以下的,表示肩关节活动状况差,需第1 时间就诊。 (5)生活质量评分以SF-36 评分表完成评估。主要包括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活力、总体健康等方面,分值范围在0 ~100 分,评分和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即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理想。 (6)护理效果以我院自拟评分量表进行判定。 包括显效、有效和无效3 个标准,病人经治疗和护理干预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骨折部位恢复理想,即为显效;经治疗和护理干预后,病人临床症状有显著改善,骨折部位有所恢复,即为有效;病人在接受治疗及护理后,临床症状和骨折部位没有任何好转,甚至有加重迹象。 护理有效率= (显效+ 有效) 例数/总例数×100%。
数据均录入SPSS22.0 软件进行分析,正态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χ2检验。 差异具统计学意义依据为P<0.05。
2 组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相比,对照组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 组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对比(n,%)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2 组术后护理满意度对比(n,%)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2 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观察组术后恢复速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2 组术后恢复速度对比()
表4 2 组术后恢复速度对比()
组别例数住院时间(d)愈合时间(m)观察组416.27 ±1.712.42 ±0.91对照组408.26 ±1.584.81 ±1.54 t 5.4368.528 P 0.0000.000
观察组术后肩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5。
表5 2 组术后肩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5 2 组术后肩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Constant 综合评分SF-36 生活质量评分组别 例数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观察组 41 54.17±2.24 93.53±2.55 52.79±2.57 92.54±2.83对照组 40 53.90±2.42 84.21±2.76 52.68±2.66 83.03±2.31 t 0.52115.7910.18916.550 P 0.6040.0000.8500.000
观察组术后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6。
表6 2 组术后护理有效率对比(n,%)
现阶段,随着高空作业、交通意外发生率提升,锁骨骨折临床发生率提升迅速[7]。 锁骨骨折后,以皮下淤血、压痛、上肢活动受限、局部肿胀、畸形等为临床主要表现,对于神经受损、开放性骨折、骨折不连接或伴有血管的骨折病人,通常应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 临床中很长时间认为锁骨骨折后进行保守治疗可获得良好效果,但大多数研究结果证实,部分患者会发生骨折愈合不良、肩关节功能受限、畸形愈合影响外观满意度等问题,因此建议接受手术治疗。考虑到术后存并发症问题,会影响功能恢复,影响患者就诊满意度[8]。 因此需要实施切实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巩固手术治疗效果,能够促进患者术后功能良好恢复。 现阶段,对于锁骨骨折患者,临床以手术为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但是手术之后常出现各种并发症,包括肩周炎、骨折畸形愈合以及切口感染等,不但使病人的身体和心理痛苦加重,还增加了其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9-10]。 所以,针对锁骨骨折病人,怎样通过合理有效的措施促进其尽早恢复健康,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使其术后功能得到进一步改善,已经成为了近些年临床研究的重点。
常规护理措施,关注点为疾病本身,规范度理想但总体应用效果有限。 整体护理是近些年兴起并在临床中得到广泛运用的一种新模式,其更加重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据相关文献报道显示,相较于常规护理措施,整体护理能够给病人打造舒适、良好的住院环境,减轻其心理方面的负担,以及生理方面的疼痛,使其心理、生理、精神各方面均能够达到最佳状态,从而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更加积极主动的配合临床医护工作,促进疾病尽早康复。 因为锁骨骨折病人接受手术治疗后,身体承受巨大的痛苦,所以可对其治疗和康复效果造成很大影响。 为了进一步提升护理针对性及有效性效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应用整体护理,依据疾病情况,手术特点和术后恢复重点制定合理护理方案,术前进行心理指导及疼痛干预,降低应激反应提升治疗信心,最大程度确保手术顺利,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良好恢复,术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能够加速骨折预后,保证功能得到良好恢复。 护理切实有效康复效果理想可显著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结果显示,相比于观察组,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功能恢复优良率及护理满意度评分较低(P<0.05),研究结果提示,整体护理干预的实施,能够加快骨折愈合,使肩关节功能尽快恢复正常,加强病人的日常生活及活动能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使预后效果得到大幅度改善。 整体护理干预是对传统护理模式的改进及优化,当中,术前手术和疾病知识的宣传教育,能够切实提高病人对骨折手术的认识和了解,消除或缓解其负面情绪,使其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治疗及护理操作;术后的病情监测,有利于医护人员及时掌握手术疗效,防止出现术后并发症,影响病情恢复;疼痛护理的开展,能够有效缓解病人的切口痛感,确保其睡眠质量,使其保持足够的睡眠,为疾病康复提供有利条件。 早期开展康复训练,能够使局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促进骨折部位功能的恢复;而体位护理,能够最大程度上预防压疮,防止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适当按摩能够加速血液循环,出院后随访指导,能够促进病人自我照护能力的提高,从而进一步加强整体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和其他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表明锁骨骨折护理中应用整体护理临床价值显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促进患者身体功能恢复,得到患者好评。
综上所述,整体护理应用锁骨骨折护理中,可良好控制并发症发率,促进术后功能良好恢复,患者对护理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建议临床广泛推广以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