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委丽
(作者单位:国家开发银行山东省分行)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绿色金融的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助推器。为推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更好地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发挥绿色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杠杆作用。本文基于2005—2019 年共30 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西藏除外)的面板数据,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实证相结合的方式,探讨绿色金融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态势,随之带来的环境压力也日益加剧。绿色金融作为环保型金融工具,在实现低碳环保与经济高速发展的双赢目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绿色金融是指金融部门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政策,在投融资决策中要考虑潜在的环境影响,把与环境条件相关的潜在回报、风险和成本都融入银行的日常业务,在金融经营活动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环境污染的治理,通过对社会经济资源的引导,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绿色金融,实现经济绿色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
国际金融机构最早于20 世纪70 年代展开对绿色金融有关活动的探索。1974 年,世界上第一家环境银行在(前)西德成立,发展宗旨是为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等项目提供融资。此后,绿色金融在国际组织、开发性银行等组织的推动下朝着规模化方向发展。中国的绿色金融发展起步相对较晚,但随着政策支持与环保观念的传播,绿色金融在我国得到极大重视[1]。2015 年4 月颁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了绿色金融的实现方式,要求采取推广绿色信贷、排污权抵押等融资方式来实现金融与环境的双赢发展[2]。2021年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研究发展基于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等各类资源环境权益的融资工具,建立绿色股票指数,发展碳排放权期货交易。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当代发展的主旋律。为更好地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配置难题与环保—发展的矛盾,推动产业绿色化转型,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探究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一种可持续发展,即确保经济稳步增长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经济结构与优化资源配置,是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追求的目标。本文将高质量发展分解为高效率发展、优结构发展、绿色环保发展3 个维度,在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探究绿色金融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见图1)。
首先,政府及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发行绿色金融产品,协调经济与环境关系,使政策更加快速有效地在市场中进行传播,提高政策执行效率,促进经济的高效发展[3];其次,发展绿色金融能丰富资金获得渠道,帮助企业及时调整经营战略,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改革,逐步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的优结构发展[4];最后,发展绿色金融能引导群众绿色消费,利用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等金融工具活跃绿色交易市场,逐步培养绿色产品需求,从需求方推进清洁产业发展提质增速,进而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5]。因此,绿色金融的发展有利于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研究假设:
H:绿色金融水平的提升有利于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1.模型构建
为验证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本文构建如式(1)所示的模型:
式(1)中:EDit表示在第t年的第i个省份高质量发展水平;GFit表示在第t年的第i个省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β1衡量地区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时,若β1系数显著为正,则表明地区绿色金融发展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正向影响;controlit为控制变量;γx为各控制变量的估计系数;δ0为截距项;υt表示时间固定效应;μi表示地区固定效应;εit为模型的随机误差项。
2.变量选择
(1)被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HD)。参考魏敏等学者的测度方法[6],本文将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分解为三个维度:第一,高效发展维度,选取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经济能力;第二,优结构发展维度,选取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占比代表该地区产业结构;第三,绿色发展维度,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反映地区循环发展能力,用城市污水处理率和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反映地区环境治理水平。在对数据进行正向处理与标准化处理后,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合成最终指标,用以衡量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
(2)核心解释变量。核心解释变量为绿色金融(GF)。现有文献对于此指标的度量方法主要有两个角度:第一,从绿色金融的构成角度出发合成指数;第二,从绿色金融的核心目标角度出发,强调其经济效益与绿色效应,将地区金融与绿色发展水平指标带入模型,从而构建绿色金融的代理变量[7]。本文结合以上两种方法,借鉴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的《地方绿色金融发展指数与评估报告(2018)》《地方绿色金融发展指数与评估报告(2019)》中详细的指数构建方法、总指数和一级指标的评价结果构建指标。具体而言,选取高耗能工业产业利息支出/工业利息总支出、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农业保险收入/农业总产值、财政环境保护支出/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分别代表绿色信贷、绿色投资、绿色保险及政府支持水平作为评价指标。利用熵值法将指标合成为绿色金融指数,将最终的数据视为地区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其值在指标正向处理后满足数值越大水平越高的标准。
(3)控制变量。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不仅受到绿色金融水平的影响,还受到其他宏观指标的影响,为保证文章研究的合理性,本文选取如下控制变量,即失业率(UE)、地方财政力度(GI)及市场化程度(MA)。其中,失业率为本省失业人数/劳动力人口数,地方财政力度为一般预算支出/GDP,市场化程度的度量参考了樊纲等学者在研究中使用的市场化指数[8]。
3.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为2005—2019 年共30 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除西藏外)的面板数据,总数据量为450。数据主要来自Wind 数据库、中经网数据库以及2005—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等。
选择合适的模型能够更加精准地度量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程度。因此,本文对数据进行Hausman 检验,判断研究目标在随机效应与固定效应二者中的适合度。经检验,P值小于0.05,故拒绝原假设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对数据进行回归。在确定好模型的基础上,本文利用Stata 软件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1 所示。
表1 回归结果及异质性分析
由表1 中全区域回归结果列(1)可知,绿色金融的回归系数为0.826 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这说明绿色金融的发展促进了该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绿色金融指数越高,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越高,进而验证假设H的正确性。绿色金融可以从宏观上促进资源配置,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活跃绿色消费市场,从政府—企业—群众多角度共同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从分区域(2)(3)(4)列可知,其回归系数分别为0.717、1.980和1.661,且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由此可见,无论在何区域,绿色金融的发展均有利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验证了假设H的正确性。从(2)(3)(4)列回归系数还可以看出,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的强度表现为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可见,对中西部地区来说,绿色金融能为其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较强的激励动能,有强大的发展潜力。
对于控制变量的回归系数来说,从全区域来看,政府财政力度、市场化指数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说明政府财政力度越大,越有利于该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市场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该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地区的失业率对其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负向影响。这说明,为实现发展目标,应考虑地区就业率,尽量增加就业机会,协调劳动资源。从分区域角度来看,不同地区的指标各不同,东部地区市场化指数显著为正,西部地区则不显著;中部地区政府财政力度的系数显著为正。这说明,为提升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激励作用,东部地区应促进市场化发展,中西部地区则应以政府主导为主要推动力量。
本文选取2005—2019 年30 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西藏除外)的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回归模型探究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可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绿色金融水平的提升有利于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第二,基于区域异质性检验结果可知,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激励在不同区域呈现出不同效果,其中中部地区最为显著。
基于以上实证结果,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首先,国家和政府应对绿色金融发展给予支持。第一,政府应制定完善的法律政策。及时修改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提升政策执行效率,加强对政策执行的监管。因地制宜地制定关于发展绿色金融的政策,摸准各地区发展模式与发展特点,充分激发绿色金融对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第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于践行产业改革政策的企业给予一定的金融补偿,激发其开展绿色产业转型升级的积极性[9]。
其次,企业应提升自身实力。一方面应注重高新产业与绿色产业专业人才培养,设立专项资金培养人才;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应主动增加绿色金融项目的资金投入,丰富产品种类,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10]。
最后,群众应提高环保意识,主动做绿色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与监督者,提高绿色消费参与意识。宣传绿色金融理念及其发展前景,强调绿色金融对环境保护及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提升公众参与绿色金融的积极性和购买清洁产品的积极性,进而激活新兴产业,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