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的有效性提问教学

2023-10-06 19:46林慧红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年1期

林慧红

【摘要】有效性提问,就是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做有效的提问教学之事,促使师生共长.文章主要探讨了小学数学有效性提问教学的四种途径,即关注兴趣,让学生爱问;构建和谐,让学生敢问;教给方法,让学生会问;培养能力,使学生善问.上述途径的综合运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爱问;敢问;会问;善问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数学生命的源泉.”课堂上,小学生之所以能够形成积极的思维在于有效问题的引导,在于有价值问题的启发.因此,有效性提问教学是近年来小学数学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那么,如何开展有效性提问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

一、关注兴趣,让学生爱问

“爱拼才会赢”,热爱是兴趣的集中体现,实践也表明兴趣影响着教学的质量.想要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提问有效性,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将学生的兴趣由喜欢变为热爱,并优化提问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胜心,让他们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产生兴趣,并大胆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养成爱问的好习惯.

(一)关注兴趣点,融入趣味内容

小学生的理性思维不强,形象思维十足,尤其是他们对各种动漫人物、卡通形象有着强烈的喜爱感与依赖性,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学生熟悉的动漫人物或卡通形象以問题的形式展现出来,那么,在这些动漫人物或卡通形象的引领下,学生会自发地产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例如,关于“100以内的加法”这一课,教师可以引入学生喜欢的卡通形象等趣味性内容,并进行提问.首先,教师在课前准备好一定数量的卡通形象图片,如小猪佩奇、米老鼠、唐老鸭、熊大、熊二等.其次,教师将这些图片在课堂上展示出来,让学生辨认并说出卡通人物的名字,这一环节学生参与程度很高,很快就融入了课堂,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为下一步提问提供了前提和保证.这时,教师再将2张卡片或3张卡片放在一起,并提问:“请同学们看一看,现在我手中有几张卡片?”学生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回答.教师将卡片的数量增加一点点,再向学生提问:“现在再看一看我手中共有张卡片呢?”最后,教师按照卡片的人物类型进行数量的增加,继续提问:“请大家仔细观察,现在哪些卡通人物的数量增加了?并分别增加了多少?”这一提问将卡通人物与加法问题有机融合,并将卡通人物与提问方式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锻炼了学生数学的思维,不仅保证了提问的趣味性、有效性,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使学生逐渐爱上了提问爱上了思考.

(二)分组提问,保证有效

有效性提问的开展,还要从增强提问形式的仪式感出发,教师要在保证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将提问形式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让形式服务内容,让形式体现内容,从而保证提问的有效性.而分组提问形式,则有很强的仪式感,保证每个学生都分到某一个小组,且都有畅所欲言的机会.分组提问要求教师将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学习小组都需要不同程度的学生,分组并不是将学优生分到一组或将潜能生分到一组.分组目的是让学优生帮助潜能生,让潜能生吸取学优生身上的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达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例如,关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课,教师课前将不同的学生分成3~4个独立学习小组,每小组人数基本相同,兼顾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完成授课后,在小组提出问题环节,教师让每个小组准备好1~2个关于“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问题,问题的解答则需要其他小组来共同完成.这样,每个小组都有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平等机会,小组内部也必须共同探讨、相互协作才能有效完成任务.每个小组的问题内容也不尽相同,但基本反映了平行四边形图形的特点、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等.问题的解决需要小组各成员的密切配合,只见小组成员,有的搜集解决问题的各种条件,有的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的则拿起笔和工具进行画图,还有的相互商量……小组各成员分工明确、各有任务.这里,开展分组提问教学保证了提问形式的仪式感和提问教学的有效性.

二、构建和谐,让学生敢问

“天人合一”的思想早在古代时期就提出了.可见,和谐是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的一个原则,有效的课堂也不例外.和谐的课堂是开启学生积极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基石,也是教学相长的前提,师生平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些都是教学和谐应有的含义.小学低年级学生,一旦面对比较抽象的数学问题,再遇到严厉一点的数学教师,课堂上往往不知所措.如果教师构建和谐的课堂,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爱护,通过教师的引导让他们在课堂上畅所欲言,那么在和谐的氛围中,他们不但想问,还会主动去问、去思考,从而发现并掌握其中的数学规律.例如,关于“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关系”这一课,教师要大胆地将学生置于独立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珍惜每一个学生的发言的,从而使他们想问、敢问.这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关于本班的学生人数问题,你们能用加法来计算吗?”“谁能提出具体的问题呢?”不一会儿,就有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二(1)班,男生有22人,女生有18人,二(1)班一共有多少人?”教师要及时肯定提出问题的学生,这说明该生积极思考了教师的问题并敢于发表见解,表扬他既是对他提出问题的肯定,又是对他积极发言的鼓励,也使其他学生感觉到他们在教学中的地位是和教师平等的.至于这位受到表扬的同学提出的问题如何解决,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其他同学来解决,这样做可以引起多数学生的思考.学生接着会纷纷探索:“这里的数学信息是二(1)班,男生有22人,女生有18人,数学问题是二(1)一共有多少人?”“解决数学问题用加法,还是用减法呢?”这样,在教师构建的和谐民主氛围下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得以积极舒展,学生的发言权得以彻底贯彻,自然就掌握了加法的运算规则.

其实,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各抒己见,是其学习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但当学生的学习偏离主题时,教师要及时发挥主导作用,既要给予他们积极鼓励,肯定他们的敢问精神,又要把他们从偏离主题的轨道上拉回到正常的学习轨道上.所谓的“教学”,即教师“教”的一面和学生“学”的一面的有机结合,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已,教学不单单是教师的教,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尤其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和谐的课堂氛围熏陶下,教学过程就变成了学生养成想问和敢问好习惯的一个过程!

三、教给方法,让学生会问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有效提问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有效的学习方法,并让学生熟练运用这些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让学生不但形成问题意识,还会主动提出自己的问题,更会提出有价值有层次的问题,并加以解决问题,也就是如何让学生养成会问的好习惯.

(一)教师演示,学生模仿

小学生的模仿性很强,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主要对象,因此,演示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师课堂的演示就像学生学习广播体操一样,教师先把动作进行一一分解,学生再根据教师的分解进行模仿练习.其实,低年级的学生在仔细观察教师的讲解演示后,会逐渐掌握教师解题的技巧和要领,从而发现解题的规律,并学会举一反三.例如,关于“6的认识”这一课,先要解决的是“5”和“6”谁大、谁小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自己演示、学生配合的方式来破解.教师点名5名女生和6名男生来到讲台上,排成两排,男女生各一排,并前后对齐.在教师组织演示的过程中,不少学生发现男女生前后对齐后,男生这一排就多出了1人.这种简单明了的教学方式很受学生欢迎,学生很快掌握了学习方法,那么学以致用、举一反三便手到擒来了.

(二)留出空白,学会思考

教学不是教师一味地讲解和灌输,不是教师的一言堂和独角戏,而是教师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思考、去验证、去探究,是师生的群言堂和群英会.因此,教师不能把每节课讲得太满,必须“留白”,留出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空,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交流,从而掌握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例如,关于“圆锥的认识”这一课,为了加深学生对圆锥的认识,教师可以将圆锥的实物体带入课堂,让学生走上讲台,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动一动等方式来感知圆锥的特点.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视觉、触觉、感觉等感官充分感知了圆锥体,既可以用眼,又可以动手,还可以用脑,从多角度多层面来了解圆锥体.学生们互相交流:你发现了什么,我发现了什么,他发现了什么,最后归纳总结就达成了共识.教师通过“留白”,让学生有了感知的时间,有了思考的空间,最后得出一致的结论:圆锥有一个顶点,底面是圆形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其实,课堂上适当地“留白”让学生有了静心思考与交流的机会,通过交流,学生互通了有无,共同解决了问题,教学成效显著.

(三)故意设错,记忆犹新

出错是小学生学習道路上的常客,出错不一定是坏事,关键是要及时发现错误,并主动改正错误.如果教师在讲解的过程故意设置一些错误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这些特定的错境,然后又主动纠正过来,从而解决了问题.那么,学生往往会记忆犹新、事半功倍,犹如醍醐灌顶.例如,关于“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教师可以故意设置:360÷4=9……10的错误,以及940÷31=30……1的错误,学生通过对比和交流,发现教师出错了,这时他们心里在想:“老师还会出错吗?这次老师真的算错了,可算抓住老师的一次错”.马上举手发言:“老师,你算错了.”这里,教师的故意设错,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上马上火花四溅,议论纷纷,甚至有些学生马上纠正了教师的“错误”.教师故意设错也使学生脑洞大开,不仅吸取了经验得到了成长,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牢固了.

四、培养能力,使学生善问

俗话说:“有疑生思,有思必问.”提问是一门艺术,它既不是漫无目的的提问,也不是不分学习对象的提问,而是根据教学实情,在有价值问题的引领下,遵循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教学原则,在恰当时机处提问,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为其有效解决问题铺路搭桥的一个过程.

(一)把握时机,问在当问处

何时提问是一种技巧,在课前课中还是课尾,在学生兴奋时还是易困时?提出什么问题也是一种技巧,这需从学生学习的表现出发,需要从课堂的预设出发,更需要从课堂的生成出发.问在当问处,因为学生不是学习的容器,而是有思维的个体,因为通过学生的思维可以解惑,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从中享受成功的喜悦,促进他们的成长.例如,关于“折扣”这节课,教师可以同学生谈谈日常购物,学生肯定买过文具、书籍、小饰品、小食品等商品,但不一定买过折扣商品.因此,教师的课件可以展示学生喜欢的商品,在学生兴奋之余时,提出“如果某大型商场正在对这些商品促销打折,你正好有这方面的需求,那么,如何计算这些折扣商品的价格呢?”这里,教师创设了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所展示的商品也正是学生所喜欢的,他们正处于兴奋的状态,但教师必须将这种兴奋的状态及时制止,提出的问题正当其时,这样就使学生的思维从商品迅速转移到如何解决问题之上,即学生的思维由形象思维转向理性思维.接着,教师重点讲解折扣和百分数的关系,再列举一个具体打折商品的原价、折扣多少的例子,让学生计算打折后的价格(现价=原价×折扣)就顺理成章了.

(二)走出课堂,拓展问题空间

问题能力提升的根本途径在于实践活动,教师设置的课内活动是一种实践活动,课外活动也是一种实践活动.尽管数学高于生活,但又来源于生活,其实,生活处处皆数学,数学处处也皆生活.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多参与课堂内外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问题的重要性,感受数学的普遍存在,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学习数学的魅力.例如,关于“角的认识”这一课,教师讲解了角的含义,在学生了解了直角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找一找教室里的直角,并让学生具体说一说.有的学生说:“教室的墙角组成了直角.”有的学生说:“黑板的角可以是直角.”有的学生说:“我的课桌面也可以是直角.”还有的学生说:“教材的角也是直角.”更有学生说:“人笔直地站在教室里也会组成直角.”.这些都是信手拈来的数学问题,因为它来自生活实际,又会应用于生活实际,所以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课尾,教师还可以布置课后实践活动题:“在你的家里,你能发现哪些角?请画一画、说一说.”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动眼、动手、动嘴能力.

(三)学会联想,助力成长

校园里,大课间时间到了,学生走出教室下楼做操去了,但教室的灯还常常亮着;家庭里,家长做着饭,客厅里的电视还一直开着;街道旁,深夜两点了,路灯还往往通明闪烁.节约问题的解决是小学数学的重要课题,通过数学有关对比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节约的重要性,并学会提出问题,形成数学良好思维,主动践行节约理念,养成节约好品德,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显得十分重要.例如,关于“除法”这节课的学习后,教师可提出问题:(1)你家电灯用的是白炽灯,还是LED灯,哪种灯更节能环保呢?你关注过你家每个月电费的变化吗?如何从数学的角度解决家庭用电的节约问题?(课前布置)(2)“国家某大型体育馆有1000只灯,如果使用LED灯,一天可省电320千瓦时,那么1只LED灯一天能省电多少千瓦?”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呢?由于第一题是第二题的铺垫,学生往往由此及彼,强化联系,于是思考:这是要把320千瓦分成1000份,求1份是多少?这里,学生既学习了除法的运算,又运用了联想,还树立了节约的观念,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有效性提问教学会常用常新,它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永恒的主题,教师不但要充分发挥其主导的作用,还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和谐课堂的氛围中,在有效问题的引领下,手脑并用,多管齐下,养成爱问、敢问、会问、善问的好习惯和好思维,从而获得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艺英.引導学生自主学习[J].福建教育,2008(05):55.

[2]王彦军.谈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0(08):1.

[3]谈淑娟.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施有效教学[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52):1.

[4]陆秀玲.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下旬),2011(05):1.

[5]张丹丹.低年级语文课问题教学新探[J].成才之路,2011(02):26.

[6]王喻珍.在数学课堂中融入生活[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07):1.

[7]康梅花.让学生敢问、善问、会问[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06):44.

[8]胡芳.如何改善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5(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