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达富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民国才女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
《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说:“作家在活着的时候成名是件坏事,我宁愿我的书在我死后才获得人们的认可。”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写作指导
材料提供了两句名言。两句话的核心词都是“出名”,但又各有侧重。张爱玲的话倡导“出名要趁早”;马尔克斯的话则是反向的,意在说明“不要太早成名”。二者矛盾对立,具有一定的思辨性。
“出名要趁早”,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从积极意义来看,“出名”这个词的核心意义是“成功”,并不是追逐名利。它强调人生的价值在于锐意进取,激励人们趁年轻为梦想而努力,不要在“平庸”中辜负韶华;同时成名也是一种历练,它不仅带给我们自信与满足,也教会我们如何在取得成功时谦虚进取,从而成为我们取得更大成就的推动力。从消极意义来看,其容易导致人们急功近利、不择手段,更有甚者误入歧途、迷失自我。
“不要太早成名”,也有其两面性,对此考生可赞成,也可反对。从赞成的角度看,它是一种内敛沉稳的品格和脚踏实地的态度,强调隐忍坚守、深耕细作、韬光养晦、厚积薄发等。“太早成名”容易志得意满,骄傲自大,以致固步自封,难以取得更高的成就,最终“泯然众人矣”。从反对的角度看,这句话也有可能成为年轻人“无所作为”的借口,或“安于现状”的饰词。
当然,考生也可以辩证地看待这两句话。出名或早或晚,不必刻意强求,坚持追求自我、修炼自我才是人生应有的姿态。
正视出名,乘势而上
□南京市雨花台中学岱山校区 顾亦萱
出名意味着什么?鲜花、赞誉……听起来似乎美好无限,因而有人认为成名要趁早,但有人认为成名早会带来灾祸,在我看来,成名的早晚并不重要,關键是我们如何看待。
成名之患,往往是因为失去本心所致。《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曾言:“作家在活着的时候成名是件坏事。”这句话被解读为成名后好评接踵而来,会膨胀了作家的虚荣心、浮躁其平常心、失去创作初心,便再难有佳作出现。方仲永的故事,正是为名所累的佐证。仲永年少时因聪颖成名,他的父亲却被名利所诱,没能让仲永得到继续成长的机会,将他的才华扼杀于摇篮中。倘若仲永能恪守本心,勤勉好学,日后必成良才。众多反面事例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失去初心,放弃奋斗,便会坠落名利的深渊。
放眼古今中外,却也不乏成名者乘势而上,大有成就。成名带来的利好,源于他们不卑不亢,积极进取的努力。王安石才思敏捷,很早就被曾巩、欧阳修发现,他没有因为成名而沉湎于现有的辉煌,而是乘势而上,平步青云,在政治上大展身手,推行新法,最终名垂青史。陈子昂将价值连城的古琴摔碎,使得自己的才华得到更多人的关注,短短几日京城已无人不知他的大名,为他日后科举成功、仕途顺畅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无论是借着他人帮助乘势而上的王安石,还是自己创造机会奋发向上的陈子昂都有着宝贵的特质——在成名后仍然锐意进取,他们未曾因为成名而放弃努力,而是将成名化作攀登人生巅峰的阶梯。
将成名化作成功的助力,前提是正视出名。既不要将出名看作是奋斗的终点,也不必提“名”而色变,逃避成名。成名犹如新笋,初露尖芒,然而这绝不是一枝青竹生长的终点,而是成为亭亭而生的竹笋的起点。倘使竹子在笋时就放弃了向上而生的恒心与毅力,就绝不会有以后沐浴更多阳光的机会,这便是成名真正的意义——新的开始与机遇。每个少年都要像竹笋拥有“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勇气,正视成名,并持之以恒,如此才能“更有蜻蜓立上头”的境界。
正视成名,乘势而上,将成名视作进步的机遇,保持初心与进取,那么我们将会手可摘星辰,何惧出名的早和晚!
评点
文章观点鲜明,论证有力。方仲永的例子从反面论证成名反被名所累,接着正面论证,正视成名。王安石、陈子昂的例子从正面论证成名给人们带来的机遇,应该将成名作为攀登人生的阶梯,化为成功的助力。言之凿凿,语言清新,读来如行云流水。
(编辑:王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