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霞
继今年7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31条后,近日,官方宣布,中央编办正式批复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内部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专门机构。
这被认为是中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据官方目前公布的信息,民营经济发展局的主要职责是:跟踪了解和分析研判民营经济发展状况;统筹协调、组织拟订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拟订促进民间投资发展政策;建立与民营企业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协调解决民营经济发展重大问题;协调支持民营经济提升国际竞争力。
从民营经济发展局这六大职责看,未来民营经济发展局重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而非像部分市场人士担忧的那样,民营企业多了一个搞监管的强势“婆婆”。这一专门机构的设立,将一扫多年来有些人认为的政府对民营经济的支持是跟随经济的起落而不断变化的刻板印象,显示出政府对民营经济的支持是长期国策;设在纵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国家发展改革委下的民营经济发展局,未来建立起与民营企业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能够更直接、全面地使民营经济的“急难愁盼”与各项政策制定和落实相连接。
我们期待,民营经济发展局在设立后能够始终不忘初心,一以贯之地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作为核心要务,真正为民营经济、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服务。众所周知,民营经济发展得好不好,事关未来最广大公众能否过上更富足的生活、事关中国的高质量发展能否顺利推进、事关中国是否能够如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民营经济的重要性如何强调都不为过。中央主管经济的官员们在讲到民营经济的重要性时,时常提及民营经济的“56789”的论述:民营经济贡献了中国经济50%以上的税收,贡献了中国经济60%以上的GDP,贡献了中国经济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贡献了中国经济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贡献了90%以上的企业数量。
然而,最近几年,地缘政治因素叠加新冠疫情影响,使得民营经济发展遇到了重重困难。据北京大成企业研究院副院长陈永杰统计,过去五年(2017年~2022年),包括民间投资、私营工业增加值、私营工业利润、私营企业外贸等在内的民营经济多项指标的增速,都呈现拾级而下的特征。与此相反,国有经济各项指标,除外贸外,多数都拾级而上,明显高于民营经济水平。
据北京大成企业研究院今年5月份左右对32位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较大规模民营企业的董事长或CEO进行的访谈,不少民营企业家表示,企业因利润空间被挤压难以投入研发和创新,不确定环境下企业投资更加谨慎,在市场准入、人才政策、执法公正、政策透明等涉及市场公平的方面民营企业的待遇没有明显好转,融资难、融资贵、期限短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政府机构和国有企业在具体操作中对民企的“隐形门槛”和“潜规则”依旧存在,國际政治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加速重构等诸多因素,都使得民营企业的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冲击。在7月19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之后,不少部委和地方政府都出台了相应措施,综合各方信息来看,很多措施要落到实处还需要更进一步。
随着民营经济发展局的设立,民营企业遇到的这些短期或长期的困难和问题,能否得到妥善解决,我们拭目以待。应该看到,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有一些是短期的、暂时的,但更多是全局性的、长期性的,涉及体制机制的变革。一些短期的、暂时的问题,随着逆周期宏观政策的落实,可能会很快解决,但诸如“隐形门槛”“潜规则”、融资难、融资贵、期限短、市场准入等问题是一些体制机制性因素导致的,要想真正解决只有通过改革一途,比如真正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此外,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稳定、包容、法治、开放的整体社会环境。社会环境越开放、越包容,企业家精神越能得到充分发挥,民营经济才能敢闯、敢拼;法治越健全,政府和企业越能找准自己的位置,企业的经营环境也越公平、越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