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光
(济宁市水利事业发展中心,山东济宁 272100)
东鱼河是20 世纪60 年代后期,为解决南四湖湖西地区洪涝灾害而开挖的一条大型防洪排涝河道。干流起源于菏泽市东明县刘楼村,向东流经菏泽市牡丹区、曹县、定陶区、成武县、单县,济宁市金乡县、鱼台县等8 个县(区),于济宁市鱼台县西姚村北入昭阳湖,全长174 km,流域面积5 923 km2。东鱼河支流较多,流域面积100 km2以上的河道有23 条。
东鱼河流域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具有冬、夏季风气候特点,四季分明,冷热季和干湿季区别较为明显。流域内多年平均降雨量700 mm,丰水年(1964 年)降雨量达1 055 mm,枯水年(1988 年)降雨量仅为279 mm。受季风的影响,降雨量年内变化较大,汛期(6~9 月)占全年的70%以上,从而形成春旱夏涝晚秋又旱的特点。流域内年平均蒸发量为600~700 mm。
东鱼河堤防工程经工程治理,按50 年一遇设计标准进行加高培厚,采用50 年一遇防洪流量2 261~2 491 m3/s,按2 级堤防加超高2.0 m 确定堤顶高程。经与施工前堤防比较,本次治理两岸复堤(含缺口堵复、堤防加高培厚) 总长度为25.00 km ,其中:左岸14.40 km,右岸0.60 km。干流堤顶高程38.29~43.47 m,内堤距为340~450 m。对支流东沟回水段按干流堤防标准进行复堤,复堤总长4.1 km。东鱼河堤防迎水坡边坡为1∶3,结合堤防边坡稳定计算结果,因迁占困难,堤防背水坡边坡为1∶2。堤顶排水采用散排,未增设集中排水设施。
东鱼河济宁段治理工程完成后,连续遭遇台风和强降雨天气。2021 年汛期,济宁市出现明显降水过程20 次,其中全市较大范围暴雨过程11次,东鱼河工程沿线呈现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气候特征;同时,由于第6 号台风“烟花”给济宁全市带来147.1 mm 平均降雨量,且其影响区域与此前强降雨区域重合度较大,致使土壤饱和,产流汇流较快,对堤防工程带来严重危害。2022 年6 月26 日以来,东鱼河驻地所在的鱼台县先后遭遇大暴雨、特大暴雨。截止9 月底,鱼台县累计降雨量659.4 mm,比去年同期降雨量434.5 mm 偏多51.8%,比历年同期平均降雨量341.7 mm 偏多93.0%。强降雨加重工程沿线洪涝灾害的同时,也严重毁坏东鱼河堤防工程。据统计,历次强降雨共造成东鱼河堤顶防汛路路面沉降及积水严重段7 处、堤防内外坡塌陷坑12 处、雨淋沟30 处、穿堤管洞5 处。雨淋沟、塌陷坑、穿堤管洞维修工程量共需土方3.7 万m3。
1967—1969 年东鱼河治理工程为冬季人工施工,冻土筑堤,且土质多为砂性土。2000 年、2020 年东鱼河治理时,只对堤防标准堤部分采取机械分层碾压施工,其余堤防未进行碾压、夯实,堤身密实度较差、透水性较高,抗蚀性、抗剪性较差,易产生堤表径流,发生沟蚀。
东鱼河堤防工程设计无排水设施,采用散排方式排水。暴雨是造成雨淋沟的主要气候因子,在土质强度较小的地段,雨水集中汇流后,对边坡形成冲刷,小的沟纹遭遇连续冲刷,不断扩大,从而形成雨淋沟。
随着经济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野生动物的生存、活动余地被极大挤压,堤防成了它们活动的场所,东鱼河地理位置偏僻,堤防上出现了多种动物挖洞造穴隐居的情况,洞穴受雨水浸泡后极易形成堤身塌陷坑。
植被护坡是利用植物发达的根系固土护坡的一种常见形式。东鱼河治理工程绿化设计就是在内外边坡均撒草籽护坡,新长出的草皮,根系不发达,加上,东鱼河鱼台段当地政府正在准备做东鱼河景观提升工程,对鱼台段的堤防进行了刷坡处理,植被完全被清除;金乡段虽然有植被,但是不全面,无法达到防冲刷的效果。
根据雨淋沟对边坡破坏范围,较大的采用1 m3反铲配合人工进行开挖,较小的部分采用人工进行开挖,开挖原则为清除雨淋沟松散土至原状土基面,并开挖成台阶状,自台阶底边线沿渠道方向1∶2、垂直水流方向1∶1 削坡至下一台阶底部,台阶宽度控制在56~60 cm。就近在临时料场采用1 m3反铲挖装20 t 自卸车运送土料,人工分层摊铺,人工利用振动冲击夯进行夯实,逐层填筑。
对部分堤身进行分层夯实,铺设多孔质预制件,其优点主要表现在施工简单快捷,有利于植物生长和小生物繁殖,耐冲刷,防止泥土流失的功能较强。草种选择“狗牙根”“高羊毛”等固土护坡作用强的草种,以“狗牙根”为主,配少量比例的“高羊毛”,种草密度可设为20 g/m2。施工前对边坡进行全面检查,并进行平整清理,尽可能清除不利于草籽生长的石块和垃圾等杂物;按事先确定的配种方案和一次施工面积,根据草种习性和施工需要分别采用冷水浸种、层积催芽、升温催芽、化学药浸泡等措施处理,促使种子提早发芽,提高发芽率;草种播种后做好养护措施,确保效果。
首先,堤坡上杂物,整理备防土料、备防石料垛,消除便于獾、狐生存、活动的环境条件。因地制宜,采用人工捕杀、器械捕捉、药物诱捕、熏蒸驱逐、化学绝育等方法清除害堤动物。再对堤身内的洞穴及时采取开挖回填或充填灌浆等方法处理。具体措施:堤防迎水侧有獾洞的情况,可采用洞口开挖土方约2~3 m3,下面铺设防渗土工膜,再回填土;堤防背水侧有獾洞时,要沿堤轴线方向挖沟槽,沟槽深要超过洞底0.2 m,沟底宽约1.0 m,沟长要超出堤身獾洞分布上下边缘线2 m,然后再回填黏土分层夯实,以形成截渗墙;然后进行獾洞封堵,封堵前,应将洞口周围的浮土清除干净,再向洞内夯筑黏土回填至原坡状;堤身的獾洞在开挖回填的基础上可采用堤身灌浆。可用10%的水泥黏土浆(浓度1.2~1.3 g/cm3)对堤身进行密实灌浆。灌浆时采用“先上游、后下游、再中间;先稀后稠,少灌多复”的工艺分序分次灌浆。
在堤防地势低洼处设置集水井,顺堤坡、滩地铺设D800 暗管,将雨水排到河槽内,以防堤顶径流冲刷堤身,该做法施工简单快捷、工程造价低。具体做法: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沟槽,及时进行整平;由集水井的一端开始下管,下管时注意要保证相邻管内错口不大于3 mm,然后安装管道,遇到集水井处安管与管长不符时,应适当调整井位,避免截断管材;再进行集水井砌筑,砌筑时要注意管径、方向、高程,管与井壁衔接紧密;最后分层进行土方回填、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