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困生抗逆力生成机制研究

2023-10-06 10:40蔡志宁
山西青年 2023年6期
关键词:组员学困生效能

饶 冬 万 晶 蔡志宁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中山 528400

高职院校承担着我国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责,学困生的转化属于首要任务,只有合理转化学困生,使所有学生都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才能更好地发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职能作用,而学困生抗逆力主要就是心理弹性和韧性,对其在风险境地中自我调节能力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高职院校教育工作中应注重学困生抗逆力的提升,通过增强学困生的抗逆力,改善教育工作的模式和机制,促使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一、学困生与抗逆力的概念分析

(一)学困生

学困生要就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根据目前的研究,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有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多数情况下是非智力因素而引发的学习困难问题,在学生没有智力缺陷的情况下,受到外界因素或是内在因素的影响不能正常、高效化学习知识,学习成绩无法满足基本要求,但是此类现象通过学困生的后天努力和教师的引导能够有效改善。

(二)抗逆力

抗逆力又被称作是心理韧性和弹性,指的就是人类在遇到困难风险环境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的自我调整能力,通过正向的手段激发和超越自我,提升自我效能感,良好适应各类状况,克服逆境。从本质层面来讲,抗逆力不仅是人的特质,还是人类在逆境中坚持不懈和坚韧不拔的品质,且抗逆力还属于一种过程,是人和环境良好互动的过程。高职院校学困生抗逆力的生成,主要受到内部保护和外部保护因子的影响,其中内部保护因子涉及社会合作社交能力、同理心、问题应对能力、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我效能感、情绪管理能力、目标制定和执行的能力、正面面对挫折的能力。而外部保护因子则涉及家庭方面、学校方面和同学方面的关怀、期待、实践活动等。

二、高职院校学困生抗逆力生成机制

(一)明确抗逆力生成方法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学困生抗逆力生成方面,普遍采用小组动力理论方式开展教育工作,主要是将学生组建成为小组集合体,设置多种类型的动力,将各类独立性的动力有机整合。对于小组动力来讲,广义层面指的就是小组之间发生各类反应,狭义层面指的就是小组工作期间各类和行为、心理有关的因子,不同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小组动力理论强调,小组工作期间,动力不仅需要存在动力来源,还需要有静态的来源,静态动力则来源于整体的机构、小组组员,动态方面动力来源于领导方法,通过小组动力的作用,增强学困生的抗逆力,达到学困生抗逆力生成的目的[1]。

(二)完善抗逆力生成的流程

高职院校学生抗逆力生成的过程中,明确抗逆力生成方法后,应重点完善抗逆力生成的流程,做好小组前期准备工作、学生抗逆力培养的工作,从而增强学困生的抗逆力。

1.抗逆力生成小组前期准备

在培养学困生抗逆力之前,科学合理进行小组的准备,招募小组组员,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的内容为“你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感觉很吃力?你是否觉得学习进度跟不上其他同学的进度?你是否有学习困难的问题?”发送调查问卷后,在问卷中选择“是”的学生,则认定成为学困生,在问卷中选择“否”的学生认定成为非学困生,组织学困生参与抗逆力生成小组的学习活动。完成小组的组织和组建以后,需重点明确抗逆力生成小组的特色和理念,主要为:注重所有学困生的发展和成长,平等对待每位学困生,增强组员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使其形成非常正确且自主的学习态度,互相帮助的小组环境氛围,使小组成员除了能够感受到支持的力量,还能帮助其他成员增强效能感[2]。

2.明确小组的活动目的

学困生抗逆力生成小组的活动目的主要为:第一,引导学困生明确自身学习困难的原因,充分了解并增强自身的抗逆力;第二,指导学困生懂得如何构建内在保护因素,增强抗挫折的能力,避免在遇到学习困难的情况下出现负面情绪,增强学习的认知和信念感,锻炼学困生的社会胜任力,使其形成准确的认知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强化内在保护因子,提高面对挫折和困难的抗逆力;第三,指导学困生构建外部保护因素,获得外部的支持,在小组活动中引导学困生的其他同学参与活动,使其在实践操作期间相互了解、深入体验共同完成任务的伙伴支持和团结精神、增进友谊的基础上,使学困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懂得相互帮助和支持,这样在学困生遇到学习困难的情况时,可以获得其他同学的支持,端正心态,产生克服逆境的斗志[3]。

3.设置小组活动的内容

高职院校在培养学困生抗逆力的过程中,应重点明确学困生抗逆力生成小组活动内容,通过科学合理设置相关的内容,增强学困生抗逆力培养的效果。主要内容为:

(1)小组成员相互支持的活动内容。小组成员相互支持的活动内容设置,目的在于增强学困生内部保护因子中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困生能够对学困生的群体有一定的认知和接纳,在整体活动中先引导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了解和沟通交流,可通过破冰游戏增强小组成员相互支持度。例如:小组成员初次见面可设置“面对面相互介绍”的游戏,使小组成员相互有一定的认知,通过加强互动增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了解度,由于在初次见面的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较为生疏,可能会有男女同学相互排斥的现象,不愿意深入交流,所以还需设置“捉虫子”的游戏活动,小组成员之间互动,教师从中协调组员之间的关系,然后开展接下来的破冰游戏“解手链”使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彼此之间互相接纳,所有成员注重如何将手链解开,互相配合预防出现矛盾问题[4]。

(2)小组成员自控能力发展的活动内容。在带领学困生抗逆力生成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合理设置小组成员自控能力发展的活动内容,指导小组成员准确进行不良行为和情绪的辨别,学会如何控制自身的行为和情绪。首先,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制定小组的规则和规范,所有成员遵守小组纪律,在首次活动中就要向所有组员强调小组规则,小组成员共同订立纸质版本的规章制度,所有成员必须共同遵守,在此之后,如果实践活动中有组员没有遵守规则,就要将纸质版本的规章制度拿出使其自我反省。其次,指导小组成员准确进行困境中消极行为和情绪的辨认,在小组实践活动中设置“利用表情帮助组员认识负面情绪和积极情绪”的活动项目,设置情景“小明糟糕的一天”在情景中表明主人公小明在困境中的负面情绪,之后,引导小组成员进行探讨和反思。很多小组成员表示,自身在遇到困境的情况下会产生负面心态和不良的行为,此类不良行为和心态对学习与生活会造成不利影响,在小组成员阐述的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样的情绪和行为是不良的呢?我们如何辨别呢?”通过问题的提出,要求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沟通探讨,总结辨别不良行为和情绪的方法。最后,指导学困生辨别不良的学习习惯,学会如何进行自我学习习惯的规划和选择,可设置“猎人的目标”情景,要求学生辨认不良和良好的学习方法,彼此产生共鸣,反省自身不正确的学习习惯,懂得如何避免出现拖延、开小差等学习问题[5]。

(3)小组成员学习技能生成的活动内容。为了能够促使学困生生成抗逆力,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应重点设置小组成员学习技能生成的活动内容,培养学困生学习技能、情绪控制技能和人际沟通技能,使学困生能够化解危机。首先,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合理设立自身的学习目标,开展“拍拍掌”的游戏活动,要求小组成员自主进行学习目标设定的探讨,然后教师进行亲自示范,小组成员展示学习目标设定的原则,将小组成员所设定的学习目标粘贴在“目标树”上,提示小组成员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目标,明确学习的技巧和方式方法,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为培养学生情绪控制的技能,还需在小组活动中设置“控制情绪”的活动项目,引导小组成员通过看喜剧、听音乐、深呼吸、倾诉等方式控制不良的情绪,小组成员之间也可以相互帮助,一旦某个组员出现烦躁、焦虑和难过的情绪,其他成员即可相互帮助,有效缓解不良的情绪。而在人际沟通技巧的培养方面,则引导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沟通交流、互动,设置“说出同学的优点”活动,在组员之间沟通交流期间学会如何发现、赞美他人的优点,掌握更多和其他人相互沟通交流的技巧,学会如何和同学之间合作,寻找更多外部的资源摆脱自身学习困境[6]。

(4)设置激发组员抗逆力的活动内容。高职院校在培养学困生抗逆力的过程中,需合理设置能够激发小组成员抗逆力的活动内容,引导所有组员提高对自身的要求,增强抗逆力。首先,在小组规范制定的过程中,全面收集所有组员的需求,了解小组成员的目标,表现出对组员的期待,播放《阿甘正传》影视片段,布置家庭作业“每个人都要有一句座右铭”鼓励小组成员产生战胜逆境的意志,准确看待自身设置的目标和座右铭,调动组员改变自我学习习惯和行为的动机。其次,在小组活动中引导组员相互说出其他组员的优点,小组成员通过其他组员对自身优势的描述,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同时按照其他组员的优点,对自我的不良行为和习惯进行反省,学习他人的优点,调动组员提升自我的动机。最后,引导小组成员在树立目标期间,懂得如何对自我设定学习的目标,在目标树上观看自身所设置的目标,激发自我完成目标的自信心和决心,同时,也可引导小组成员展示身边非常励志的人物事迹,使小组成员能够形成战胜逆境的自信心,懂得如何勇敢面对逆境。另外还需注意,在小组最终的总结活动中,引导所有小组成员进行自身设定目标完成度的检验,激励组员在未来学习生涯牢记本次活动中所学习到的内容,坚持不懈努力学习,勇敢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学习更多学习技能和沟通技能,不断完善和提升自我,从而增强抗逆力,转化学困的状态[7]。

(5)设置提升组员效能感的小组活动。高职院校学困生抗逆力的生成,还需要自我效能感的支持,此情况下,教师可在学困生小组活动中,为小组成员提供机会促进发展,使所有学困生在自我反省的基础上,提高自我效能感。首先,教师应为小组成员提供自我决策的机会,在小组成员自我决策之后,为不同成员制造挫折,要求小组成员相互沟通交流,共同合作解决挫折问题,在抗挫折活动中体会到成功的成就感和乐趣,提高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其次,每一次小组活动完成后,教师都要留下充足的时间引导小组成员发言探讨,使组员能够在活动中逐渐将自身的想法和观点表达出来,为其他人提供建议和帮助,体会帮助他人的成就感,在困境中学会如何自我帮助和帮助他人。最后,教师在为学生制造挫折和困境的过程中,还需指导小组成员利用团体凝聚力,互相帮助互相合作共同克服逆境,这样不仅能够使小组成员有良好的成功体验,还能在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的同时,形成正确的团队合作精神[8]。

(6)设置家校合作的活动内容。近年来,在教育教学领域内校合作受到广泛重视,高职院校开展学困生抗逆力生成小组活动的阶段,采用家校合作的活动内容,增强学困生家庭的支持度和关怀度,使学困生感受到家庭的支持,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下学会如何寻找外部优势资源。例如,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学困生小组活动,教师引导家长为学困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消除不良的情绪和不良行为,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困生的抗逆力提升效果,还能确保家庭教育作用的发挥。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学困生抗逆力的生成非常重要,教师应按照学困生的特点,合理制定抗逆力生成机制,明确学困生抗逆力生成的方法,完善相关的流程,通过小组动力驱动的方式,增强学困生的抗逆力,做好小组前期准备,合理设定小组活动的内容,通过多元化的小组活动形式,培养小组成员相互支持的能力、自我控制的能力、学习的技能、自我效能感,进一步促使学困生抗逆力的生成。

猜你喜欢
组员学困生效能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你的不开心,让园艺温柔治愈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小组落幕
还是不错的